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開打之前,我們有必要預先了解一下秦楚雙方的戰略態勢。
從昭武十八年,兩軍在洞庭湖那次大戰之後,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仗著漿輪船在逆水行舟中的速度優勢,以及新式投石器的超級射程和火油彈的恐怖威力,利用接地後逆水而行,迅速拉開距離,以遠程武器攻擊的有效戰術,讓楚軍那些原本性能優越的戰艦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著,自個的損失還不小。
先進的武器裝備,合理的戰術戰法,終於扯平了楚軍在地利、訓練和艦船上的優勢,使秦軍第一次有了在大江上與楚軍較正麵較量的底氣。
伯賞元帥和他的鎮南軍,終於等到了盼望已久的這一天,全軍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幹勁十足。老元帥將漿輪船以二十艘為一組完成編隊,組成若幹小分隊,一改往日龜縮不出的無奈,在千裏江麵上四處出擊,肆意攻擊楚國的艦艇船隻。
由於一時找不到對付漿輪船的辦法,諸烈隻好忍氣吞聲,命令各艦隊不得擅自出戰,暫避秦軍的鋒芒。
秦軍雖然一時氣焰高漲,但也知道己方還不具備攻擊對方軍港的實力,便轉而攻擊江上的民用船隻,不論國籍、部分用途,隻要碰上就統統擊沉----秦雷早已經昭告天下,不準秦國的任何船隻入江,如果違反禁令,也會被當作敵船摧毀……其實這道旨意的背景,是楚國大量向江北輸送鹿茸、麝香、茶葉、絲綢等貨物,讓秦雷對齊國的特種作戰計劃成本激增,已經快要支付不起高昂的收購費用,才不得已而為之的。
這一囂張舉動,對於一直將長江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的楚國人來說,絕對是**裸的侮辱與挑戰!
秦國天佑元年,迫於國內的民情洶湧,諸烈隻好派出圍剿部隊。以密集隊形從長江上遊掃蕩而下,企圖讓漿輪船的優勢無從發揮。
但伯賞元帥早有準備,他命精銳部隊趁大霧南渡大江,在三江口靠南楚地一邊潛伏。又親自帶隊出現在楚軍麵前,短暫接觸後便倉皇向下遊逃竄,給人以猝不及防、方寸大亂的感覺。楚國果然中計。跟在後麵窮追不舍,等追過三江口之後,鎮南軍的伏兵從大霧中殺出,重新搶占了上遊,用投石發射火油彈攻擊楚軍。
一直向東逃竄的秦軍艦隊也掉過頭來,同樣用石攻擊楚軍。此戰楚軍在兵力上占據優勢,但秦軍擁有地利和武器的優勢,一上來便搶占了上風。
但牛皮不是吹的、雪山不是堆地,大楚水師能縱橫長江二百年。絕對不隻是因為對手太膿包!他們臨危不懼,奮勇出擊,力拒兩麵之地。諸烈命令艦隊分作兩支。一支以艨艟鬥艦衝擊下遊的秦軍艦隊,另一支則用巨無霸般的樓船擋住江麵,阻止上遊的秦軍靠近,並施放霹靂炮、迷魂,製造大量煙霧,迷惑敵軍的視線,使秦軍投石的命中率大失水準,威力自然也同比下降。
深諳水戰地諸洪鈞揚長避短。用最具衝擊力地艨艟鬥艦不顧一切地猛攻下遊地秦軍。用最高大堅固地樓船。抵擋住上遊下來地秦軍。化解了顧此失彼地危機----但也意味著緩慢笨重地巨型樓船。將成為上遊秦軍地活靶子。
雙方在江麵上相互追逐。混戰成一片。從早晨一直打到晚上。仍然激戰不休。折損都很嚴重。漸漸地還是底蘊深厚地楚軍占據了上風。眼看就要將秦軍艦隊反包圍了。
伯賞元帥知道自己還是心急了。便命人釋放信號給埋伏在大江下遊地秦有德部……秦有德立刻命令部下高舉火把。猛敲鑼鼓。揮舞著旌旗。緩緩逼近戰場。
諸烈見下遊火光一片。殺聲震天。以為伯賞別離又變出一支艦隊。頓時便泄了氣……目前地敵人對付起來已經很吃力了。要是再加入支艦隊。自己就得被圍殲了!便鳴金收兵。帶領部隊撤出戰團。徐徐往湘江裏退去了。
