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汪精衛在梧州盤桓了幾日,少不得隨處演說,高談革命,但對於兩廣統一的具體問題,如軍隊整編問題、財政問題,他卻做不了主,需由廣西派人到廣州進行磋商。李宗仁、黃紹竑便派白崇禧隨汪精衛到廣州去,商談統一問題。白崇禧到廣州後,國民政府專門成立了“兩廣統一特別委員會”,與桂方代表白崇禧進行會談。“兩廣統一特別委員會”由汪精衛、譚延闓、伍朝樞、宋子文、何應欽、李濟深等人組成,蔣介石沒有露麵,隻派宋子文、何應欽作為他的代表出席會議。正如白崇禧所料到的,會談一開始便陷入了僵局。核心問題仍然是軍隊問題和財政問題。廣東境內的軍隊已統一編成為國民革命軍,共計六個軍:第一軍軍長何應欽,第二軍軍長譚延闓,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第五軍軍長李福林,第六軍軍長程潛。準備留給廣西的是第七軍的番號。根據廣西現有兩個軍的實力,廣西方麵要求編兩個軍,財政方麵則要求實行兩廣統籌,從而提高廣西官兵的薪餉,減輕財政上的困難。但會談多次,卻無實質性進展,白崇禧頗感棘手,遂電告李宗仁和黃紹竑,請他們其中一人到廣州參加會談,以便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磋商,拍板定奪。李、黃接電後,便決定由黃紹竑赴粵,參加兩廣統一會談,對一切重大問題進行當麵議決。黃紹竑到廣州後,李濟深把他接到第四軍軍部住宿。第四軍軍部在廣西會館,這裏建築不同於一般的地方會館,它的門樓房屋都充分顯示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在眾多低矮陳舊的房屋烘托之下,很有些喧賓奪主的味道。它是陸榮廷統治兩廣時代的廣東督軍莫榮新建築的,因此打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現在,作為實力雄厚的第四軍的軍部——一位廣西籍的軍長住在這裏,人們又難免不刮目相看和做種種揣測了。
李濟深把黃紹竑領進廣西會館,笑道:
“季寬,上次來廣州,伯南陪你住東亞酒店,遭了一場風險。這次我把你鎖進了保險櫃。”
白崇禧卻說道:“住在任公這裏當然保險,不過,我們這三個不同尋常的廣西佬一起住在廣西會館裏,恐怕會使人感到危險哩!”
李濟深這下不說話了,因為在兩廣統一會上,他是幫廣西說話的,後來不知從什麽地方吹出一股風,“要提防新桂係的產生!”這風使人不寒而栗,特別是廣州的上層人物,他們對舊桂係的危害餘悸尚存,因此一有人創造出“新桂係”這個嚇人的名詞,便仿佛有三隻凶惡的猛虎從廣西的荒山野嶺跑到廣州街上來了似的。黃紹竑對廣東方麵不肯在編軍和財政上讓步,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現聽白崇禧這麽說,便憤然道:
“我們有本錢,是來商談合夥做買賣的,又不是窮光蛋來向他們要飯!”
李濟深忙開導道:“常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兩廣統一是目下之大局,出兵北伐,打倒北洋軍閥是孫總理之遺訓,諸位曆年奮鬥,其目的應在救中國,非救區區之廣西也!”
在李濟深這位大恩人和大兄長麵前,黃紹竑似乎連牢騷也不好多發一句,況且李濟深的話也是對的。黃紹竑捋著胡須,徐徐說道:
“明天和他們談吧!”
第二天,黃紹竑和白崇禧便乘坐李濟深軍部的一輛小車,到國民政府去與“兩廣統一特別委員會”的成員們會談。會議廳裏,擺著一排桌子,桌上鋪著暗綠色的台布,正中的牆壁上掛著孫中山和列寧的兩幀遺像,室內顯得樸素大方而莊嚴。汪精衛是會議的主席,他坐在正中的一張高背皮椅上主持會議。譚延闓、伍朝樞、宋子文、何應欽、李濟深坐在汪精衛左側,黃紹竑、白崇禧坐在右側。會議開始,汪精衛向黃紹竑介紹了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伍朝樞、財政部長宋子文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何應欽、第二軍軍長譚延闓。汪精衛望著黃紹竑,臉上現出親切的微笑,那微笑中透出一種政治家的魅力。
“季寬先生來了,很好,我們是等你來拍板的。”汪精衛的話也同樣帶有那種政治家的魅力,使人感到如坐春風。
“汪主席過譽了,紹竑是來向諸公請教的。要說拍板嘛,我實不敢當,因為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啊!”黃紹竑的話說得不冷不熱,不亢不卑,軟中有硬,硬中有軟,連白崇禧也暗暗叫好:“胡須佬也善外交辭令哩!”
“啊——好,好!”汪精衛首先拍起掌來,那富於表情的臉上笑紋拉開了,他不愧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善於抓住某種契機,把你引導到他設置的軌道上來,再帶著你跟他一塊兒奔跑。
“那麽,我們就開始拍吧,讓我們用自己的手掌,拍出和諧的革命節奏來!”汪精衛又望著黃紹竑,“我們先談第一個問題吧,關於廣西的省政問題,你準備怎麽辦?”
黃紹竑心裏愣了一下,這汪精衛好生厲害,手腕如此靈活,把自己剛剛那句不好對付的話,竟不顯山不露水地給轉圜了過來,而且又是轉圜得如此之巧,使黃紹竑不得不佩服。對汪精衛提的這個問題,黃紹竑也很機敏,一是這個問題並不十分重要,二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自己討價還價進行糾纏,那麽巴掌拍不響的責任便在廣西方麵了。因此他立即答道:
“廣西省政府受國民政府的命令,行使職權,處理全省政務,民政長一職撤銷。”
黃紹竑的話使汪精衛大聲地拍起掌來,他臉上又增加了幾圈笑紋,每一條笑紋中都透出那種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的風度,這種笑,能使他的對手產生一種不可名狀的威懾。他一邊拍手,一邊說道:
“季寬先生,我們這第一掌就拍響了啊,痛快!痛快!”他隨即扭頭吩咐擔任記錄的秘書,“請記錄在案,季寬先生的話,可作兩廣統一決議案的第一款。”
汪精衛的話,雖然表麵上是誇讚黃紹竑,其實是在誇讚他自己,黃紹竑當然聽得明白,心中冷笑道:“我當省主席,一切還不是由我說了算!”
“現在,我們開始拍第二次了。”汪精衛舉起他的右手,仿佛體育競技場上一名權威的裁判似的,他又望著黃紹竑,“季寬先生,關於黨務問題,本黨中央要求在廣西盡快設立省黨部和各級機構,以推進革命。德鄰先生和季寬先生已當選為本黨中央監察委員,對此項工作,定會積極施行。”
汪精衛的話,說得實在高明,高明得使你對他的要求無法拒絕。關於黨務問題,黃紹竑在來廣州之前,已和李宗仁商量好了,形勢的發展,使他們對這個問題不能再頂了,也不便再拖了,他們決定把消極的態度變為積極的行動,由他們兩人一手操辦黨務,請國民黨中央派人來協助,這樣既可把黨權抓在手上,又可和中央達成某種妥協,可收到表裏為用之功。因此,汪精衛的話一說完,黃紹竑便答道:
“我和德鄰同誌都是中央監委,對廣西省黨部的工作自應義不容辭地主持,但我們對辦理黨務經驗不夠,懇請中央派員幫助。”
黃紹竑這句話,倒也合汪精衛之意,因為如果不給李、黃主持廣西省黨部,廣西的黨務工作便無法開展,現在李、黃不但接受了中央的要求,而且還要求派人去幫助,到時他便可派出自己的大批親信打進廣西各級機構中去,發展組織,培植勢力,以控製廣西。汪精衛臉上的笑容使人感到仍是那麽有魅力,他那雙靈活的眼睛也和他的臉一樣善於表達複雜的不斷變化的感情——盡管這些感情的真諦使人不易捉摸,但它們卻能緊緊地抓住你,使你對他產生親切、仰慕,對他的每一句話都篤信不疑。汪精衛這次舉起了兩隻手,望著他左邊的幾位“兩廣統一特別委員會”的成員,輕鬆地笑道:
“怎麽樣?諸位,這次又可以拍響吧?”
