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看來得多培養人才嘛
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兒 作者:於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舉將大明的兵事從相權中分割出來,朱元璋輕描淡寫的安排,卻讓整個朝堂一片嘩然。
“還請陛下三思。”
最先坐不住的並非權力被完全剝奪的兵部尚書孫克義,而是吏部尚書盛原輔。
“陛下九五之尊,豈可紆尊降貴領下臣之責。再者,如今中樞架構數年運行不怠,國朝軍事未曾有半點差錯。貿然設大都督府專權軍務,一來容易貽誤軍機,二來會引起朝堂混亂。不若等邊事寧定再行處置。”
作為早些年就追隨朱元璋的老臣,他很清楚朱元璋此舉除了防止宰相權力過於集中之外,還想將大明的兵權直接掌握在自己手裏。
一旦成事,往後大明軍務將完全繞開朝堂的約束。那些個將領們為了封妻蔭子會肆意發動戰爭事小,皇權得到空前的壯大,自此朱元璋身上再無枷鎖,那才叫可怕。
想想漢武帝,再想想唐明皇,窮兵黷武動搖國本的例子就在史書上明明白白寫著。
若是大明再出一個這樣的皇帝,於文官無益不說,最終遭災的還是百姓。
盛原輔這麽一說,在他身後瞬間站出一大班文臣跪倒在地表示讚同。
站在文臣最前方的胡惟庸雖然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但眼下似乎已經不需要他這位宰輔說什麽了。
不過顯然朱元璋並不會放過他。
“胡惟庸,你有什麽想說的?”
明知道朱元璋這一手大大削弱了自己的權力,胡惟庸本想置身事外,等身後這些老臣們一個個反對,自己最後再加上兩句模棱兩可的話,將這件事情就此糊弄過去。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等到殘元餘孽被完全消滅的時候,再以天下安定無須大費周章為由徹底絕了朱元璋收攏權力的心思。
但朱元璋先聲奪人讓自己表態,這話該怎麽說出口,就有待商榷了。
胡惟庸的思緒急速運轉,走出班列跪倒在地的同時,眼中頓時露出幾分精芒:
“陛下,如今不少戰功赫赫的將軍都在外領兵,大都督府既然統管天下兵事,勢必要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官職。但其身在邊鎮,如何能署理大都督府的實務。”
“依微臣薄見,待天下平定,這些將軍們還朝之後再行商議。”
胡惟庸的意見正中朱元璋軟肋。
如今很多能征善戰的將軍都在外邊,就算自己設立了這個大都督府,真要將各司主事分配給在京師的這些勳貴們,那勢必引得其他人心生不滿。
可若是就此服軟,損了自己顏麵不說,往後再想設立大都督府,那就真的沒啥希望了。
朱元璋正思忖間,與朱標站在一處的朱極忽然側身向朱元璋躬身一拜。
朝中誰不知道,雍王殿下自受冊封之後,雖然上朝時位次僅低了太子一階,卻壓根就是個泥胎木偶。入朝這麽長時間,眯著眼睛打盹的時間跟上朝的時間都快一樣了。
禦史台若非有汪廣洋和陳寧二人壓著,隻怕每天早朝那些個禦史都要為其大不敬之舉吵上好一陣子。
誰都沒想到,在這種關鍵時刻,這位睡眼惺忪的殿下居然有話要說。
一時間,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此刻都抬起頭看著那一身玄色袞服的衣角,迫切地想要知道朱極到底想要說些什麽。
“父皇,胡相所言確是真知灼見。依兒臣淺見,不妨讓在外的諸位將軍遙領職銜。若其回朝,便在大都督府理事;若其在外,便讓人代理職司。”
“再者,應當調撥部分識文斷字之人並入大都督府中,予以武官職銜,或查察軍紀,或教化兵丁,或核實軍功,或施行獎懲,如此方能文武並用。”
如果前一句是在替朱元璋解決問題,那麽後一句簡直就是在挖文臣的根。
大明立國之初便定下章程,非大功不得授爵,非死後不得封王。
雖然沒有明說文臣不得授爵,但大功從何處來?除了上戰場殺敵之外,文臣治國能有啥大功?想混個爵位,武將們表示文弱書生不配跟他們一起玩。
為什麽朱棣造反會有一幫子文臣跟隨,不就是想鬧個從龍之功然後讓子孫世代享福麽。
可朱極這麽一說,文人除了打打殺殺,瞬間有了另一條成為武勳的道路。
雖然希望依舊渺茫,但勝在近水樓台,而且還極其安全。
尤其方才朱元璋說了要讓大明的士卒都識字,這等教化之功,難道不值得封個最小的子爵麽?
