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統統都滾蛋,回家愛幹啥幹啥去,反正攝政王不養閑人,敢有不滿小心算你附逆。
總之大宋朝廷在極短時間內迅速萎縮成了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六部尚書,加禦史中丞和大理寺卿,當然還有他們各自的下屬官員,就連什麽三公之類虛銜都沒有了,那瘦身也是瘦得相當徹底,光衙門都空出一大堆,甚至被攝政王拍賣出租補貼財政了。軍隊的指揮機構歸樞密院,人事及後勤等亂七八糟的歸兵部,包括原屬工部的軍器所及下屬工場也歸兵部,其他為了限製軍隊權力而設立的亂七八糟機構全廢除。重新組建六鎮禁軍,另外再加長江水師和海軍,尤其是海軍將不僅僅是駐紮在朝廷直屬地,在藩鎮控製的沿海幾個主要港口也設基地,實際上就是為海關服務,充當緝私隊確保楊豐的海關稅收,這一點尤其重要,大宋的海關稅收可一直是塊肥肉。
總之大宋就這樣進入了攝政王的時代。
一個夢幻般的時代。
無數人為之歡呼的時代。
首先農民高興,他們的賦稅減輕了,苛捐雜稅幾乎一掃而光,農民隻有田賦,其他什麽都不用交了,沒有土地的客戶們也有了自己的土地,甚至攝政王還帶來了自己領地上都沒完成普及的仙種,盡管隻有其中的一種,但卻解決了山區百姓吃不飽飯的問題,這種名為地瓜的神奇作物,迅速在兩浙和江南東路山區推廣開。
工商業者們同樣也為攝政王的時代而歡呼。
很簡單。
攝政王帶來了新式織機,新的蔗糖技術,新的印染技術,新的茶葉加工技術……
總之各種新技術。
這些東西讓原本就發達的江南工商業如虎添翼,再加上新的航海技術,所有工商業者都明白他們的未來金光閃閃,有無數海外市場正等待著他們去開拓,然後無數番邦小國的財富都將源源不斷湧來。
更何況攝政王還廢除了官方對很多行業的壟斷,比如說鹽業,比如說冶鐵業,甚至就連銅礦開采冶煉他都慷慨地允許商人們參加,唯一的限製也就是這些重要的行業的稅也重一些,另外在這些行業攝政王同樣以新技術入股,但這對於那些民間工商業者們來說都不值一提,畢竟如鹽業的暴利誰都明白,而新的曬鹽技術意味著什麽他們就更明白了。
軍隊也在為攝政王而歡呼。
因為他們得到了尊嚴,得到了未來的保證,各種軍功獎勵尤其是勳章製度還有陣亡傷殘撫恤及退役補貼統統完善起來,軍餉也不會再有任何克扣,他們不再是低賤的賊配軍,而是這個國家的保衛者,這個國家的英雄,甚至攝政王還在臨安專門修建了一座英烈祠,以後所有為國捐軀的將士名字都將刻在英烈祠,享受世世代代的供奉,而英烈祠就修在他爹的廟宇旁邊。
就連衙門的胥吏都在為攝政王歡呼。
因為攝政王確立了新的科舉和官員升遷製度,官和吏不再是兩個階層,胥吏隻要有足夠的工作成績,都可以升遷到原本隻有科舉官員才能獲得的職位上,甚至於攝政王公開說,以後有胥吏真正有能力,哪怕就是相公也不是不可能的,這樣那些胥吏不歡呼才怪呢,就連衙門效率都為之大增,貪腐問題都大為改善。
畢竟胥吏貪是因為他們沒別的奔頭。
但如今有前程可奔就必須考慮收幾個銅錢和升官哪個重要了。
當然,也有人在詛咒這個荒**無恥的暴君。
那些被裁掉的官員。
那些被沒收了土地的超級地主們。
在他們看來,這個時代簡直暗無天日了,那個活曹操種種倒行逆施,簡直就該人神共憤,那些愚民懂什麽,都被他那些市恩手段給忽悠傻了,一點也看不到他的罪惡,當街強搶民女,和長公主徹夜**,據說還染指了後宮妃嬪,雖然此事沒有確切證據,但他就住在大內,要是能管住下麵那東西才奇怪呢!看看紹興帝留下的那些妃嬪們臉上經常蕩漾的春情就知道,這些女人們如今是多麽滋潤。
大宋的列祖列宗,快發個雷劈死他吧!
呃,他好像是雷神哈!