“啪啪啪”,譚延闓率先拍起了手掌,跟著伍朝樞、宋子文、何應欽、李濟深也拍起手來,會議廳裏,氣氛變得熱烈了。汪精衛非常欣賞自己的手腕,他由一位競技場上的裁判一下子變成了一名導演,他導演的雖然不是一場戲,卻是一場曆史性的會談,一種曆史性的創舉。雖然他們雙方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心底掩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和意願,但是曆史的火車頭已經發動了,汽笛已經鳴響,他們都來到了月台上,誰不願意登車前進呢?雖然他們目的不同,目標各異,前方等待著他們的也許是海市蜃樓,高官厚祿,鮮血屍骨,但是他們彼此都不肯放棄這個機會。這便是辛亥革命以來的曆史!孫中山和他的革命黨人勇敢地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但是曆史卻以另外一種麵目出現,它向國人推出了孫中山、廖仲愷這寥若晨星的偉大革命家,卻又造就了許許多多變化不定的令人難以捉摸的形形色色的革命者。他們大都才華橫溢,少年得誌,但可悲的是他們卻是一批候鳥,以候鳥對氣候變化的直覺來感應形勢。因此,不但他們自己,整個民族、國家乃至那蜿蜒的曆史長河,都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一個又一個的悲劇,這也許便是近代中國的一個縮影。
汪精衛響亮地拍了幾下手掌,然後極有風度地將兩隻手朝左右攤開,那兩隻手攤開的高度、角度,都巧妙地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仿佛他兩隻手上各端著一個盛滿水的碗。他望著宋子文和黃紹竑,說道:
“下邊談財政問題,由子文和季寬直接交換意見,我等著給你們拍掌就是。”
財政部長宋子文是個矮胖的年輕人,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他一身西裝革履,洋氣十足,就連那圓圓的臉孔,看上去也像一美元喜錢。他戴著一副與眾不同的鏡片又小又圓又亮的眼鏡,鏡片後麵的雙眼顯得心事重重,仿佛一位在經濟蕭條中的大資本家,正日夜為振興他的企業而操勞。宋子文在廣州是一位頗有名望的人物,這名望倒不全是因為他的姐姐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妻子,而是他出任財政部長以來,在整頓廣東那瀕臨崩潰的經濟,健全稅收製度方麵為國民政府做出了貢獻。他創辦了國民政府的第一家銀行——中央銀行,並出任該行經理。宋子文是廣州的財神爺。黃紹竑當然知道宋子文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財政問題,是非同他較量一番不可的。在前麵兩個問題的會談中,他表現得開朗、積極而果斷,已初步贏得了與會者的好感,棋局對他有利。因此,汪精衛一說完,黃紹竑便搶先發言:
“為了負擔革命工作,完成革命任務,實現孫總理之遺訓,則廣西在理論與事實上均非將軍、民、財三政與廣東融合一體,直受中央支配不為功。省政問題、黨務問題,汪主席及諸公已經拍掌了,關於財政問題,廣西當然要受中央支配,由中央統同統籌,互相調劑。”
廣東革命政府財政部部長宋子文
黃紹竑在財政統一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主動性和熱情,因為廣西是個窮省,財政一向入不敷出,他希望通過財政統一,從廣東得到補貼,至少,在軍餉方麵由廣東負擔一部分。桂軍士兵每月餉銀隻有六元六角毫洋,而廣東部隊士兵每月則有十二元,相比之下真是太懸殊了。汪精衛見黃紹竑在財政方麵毫無保留地願與廣東統一,他很是高興,便再一次把兩隻手舉起來,微笑著對宋子文道:
“怎麽樣?子文,可以鼓掌了吧?”
宋子文用右手拇指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撫著鼻子下那一抹呈隸書體形的一字須,一絲刻板的笑容掛在那圓圓的臉孔上,毫無變化,仿佛是鐫刻在一枚銀元上似的。他是個洋化了的經濟專家,但是他到底是個中國人,而且又正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經營他的事業,因此他既有西方經濟專家的那種精明,又有東方老板的那種吝嗇。黃紹竑的心計當然瞞不過他,關於兩廣財政問題,他心裏早已有一本賬。他那心事重重的眼光,透過那兩片又小又圓又亮的鏡片,打量著黃紹竑,那眼色極像一個富有的財主,正打量著一位要到他府上就食的窮親戚或者窮朋友,很有些不屑一顧的意思。
“I am not a magi.”宋子文一開口便拋出一句洋話來,在座的除了汪精衛、伍朝樞外,其餘都是赳赳武夫,聽不懂宋子文講的什麽話。黃紹竑和白崇禧都感受到了宋子文那淩人的氣勢,但在財政問題上,廣西窮,有求於人,他們腰杆子硬不起來,隻得忍耐。
宋子文說過那句洋話之後,便低頭看著他那一排細皮白肉的圓圓的手指,好像他那手掌高貴得任何人都沒資格握一下或拍一下似的。汪精衛當然聽得懂宋子文的那句話,他是個在政治圈子裏轉慣了的人,在這種場合,他知道能打破僵局而
使雙方不得不接受的法寶便是折中,誰也不吃虧,誰也不占便宜,從而達成某種默契的諒解,以鞏固其他已取得的會談成果。他微笑著用一種超然的卻又帶著親切的微笑,望了望宋子文和黃紹竑,說道:
“兩廣統一是全麵的統一於國民政府和本黨中央之下,財政問題,自不能例外,即使目下有困難,也要達到形式上的統一。”
宋子文已悟出汪精衛這話的意思,他微微地點了點頭,這才用中國話說道:
“廣東連年戰亂,經濟凋敝,民生困苦,甫經統一,而百政待舉。目下國民政府已負擔六個軍的軍餉,不瞞諸位,廣東百姓連上街喝一口涼茶、家裏死了人,都要征稅的。因此,廣西在財政上不能像前清那樣,靠廣東協餉,一切需靠桂省自理。”
黃紹竑的耐心本來就是極有限的,他一聽宋子文要廣西財政自理,這統一還有什麽好處可言?他霍地一下站起來,氣衝衝地說道:
“部長先生,你大概以為我將廣西財政交給中央,對於你來說是做了一筆蝕本生意吧?我們經數年血戰,才把全省統一,又擊敗東下欲染指廣東革命政權的滇軍,我們為鞏固兩廣根據地,保衛國民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在將全省軍、民、財各政整理就緒,雙手毫無保留地奉獻中央,而你竟不願接收,硬性責令我們‘自理’,這是何道理?是要逼我們走聯省自治的道路嗎?我告訴你,湖南趙恒惕的代表從南寧跟我們一直到了廣州!”
黃紹竑的話,頓時使會談的氣氛冷了下來,連一向老成練達的汪精衛,那始終微笑著的臉孔上,眉毛也往下壓了壓,那微笑也不十分自然了。因為不僅是汪精衛,就是其他人也怕廣西脫軌而去,抓不住廣西,廣東的事情便不好辦。可是眼下廣東財政也確有困難,宋子文剛才說的話,倒也是事實,因此,汪精衛最後隻得祭起他的法寶——折中。他看了看黃紹竑,又看了看宋子文,依然恢複了他那政治家微笑的魅力,說道:
“都是一家人,不講兩家子話,決議案上這一款就寫:‘廣西財政受中央監督。’季寬先生,你就體諒一下中央的困難,目下桂省財政自收自用,待中央財政狀況好轉時,再解決你們的軍餉,如何?”
李濟深以目視黃紹竑,意思是要他別爭了,反正自收自用,也沒吃虧。黃紹竑也感到宋子文不會輕易鬆口,在這個問題上鬧翻了對誰也不會有好處,他冷冷地說道:
“既然汪主席說這麽辦,那就這麽辦吧。”
汪精衛見黃紹竑同意了他的意見,便又鼓起掌來,但這次隻有他一個鼓掌,那掌聲顯得十分單調,好像深秋寒蟬的孤鳴。
“現在,剩下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編軍問題。國民革命軍總監蔣先生委托何軍長敬之(何應欽字敬之)與季寬先生商談。”大概汪精衛也覺得這是兩廣統一中最感棘手的問題了,這次他沒有再樂觀地舉起手來準備拍掌,而是朝何應欽和黃紹竑兩人點了點頭,請他們各自發表意見。
這次黃紹竑沒有搶先發言,在編軍的問題上他不準備讓步,廣西有兩個軍,李宗仁和他都是軍長,隻能編兩個軍,否則他和李宗仁便有一個當不成軍長。他想先看看何應欽到底怎麽說。何應欽和宋子文雖然都是蔣介石的代表,但氣質截然不同。何應欽是貴州人,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他待人接物,態度溫和,舉止文雅,很有儒士之風。他是個不急不火的慢性子,辦什麽事都不慌不忙,按部就班,連走路都是慢騰騰的,生怕踏滑了腳,或是閃折了腿。汪精衛說完之後,他等了一陣,見黃紹竑沒有要先發言的意思,他這才不慌不忙地打開麵前一個卷宗夾,又用手扶了扶那副使他的儒士之風增色不少的黑邊眼鏡,慢條斯理地說道:
“國民革命軍廣東境內的部隊已編了六個軍,蔣總監在核定部隊編製和番號時,已呈報國民政府擬將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的番號給予廣西。”
何應欽是個慢性子,黃紹竑卻偏偏是個急性子,何應欽一說完,他便毫不客氣地說道:
“廣西現有實力本來就是兩個軍,李德鄰和我的軍長職務,是孫總理在北上之前委任的,目下正是用兵之際,為何要用番號和編製來壓我們?”
