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下午,一陣檀香從廣場中四散開去,沁人心扉,讓人安寧。<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廣場上擺數百蒲團,道士們陸陸續續尋了蒲團坐下。


    廣場正北,擺設著一小桌,小桌上放置小香爐,香爐中散發的正是那檀香之氣。小桌邊也有一蒲團,這樣一個簡單的講壇,就是為諸葛宇準備的。


    道士們議論紛紛,都有聽說,原本以為講道之人是龍虎山的張秋淩道長,卻沒曾想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茅山的道士各個道觀加起來數千人,能端坐在這裏聽講的,都是資曆較老的,有些甚至是長老。那些新人道士都隻能圍在廣場四周聽講。


    “聽說了麽?來講道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能講出點什麽名堂?”


    “可不是嘛,要不是掌教下了教令,所有人必須前來,否則我才不來呢!”


    大部分的議論都是類似的,不過議論歸議論,沒有人敢違背掌教的意思。


    此刻吳國忠帶著諸葛宇走了過來,他恭恭敬敬得在旁引路,諸葛宇也隨著吳國忠的舉動,眼神也不盯眾道士去看,徑自走自己的路。


    錢基隆和大衛也跟在諸葛宇後麵,其他人沒有看出端倪,但是他們看出了,因為諸葛宇走路的腳步變了。


    此刻的諸葛宇,走路的時候,每一步都是先腳跟落地,然後向前到腳尖落地,每一步都很堅定,很踏實,而且那步伐踏出了一種韻律,不似平時隨隨便便的走。


    他們明白,諸葛宇此刻非常認真,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有意義,而現在這樣走,想必也是為了表達某些意思。


    諸葛宇在吳國忠的安排下,坐在了講壇之上,他盤了盤腿,而後雙手自然結出一個大地印,凝在那不再去動作。


    “茅山弟子們,今日有幸請來道友諸葛宇為各位講道,望眾弟子細心揣摩,用心聽聆,好為日後修行精進!”


    “諸葛宇?沒聽說過啊!”


    “是啊,什麽地方來的野道士?你看他那道袍,好土!”


    吳國忠帶著錢基隆、大衛在第一排坐下,聽到身後有人小聲評價著,吳國忠咳嗽一聲:“講道之所,不可交頭接耳!”


    此刻諸葛宇完全不管場下眾人,而是端坐下來,眼鏡微閉,調整了自己。此刻的諸葛宇凝聚的精神力又有精進,當初在x市,將《真武心經》小練有成,將精神力壓縮成一個小小的水珠,現在他的精神力被壓縮後,不再是一個小小的水珠,而是一顆心髒大小的珠子。[]


    這顆珠子被凝聚在丹田附近,隨時收放自如。他又呼吸了幾個循環之後,開始了自己的講道:“茫茫宇宙,天道難求。尋長生者,便是走那崎嶇大道者。我輩中人,當心性堅定,腳踏實地。”


    諸葛宇用上了精神力在講道,那聲音帶有磁性,傳播開來,仿佛在空中蕩起漣漪,一圈一圈,每碰到一個人,拿漣漪就如當頭棒喝一般,敲醒他們的心誌,讓他們醒來。


    剛剛開篇,就講出了悟道之根本,那就是尋求長生,尋找天道的步伐。大道崎嶇在腳下,需腳踏實地,心誌堅定。


    所以剛剛上場的那種腳步,便是親身示範這樣的事情。至於多少人通過觀察能領悟到,那他是不去管他的。


    “常人悟道,隻覺通讀經文,便能從經文中悟出大道真理,便能長生,殊不知,那經文均是他人之文,他人之感悟,他人之道,所謂道三千,各取一。眾生均有眾生相,怎可重複修同道。


    修持自身,追求長生,呼吸、吐納、調鉛汞,練金丹,抱元嬰,一步一步,怎可與他人相同?


    何為道?為何不與他人相同?


    道,你我所走之路,即為道。


    道,你我心所走之路,即為道。


    道,你我心念所走之路,即為道。


    修長生,先強心,心強,則道強,道強則長生。


    心為何?


    心,此心非彼心。乃是向道之心,乃是長生之心。”


    字字珠璣,讓在場眾道士聽的茅塞頓開。原本他們以為,讀著經書,練著吐納,自己一步步靠著師傅的教導,開始走上了練氣、煉神的道路。


    最後卻發現,到了煉神就再無寸進,隻有少數同門,屬於天才之類才能進步到顯神。原來,是要在原有的導師教導的基礎上去推陳出新,才能進步,但是道有千條,自己屬於哪一條,如何去走,他們完全還沒明白,所以他們全部都開始聚精會神得繼續聽下去了。


    諸葛宇繼續說道:“心中有道,便是道尊,心中有佛,便是佛陀。吾曾因存於此時代而困惑,而今世界,注重外力而不重內修,長生之法幾遭斷絕。眾多弟子,隻摸門檻而不可登堂入室。吾卻反其道而行之,融入世界,從而領悟頗豐。


    所謂山水皆可悟,日月也無妨。則吾突生靈感,寫下靈符五十張,謂之堅持科學發展觀。所謂萬物生靈皆有道,吾道獨為持科學!而後以武入道,領悟鬥戰勝佛道果,堅定吾心。


    吾心,即為降魔,吾心,即為吾道......”


