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最高處在這裏,吐蕃人稱為女神山,高度近三千丈。


    當然這個高度是以東海的海麵作為起始點,而我們視為險峻絕倫的華山,實際上以東海海麵為起始點連一千丈都不到,而邏些城的海拔,也就是以東海為起始點的高度,是一千丈還要多一些,邏些又是吐蕃境內幾乎最低的地方,所以說吐蕃人以居住處高度算都在華山頂上半空的高度。


    這就是為何我們的人到吐蕃走一趟都九死一生。


    那裏太高了。


    我們的身體世世代代居住在低處適應不了那麽高處的環境,比如我們在華山下的感覺,和華山上的感覺就完全不同,初春季節登上山頂甚至與寒冬無異,而身體弱的,在山頂會感覺頭暈,可以推算一下在華山兩倍甚至三倍處是什麽感覺,而吐蕃人的居處絕大多數都是華山兩倍以上高度。”


    楊豐給李隆基科普。


    後者點了點頭。


    很顯然他接受楊豐的解釋,大唐皇帝的眼界都是開闊的,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遠不是咱大清那些貨色能比的。


    不過這不是李隆基關注的重點。


    “這些紅色線之內是各處藩鎮?”


    他指著地圖上範陽處說道。


    楊豐的地圖上大唐境內部分相對簡略一些,山川河湖都有,但具體地名不多,海港倒是很詳細。


    “是的,陛下,加粗黑線是國界,臣所繪國界以實際控製為準,一些雖然遣使納貢,但實際上朝廷並無管理的番邦仍舊算一國,而黃色的線是河流,細黑線是道界,臣因為大小所限,所繪各道以山川河流為主,城市則挑些重要的標出,並沒有具體的郡縣劃分,而紅色線所畫的則是各節度使轄區,從這裏開始依次是平盧,範陽,河東,朔方,河西一直到安西,而碎葉就在這裏,通過距離可以量出直線接近萬裏,這一道道山脈就是天山的群山。”


    楊豐說道。


    李隆基沒有去看碎葉,卻盯著了北方的藩鎮。


    平盧,範陽,河東,朔方,河西五個藩鎮的紅色圈,正好組成了一個泰山壓頂般壓在關中和中原頂部的弧形,就像張開向下抓的手,而這支大手的最近處,距離關中甚至隻有幾百裏,河東節度使治所可是太原,向南過雀鼠穀出臨汾可就是關中了,這片用最醒目的紅色圈起來的地盤,在這幅地圖上可是很刺眼啊,尤其是這時候李隆基因為剛才的事情還正擔心安祿山反應過激呢!


    “陛下,楊侍郎來了。”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說。


    第357章 地圖開疆


    楊豐就是在陰安祿山。


    任何一個皇帝隻要不傻,就都不會容忍這樣的形勢出現。


    李隆基不是不明白。


    他絕對已經考慮過安祿山造反的問題,後者的表演迷惑了他,而且作為一個沒有根基的胡人,安祿山比朝中勳貴更值得他信任,這正是唐玄宗大量重用胡人和寒門的原因,以勳貴謀天下起家的李家,太清楚那些世家對他們的威脅了,他不敢給那些世家任何機會,想要製衡世家,隻能使用胡人和寒門,尤其是安祿山這種沒有任何根基完全他提拔起來的胡人。


    可是他也知道重用得有限度。


    世家他不敢信任,胡人他當然同樣也不能信任。


    帝王眼中沒有誰是值得信任的。


    帝王眼中隻有平衡。


    當他驀然發現,這個自己製衡世家的棋子,已經膨脹到可以對自己產生威脅的時候,那麽他就必然得采取措施削弱,而無論他采取什麽措施對楊豐來說都是喜聞樂見的,同樣也是朝中很多人喜聞樂見的,可以確定隻要李隆基一表現出削弱安祿山的意圖,會有無數人湧上來落井下石,比如說……


    “陛下!”


    一個瘦削陰鷙的紫茄子走到李隆基身旁畢恭畢敬地說。


    “國忠,你來了!”


    李隆基麵無表情地說。


    “一起看看這圖吧!”


    緊接著他說道。


    “陛下,此圖何人所製?”


    楊國忠驚喜地說。


    李隆基一指楊豐。


    “回楊侍郎,末將安西軍碎葉守捉使致果校尉楊豐,此圖乃仙人教授末將所製!”


    楊豐拱手道。


    “簡直是天佑大唐,陛下,臣剛剛思得一條根除南詔之計,正好需要那裏的地形,楊校尉真是雪中送炭,楊校尉,不知這可是朱鳶江?”


    楊國忠表情誇張地指著紅河說道。


    “正是!”


    楊豐很配合的說。


    “那這沿江地形如何?”


    楊國忠問道。


    “朱鳶江下遊,也就是安南都護府所在之地以平原為主,但因為氣候濕熱故河流密布,幾乎就像浙東太湖周圍一般,極其適宜水稻生長,一年可得兩熟甚至三熟,再向上遊雖然地形開始起伏,但也不算崎嶇,最多如巴渝等州,隻是因人煙稀少,故叢林密布幾乎一片蠻荒,再向上進入南詔後就變成崇山峻嶺了。”


    楊豐說道。


    “那朱鳶江可通航至何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粉碎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允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允鋒並收藏曆史粉碎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