何應欽一點也不動氣,他慢慢地摘下那黑邊眼鏡,一手夾著一條眼鏡腿,一邊緩緩地翻閱著卷宗夾內的文件,他見黃紹竑說完了話,別人又沒有說話,他才一字一句地說道:
“蔣總監說過,國民革命軍是革命的武裝部隊,不能像過去搞民軍那樣濫用番號,因此對部隊的番號和編製一定要嚴加控製。”
何應欽不但性子慢,而且膽子也小,沒有什麽主見,平時唯蔣介石之命是從。他說完話慢慢將眼鏡戴上,謹慎地看了汪精衛一眼。汪精衛微微頷首。黃紹竑不再說話,他已鐵下心來不做任何實質性的讓步,哪怕為此關係破裂也在所不惜。
軍隊是命根子,隻有發展壯大,豈能削減縮小?天下洶洶,連年戰亂,誰的兵多,誰的地盤便大,拿槍杆子的人,哪一個願意痛快地交出兵權?何況他的討賊軍最初由容縣脫離李宗仁的時候,隻有幾百人,幾年來東征西戰,現在已發展到近兩萬人,而且正是由於他從馬曉軍手裏抓過了這支部隊的兵權,他才能有今天的實力和地位,對於軍隊的重要性,黃紹竑看得高於一切。如果廣西隻能編一個第七軍,那麽李宗仁是非要當軍長不可的,他黃紹竑就隻有去坐省主席的冷板凳了,這,不但他本人不幹,恐怕連原來討賊軍的將領們也不幹。將廣西統一於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之下,對於黃紹竑來說,就像他三年前從容縣出走,將部隊拉到戎圩,接受沈鴻英委的第八旅旅長職務,目的是要一個名義向外發展。因為廣西太窮,養不起這麽多的兵,討賊軍和定桂軍兩個係統的將領矛盾頗多,相處不易,隻有向外發展才能解決廣西財政的困難和內部的矛盾,當然也含有作洪、楊之舉的企圖,而這一切,隻有和廣東聯合,站到國民革命的大旗之下才有可能實現。但是,如果走這一步,要削減廣西一半的軍隊的話,他是不幹的,實力受到限製,將來與廣東向外發展,不但處處受製於人,很可能還會遭人吞並。
黃紹竑不說話,作為他的副手的白崇禧,當然也不好開口。李濟深從會談開始便一言不發,他能說什麽呢?支持黃紹竑,他怕別人攻擊他與“新桂係”圖謀不軌,“新桂係”這個名稱,不知是什麽人剛剛造出來的,因為他是廣西人,又與李、黃、白三人關係非同尋常,而又統率一支實力很強的廣東部隊,廣東人對“桂係”本來是很憎恨的,現在又鬧出個“新桂係”的名稱來,如果有人別有用心地指責他是“新桂係”的話,那麽對他掌握第四軍——官兵全是廣東人——是十分不利的,沒有第四軍,他李濟深還能有什麽作為呢?用他和黃紹竑的特殊關係壓一壓黃紹竑,要黃讓步吧?李濟深不願這麽幹,他希望廣西強大,他是個在粵軍中任職的廣西人,一個強大的和他關係密切的廣西,對他是大有好處的。李濟深什麽也沒說,隻是以一個標準軍人的姿態,筆挺地坐著,宛如佛寺殿內的一尊羅漢。
譚延闓慢慢地端起茶杯,輕輕地吹著浮在茶水上的幾片茶葉,慢慢地呷起茶來,仿佛他此刻出席的不是一個重要會議,而是坐在廣州一個高雅的茶館裏品茶消遣似的。
伍朝樞點起一支雪茄,飄逸的煙霧使他麵目變得模糊起來。
宋子文不耐煩地從西服口袋裏掏出一枚用小巧的赤金鏈拴著的金懷表,“嚓嚓嚓”地上著弦,像一個西方股票公司的大經理,在瞬息萬變的股票市場上卻被無端地拉去出席一個無聊的什麽會議,但又拘於禮貌和某種原因,不便離開,那“嚓嚓嚓”作響的上弦聲,便是一種無言的抗議。
何應欽總是不慌不忙的,雖然由他直接出麵代表蔣介石與廣西佬打交道,一開局便僵持住了,但他沒有一點著急,涵養好極了,一雙眼睛靜靜地看著麵前的卷宗夾,仿佛那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雖然一時無人問津,但並不愁賣不出去。
汪精衛雖然還是掛著一臉的微笑——無論是著急或是憤怒的時候,隻要在眾人麵前,他總是微笑著,盡管他在家裏對仆人嗬斥時可以砸碎一隻花瓶,但,那一定要在他太太陳璧君女士不在家的時候——但屁股上卻如坐針氈。他知道在編軍問題上,蔣介石是絕不會讓步的,他當然也不主張編製上給廣西兩個軍的番號,在限製廣西勢力的發展上,他與蔣介石是一致的。
汪精衛是廣東人,跟孫中山在廣東組織政權,也受了陸榮廷許多氣,因此,無論於公於私,他都得提防“新桂係”的產生。但是,這次“兩廣統一特別委員會”的發起及組織又是他一手經辦的,作為會議的主持人,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執委會首腦,如果他不能使會議達成兩廣統一的正式協議——哪怕是形式上的也好,將對鞏固廣東、出兵北伐產生極大的阻礙,這不但對革命事業,也對他在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的統治地位不利。孫中山和廖仲愷都在去年逝世了,胡漢民已出國,現在,他便是國民黨內和國民政府理所當然的領袖和首腦了,一個領袖和首腦連一個會議都開不成功,別人(蘇俄顧問、共產黨人、國民黨內的各派)當然會瞧不起他的,無論如何,他要使會議成功,而不能破裂。他有幾十年政治活動所練就的一件法寶——折中,在各種場合,他這法寶屢試不爽,真可謂法力無邊也。他正是靠著這個法寶在險惡多變鬥爭複雜的政治生活中繞過一個個令人目眩的旋渦,度過一次次危機,而安然無恙卻又步步高升。辛亥革命的時候,孫中山與黃興有矛盾,他就是用這個法寶兩邊不得罪,在黨內他與胡漢民是對頭,他靠這個法寶能立於不敗之地,在孫中山實行“三大政策”的時候,左右兩派鬥爭很激烈,他又用這個法寶,收到了左右逢源之功。他生於中國,和許多革命者一樣向往西方的文明,他特別醉心於巴黎的文化。但是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又深深地羈縻著他,他尊崇孔孟的中庸哲學,遇事折中,明哲保身。但他一生中卻有兩次沒有搞折中,一次是辛亥前夕,為了推翻清王朝,他帶著喻培倫和黃複生挺身入京,在鴉兒胡同的銀錠橋下埋設炸彈,謀炸清廷攝政王載灃,事敗被捕。麵對死亡,他慷慨作絕命詩一首以言誌。詩曰:“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他這一荊軻壯舉,頓使他名揚海內外,成為辛亥革命的英雄人物,也是他一生的光輝所在。另一次便是後來他一頭紮到日本人懷抱裏去,當了一名可恥的漢奸傀儡,像秦檜一樣遭人唾罵,遺臭萬年,這是後話。現在,汪精衛又祭起他那法力無邊的“寶貝”了,他微笑著,對黃紹竑道:
“季寬先生,常言道百裏之行去九十,我們的會談已在前三款中達成圓滿的協議,現在就剩下最後這一款了,我不忍心前功盡棄。你看這樣行不行,廣西軍隊就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以下的編製由你們自己決定吧。”
黃紹竑兩眼一亮,這倒不失為一個轉圜的辦法,蔣介石可以用番號來限製廣西軍隊,但是如果軍以下由廣西自定,實力便不受限製,這正符合他的要一個名義向外發展的想法。
但他仍未表態,因為這涉及軍長人選的棘手問題,他不肯放手軍權。大約汪精衛已看出他的心思,又說道:
“關於第七軍的軍長,可由李德鄰來擔任,季寬可當軍的黨代表,按照國民革命軍實行黨代表製度這一決定,黨代表享有與軍長同等的權力,任何命令如無黨代表副署,則不生效。”
黃紹竑真是佩服汪精衛的主意,因為這對黃紹竑來說是很合算的,當黨代表與軍長有同等的權力,而且省政府及省黨部的權力,也必定要落在他的手上,那他就等於總攬廣西的黨政軍全權,黃紹竑何樂而不為!但他現在不能喜形於色,又沉默了一陣,才略有些矜持地說道:
“既然汪主席這麽說,那就這麽辦吧!”
啪啪啪,汪精衛馬上帶頭鼓起掌來,大家也都跟著鼓掌,在頗為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這曆史的一幕。
黃紹竑開完兩廣統一會議後,又參加了國民政府召開的北伐秘密會議,事畢,便帶著一批由國民黨中央派遣到廣西搞黨務的青年男女,乘船回廣西去了。隻有白崇禧繼續留在廣州,為李宗仁、黃紹竑做聯絡工作。當然,白崇禧逗留廣州,除了李、黃之意外,也還有他個人
的企圖。廣西統一了,現在兩廣也統一了,為這兩個統一,他出謀策劃,居間奔走,領兵征戰,著實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隨著兩廣統一局麵的打開,李宗仁、黃紹竑都升了官,抓到了更大的實權,而他仍然是個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謀長。他心中怏怏不樂,鑒於他和李、黃的私人感情,特別是與李宗仁的感情,他是不能離開他們的,他無實力,沒有自己的基本部隊,但他又不甘心永遠在廣西團體中當個參謀長——盡管他需要廣西,需要借助李、黃的實力。他在廣州盤桓了一段時間,注意力一直盯著兩個人——蔣介石和鮑羅廷。對於汪精衛,他倒不怎麽重視,雖然汪集黨、政大權於一身,但無實力——軍隊,成不了大氣候。蔣介石雖然在廣州還沒上升到獨一無二的地位,但他有黃埔軍校作本錢,又抓著何應欽的第一軍,白崇禧估計將來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的實權非蔣莫屬,他如能和蔣介石拉上關係,又以廣西實力作後盾,則可飛黃騰達,豈止做一個第七軍的區區參謀長?但他和蔣介石無曆史淵源,也無直接的工作關係,蔣介石又是個忙人,因此除了到黃埔軍校參觀和在幾次會議上看見過蔣介石外,白崇禧還未單獨與蔣介石談過。至於鮑羅廷,則是蘇俄派來的政治顧問,曾經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創建黃埔軍校,鮑氏在廣州有著崇高的威望。要在廣州打開局麵,則非借助鮑羅廷的威望不可。
白崇禧決定去拜訪鮑羅廷。為了使這次拜訪能成功,他精密籌劃了一番。他是作為廣西當局的代表和桂軍的總指揮身份去向鮑羅廷請教革命經驗的,因此他自擬了一個談話提綱:(一)俄國革命之經驗如何?(二)蘇俄對東方被壓迫民族之政策如何?(三)“孫文主義”與列寧主義有何異同?為了擴大這次訪問的影響,白崇禧又特地約請了廣州一家左派報刊——《人民周報》的記者一道前往廣州大東路三十一號鮑公館,就以上他擬的三個問題向鮑羅廷請教。這次訪問果然十分成功,因為在此之前,鮑羅廷還未單獨會見過廣西的高級將領,現在兩廣統一,白崇禧主動前來向他請教革命經驗,鮑羅廷對此十分重視,再加上白崇禧風度不俗,其言談舉止更有別於鮑羅廷接見過的許多將領,因而對白頗有好感。針對白崇禧提的三個問題,鮑羅廷暢談了一個多鍾頭,那位《人民周報》的記者快速地記著。過了兩天,這份在廣州很有影響的《人民周報》便在顯著位置刊出一篇名為《鮑羅廷與白崇禧之談話》的文章,文章前麵還特地加了那位記者撰寫的一段按語:“廣西代表白總指揮崇禧……往訪鮑羅廷顧問,鮑氏與白談俄國革命之經驗等事甚詳,且甚精要,記者得鮑氏之允許,特錄之以饗讀者。”通過這次訪問和記者的宣傳,廣州黨政軍各界,無不知廣西“左派”將領白崇禧之大名。
白崇禧準備去拜訪蔣介石。
在此之前,蔣介石雖知白崇禧之名,但尚未引起他的注意,他之留意於白崇禧,也許是看到了《人民周報》上的那篇文章,但卻並不是“左派”的白崇禧引起他的注意,他似乎是從白崇禧在廣州的活動上發現了什麽使他感興趣的東西,這種東西直接觸發了他政治棋局上一個新的思路,這個新的思路又迅速反饋到他的“棋盤”上來,形成了一種權謀的直覺——白崇禧需要他,他也需要白崇禧。
正當白崇禧謀劃如何去見蔣介石的時候,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室特別官佐陳誠持蔣介石校長的名帖來請。白崇禧心中不由一愣,他雖然足智多謀,但一時尚推算不出蔣介石請他此去是何意圖。他看了看這位個子矮小其貌不揚的特別官佐陳誠一眼,心中暗想:黃埔軍校裏人才濟濟,武二郎似的人物想也會有一個團,老蔣怎麽竟用這等“三寸丁穀樹皮”當校長辦公室的特別官佐?但白崇禧很快便發現,陳誠那雙眼睛很是不同尋常,看起人來非常機敏,透著果決、專橫和一往無前的氣勢。雖然陳誠的個子和相貌,有點像閻羅殿裏打雜的小鬼(後來白崇禧和何應欽便常在背地裏罵陳誠為“陳小鬼”),但他的眼神給人的印象卻不亞於閻王爺。白崇禧永遠也不會忘記陳誠那一雙眼睛給他的最初印象!這陳誠果是不同尋常,他是浙江青田縣人,也曾畢業於保定軍校,但資格卻比不上白崇禧。白畢業於第三期,陳則畢業於第八期,前後相差好幾年,這倒不是陳誠學業不長進被留了級,而是他因身材矮小,投考時未被軍校錄取,後來通過他父親的一位摯友杜峙的保薦,才勉強進入保定軍校。陳誠原在鄧演達團裏當炮兵連長,後來鄧演達調黃埔軍
校任教練部副主任,也把陳誠帶到軍校來。陳誠到了黃埔軍校,也許還是他個子矮小的緣故,初時默默無聞。但他非常勤奮,讀起書來,有時竟通宵達旦,而無倦意。有一天,天將破曉時分,校園裏一片寂靜,教職員工們尚在睡夢中,校長蔣介石帶著兩名衛士,在校內巡視,忽見一個房間裏亮著燈火,他忙湊到窗口察看,隻見一個青年軍官,正襟危坐讀書。蔣介石敲門而入,見是陳誠,便問道:
“辭修(陳誠字辭修)在讀什麽書?”