在奉天殿裏跪著的這些文官可能不在乎那芝麻綠豆大的爵位,可出了奉天殿直到午門口,任誰都不能否認,他們心動了。
胡惟庸感覺自己臉都被這睡夢皇子給氣白了。
自己那是提意見麽,自己分明是要堵住皇帝的嘴。
誰知道這廝居然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還文武並用?大明朝堂如今多缺人才你不知道你爹還不知道麽,牛諒這種人都能在短短數年內一躍成為禮部尚書,你讓文人去軍中效力?
“陛下,萬萬不可。朝中人才緊缺你是知道的,如果依雍王殿下所言將人才送入軍中,那豈不本末倒置。”
都是聰明人,孰輕孰重胡惟庸可拎得清楚。
比起阻止朱元璋設立大都督府,胡惟庸忽然覺得更有必要讓朱元璋斷了拿文臣充任武官的念想。今後若是這口子一開,他這宰相什麽的不值錢不說,文官係統隻怕都要受到巨大的影響。
不想被朱極這麽一打斷,朱極瞬間又提出了另一樁讓所有文臣心中都有些發寒的建議:
“如此看來,那就該多培養些人才嘛。如今國朝的官學日漸發展,相較之下武備方麵的人才卻有些不繼。
不若在京師設立一所武備學堂,讓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們作先生,每年召回一些年輕有為的校尉,再送些勳貴子嗣過去,教授他們識文斷字,行軍布陣。”
“待一年期滿,以實際考校重新授予職銜。父皇亦可命工匠打造學堂牙牌,擇其優勝者賞之,以昭其勇武智慧。”
朱極的法子,赫然就是在抄襲大宋天子讓士子成為自己門生的手段。
很顯然,這樣的法子正中朱元璋下懷。
第八十章 看來得多培養人才嘛
“還請陛下三思。”
最先坐不住的並非權力被完全剝奪的兵部尚書孫克義,而是吏部尚書盛原輔。
“陛下九五之尊,豈可紆尊降貴領下臣之責。再者,如今中樞架構數年運行不怠,國朝軍事未曾有半點差錯。貿然設大都督府專權軍務,一來容易貽誤軍機,二來會引起朝堂混亂。不若等邊事寧定再行處置。”
作為早些年就追隨朱元璋的老臣,他很清楚朱元璋此舉除了防止宰相權力過於集中之外,還想將大明的兵權直接掌握在自己手裏。
一旦成事,往後大明軍務將完全繞開朝堂的約束。那些個將領們為了封妻蔭子會肆意發動戰爭事小,皇權得到空前的壯大,自此朱元璋身上再無枷鎖,那才叫可怕。
想想漢武帝,再想想唐明皇,窮兵黷武動搖國本的例子就在史書上明明白白寫著。
若是大明再出一個這樣的皇帝,於文官無益不說,最終遭災的還是百姓。
盛原輔這麽一說,在他身後瞬間站出一大班文臣跪倒在地表示讚同。
站在文臣最前方的胡惟庸雖然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但眼下似乎已經不需要他這位宰輔說什麽了。
不過顯然朱元璋並不會放過他。
“胡惟庸,你有什麽想說的?”