剛與秦軍分開不久。諸烈突然一拍大腿。哎呦一聲道:“我好蠢啊!秦軍要是還有部隊。早就可以投入戰鬥。何苦要等到這時候才拿出來呢?”便命令部隊火速掉頭。想要追上秦軍。挽回顏麵。
楚軍掉頭不久。便與準備返回江北水城地秦軍艦隊迎頭遇上。且恰恰正碰上了秦有德那所謂地援軍。這一看可把上柱國地鼻子給氣歪了。
諸烈沒有想錯,秦有德的部隊根本不是什麽漿輪神舟,而是二百餘與漿輪船差不多大小的民船,甚至還有竹筏舢板之類的濫竽充數。
“撕碎他們!”諸洪鈞老羞成怒,向艨艟艦編隊發出了攻擊命令。
誰知那些草船木筏竟然不躲不閃、掉過船頭,如離弦的箭一般向楚軍衝過來。
“不好快閃開!”一見毫無抵抗力的敵軍竟然不要命的衝上來,諸烈頓感大事不妙,趕緊下達了分散撤回的命令。
然而還是晚了一步,操船的秦軍跳上小舟,點燃了船上滿載地火油柴薪等易燃之物。二百餘艘燃著熊熊大火的戰艦便向楚國艦隊衝了過去。
楚軍官兵頓時想起曹孟德兵敗三江口的典故,一接到命令便迫不及待的四散逃竄,陣型完全亂了套。
秦軍主力趁勢掩殺過來,一直追趕到洞庭湖深處才罷休,共擊沉敵艦一百餘艘,重創了不可一世的大楚水師,終於取得了對楚作戰的第一次大獲全勝。
雖然一次勝敗無法徹底扭轉雙方的強弱對比,但其深遠影響早已超脫了勝負的範疇,而是將楚軍一直不願承認的一個問題,徹徹底底地暴露在所有人地眼前。那就是比起秦軍的漿輪船和投石,楚軍地樓船戰艦,已經太落後了……在起初的阻擋和最後的撤退過程中,這些移動緩慢的龐然大物,幾乎被秦軍盡數擊沉,隻有十來艘搖搖晃晃的回到港口,不經過徹底的大修,是不可能再出戰了。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此役過後,秦軍更加堅定了建造漿輪船的決心,他們幾乎停建了其它所有的船型,集中一切力量生產這種不受水流限製的神奇戰艦。尤其在加裝可以快速升降的三麵船帆之後,其順水速度也超過了其它船隻,更是讓最保守的官兵,也成了它的擁躉。
而痛定思痛的諸洪鈞,終於無奈的放棄了堅持五十年之久的樓船必勝理念。“不就是漿輪船嗎?我們也會!”從密庫中找出一份滿是灰塵的圖紙……那是多年前公良羽從秦國偷回來的漿輪船設計圖,出於舊貴族的驕傲,他一直不屑於製造這種東西,直到今天迫不得已才拿出來。
當然不可能拿來就用,他先命令手下船塢造出幾艘樣船,在經過反複試航,發現性能確實比原先的戰船優越,這才下令量產。
但上柱國大將軍是十分固執的,即使在量產漿輪船後,他也是將其作為樓船艦隊的補充,並沒有立刻賦予它應有的地位。
事實證明,事實就像最堅硬的石頭,再固執的人也會碰個鼻青臉腫、頭破血流。在之後的數年裏,兩軍發生過大小數十次的戰鬥,每次都是兩軍的漿輪船打得不亦樂乎,其餘艦艇就是想幫忙也跟不上。最後的勝負往往是看誰的漿輪船更多,與其它船隻的關係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威武聳峙的樓船,更像是觀景的高台,完全失去了其戰場威懾作用。盡管不清不願,但麵對著秦軍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的漿輪船,諸烈也隻好不斷擴大漿輪船的生產規模來應對……
到天佑七天春天,盡管一直損耗不小,但楚軍的漿輪船數量還是達到了八百艘,竟然超過秦國二百餘艘。其代價便是其餘船型的建造規模不得不一再縮減,甚至於天佑四年以後,竟然再無一艘樓船下水……盡管不願承認,但樓船稱王的時代,確實已是一去不複返了。
現在秦雷所要麵對的,就是那八百艘同樣的漿輪船,雖然楚國投石的射程、威力、精確度都不如秦國,但在顛簸的水戰中,這小小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知武成王殿下的豪言壯語,是從哪裏找到的底氣?