“報告校長,學生在恭讀孫總理的《三民主義》,請訓示。”陳誠立正答道。
“很好,很好!”蔣介石拍了拍陳誠的肩膀,稱讚道。
不久,陳誠便被調到了校長辦公室當特別官佐,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助手,陳誠自是感激蔣介石對他的知遇之恩。
卻說白崇禧在陳誠的陪同下,來到了黃埔軍校,蔣介石早已在他辦公室門口迎候。他身材瘦長,著一身戎裝,臉色嚴峻,從頭到腳,無不顯出一種凜不可犯的威儀。當陳誠陪著白崇禧過來時,他忙上前幾步,拉住白崇禧的雙手,緊緊地握著,不住地搖著,像見到了闊別多年剛由遠方而來的親弟兄一般,那嚴峻的臉上綻出一臉親切誠摯的笑容,接著便用他那帶浙江口音的國語說道:
“劉玄德三顧茅廬,你這‘諸葛亮’,我還真怕辭修請不動哩!”
蔣介石說著,竟笑出了聲音,連陳誠也感到有些納悶,一向不苟言笑的蔣介石為何今天如此高興。白崇禧聽了蔣介石這句話,心裏感到甜滋滋的,真有點相見恨晚,忙說道:
“介公之召,豈敢怠慢!”
蔣介石喜歡在辦公室會客,他的辦公室布置得簡樸,因他處處表現出要以孫中山為榜樣,孫中山去世後,他又處處表現出自己是“孫中山主義”的嫡傳者,因此,他不但在口頭上不離孫中山的“主義”,便是在待人接物上也處處效仿孫中山。他的辦公室布置得也和孫中山生前的辦公室類似,一張寬大的辦公桌上,一邊堆放著書籍,一邊放著一疊厚厚的夾著各種待批閱的文件電報的卷宗。書籍和卷宗之間,便是一隻插著幾支上等湖筆的精致的玉色筆筒,旁邊是一隻寬大的端硯,硯旁有一隻呼役的銅鈴。孫中山不抽煙,不喝茶,桌上從無煙缸茶杯之類。蔣介石也不抽煙,不喝茶,桌上當然也無此種擺設。辦公桌後,是一張看上去有些笨拙的帶廣東特色的藤椅。除了辦公桌外,還有幾張套著白布套的沙發,此外,引人注目的便是一排裝滿書籍的書櫥。沙發後麵牆上掛著一幀孫中山的半身放大照片,一進門,使人首先看到的便是這幀照片,與照片對麵的牆上,掛著孫中山手書的“奮鬥”兩個字。白崇禧被孫中山在辦公室裏接見過,他覺得孫中山的辦公室簡樸得像位學者的書齋,而蔣介石的辦公室,卻像一個被精心偽裝起來的司令部。因為蔣介石一身戎裝與這室內的布置很不諧調。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
蔣介石招待白崇禧在沙發上坐下後,陳誠便退了出去,他知道蔣要與白單獨談話。蔣介石問起了白崇禧的家庭出身與經曆,白崇禧極少與人談到自己的家世,這次與蔣介石相見,竟有一見如故之感,便將其始祖伯篤魯丁原是來自中東的一個穆斯林,後定居於南京,曾中過元朝的進士。其後子孫往任粵西,乃落籍桂林。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禁止人民用外國姓,白崇禧之祖先乃將伯篤魯丁之姓取第一個字,但百家姓上並無伯姓,遂更伯為白。白崇禧說過家世,又將自己少年立誌,投筆從戎,參加辛亥革命廣西學生軍北伐敢死隊的經過說了一遍,蔣介石聽了大加讚賞:
“啊!這樣說來你早就在孫總理同盟會的領導之下了!參加革命的時間不短啦,很好,很好!”接著他又以同盟會的老資格問道:“同盟會的證件還有嗎?”
白崇禧搖搖頭,說他並無證件。蔣介石又勉勵道:
“孫總理已不幸去世了,我們活著的人要繼承總理之遺誌,將國民革命向前推進。”
白崇禧也趁機拍了蔣介石一句:“這就要看介公的啦!”
蔣介石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似乎白崇禧這句話使他感受到了肩頭國民革命擔子之沉重,他說道:
“兩廣已經統一,革命已有了一塊鞏固的根據地,這個,很好!下一步就是要出師北伐了,不知健生兄對北伐軍事有何高見?”
北伐秘密會議是黃紹竑出席的,白崇禧聽黃紹竑說過會議情況,他平時留心時局,因此,蔣介石問起,便侃侃而談:
“兩廣統一,內患肅清,目下直、奉軍閥正與馮玉祥之國民軍在北方大戰。奉張軍出山海關,占秦皇島,兵鋒直指京畿。湖北方向,吳佩孚坐鎮查家墩司令部,以寇英傑為總司令,率直軍北上,攻開封、克鄭州,進抵石家莊。馮軍已退守南口。奉、直各軍主力均被吸引在京畿一帶。我們此時出師北伐,便可乘虛而占武漢三鎮。”
白崇禧又把他那套進軍武漢,師洪、楊之技順流東下直取南京的策略向蔣介石吹噓了一遍,蔣介石沉吟半晌,才說道:
“關於北伐之戰略,我與鮑顧問、加侖將軍和李任潮等已研究過,隻是萬事俱備,尚欠東風。”
白崇禧雙眼一亮,趕忙抓住這個機會,他立即接過蔣介石的話柄,現出幾分孔明的麵目來,笑道:
“我上一趟衡山,為介公借三天三夜的東風,如何?”
蔣介石不由暗吃一驚,心想這“小諸葛”還真有點名不虛傳,一下便窺到了他心中的症結。原來,蔣介石開過北伐秘密會議之後,在出師問題上碰到了一個難題,便是如何策動湖南的唐生智加入革命,以掃清北伐軍進入湖南的障礙。那唐生智本是湖南省長趙恒惕手下的師長,駐軍湘南,由於控製水口山的鋅礦,並兼著湘南督辦,頗有實力,亦頗有野心,每想取趙恒惕而代之,但又懼怕駐軍嶽州的吳佩孚出兵幹涉。為了向國民政府拉關係,唐生智曾將其弟生明送往黃埔軍校學習。但國民政府派人去和他商談,要他就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時,他又徘徊觀望,態度不明,蔣介石說的尚欠東風,便是指此而言。他見白崇禧自薦要去湖南“借東風”,臉上顯出一絲令人難以捉摸的微笑,問道:
“健生兄欲去湖南說服唐孟瀟(唐生智字孟瀟)加入革命,可有把握?”
白崇禧道:“唐孟瀟早存驅趙之心,我去湖南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他出兵攻占長沙。唐逐趙成功之後,吳佩孚必以犯上罪出師討唐,由嶽州南下,唐生智難敵吳軍,是時必將向兩廣乞援,到了那時他非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不可,介公正好借此機會,以唐生智為前鋒,出師北伐,吳軍主力尚在北方,我軍攻奪武漢三鎮易如反掌。”
蔣介石也不得不佩服白崇禧這一著棋,但又問道:
“何能說動唐孟瀟出兵驅趙?”
白崇禧那孔明的麵目顯得更為真切,他神秘地笑道:
“我這裏還放著一個蔣幹哩!”
