趙弘智向來為人平易,非常健談,雖然隻是一句玩笑話,卻引起了他的強烈反應。


    “不就是通一經嘛,非難我也是不怕你的。”他嘴角挑起,眉毛上揚,滿懷信心地說。


    “不可在諸位先生麵前無禮,我曾叮囑你多看看書,可是你卻貪玩不看,現在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了吧。”封言道用略有嚴厲的語氣對他說道。


    趙弘智隨和地說道:“沒關係的,今天隻要他能通一經且通過我的考問,我就可以準他進入國子監學習。”


    “此話當真?”


    “騙你為小兒。”


    “你說,要考問我哪部經書?”


    “《禮記》可否?”


    他心想:“我昨日剛剛誦讀過,現在還記得,這回贏定他了。”然後麵露喜色,雲淡風輕地回了一句:“隨便哪一部。”


    “口氣還挺大,那好,由南風考你《周易》吧,我還要選拔新儒生呢,承諾不變。”趙弘智一看還有儒生等候著,便輕描淡寫地說道。


    他此時的心情是複雜的,既後悔剛才的狂妄,又要裝出一副很有能耐的樣子,於是他挑了挑眉,氣宇軒昂地說道:“悉聽尊便。”


    這時前來麵試的有一儒生,年紀看著比他還略小,趙弘智一看竟是歐陽詢之子歐陽通。


    “歐陽通,你怎麽來了?”


    “先生,不是天下所有學子都可以前來麵試嗎?我已向父親請誌,父親叮囑我要專注學問,好好磨練一番。”


    歐陽通選擇的是《尚書》,經過幾輪的的考問,歐陽通對答如流,絲毫沒有怯場的表現,坐在旁邊的其他先生,看了歐陽通的表現也是紛紛稱善。


    李南風看完後才對他說道:“你準備好了嗎?”


    “我……我可否有一個請求,就是……讓我再重溫一遍《周易》。”


    說是重溫,隻不過是他要強不服輸的表達,其實他從來就沒看過《周易》,迄今為止也隻翻過《論語》和《禮記》兩本書。


    封言道看見他已有怯意,便勸他不要賭氣,選擇放棄也沒關係,權當諸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在開玩笑,可他又怎肯低頭認輸,依舊堅持要進行下去。


    “哈哈……可以,就讓你再重溫一遍。”


    李南風似乎知道他根本不知《周易》,但又為了讓他心服口服,便讓他的助教拿來了一卷《周易》,他接過書後,就從第一頁開始翻了起來,而李南風趁著這時間,繼續麵試了下一位儒生。


    這位儒生叫蘇穆清,來自洛陽,其身穿對襟青衫,沒有戴襆頭,而是把頭發束起,一副清秀的麵龐更顯得他瀟灑英俊。他選擇的是《詩經》,由王談與李南風共同考問。


    蘇穆清不僅對《詩經》了如指掌,還對《毛詩傳箋》甚是精通,其侃侃而談的對答讓在場的其他儒生都為之折服。


    隨著歐陽通和蘇穆清的通過,李南風又考問了幾位儒生,後麵排隊的儒生已所剩無幾了。


    “你看好了嗎?”


    “嗯……算看好了。”


    “我開始考問你了,誦讀一遍係辭和說卦,然後我再考問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隨著他鏗鏘有力的誦讀,先生們都被他倒背如流的表現吸引住了,紛紛注視著,這讓封言道也是始料未及的。


    李南風聽後拊手稱善,但隨後以較為冷冽的語氣對他說道:“現在還不是誌驕意滿的時候,如若你能回答我三個問題,我才視你麵試成功。”


    這時,先前還狂妄自大的他已變得彬彬有禮,回答道:“李先生,請考問。”


    “第一個問題: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若陰陽不當,於刑罰如何?”


    這個問題顯然借易經中的陰陽規律推及社會刑罰治理,隻見他泰然處之,似乎心中已有答案。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故為官者不能越位缺位,唯有在其位謀其政,國家才能通達和諧。”


    李南風和在場的其他先生都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李南風繼續問了第二個問題。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何謂‘明罰敕法’?”


    “法律應明文規定,使天下百姓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法不在罰,在於敕,即德法相輔,量罪定刑要適中,執法要公正。”


    “好一個‘法不在罰,在於敕’。”王談一直在一旁麵試儒生,聽到他的回答不禁誇讚了一下。


    “最後一個問題了,你要做好心理準備,難度將會加大了。聽好了:洛陽居天地之中,而乾坤三畫象征著天地人,其中上爻代表天,中爻代表人,下爻代表地,上在京城,中為洛陽,下則在哪?”


    他聽了問題,兩眉擰在了一起思考著:“這個問題於書籍裏好像找不到答案依據,下為地,而地上有那麽多事物,代表下的事物在哪,則下就應該在哪吧。”


    他思索了片刻後想回答,但又不確定,最後也不管對與錯了,果斷地答道:“國子監。”


    “什麽?”李南風聽了之後好像沒聽見似的,驚訝地反問道。


    “下在國子監。”


    “這個問題我已思索多次,還第一次聽到這個答案,此答案作何解釋?”


    “上為天子,中為居地理之中的洛陽,則下一定為天下智慧集中之地,而國子監為最高學府,人才雲集,可謂智慧之源也,而建學製禮,能移風易俗,使民知禮節,識廉恥,由此則世間美好如初。故下在國子監。”


    孔穎達和封言道同時拊手稱善道:“好!好!”


    他經過旁聽和這幾次的對答,學問造詣已今非昔比,這讓李南風感覺到此人的記憶力超群,對學問融會貫通的程度也讓諸位大儒們都為之驚歎。


    李南風聽後,怔怔地站了一會兒,然後便對他說:“至於你能否進入國子監,就由祭酒和司業決定吧,我因有事先暫時離開一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客從遠方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成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成說並收藏客從遠方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