從昭武十八年,兩軍在洞庭湖那次大戰之後,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仗著漿輪船在逆水行舟中的速度優勢,以及新式投石器的超級射程和火油彈的恐怖威力,利用接地後逆水而行,迅速拉開距離,以遠程武器攻擊的有效戰術,讓楚軍那些原本性能優越的戰艦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著,自個的損失還不小。
先進的武器裝備,合理的戰術戰法,終於扯平了楚軍在地利、訓練和艦船上的優勢,使秦軍第一次有了在大江上與楚軍較正麵較量的底氣。
伯賞元帥和他的鎮南軍,終於等到了盼望已久的這一天,全軍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幹勁十足。老元帥將漿輪船以二十艘為一組完成編隊,組成若幹小分隊,一改往日龜縮不出的無奈,在千裏江麵上四處出擊,肆意攻擊楚國的艦艇船隻。
由於一時找不到對付漿輪船的辦法,諸烈隻好忍氣吞聲,命令各艦隊不得擅自出戰,暫避秦軍的鋒芒。
秦軍雖然一時氣焰高漲,但也知道己方還不具備攻擊對方軍港的實力,便轉而攻擊江上的民用船隻,不論國籍、部分用途,隻要碰上就統統擊沉----秦雷早已經昭告天下,不準秦國的任何船隻入江,如果違反禁令,也會被當作敵船摧毀……其實這道旨意的背景,是楚國大量向江北輸送鹿茸、麝香、茶葉、絲綢等貨物,讓秦雷對齊國的特種作戰計劃成本激增,已經快要支付不起高昂的收購費用,才不得已而為之的。
這一囂張舉動,對於一直將長江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的楚國人來說,絕對是**裸的侮辱與挑戰!
秦國天佑元年,迫於國內的民情洶湧,諸烈隻好派出圍剿部隊。以密集隊形從長江上遊掃蕩而下,企圖讓漿輪船的優勢無從發揮。
但伯賞元帥早有準備,他命精銳部隊趁大霧南渡大江,在三江口靠南楚地一邊潛伏。又親自帶隊出現在楚軍麵前,短暫接觸後便倉皇向下遊逃竄,給人以猝不及防、方寸大亂的感覺。楚國果然中計。跟在後麵窮追不舍,等追過三江口之後,鎮南軍的伏兵從大霧中殺出,重新搶占了上遊,用投石發射火油彈攻擊楚軍。
一直向東逃竄的秦軍艦隊也掉過頭來,同樣用石攻擊楚軍。此戰楚軍在兵力上占據優勢,但秦軍擁有地利和武器的優勢,一上來便搶占了上風。
但牛皮不是吹的、雪山不是堆地,大楚水師能縱橫長江二百年。絕對不隻是因為對手太膿包!他們臨危不懼,奮勇出擊,力拒兩麵之地。諸烈命令艦隊分作兩支。一支以艨艟鬥艦衝擊下遊的秦軍艦隊,另一支則用巨無霸般的樓船擋住江麵,阻止上遊的秦軍靠近,並施放霹靂炮、迷魂,製造大量煙霧,迷惑敵軍的視線,使秦軍投石的命中率大失水準,威力自然也同比下降。
深諳水戰地諸洪鈞揚長避短。用最具衝擊力地艨艟鬥艦不顧一切地猛攻下遊地秦軍。用最高大堅固地樓船。抵擋住上遊下來地秦軍。化解了顧此失彼地危機----但也意味著緩慢笨重地巨型樓船。將成為上遊秦軍地活靶子。
雙方在江麵上相互追逐。混戰成一片。從早晨一直打到晚上。仍然激戰不休。折損都很嚴重。漸漸地還是底蘊深厚地楚軍占據了上風。眼看就要將秦軍艦隊反包圍了。
伯賞元帥知道自己還是心急了。便命人釋放信號給埋伏在大江下遊地秦有德部……秦有德立刻命令部下高舉火把。猛敲鑼鼓。揮舞著旌旗。緩緩逼近戰場。
諸烈見下遊火光一片。殺聲震天。以為伯賞別離又變出一支艦隊。頓時便泄了氣……目前地敵人對付起來已經很吃力了。要是再加入支艦隊。自己就得被圍殲了!便鳴金收兵。帶領部隊撤出戰團。徐徐往湘江裏退去了。
剛與秦軍分開不久。諸烈突然一拍大腿。哎呦一聲道:“我好蠢啊!秦軍要是還有部隊。早就可以投入戰鬥。何苦要等到這時候才拿出來呢?”便命令部隊火速掉頭。想要追上秦軍。挽回顏麵。