“誰?”蔣介石不明白白崇禧指的是誰。
“趙恒惕的代表葉琪到廣西訪問,欲與我們拉關係,我把他拉到廣州來了。葉君是廣西人,又與我和季寬是保定軍校的同學,友誼甚篤,我們已說動了他加入革命。隻需在廣州的報紙上披露葉君已做了唐孟瀟的代表,為唐商談請兩廣出兵援唐驅趙。目下趙恒惕正在提防唐孟瀟不軌,已有收回水口山礦務和提高省長職權之意,今見葉琪如此舉動,他不得不向唐孟瀟施加壓力。在此情況下,我再到湖南唐孟瀟那裏陳說利害,並請李德公派一旅精兵進抵桂北之黃沙河,以壯唐孟瀟驅趙之舉,不怕他唐孟瀟不動心,不下手!”
蔣介石終於舒了一口氣,親密地拍著白崇禧的肩膀,連說:
“很好,很好!我就等著你的東風了!”
李濟深把黃紹竑領進廣西會館,笑道:
“季寬,上次來廣州,伯南陪你住東亞酒店,遭了一場風險。這次我把你鎖進了保險櫃。”
白崇禧卻說道:“住在任公這裏當然保險,不過,我們這三個不同尋常的廣西佬一起住在廣西會館裏,恐怕會使人感到危險哩!”
李濟深這下不說話了,因為在兩廣統一會上,他是幫廣西說話的,後來不知從什麽地方吹出一股風,“要提防新桂係的產生!”這風使人不寒而栗,特別是廣州的上層人物,他們對舊桂係的危害餘悸尚存,因此一有人創造出“新桂係”這個嚇人的名詞,便仿佛有三隻凶惡的猛虎從廣西的荒山野嶺跑到廣州街上來了似的。黃紹竑對廣東方麵不肯在編軍和財政上讓步,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現聽白崇禧這麽說,便憤然道:
“我們有本錢,是來商談合夥做買賣的,又不是窮光蛋來向他們要飯!”
李濟深忙開導道:“常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兩廣統一是目下之大局,出兵北伐,打倒北洋軍閥是孫總理之遺訓,諸位曆年奮鬥,其目的應在救中國,非救區區之廣西也!”
在李濟深這位大恩人和大兄長麵前,黃紹竑似乎連牢騷也不好多發一句,況且李濟深的話也是對的。黃紹竑捋著胡須,徐徐說道:
“明天和他們談吧!”
第二天,黃紹竑和白崇禧便乘坐李濟深軍部的一輛小車,到國民政府去與“兩廣統一特別委員會”的成員們會談。會議廳裏,擺著一排桌子,桌上鋪著暗綠色的台布,正中的牆壁上掛著孫中山和列寧的兩幀遺像,室內顯得樸素大方而莊嚴。汪精衛是會議的主席,他坐在正中的一張高背皮椅上主持會議。譚延闓、伍朝樞、宋子文、何應欽、李濟深坐在汪精衛左側,黃紹竑、白崇禧坐在右側。會議開始,汪精衛向黃紹竑介紹了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伍朝樞、財政部長宋子文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何應欽、第二軍軍長譚延闓。汪精衛望著黃紹竑,臉上現出親切的微笑,那微笑中透出一種政治家的魅力。
“季寬先生來了,很好,我們是等你來拍板的。”汪精衛的話也同樣帶有那種政治家的魅力,使人感到如坐春風。
“汪主席過譽了,紹竑是來向諸公請教的。要說拍板嘛,我實不敢當,因為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啊!”黃紹竑的話說得不冷不熱,不亢不卑,軟中有硬,硬中有軟,連白崇禧也暗暗叫好:“胡須佬也善外交辭令哩!”
“啊——好,好!”汪精衛首先拍起掌來,那富於表情的臉上笑紋拉開了,他不愧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善於抓住某種契機,把你引導到他設置的軌道上來,再帶著你跟他一塊兒奔跑。
“那麽,我們就開始拍吧,讓我們用自己的手掌,拍出和諧的革命節奏來!”汪精衛又望著黃紹竑,“我們先談第一個問題吧,關於廣西的省政問題,你準備怎麽辦?”
黃紹竑心裏愣了一下,這汪精衛好生厲害,手腕如此靈活,把自己剛剛那句不好對付的話,竟不顯山不露水地給轉圜了過來,而且又是轉圜得如此之巧,使黃紹竑不得不佩服。對汪精衛提的這個問題,黃紹竑也很機敏,一是這個問題並不十分重要,二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自己討價還價進行糾纏,那麽巴掌拍不響的責任便在廣西方麵了。因此他立即答道:
“廣西省政府受國民政府的命令,行使職權,處理全省政務,民政長一職撤銷。”
黃紹竑的話使汪精衛大聲地拍起掌來,他臉上又增加了幾圈笑紋,每一條笑紋中都透出那種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的風度,這種笑,能使他的對手產生一種不可名狀的威懾。他一邊拍手,一邊說道:
“季寬先生,我們這第一掌就拍響了啊,痛快!痛快!”他隨即扭頭吩咐擔任記錄的秘書,“請記錄在案,季寬先生的話,可作兩廣統一決議案的第一款。”
汪精衛的話,雖然表麵上是誇讚黃紹竑,其實是在誇讚他自己,黃紹竑當然聽得明白,心中冷笑道:“我當省主席,一切還不是由我說了算!”
“現在,我們開始拍第二次了。”汪精衛舉起他的右手,仿佛體育競技場上一名權威的裁判似的,他又望著黃紹竑,“季寬先生,關於黨務問題,本黨中央要求在廣西盡快設立省黨部和各級機構,以推進革命。德鄰先生和季寬先生已當選為本黨中央監察委員,對此項工作,定會積極施行。”
汪精衛的話,說得實在高明,高明得使你對他的要求無法拒絕。關於黨務問題,黃紹竑在來廣州之前,已和李宗仁商量好了,形勢的發展,使他們對這個問題不能再頂了,也不便再拖了,他們決定把消極的態度變為積極的行動,由他們兩人一手操辦黨務,請國民黨中央派人來協助,這樣既可把黨權抓在手上,又可和中央達成某種妥協,可收到表裏為用之功。因此,汪精衛的話一說完,黃紹竑便答道:
“我和德鄰同誌都是中央監委,對廣西省黨部的工作自應義不容辭地主持,但我們對辦理黨務經驗不夠,懇請中央派員幫助。”
黃紹竑這句話,倒也合汪精衛之意,因為如果不給李、黃主持廣西省黨部,廣西的黨務工作便無法開展,現在李、黃不但接受了中央的要求,而且還要求派人去幫助,到時他便可派出自己的大批親信打進廣西各級機構中去,發展組織,培植勢力,以控製廣西。汪精衛臉上的笑容使人感到仍是那麽有魅力,他那雙靈活的眼睛也和他的臉一樣善於表達複雜的不斷變化的感情——盡管這些感情的真諦使人不易捉摸,但它們卻能緊緊地抓住你,使你對他產生親切、仰慕,對他的每一句話都篤信不疑。汪精衛這次舉起了兩隻手,望著他左邊的幾位“兩廣統一特別委員會”的成員,輕鬆地笑道:
“怎麽樣?諸位,這次又可以拍響吧?”
“啪啪啪”,譚延闓率先拍起了手掌,跟著伍朝樞、宋子文、何應欽、李濟深也拍起手來,會議廳裏,氣氛變得熱烈了。汪精衛非常欣賞自己的手腕,他由一位競技場上的裁判一下子變成了一名導演,他導演的雖然不是一場戲,卻是一場曆史性的會談,一種曆史性的創舉。雖然他們雙方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心底掩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和意願,但是曆史的火車頭已經發動了,汽笛已經鳴響,他們都來到了月台上,誰不願意登車前進呢?雖然他們目的不同,目標各異,前方等待著他們的也許是海市蜃樓,高官厚祿,鮮血屍骨,但是他們彼此都不肯放棄這個機會。這便是辛亥革命以來的曆史!孫中山和他的革命黨人勇敢地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但是曆史卻以另外一種麵目出現,它向國人推出了孫中山、廖仲愷這寥若晨星的偉大革命家,卻又造就了許許多多變化不定的令人難以捉摸的形形色色的革命者。他們大都才華橫溢,少年得誌,但可悲的是他們卻是一批候鳥,以候鳥對氣候變化的直覺來感應形勢。因此,不但他們自己,整個民族、國家乃至那蜿蜒的曆史長河,都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一個又一個的悲劇,這也許便是近代中國的一個縮影。
汪精衛響亮地拍了幾下手掌,然後極有風度地將兩隻手朝左右攤開,那兩隻手攤開的高度、角度,都巧妙地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仿佛他兩隻手上各端著一個盛滿水的碗。他望著宋子文和黃紹竑,說道:
“下邊談財政問題,由子文和季寬直接交換意見,我等著給你們拍掌就是。”
財政部長宋子文是個矮胖的年輕人,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他一身西裝革履,洋氣十足,就連那圓圓的臉孔,看上去也像一美元喜錢。他戴著一副與眾不同的鏡片又小又圓又亮的眼鏡,鏡片後麵的雙眼顯得心事重重,仿佛一位在經濟蕭條中的大資本家,正日夜為振興他的企業而操勞。宋子文在廣州是一位頗有名望的人物,這名望倒不全是因為他的姐姐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妻子,而是他出任財政部長以來,在整頓廣東那瀕臨崩潰的經濟,健全稅收製度方麵為國民政府做出了貢獻。他創辦了國民政府的第一家銀行——中央銀行,並出任該行經理。宋子文是廣州的財神爺。黃紹竑當然知道宋子文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財政問題,是非同他較量一番不可的。在前麵兩個問題的會談中,他表現得開朗、積極而果斷,已初步贏得了與會者的好感,棋局對他有利。因此,汪精衛一說完,黃紹竑便搶先發言:
“為了負擔革命工作,完成革命任務,實現孫總理之遺訓,則廣西在理論與事實上均非將軍、民、財三政與廣東融合一體,直受中央支配不為功。省政問題、黨務問題,汪主席及諸公已經拍掌了,關於財政問題,廣西當然要受中央支配,由中央統同統籌,互相調劑。”
廣東革命政府財政部部長宋子文
黃紹竑在財政統一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主動性和熱情,因為廣西是個窮省,財政一向入不敷出,他希望通過財政統一,從廣東得到補貼,至少,在軍餉方麵由廣東負擔一部分。桂軍士兵每月餉銀隻有六元六角毫洋,而廣東部隊士兵每月則有十二元,相比之下真是太懸殊了。汪精衛見黃紹竑在財政方麵毫無保留地願與廣東統一,他很是高興,便再一次把兩隻手舉起來,微笑著對宋子文道:
“怎麽樣?子文,可以鼓掌了吧?”