那些曾經的國之棟梁們,躲在陰暗的角落裏,無比鬱悶地看著四周的日新月異,同時幻想著這個妖孽遭報應的一天,比如說金軍大舉南下什麽的,畢竟他都廢除了紹興和議,而且還把金國使者滅門了。
然而這些人左等右等就是沒等到這個開心的消息,倒是在祥興二年,也就是他們心中臨安淪陷第二年年底時候,等來了一個讓他們愕然的消息。
徐慶北伐收複唐鄧。
第247章 帝國的反擊
“大王,徐督以唐鄧兩州版籍上奏請朝廷裁處。”
趙不棄小心翼翼地說。
冬日初升的暖陽下,小西湖的殘花敗柳,薄冰殘雪間,攝政王斜臥軟榻,漫不經心地拿起徐慶獻上的唐鄧兩州地圖,旁邊他心愛的林妃披著白色皮袍,在香爐內飄出的香氣中優雅地撫琴,遠處長公主殿下正逼迫大宋皇帝陛下練拳,可憐的弱質少年在他那暴龍一樣姐姐凶殘的目光中,奮力地揮動那瘦弱的拳頭,幾個趙構遺留下來的妃嬪正在長廊間說笑走動著……
呃,這就是攝政王的日常生活。
“告訴徐慶,本王之前早就已經說過了,北伐收複的土地,誰收複的劃歸誰,唐鄧兩州既然是他收複的,自然也就劃歸他屬下,以後這種事情無須再問。”
楊豐放下地圖說道。
徐慶光複唐鄧在政治意義上的確振奮人心,畢竟這是紹興和議之後大宋第一次光複故土,但軍事上並沒多大意義,頂多是讓大宋與金國邊境稍微向前突出了一點,而且短期內徐慶也沒有能力繼續北伐。他之所以能夠輕鬆奪取唐鄧,那是因為金軍主力都在東邊盯著紅巾軍,而且在當初楊豐的三百勇士北伐之後,唐鄧兩州老百姓早就做好準備就等著王師過去了,徐慶的大軍一出棗陽唐州百姓就造了金軍反,所以才僅以兩千人的傷亡,就光複了唐鄧兩州之地。
但接下來金軍就不會讓他這麽輕鬆向前了,畢竟他再向前就是許昌甚至洛陽汴梁了。
而徐慶的兵力也不足以支撐他繼續向前,他的部下核心就是三萬嶽家軍老兵,之前有大別山屏障,不用擔心側翼的防守可以全軍出擊,但奪取唐鄧之後再向前就必須麵對三個方向上的攻擊,三萬人沒有這個能力還繼續向前進攻,除非淮西的嶽超和徐州的紅巾軍同時出擊,在河南和金軍來一場決戰,否則單獨他一路也就走到唐鄧為止。
但決戰的話……
“傳旨,晉徐慶開國公,命他將所部陣亡將士名單送來,然後刻入忠烈祠,賜名徐慶所部為忠武軍,以朝廷名義犒賞忠武軍鈔十萬貫,再以本王名義犒賞忠武軍地瓜十萬斤,玉米種子一萬五千斤,棉花種子一千斤,另外贈送農業技師一批。”
楊豐說道。
十萬貫鈔不值一提,那是他新成立的帝國銀行自己印刷的銅本位製鈔票,畢竟他正在大批量鑄造銅炮,就得盡量把貨幣向紙幣轉移,然後省下銅來鑄炮。
但種子就很寶貴了。
哪怕他今年在北方又一次大豐收,這些種子也依然僅僅是剛能滿足自己地盤的普及,江南也才剛剛開始獲得地瓜,主要是地瓜這東西容易種植,隨便去地裏扯根地瓜秧就能算移種,而玉米棉花之類,哪怕江南各地也還沒有普及。
尤其是玉米。
這種東西的種子,實際上隻有楊豐自己的土地才能產出,畢竟這東西必須得經過育種才行。
因此徐慶的戰功賞賜這東西可比真金白銀更強,當然這主要是他想引誘更多人加入到北伐行列,比如說最渴望獲得這些東西的吳家軍,話說那西南山區可是中國第一大土豆產區,更別說還有地瓜了,而之前川陝的山區想吃飽飯可不容易,有這兩樣東西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饑荒了。
楊豐就是要揮舞良種的鞭子然後擺上地盤的蛋糕,鞭策著那些軍閥們自己去北伐。
“臣尊旨!”