楚軍掉頭不久。便與準備返回江北水城地秦軍艦隊迎頭遇上。且恰恰正碰上了秦有德那所謂地援軍。這一看可把上柱國地鼻子給氣歪了。
諸烈沒有想錯,秦有德的部隊根本不是什麽漿輪神舟,而是二百餘與漿輪船差不多大小的民船,甚至還有竹筏舢板之類的濫竽充數。
“撕碎他們!”諸洪鈞老羞成怒,向艨艟艦編隊發出了攻擊命令。
誰知那些草船木筏竟然不躲不閃、掉過船頭,如離弦的箭一般向楚軍衝過來。
“不好快閃開!”一見毫無抵抗力的敵軍竟然不要命的衝上來,諸烈頓感大事不妙,趕緊下達了分散撤回的命令。
然而還是晚了一步,操船的秦軍跳上小舟,點燃了船上滿載地火油柴薪等易燃之物。二百餘艘燃著熊熊大火的戰艦便向楚國艦隊衝了過去。
楚軍官兵頓時想起曹孟德兵敗三江口的典故,一接到命令便迫不及待的四散逃竄,陣型完全亂了套。
秦軍主力趁勢掩殺過來,一直追趕到洞庭湖深處才罷休,共擊沉敵艦一百餘艘,重創了不可一世的大楚水師,終於取得了對楚作戰的第一次大獲全勝。
雖然一次勝敗無法徹底扭轉雙方的強弱對比,但其深遠影響早已超脫了勝負的範疇,而是將楚軍一直不願承認的一個問題,徹徹底底地暴露在所有人地眼前。那就是比起秦軍的漿輪船和投石,楚軍地樓船戰艦,已經太落後了……在起初的阻擋和最後的撤退過程中,這些移動緩慢的龐然大物,幾乎被秦軍盡數擊沉,隻有十來艘搖搖晃晃的回到港口,不經過徹底的大修,是不可能再出戰了。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此役過後,秦軍更加堅定了建造漿輪船的決心,他們幾乎停建了其它所有的船型,集中一切力量生產這種不受水流限製的神奇戰艦。尤其在加裝可以快速升降的三麵船帆之後,其順水速度也超過了其它船隻,更是讓最保守的官兵,也成了它的擁躉。
而痛定思痛的諸洪鈞,終於無奈的放棄了堅持五十年之久的樓船必勝理念。“不就是漿輪船嗎?我們也會!”從密庫中找出一份滿是灰塵的圖紙……那是多年前公良羽從秦國偷回來的漿輪船設計圖,出於舊貴族的驕傲,他一直不屑於製造這種東西,直到今天迫不得已才拿出來。
當然不可能拿來就用,他先命令手下船塢造出幾艘樣船,在經過反複試航,發現性能確實比原先的戰船優越,這才下令量產。
但上柱國大將軍是十分固執的,即使在量產漿輪船後,他也是將其作為樓船艦隊的補充,並沒有立刻賦予它應有的地位。
事實證明,事實就像最堅硬的石頭,再固執的人也會碰個鼻青臉腫、頭破血流。在之後的數年裏,兩軍發生過大小數十次的戰鬥,每次都是兩軍的漿輪船打得不亦樂乎,其餘艦艇就是想幫忙也跟不上。最後的勝負往往是看誰的漿輪船更多,與其它船隻的關係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威武聳峙的樓船,更像是觀景的高台,完全失去了其戰場威懾作用。盡管不清不願,但麵對著秦軍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的漿輪船,諸烈也隻好不斷擴大漿輪船的生產規模來應對……
到天佑七天春天,盡管一直損耗不小,但楚軍的漿輪船數量還是達到了八百艘,竟然超過秦國二百餘艘。其代價便是其餘船型的建造規模不得不一再縮減,甚至於天佑四年以後,竟然再無一艘樓船下水……盡管不願承認,但樓船稱王的時代,確實已是一去不複返了。
現在秦雷所要麵對的,就是那八百艘同樣的漿輪船,雖然楚國投石的射程、威力、精確度都不如秦國,但在顛簸的水戰中,這小小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知武成王殿下的豪言壯語,是從哪裏找到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