宋子文用右手拇指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撫著鼻子下那一抹呈隸書體形的一字須,一絲刻板的笑容掛在那圓圓的臉孔上,毫無變化,仿佛是鐫刻在一枚銀元上似的。他是個洋化了的經濟專家,但是他到底是個中國人,而且又正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經營他的事業,因此他既有西方經濟專家的那種精明,又有東方老板的那種吝嗇。黃紹竑的心計當然瞞不過他,關於兩廣財政問題,他心裏早已有一本賬。他那心事重重的眼光,透過那兩片又小又圓又亮的鏡片,打量著黃紹竑,那眼色極像一個富有的財主,正打量著一位要到他府上就食的窮親戚或者窮朋友,很有些不屑一顧的意思。
“I am not a magi.”宋子文一開口便拋出一句洋話來,在座的除了汪精衛、伍朝樞外,其餘都是赳赳武夫,聽不懂宋子文講的什麽話。黃紹竑和白崇禧都感受到了宋子文那淩人的氣勢,但在財政問題上,廣西窮,有求於人,他們腰杆子硬不起來,隻得忍耐。
宋子文說過那句洋話之後,便低頭看著他那一排細皮白肉的圓圓的手指,好像他那手掌高貴得任何人都沒資格握一下或拍一下似的。汪精衛當然聽得懂宋子文的那句話,他是個在政治圈子裏轉慣了的人,在這種場合,他知道能打破僵局而
使雙方不得不接受的法寶便是折中,誰也不吃虧,誰也不占便宜,從而達成某種默契的諒解,以鞏固其他已取得的會談成果。他微笑著用一種超然的卻又帶著親切的微笑,望了望宋子文和黃紹竑,說道:
“兩廣統一是全麵的統一於國民政府和本黨中央之下,財政問題,自不能例外,即使目下有困難,也要達到形式上的統一。”
宋子文已悟出汪精衛這話的意思,他微微地點了點頭,這才用中國話說道:
“廣東連年戰亂,經濟凋敝,民生困苦,甫經統一,而百政待舉。目下國民政府已負擔六個軍的軍餉,不瞞諸位,廣東百姓連上街喝一口涼茶、家裏死了人,都要征稅的。因此,廣西在財政上不能像前清那樣,靠廣東協餉,一切需靠桂省自理。”
黃紹竑的耐心本來就是極有限的,他一聽宋子文要廣西財政自理,這統一還有什麽好處可言?他霍地一下站起來,氣衝衝地說道:
“部長先生,你大概以為我將廣西財政交給中央,對於你來說是做了一筆蝕本生意吧?我們經數年血戰,才把全省統一,又擊敗東下欲染指廣東革命政權的滇軍,我們為鞏固兩廣根據地,保衛國民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在將全省軍、民、財各政整理就緒,雙手毫無保留地奉獻中央,而你竟不願接收,硬性責令我們‘自理’,這是何道理?是要逼我們走聯省自治的道路嗎?我告訴你,湖南趙恒惕的代表從南寧跟我們一直到了廣州!”
黃紹竑的話,頓時使會談的氣氛冷了下來,連一向老成練達的汪精衛,那始終微笑著的臉孔上,眉毛也往下壓了壓,那微笑也不十分自然了。因為不僅是汪精衛,就是其他人也怕廣西脫軌而去,抓不住廣西,廣東的事情便不好辦。可是眼下廣東財政也確有困難,宋子文剛才說的話,倒也是事實,因此,汪精衛最後隻得祭起他的法寶——折中。他看了看黃紹竑,又看了看宋子文,依然恢複了他那政治家微笑的魅力,說道:
“都是一家人,不講兩家子話,決議案上這一款就寫:‘廣西財政受中央監督。’季寬先生,你就體諒一下中央的困難,目下桂省財政自收自用,待中央財政狀況好轉時,再解決你們的軍餉,如何?”
李濟深以目視黃紹竑,意思是要他別爭了,反正自收自用,也沒吃虧。黃紹竑也感到宋子文不會輕易鬆口,在這個問題上鬧翻了對誰也不會有好處,他冷冷地說道:
“既然汪主席說這麽辦,那就這麽辦吧。”
汪精衛見黃紹竑同意了他的意見,便又鼓起掌來,但這次隻有他一個鼓掌,那掌聲顯得十分單調,好像深秋寒蟬的孤鳴。
“現在,剩下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編軍問題。國民革命軍總監蔣先生委托何軍長敬之(何應欽字敬之)與季寬先生商談。”大概汪精衛也覺得這是兩廣統一中最感棘手的問題了,這次他沒有再樂觀地舉起手來準備拍掌,而是朝何應欽和黃紹竑兩人點了點頭,請他們各自發表意見。
這次黃紹竑沒有搶先發言,在編軍的問題上他不準備讓步,廣西有兩個軍,李宗仁和他都是軍長,隻能編兩個軍,否則他和李宗仁便有一個當不成軍長。他想先看看何應欽到底怎麽說。何應欽和宋子文雖然都是蔣介石的代表,但氣質截然不同。何應欽是貴州人,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他待人接物,態度溫和,舉止文雅,很有儒士之風。他是個不急不火的慢性子,辦什麽事都不慌不忙,按部就班,連走路都是慢騰騰的,生怕踏滑了腳,或是閃折了腿。汪精衛說完之後,他等了一陣,見黃紹竑沒有要先發言的意思,他這才不慌不忙地打開麵前一個卷宗夾,又用手扶了扶那副使他的儒士之風增色不少的黑邊眼鏡,慢條斯理地說道:
“國民革命軍廣東境內的部隊已編了六個軍,蔣總監在核定部隊編製和番號時,已呈報國民政府擬將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的番號給予廣西。”
何應欽是個慢性子,黃紹竑卻偏偏是個急性子,何應欽一說完,他便毫不客氣地說道:
“廣西現有實力本來就是兩個軍,李德鄰和我的軍長職務,是孫總理在北上之前委任的,目下正是用兵之際,為何要用番號和編製來壓我們?”
何應欽一點也不動氣,他慢慢地摘下那黑邊眼鏡,一手夾著一條眼鏡腿,一邊緩緩地翻閱著卷宗夾內的文件,他見黃紹竑說完了話,別人又沒有說話,他才一字一句地說道:
“蔣總監說過,國民革命軍是革命的武裝部隊,不能像過去搞民軍那樣濫用番號,因此對部隊的番號和編製一定要嚴加控製。”
何應欽不但性子慢,而且膽子也小,沒有什麽主見,平時唯蔣介石之命是從。他說完話慢慢將眼鏡戴上,謹慎地看了汪精衛一眼。汪精衛微微頷首。黃紹竑不再說話,他已鐵下心來不做任何實質性的讓步,哪怕為此關係破裂也在所不惜。
軍隊是命根子,隻有發展壯大,豈能削減縮小?天下洶洶,連年戰亂,誰的兵多,誰的地盤便大,拿槍杆子的人,哪一個願意痛快地交出兵權?何況他的討賊軍最初由容縣脫離李宗仁的時候,隻有幾百人,幾年來東征西戰,現在已發展到近兩萬人,而且正是由於他從馬曉軍手裏抓過了這支部隊的兵權,他才能有今天的實力和地位,對於軍隊的重要性,黃紹竑看得高於一切。如果廣西隻能編一個第七軍,那麽李宗仁是非要當軍長不可的,他黃紹竑就隻有去坐省主席的冷板凳了,這,不但他本人不幹,恐怕連原來討賊軍的將領們也不幹。將廣西統一於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之下,對於黃紹竑來說,就像他三年前從容縣出走,將部隊拉到戎圩,接受沈鴻英委的第八旅旅長職務,目的是要一個名義向外發展。因為廣西太窮,養不起這麽多的兵,討賊軍和定桂軍兩個係統的將領矛盾頗多,相處不易,隻有向外發展才能解決廣西財政的困難和內部的矛盾,當然也含有作洪、楊之舉的企圖,而這一切,隻有和廣東聯合,站到國民革命的大旗之下才有可能實現。但是,如果走這一步,要削減廣西一半的軍隊的話,他是不幹的,實力受到限製,將來與廣東向外發展,不但處處受製於人,很可能還會遭人吞並。
黃紹竑不說話,作為他的副手的白崇禧,當然也不好開口。李濟深從會談開始便一言不發,他能說什麽呢?支持黃紹竑,他怕別人攻擊他與“新桂係”圖謀不軌,“新桂係”這個名稱,不知是什麽人剛剛造出來的,因為他是廣西人,又與李、黃、白三人關係非同尋常,而又統率一支實力很強的廣東部隊,廣東人對“桂係”本來是很憎恨的,現在又鬧出個“新桂係”的名稱來,如果有人別有用心地指責他是“新桂係”的話,那麽對他掌握第四軍——官兵全是廣東人——是十分不利的,沒有第四軍,他李濟深還能有什麽作為呢?用他和黃紹竑的特殊關係壓一壓黃紹竑,要黃讓步吧?李濟深不願這麽幹,他希望廣西強大,他是個在粵軍中任職的廣西人,一個強大的和他關係密切的廣西,對他是大有好處的。李濟深什麽也沒說,隻是以一個標準軍人的姿態,筆挺地坐著,宛如佛寺殿內的一尊羅漢。
譚延闓慢慢地端起茶杯,輕輕地吹著浮在茶水上的幾片茶葉,慢慢地呷起茶來,仿佛他此刻出席的不是一個重要會議,而是坐在廣州一個高雅的茶館裏品茶消遣似的。
伍朝樞點起一支雪茄,飄逸的煙霧使他麵目變得模糊起來。
宋子文不耐煩地從西服口袋裏掏出一枚用小巧的赤金鏈拴著的金懷表,“嚓嚓嚓”地上著弦,像一個西方股票公司的大經理,在瞬息萬變的股票市場上卻被無端地拉去出席一個無聊的什麽會議,但又拘於禮貌和某種原因,不便離開,那“嚓嚓嚓”作響的上弦聲,便是一種無言的抗議。
何應欽總是不慌不忙的,雖然由他直接出麵代表蔣介石與廣西佬打交道,一開局便僵持住了,但他沒有一點著急,涵養好極了,一雙眼睛靜靜地看著麵前的卷宗夾,仿佛那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雖然一時無人問津,但並不愁賣不出去。
汪精衛雖然還是掛著一臉的微笑——無論是著急或是憤怒的時候,隻要在眾人麵前,他總是微笑著,盡管他在家裏對仆人嗬斥時可以砸碎一隻花瓶,但,那一定要在他太太陳璧君女士不在家的時候——但屁股上卻如坐針氈。他知道在編軍問題上,蔣介石是絕不會讓步的,他當然也不主張編製上給廣西兩個軍的番號,在限製廣西勢力的發展上,他與蔣介石是一致的。