統統都滾蛋,回家愛幹啥幹啥去,反正攝政王不養閑人,敢有不滿小心算你附逆。
總之大宋朝廷在極短時間內迅速萎縮成了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六部尚書,加禦史中丞和大理寺卿,當然還有他們各自的下屬官員,就連什麽三公之類虛銜都沒有了,那瘦身也是瘦得相當徹底,光衙門都空出一大堆,甚至被攝政王拍賣出租補貼財政了。軍隊的指揮機構歸樞密院,人事及後勤等亂七八糟的歸兵部,包括原屬工部的軍器所及下屬工場也歸兵部,其他為了限製軍隊權力而設立的亂七八糟機構全廢除。重新組建六鎮禁軍,另外再加長江水師和海軍,尤其是海軍將不僅僅是駐紮在朝廷直屬地,在藩鎮控製的沿海幾個主要港口也設基地,實際上就是為海關服務,充當緝私隊確保楊豐的海關稅收,這一點尤其重要,大宋的海關稅收可一直是塊肥肉。
總之大宋就這樣進入了攝政王的時代。
一個夢幻般的時代。
無數人為之歡呼的時代。
首先農民高興,他們的賦稅減輕了,苛捐雜稅幾乎一掃而光,農民隻有田賦,其他什麽都不用交了,沒有土地的客戶們也有了自己的土地,甚至攝政王還帶來了自己領地上都沒完成普及的仙種,盡管隻有其中的一種,但卻解決了山區百姓吃不飽飯的問題,這種名為地瓜的神奇作物,迅速在兩浙和江南東路山區推廣開。
工商業者們同樣也為攝政王的時代而歡呼。
很簡單。
攝政王帶來了新式織機,新的蔗糖技術,新的印染技術,新的茶葉加工技術……
總之各種新技術。
這些東西讓原本就發達的江南工商業如虎添翼,再加上新的航海技術,所有工商業者都明白他們的未來金光閃閃,有無數海外市場正等待著他們去開拓,然後無數番邦小國的財富都將源源不斷湧來。
更何況攝政王還廢除了官方對很多行業的壟斷,比如說鹽業,比如說冶鐵業,甚至就連銅礦開采冶煉他都慷慨地允許商人們參加,唯一的限製也就是這些重要的行業的稅也重一些,另外在這些行業攝政王同樣以新技術入股,但這對於那些民間工商業者們來說都不值一提,畢竟如鹽業的暴利誰都明白,而新的曬鹽技術意味著什麽他們就更明白了。
軍隊也在為攝政王而歡呼。
因為他們得到了尊嚴,得到了未來的保證,各種軍功獎勵尤其是勳章製度還有陣亡傷殘撫恤及退役補貼統統完善起來,軍餉也不會再有任何克扣,他們不再是低賤的賊配軍,而是這個國家的保衛者,這個國家的英雄,甚至攝政王還在臨安專門修建了一座英烈祠,以後所有為國捐軀的將士名字都將刻在英烈祠,享受世世代代的供奉,而英烈祠就修在他爹的廟宇旁邊。
就連衙門的胥吏都在為攝政王歡呼。
因為攝政王確立了新的科舉和官員升遷製度,官和吏不再是兩個階層,胥吏隻要有足夠的工作成績,都可以升遷到原本隻有科舉官員才能獲得的職位上,甚至於攝政王公開說,以後有胥吏真正有能力,哪怕就是相公也不是不可能的,這樣那些胥吏不歡呼才怪呢,就連衙門效率都為之大增,貪腐問題都大為改善。
畢竟胥吏貪是因為他們沒別的奔頭。
但如今有前程可奔就必須考慮收幾個銅錢和升官哪個重要了。
當然,也有人在詛咒這個荒**無恥的暴君。
那些被裁掉的官員。
那些被沒收了土地的超級地主們。
在他們看來,這個時代簡直暗無天日了,那個活曹操種種倒行逆施,簡直就該人神共憤,那些愚民懂什麽,都被他那些市恩手段給忽悠傻了,一點也看不到他的罪惡,當街強搶民女,和長公主徹夜**,據說還染指了後宮妃嬪,雖然此事沒有確切證據,但他就住在大內,要是能管住下麵那東西才奇怪呢!看看紹興帝留下的那些妃嬪們臉上經常蕩漾的春情就知道,這些女人們如今是多麽滋潤。
大宋的列祖列宗,快發個雷劈死他吧!