    諸葛宇此刻將自己降妖伏魔之路,一步步走來,所經曆的,所領悟的,傾囊說出,此刻的他,在闡述修行之理時,漸漸周身升騰起一層淡淡的金光。就如明燈般,這盞明燈並未固定眾人的方向,而是將自己架設在了一個擁有無數路口的地方,他照開眾人所走道路的第一片黑暗,好讓眾人順著自己的道路去行走,去修行,去堅定自己的心。


    “又數日,吾研習經文,以筆抄寫,悟夢之真諦。隨道友修於龍虎山,感悟星辰天鬥轉換之精妙,武學精進,更堅吾心,


    那日鬥妖魔,以《真武心經》為根基,悟得精神之玄妙,以大恒心,大毅力,凝練悟之精神。


    精神,以心而發,心念足,則精神足,心念堅,則精神堅。


    吾心是降魔,則道為降魔,吾心為蕩魔,則精神可蕩盡天下之魔爾!


    而終,吾以此肉身接天雷,有九九之數而圓滿吾之元神,成真武蕩魔元神!”


    廣場之上,人越聚越多,有道士,有遊客,數年沒有過的開壇說法,今天他們終於見到了。有些遊客見到諸葛宇全身金光,麵帶神聖,口綻蓮花,更是跪下膜拜。


    “誠如吾說,道非吾之道為唯一,天地有恒沙數目之生靈,既有恒沙數目之道。故諸道友,需潛心領悟,走出自己之道。吾為明燈,並非接引之明燈,而為指引之明燈!吾以吾之精神,指引眾道友,走上長生!


    然天道茫茫,不可逾越,眾道皆可證混元。隨道可不同,終是尋求長生,故有當年,釋道儒之一同,可謂壯觀。諸道友切記,切記!”


    “大善!”短短數文,確實道盡了諸葛宇從修行以來一步步的領悟,在場數千道士,甚至吳國忠都盡數唱喏了這一聲大善。


    諸葛宇點點頭,有名師之風範,有古之聖賢之風采,縱眼望去,茅山弟子們皆是有所明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宇宙之間,修行之路,老子也說不清,道不明。諸葛宇當然也無法去說個明白。但是講道之人,並不是要闡盡天下之道,而是要給出自己修道之經驗,為後人做出指引,給出靈感,引他們上路。


    所謂一點靈光大道藏,就是此理。


    “老師!你所說的道理中,融合了好多佛家的東西,佛道有別,道家講求清淨無為,而佛家講求普度眾生,修持善果。兩教教義先就不同,此刻融為一爐,這又何故?”有一個年長的道士發問。


    “何為佛?何為道?佛道真的就有區別?正如吾之所講,眾人皆有不同,眾道亦皆有不同,然終要悟得長生,證那混元,猶如長江大河,幹支萬千,卻終會合道,融於一起,匯入無邊之大海。若偏要爭那千差萬別,反倒就是我們心中起了心魔,不可取,不可取!”


    “你們道士可以娶媳婦不?”在旁圍觀的一個遊客喊了一嗓子,引得其他遊客哄堂大笑。


    諸葛宇聽後看向那位遊客,向他微微一笑,而後對著眾人說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宇宙萬物離不開陰陽,修行亦是。所謂盛極而衰,否極泰來。天道循環,生生不息。若陽衡重而陰衡衰,則天地失衡,引發災難,若陰衡重耳陽衰,亦然。


    故需陰陽調和,方能長久。


    古時《黃帝內經》亦有記載采陰補陽之法,即是此理古人就已知曉,故此問不需多想,無論男為陽,女為陰,或男為陰,女為陽均需另一半去調和,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雖此法用之得當,可迅速進步,卻因兩者修行道不相同,難免生出因果糾纏,待到最後因果無法理清,道無精進,終會引來因果之劫難。故吾輩修道者,雖知其之美,卻仍是把持自身,修持己心,不去沾惹過多因果。”


    就在諸葛宇為眾人解答修行之疑惑的時候,一個壯漢背著一個岌岌可危的老頭,衝上了廣場,口中大喊:“道長救命!”


    “怎麽了?”吳國忠立刻站起身來,走到那位壯漢身邊。此刻身後跟來數名保安,想要拖走壯漢。


    “吳掌教,這人沒買門票!”那些保安說道。


    “你沒看他背著一個生命垂危的人麽?救人第一不知道麽?”吳國忠怒斥道。


    “可他沒買門票就闖進來,我怕領導那邊不好交代。”


    錢基隆從口袋中掏出五張一百的扔給那群保安罵道:“滾!一群良心被狗吃了的東西!”


    那些保安一聽,有些惱怒,想要跟錢基隆理論,卻被一個領班的保安攔住,那個保安拿了錢就帶著人走了。


    諸葛宇此刻也起身,走到那壯漢身邊,問道:“這位兄弟,你家老者怎麽了?”


    那壯漢看見道士這麽熱心,激動得哭了出來,一個壯漢,在大庭廣眾之下哭鼻子,看來是真的遇到了麻煩事。


    “我爸碰上邪乎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真大少在都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釋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釋心並收藏修真大少在都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