汪精衛是廣東人,跟孫中山在廣東組織政權,也受了陸榮廷許多氣,因此,無論於公於私,他都得提防“新桂係”的產生。但是,這次“兩廣統一特別委員會”的發起及組織又是他一手經辦的,作為會議的主持人,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執委會首腦,如果他不能使會議達成兩廣統一的正式協議——哪怕是形式上的也好,將對鞏固廣東、出兵北伐產生極大的阻礙,這不但對革命事業,也對他在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的統治地位不利。孫中山和廖仲愷都在去年逝世了,胡漢民已出國,現在,他便是國民黨內和國民政府理所當然的領袖和首腦了,一個領袖和首腦連一個會議都開不成功,別人(蘇俄顧問、共產黨人、國民黨內的各派)當然會瞧不起他的,無論如何,他要使會議成功,而不能破裂。他有幾十年政治活動所練就的一件法寶——折中,在各種場合,他這法寶屢試不爽,真可謂法力無邊也。他正是靠著這個法寶在險惡多變鬥爭複雜的政治生活中繞過一個個令人目眩的旋渦,度過一次次危機,而安然無恙卻又步步高升。辛亥革命的時候,孫中山與黃興有矛盾,他就是用這個法寶兩邊不得罪,在黨內他與胡漢民是對頭,他靠這個法寶能立於不敗之地,在孫中山實行“三大政策”的時候,左右兩派鬥爭很激烈,他又用這個法寶,收到了左右逢源之功。他生於中國,和許多革命者一樣向往西方的文明,他特別醉心於巴黎的文化。但是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又深深地羈縻著他,他尊崇孔孟的中庸哲學,遇事折中,明哲保身。但他一生中卻有兩次沒有搞折中,一次是辛亥前夕,為了推翻清王朝,他帶著喻培倫和黃複生挺身入京,在鴉兒胡同的銀錠橋下埋設炸彈,謀炸清廷攝政王載灃,事敗被捕。麵對死亡,他慷慨作絕命詩一首以言誌。詩曰:“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他這一荊軻壯舉,頓使他名揚海內外,成為辛亥革命的英雄人物,也是他一生的光輝所在。另一次便是後來他一頭紮到日本人懷抱裏去,當了一名可恥的漢奸傀儡,像秦檜一樣遭人唾罵,遺臭萬年,這是後話。現在,汪精衛又祭起他那法力無邊的“寶貝”了,他微笑著,對黃紹竑道:
“季寬先生,常言道百裏之行去九十,我們的會談已在前三款中達成圓滿的協議,現在就剩下最後這一款了,我不忍心前功盡棄。你看這樣行不行,廣西軍隊就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以下的編製由你們自己決定吧。”
黃紹竑兩眼一亮,這倒不失為一個轉圜的辦法,蔣介石可以用番號來限製廣西軍隊,但是如果軍以下由廣西自定,實力便不受限製,這正符合他的要一個名義向外發展的想法。
但他仍未表態,因為這涉及軍長人選的棘手問題,他不肯放手軍權。大約汪精衛已看出他的心思,又說道:
“關於第七軍的軍長,可由李德鄰來擔任,季寬可當軍的黨代表,按照國民革命軍實行黨代表製度這一決定,黨代表享有與軍長同等的權力,任何命令如無黨代表副署,則不生效。”
黃紹竑真是佩服汪精衛的主意,因為這對黃紹竑來說是很合算的,當黨代表與軍長有同等的權力,而且省政府及省黨部的權力,也必定要落在他的手上,那他就等於總攬廣西的黨政軍全權,黃紹竑何樂而不為!但他現在不能喜形於色,又沉默了一陣,才略有些矜持地說道:
“既然汪主席這麽說,那就這麽辦吧!”
啪啪啪,汪精衛馬上帶頭鼓起掌來,大家也都跟著鼓掌,在頗為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這曆史的一幕。
黃紹竑開完兩廣統一會議後,又參加了國民政府召開的北伐秘密會議,事畢,便帶著一批由國民黨中央派遣到廣西搞黨務的青年男女,乘船回廣西去了。隻有白崇禧繼續留在廣州,為李宗仁、黃紹竑做聯絡工作。當然,白崇禧逗留廣州,除了李、黃之意外,也還有他個人
的企圖。廣西統一了,現在兩廣也統一了,為這兩個統一,他出謀策劃,居間奔走,領兵征戰,著實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隨著兩廣統一局麵的打開,李宗仁、黃紹竑都升了官,抓到了更大的實權,而他仍然是個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謀長。他心中怏怏不樂,鑒於他和李、黃的私人感情,特別是與李宗仁的感情,他是不能離開他們的,他無實力,沒有自己的基本部隊,但他又不甘心永遠在廣西團體中當個參謀長——盡管他需要廣西,需要借助李、黃的實力。他在廣州盤桓了一段時間,注意力一直盯著兩個人——蔣介石和鮑羅廷。對於汪精衛,他倒不怎麽重視,雖然汪集黨、政大權於一身,但無實力——軍隊,成不了大氣候。蔣介石雖然在廣州還沒上升到獨一無二的地位,但他有黃埔軍校作本錢,又抓著何應欽的第一軍,白崇禧估計將來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的實權非蔣莫屬,他如能和蔣介石拉上關係,又以廣西實力作後盾,則可飛黃騰達,豈止做一個第七軍的區區參謀長?但他和蔣介石無曆史淵源,也無直接的工作關係,蔣介石又是個忙人,因此除了到黃埔軍校參觀和在幾次會議上看見過蔣介石外,白崇禧還未單獨與蔣介石談過。至於鮑羅廷,則是蘇俄派來的政治顧問,曾經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創建黃埔軍校,鮑氏在廣州有著崇高的威望。要在廣州打開局麵,則非借助鮑羅廷的威望不可。
白崇禧決定去拜訪鮑羅廷。為了使這次拜訪能成功,他精密籌劃了一番。他是作為廣西當局的代表和桂軍的總指揮身份去向鮑羅廷請教革命經驗的,因此他自擬了一個談話提綱:(一)俄國革命之經驗如何?(二)蘇俄對東方被壓迫民族之政策如何?(三)“孫文主義”與列寧主義有何異同?為了擴大這次訪問的影響,白崇禧又特地約請了廣州一家左派報刊——《人民周報》的記者一道前往廣州大東路三十一號鮑公館,就以上他擬的三個問題向鮑羅廷請教。這次訪問果然十分成功,因為在此之前,鮑羅廷還未單獨會見過廣西的高級將領,現在兩廣統一,白崇禧主動前來向他請教革命經驗,鮑羅廷對此十分重視,再加上白崇禧風度不俗,其言談舉止更有別於鮑羅廷接見過的許多將領,因而對白頗有好感。針對白崇禧提的三個問題,鮑羅廷暢談了一個多鍾頭,那位《人民周報》的記者快速地記著。過了兩天,這份在廣州很有影響的《人民周報》便在顯著位置刊出一篇名為《鮑羅廷與白崇禧之談話》的文章,文章前麵還特地加了那位記者撰寫的一段按語:“廣西代表白總指揮崇禧……往訪鮑羅廷顧問,鮑氏與白談俄國革命之經驗等事甚詳,且甚精要,記者得鮑氏之允許,特錄之以饗讀者。”通過這次訪問和記者的宣傳,廣州黨政軍各界,無不知廣西“左派”將領白崇禧之大名。
白崇禧準備去拜訪蔣介石。
在此之前,蔣介石雖知白崇禧之名,但尚未引起他的注意,他之留意於白崇禧,也許是看到了《人民周報》上的那篇文章,但卻並不是“左派”的白崇禧引起他的注意,他似乎是從白崇禧在廣州的活動上發現了什麽使他感興趣的東西,這種東西直接觸發了他政治棋局上一個新的思路,這個新的思路又迅速反饋到他的“棋盤”上來,形成了一種權謀的直覺——白崇禧需要他,他也需要白崇禧。
正當白崇禧謀劃如何去見蔣介石的時候,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室特別官佐陳誠持蔣介石校長的名帖來請。白崇禧心中不由一愣,他雖然足智多謀,但一時尚推算不出蔣介石請他此去是何意圖。他看了看這位個子矮小其貌不揚的特別官佐陳誠一眼,心中暗想:黃埔軍校裏人才濟濟,武二郎似的人物想也會有一個團,老蔣怎麽竟用這等“三寸丁穀樹皮”當校長辦公室的特別官佐?但白崇禧很快便發現,陳誠那雙眼睛很是不同尋常,看起人來非常機敏,透著果決、專橫和一往無前的氣勢。雖然陳誠的個子和相貌,有點像閻羅殿裏打雜的小鬼(後來白崇禧和何應欽便常在背地裏罵陳誠為“陳小鬼”),但他的眼神給人的印象卻不亞於閻王爺。白崇禧永遠也不會忘記陳誠那一雙眼睛給他的最初印象!這陳誠果是不同尋常,他是浙江青田縣人,也曾畢業於保定軍校,但資格卻比不上白崇禧。白畢業於第三期,陳則畢業於第八期,前後相差好幾年,這倒不是陳誠學業不長進被留了級,而是他因身材矮小,投考時未被軍校錄取,後來通過他父親的一位摯友杜峙的保薦,才勉強進入保定軍校。陳誠原在鄧演達團裏當炮兵連長,後來鄧演達調黃埔軍
校任教練部副主任,也把陳誠帶到軍校來。陳誠到了黃埔軍校,也許還是他個子矮小的緣故,初時默默無聞。但他非常勤奮,讀起書來,有時竟通宵達旦,而無倦意。有一天,天將破曉時分,校園裏一片寂靜,教職員工們尚在睡夢中,校長蔣介石帶著兩名衛士,在校內巡視,忽見一個房間裏亮著燈火,他忙湊到窗口察看,隻見一個青年軍官,正襟危坐讀書。蔣介石敲門而入,見是陳誠,便問道:
“辭修(陳誠字辭修)在讀什麽書?”