呃,他好像是雷神哈!
那些曾經的國之棟梁們,躲在陰暗的角落裏,無比鬱悶地看著四周的日新月異,同時幻想著這個妖孽遭報應的一天,比如說金軍大舉南下什麽的,畢竟他都廢除了紹興和議,而且還把金國使者滅門了。
然而這些人左等右等就是沒等到這個開心的消息,倒是在祥興二年,也就是他們心中臨安淪陷第二年年底時候,等來了一個讓他們愕然的消息。
徐慶北伐收複唐鄧。
第247章 帝國的反擊
“大王,徐督以唐鄧兩州版籍上奏請朝廷裁處。”
趙不棄小心翼翼地說。
冬日初升的暖陽下,小西湖的殘花敗柳,薄冰殘雪間,攝政王斜臥軟榻,漫不經心地拿起徐慶獻上的唐鄧兩州地圖,旁邊他心愛的林妃披著白色皮袍,在香爐內飄出的香氣中優雅地撫琴,遠處長公主殿下正逼迫大宋皇帝陛下練拳,可憐的弱質少年在他那暴龍一樣姐姐凶殘的目光中,奮力地揮動那瘦弱的拳頭,幾個趙構遺留下來的妃嬪正在長廊間說笑走動著……
呃,這就是攝政王的日常生活。
“告訴徐慶,本王之前早就已經說過了,北伐收複的土地,誰收複的劃歸誰,唐鄧兩州既然是他收複的,自然也就劃歸他屬下,以後這種事情無須再問。”
楊豐放下地圖說道。
徐慶光複唐鄧在政治意義上的確振奮人心,畢竟這是紹興和議之後大宋第一次光複故土,但軍事上並沒多大意義,頂多是讓大宋與金國邊境稍微向前突出了一點,而且短期內徐慶也沒有能力繼續北伐。他之所以能夠輕鬆奪取唐鄧,那是因為金軍主力都在東邊盯著紅巾軍,而且在當初楊豐的三百勇士北伐之後,唐鄧兩州老百姓早就做好準備就等著王師過去了,徐慶的大軍一出棗陽唐州百姓就造了金軍反,所以才僅以兩千人的傷亡,就光複了唐鄧兩州之地。
但接下來金軍就不會讓他這麽輕鬆向前了,畢竟他再向前就是許昌甚至洛陽汴梁了。
而徐慶的兵力也不足以支撐他繼續向前,他的部下核心就是三萬嶽家軍老兵,之前有大別山屏障,不用擔心側翼的防守可以全軍出擊,但奪取唐鄧之後再向前就必須麵對三個方向上的攻擊,三萬人沒有這個能力還繼續向前進攻,除非淮西的嶽超和徐州的紅巾軍同時出擊,在河南和金軍來一場決戰,否則單獨他一路也就走到唐鄧為止。
但決戰的話……
“傳旨,晉徐慶開國公,命他將所部陣亡將士名單送來,然後刻入忠烈祠,賜名徐慶所部為忠武軍,以朝廷名義犒賞忠武軍鈔十萬貫,再以本王名義犒賞忠武軍地瓜十萬斤,玉米種子一萬五千斤,棉花種子一千斤,另外贈送農業技師一批。”
楊豐說道。
十萬貫鈔不值一提,那是他新成立的帝國銀行自己印刷的銅本位製鈔票,畢竟他正在大批量鑄造銅炮,就得盡量把貨幣向紙幣轉移,然後省下銅來鑄炮。
但種子就很寶貴了。
哪怕他今年在北方又一次大豐收,這些種子也依然僅僅是剛能滿足自己地盤的普及,江南也才剛剛開始獲得地瓜,主要是地瓜這東西容易種植,隨便去地裏扯根地瓜秧就能算移種,而玉米棉花之類,哪怕江南各地也還沒有普及。
尤其是玉米。
這種東西的種子,實際上隻有楊豐自己的土地才能產出,畢竟這東西必須得經過育種才行。
因此徐慶的戰功賞賜這東西可比真金白銀更強,當然這主要是他想引誘更多人加入到北伐行列,比如說最渴望獲得這些東西的吳家軍,話說那西南山區可是中國第一大土豆產區,更別說還有地瓜了,而之前川陝的山區想吃飽飯可不容易,有這兩樣東西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饑荒了。
楊豐就是要揮舞良種的鞭子然後擺上地盤的蛋糕,鞭策著那些軍閥們自己去北伐。
“臣尊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