明知道朱元璋這一手大大削弱了自己的權力,胡惟庸本想置身事外,等身後這些老臣們一個個反對,自己最後再加上兩句模棱兩可的話,將這件事情就此糊弄過去。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等到殘元餘孽被完全消滅的時候,再以天下安定無須大費周章為由徹底絕了朱元璋收攏權力的心思。
但朱元璋先聲奪人讓自己表態,這話該怎麽說出口,就有待商榷了。
胡惟庸的思緒急速運轉,走出班列跪倒在地的同時,眼中頓時露出幾分精芒:
“陛下,如今不少戰功赫赫的將軍都在外領兵,大都督府既然統管天下兵事,勢必要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官職。但其身在邊鎮,如何能署理大都督府的實務。”
“依微臣薄見,待天下平定,這些將軍們還朝之後再行商議。”
胡惟庸的意見正中朱元璋軟肋。
如今很多能征善戰的將軍都在外邊,就算自己設立了這個大都督府,真要將各司主事分配給在京師的這些勳貴們,那勢必引得其他人心生不滿。
可若是就此服軟,損了自己顏麵不說,往後再想設立大都督府,那就真的沒啥希望了。
朱元璋正思忖間,與朱標站在一處的朱極忽然側身向朱元璋躬身一拜。
朝中誰不知道,雍王殿下自受冊封之後,雖然上朝時位次僅低了太子一階,卻壓根就是個泥胎木偶。入朝這麽長時間,眯著眼睛打盹的時間跟上朝的時間都快一樣了。
禦史台若非有汪廣洋和陳寧二人壓著,隻怕每天早朝那些個禦史都要為其大不敬之舉吵上好一陣子。
誰都沒想到,在這種關鍵時刻,這位睡眼惺忪的殿下居然有話要說。
一時間,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此刻都抬起頭看著那一身玄色袞服的衣角,迫切地想要知道朱極到底想要說些什麽。
“父皇,胡相所言確是真知灼見。依兒臣淺見,不妨讓在外的諸位將軍遙領職銜。若其回朝,便在大都督府理事;若其在外,便讓人代理職司。”
“再者,應當調撥部分識文斷字之人並入大都督府中,予以武官職銜,或查察軍紀,或教化兵丁,或核實軍功,或施行獎懲,如此方能文武並用。”
如果前一句是在替朱元璋解決問題,那麽後一句簡直就是在挖文臣的根。
大明立國之初便定下章程,非大功不得授爵,非死後不得封王。
雖然沒有明說文臣不得授爵,但大功從何處來?除了上戰場殺敵之外,文臣治國能有啥大功?想混個爵位,武將們表示文弱書生不配跟他們一起玩。
為什麽朱棣造反會有一幫子文臣跟隨,不就是想鬧個從龍之功然後讓子孫世代享福麽。
可朱極這麽一說,文人除了打打殺殺,瞬間有了另一條成為武勳的道路。
雖然希望依舊渺茫,但勝在近水樓台,而且還極其安全。
尤其方才朱元璋說了要讓大明的士卒都識字,這等教化之功,難道不值得封個最小的子爵麽?
在奉天殿裏跪著的這些文官可能不在乎那芝麻綠豆大的爵位,可出了奉天殿直到午門口,任誰都不能否認,他們心動了。
胡惟庸感覺自己臉都被這睡夢皇子給氣白了。
自己那是提意見麽,自己分明是要堵住皇帝的嘴。
誰知道這廝居然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還文武並用?大明朝堂如今多缺人才你不知道你爹還不知道麽,牛諒這種人都能在短短數年內一躍成為禮部尚書,你讓文人去軍中效力?
“陛下,萬萬不可。朝中人才緊缺你是知道的,如果依雍王殿下所言將人才送入軍中,那豈不本末倒置。”
都是聰明人,孰輕孰重胡惟庸可拎得清楚。
比起阻止朱元璋設立大都督府,胡惟庸忽然覺得更有必要讓朱元璋斷了拿文臣充任武官的念想。今後若是這口子一開,他這宰相什麽的不值錢不說,文官係統隻怕都要受到巨大的影響。
不想被朱極這麽一打斷,朱極瞬間又提出了另一樁讓所有文臣心中都有些發寒的建議:
“如此看來,那就該多培養些人才嘛。如今國朝的官學日漸發展,相較之下武備方麵的人才卻有些不繼。
不若在京師設立一所武備學堂,讓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們作先生,每年召回一些年輕有為的校尉,再送些勳貴子嗣過去,教授他們識文斷字,行軍布陣。”
“待一年期滿,以實際考校重新授予職銜。父皇亦可命工匠打造學堂牙牌,擇其優勝者賞之,以昭其勇武智慧。”
朱極的法子,赫然就是在抄襲大宋天子讓士子成為自己門生的手段。
很顯然,這樣的法子正中朱元璋下懷。
第八十章 看來得多培養人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