“報告校長,學生在恭讀孫總理的《三民主義》,請訓示。”陳誠立正答道。
“很好,很好!”蔣介石拍了拍陳誠的肩膀,稱讚道。
不久,陳誠便被調到了校長辦公室當特別官佐,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助手,陳誠自是感激蔣介石對他的知遇之恩。
卻說白崇禧在陳誠的陪同下,來到了黃埔軍校,蔣介石早已在他辦公室門口迎候。他身材瘦長,著一身戎裝,臉色嚴峻,從頭到腳,無不顯出一種凜不可犯的威儀。當陳誠陪著白崇禧過來時,他忙上前幾步,拉住白崇禧的雙手,緊緊地握著,不住地搖著,像見到了闊別多年剛由遠方而來的親弟兄一般,那嚴峻的臉上綻出一臉親切誠摯的笑容,接著便用他那帶浙江口音的國語說道:
“劉玄德三顧茅廬,你這‘諸葛亮’,我還真怕辭修請不動哩!”
蔣介石說著,竟笑出了聲音,連陳誠也感到有些納悶,一向不苟言笑的蔣介石為何今天如此高興。白崇禧聽了蔣介石這句話,心裏感到甜滋滋的,真有點相見恨晚,忙說道:
“介公之召,豈敢怠慢!”
蔣介石喜歡在辦公室會客,他的辦公室布置得簡樸,因他處處表現出要以孫中山為榜樣,孫中山去世後,他又處處表現出自己是“孫中山主義”的嫡傳者,因此,他不但在口頭上不離孫中山的“主義”,便是在待人接物上也處處效仿孫中山。他的辦公室布置得也和孫中山生前的辦公室類似,一張寬大的辦公桌上,一邊堆放著書籍,一邊放著一疊厚厚的夾著各種待批閱的文件電報的卷宗。書籍和卷宗之間,便是一隻插著幾支上等湖筆的精致的玉色筆筒,旁邊是一隻寬大的端硯,硯旁有一隻呼役的銅鈴。孫中山不抽煙,不喝茶,桌上從無煙缸茶杯之類。蔣介石也不抽煙,不喝茶,桌上當然也無此種擺設。辦公桌後,是一張看上去有些笨拙的帶廣東特色的藤椅。除了辦公桌外,還有幾張套著白布套的沙發,此外,引人注目的便是一排裝滿書籍的書櫥。沙發後麵牆上掛著一幀孫中山的半身放大照片,一進門,使人首先看到的便是這幀照片,與照片對麵的牆上,掛著孫中山手書的“奮鬥”兩個字。白崇禧被孫中山在辦公室裏接見過,他覺得孫中山的辦公室簡樸得像位學者的書齋,而蔣介石的辦公室,卻像一個被精心偽裝起來的司令部。因為蔣介石一身戎裝與這室內的布置很不諧調。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
蔣介石招待白崇禧在沙發上坐下後,陳誠便退了出去,他知道蔣要與白單獨談話。蔣介石問起了白崇禧的家庭出身與經曆,白崇禧極少與人談到自己的家世,這次與蔣介石相見,竟有一見如故之感,便將其始祖伯篤魯丁原是來自中東的一個穆斯林,後定居於南京,曾中過元朝的進士。其後子孫往任粵西,乃落籍桂林。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禁止人民用外國姓,白崇禧之祖先乃將伯篤魯丁之姓取第一個字,但百家姓上並無伯姓,遂更伯為白。白崇禧說過家世,又將自己少年立誌,投筆從戎,參加辛亥革命廣西學生軍北伐敢死隊的經過說了一遍,蔣介石聽了大加讚賞:
“啊!這樣說來你早就在孫總理同盟會的領導之下了!參加革命的時間不短啦,很好,很好!”接著他又以同盟會的老資格問道:“同盟會的證件還有嗎?”
白崇禧搖搖頭,說他並無證件。蔣介石又勉勵道:
“孫總理已不幸去世了,我們活著的人要繼承總理之遺誌,將國民革命向前推進。”
白崇禧也趁機拍了蔣介石一句:“這就要看介公的啦!”
蔣介石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似乎白崇禧這句話使他感受到了肩頭國民革命擔子之沉重,他說道:
“兩廣已經統一,革命已有了一塊鞏固的根據地,這個,很好!下一步就是要出師北伐了,不知健生兄對北伐軍事有何高見?”
北伐秘密會議是黃紹竑出席的,白崇禧聽黃紹竑說過會議情況,他平時留心時局,因此,蔣介石問起,便侃侃而談:
“兩廣統一,內患肅清,目下直、奉軍閥正與馮玉祥之國民軍在北方大戰。奉張軍出山海關,占秦皇島,兵鋒直指京畿。湖北方向,吳佩孚坐鎮查家墩司令部,以寇英傑為總司令,率直軍北上,攻開封、克鄭州,進抵石家莊。馮軍已退守南口。奉、直各軍主力均被吸引在京畿一帶。我們此時出師北伐,便可乘虛而占武漢三鎮。”
白崇禧又把他那套進軍武漢,師洪、楊之技順流東下直取南京的策略向蔣介石吹噓了一遍,蔣介石沉吟半晌,才說道:
“關於北伐之戰略,我與鮑顧問、加侖將軍和李任潮等已研究過,隻是萬事俱備,尚欠東風。”
白崇禧雙眼一亮,趕忙抓住這個機會,他立即接過蔣介石的話柄,現出幾分孔明的麵目來,笑道:
“我上一趟衡山,為介公借三天三夜的東風,如何?”
蔣介石不由暗吃一驚,心想這“小諸葛”還真有點名不虛傳,一下便窺到了他心中的症結。原來,蔣介石開過北伐秘密會議之後,在出師問題上碰到了一個難題,便是如何策動湖南的唐生智加入革命,以掃清北伐軍進入湖南的障礙。那唐生智本是湖南省長趙恒惕手下的師長,駐軍湘南,由於控製水口山的鋅礦,並兼著湘南督辦,頗有實力,亦頗有野心,每想取趙恒惕而代之,但又懼怕駐軍嶽州的吳佩孚出兵幹涉。為了向國民政府拉關係,唐生智曾將其弟生明送往黃埔軍校學習。但國民政府派人去和他商談,要他就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時,他又徘徊觀望,態度不明,蔣介石說的尚欠東風,便是指此而言。他見白崇禧自薦要去湖南“借東風”,臉上顯出一絲令人難以捉摸的微笑,問道:
“健生兄欲去湖南說服唐孟瀟(唐生智字孟瀟)加入革命,可有把握?”
白崇禧道:“唐孟瀟早存驅趙之心,我去湖南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他出兵攻占長沙。唐逐趙成功之後,吳佩孚必以犯上罪出師討唐,由嶽州南下,唐生智難敵吳軍,是時必將向兩廣乞援,到了那時他非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不可,介公正好借此機會,以唐生智為前鋒,出師北伐,吳軍主力尚在北方,我軍攻奪武漢三鎮易如反掌。”
蔣介石也不得不佩服白崇禧這一著棋,但又問道:
“何能說動唐孟瀟出兵驅趙?”
白崇禧那孔明的麵目顯得更為真切,他神秘地笑道:
“我這裏還放著一個蔣幹哩!”
“誰?”蔣介石不明白白崇禧指的是誰。
“趙恒惕的代表葉琪到廣西訪問,欲與我們拉關係,我把他拉到廣州來了。葉君是廣西人,又與我和季寬是保定軍校的同學,友誼甚篤,我們已說動了他加入革命。隻需在廣州的報紙上披露葉君已做了唐孟瀟的代表,為唐商談請兩廣出兵援唐驅趙。目下趙恒惕正在提防唐孟瀟不軌,已有收回水口山礦務和提高省長職權之意,今見葉琪如此舉動,他不得不向唐孟瀟施加壓力。在此情況下,我再到湖南唐孟瀟那裏陳說利害,並請李德公派一旅精兵進抵桂北之黃沙河,以壯唐孟瀟驅趙之舉,不怕他唐孟瀟不動心,不下手!”
蔣介石終於舒了一口氣,親密地拍著白崇禧的肩膀,連說:
“很好,很好!我就等著你的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