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益州平定戰這一卷的劇情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話開始新的劇情,然後會寫到大封官職這部分。
所以,鳳溪這裏打算與大家探討一下關於趙雲這個人的一生,也說一下我自己研究以後所認為的觀點。
講述趙雲呢,就離不開演義人設和正史人設。
先談一下演義的趙雲吧。
演義趙雲,少年出道,槍法大成,直接就跟文醜大戰數十合勝負未分,這是武藝方麵的成就。
然後劉備是否重用他呢?
答案,自然是極其看重的。
按演義的親近關係來看,除了沒有桃園結義以外,趙雲跟劉關張的情誼比肩桃園情。
性格方麵,也是智勇雙全,沉穩冷靜,忠貞不渝。
然後說說正史方麵吧。
正史的話,趙雲與劉備間的關係其實很親密,但也很朦朧,很微妙。
網上有不少人拿趙雲隻是保鏢,一生隻是雜號將軍之類的言論來證明不受重用。
還有說趙雲能力不行的言論……
實際上,趙雲受不受重用呢?
鳳溪來舉幾個例說明:
從最初趙雲跟隨劉備救援徐州的時候,他擔任的是騎兵主騎(也就是掌管騎兵的),考慮到劉備在掌控徐州之前,他麾下兵力並不算太多,這從還需要向公孫瓚借兵就可以得出結論,所以騎兵主騎這個對於那時候的趙雲來說,已經算是被重視了。
之後嘛,就是趙雲因兄去世回了河北,直到劉備投靠袁紹後,才正式開始效力在劉備帳下不離不棄。
長阪坡大敗後,史書記載趙雲官職是牙門將,這算是沒啥含金量的官職了。
在赤壁大勝後,劉備攻略了荊南四郡,又借了小半個南郡。
這時候算是劉備集團事業的發力期了。
趙雲被封為偏將軍,並兼領桂陽太守。
重點來了,這時候的趙雲是舉足輕重的實權派。
因為這時候關羽是蕩寇將軍,張飛是征虜將軍,然後諸葛亮,龐統並列為軍師中郎將。
雜號將軍比偏將軍高一級,偏將軍與中郎將平級。
也就是說,這時候趙雲地位稍遜於關張,與諸葛亮,龐統平級,並且還掌管一個郡,妥妥的實權人物。
所以這裏已經可以駁斥上麵的幾個說法了。
趙雲的確統領親衛軍,但他不僅僅隻是保衛劉備及其家眷的安全,他還是會做統兵或者內政等事情,也受到了重用。
至於沒能力,就更扯了,完全站不住腳,沒有絲毫信服力。
好,接下來就是益州平定後的封官了。
這段時間趙雲官職方麵其實也沒有啥大問題。
趙雲這時候的雜號翊軍將軍是劉備自創的,但是縱觀同時期其他人的官職,就能發現點什麽,比如諸葛亮的軍師將軍,糜竺的安漢將軍也是劉備自創的雜號。
還有很多人都是雜號,也基本是出自劉備自創,具體的大家可以自行查閱,就不一一列舉了。
真正有問題的點來了,就是接下來的漢中之戰,到劉備稱帝的這七八年時間裏,趙雲一直是翊軍這個雜號將軍,從未變過。
甚至連魏延,李嚴的官職在這階段都遠超了趙雲。
直到阿鬥繼位,諸葛亮執政開始,趙雲才得了中領軍,鎮東這個重號將軍的官職。
所以得出結論,從215——223這八年時間,也就是漢中之戰到白帝城托孤這段時間,趙雲的官職就一直停滯了,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麽?
我總結了一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幾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說徐州劉備被呂布偷襲,兵敗海西窮困潦倒,差點餓死的時候,趙雲沒在,而劉備又恰巧最看重這段恩情。
理由是:在海西對劉備不離不棄的關張以及簡庸,孫乾等人,以及無條件資助的糜竺,都在益州平定後得到了極其隆重的恩寵。
第二種說法:平定益州後,趙雲以霍去病典故勸說分田產給諸將,導致在之後政局中受到了排擠,才讓官運停滯了。
這兩個說法,我覺得是有些“以偏概全”了,我的看法是可以參考,但可信度不高。
接下來鳳溪說說關於我對這部分趙雲官職停滯的看法。
第一點,鳳溪認為趙雲類似於荀彧那樣的人物,他們一方麵對主公忠貞不渝,另一方麵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扶持漢室。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理由一:益州平定後,趙雲以霍去病典故,大事未成為由,勸說劉備不要分田產給諸將。
這裏的大事基本上指的就是北伐還沒成功,漢室還未複興。
理由二:劉備伐吳,趙雲勸誡,但是趙雲並不是反對打仗,他說的意思大概是主要大敵是曹魏,應該先集中力量滅魏國,至於東吳,後麵在解決都行,也就是勸劉備分清主要矛盾。
從這兩處,不難看出,趙雲與荀彧很相似,都忠臣於自家效力的主公,但是政治理想也很鮮明。
第二點,我覺得是趙雲的事跡有缺失,導致陳壽錄趙雲傳記的時候,這八年的時間基本跳過了。
因為蜀漢不設史官,有事跡缺失其實很正常,而陳壽又恰恰是沒有確鑿記錄的,就不會記載上去。
這從三國誌跟裴鬆之注就能看出區別。
漢中之戰這部分,三國誌對趙雲隻字未提,但是裴注卻明確記載了趙雲參與了漢中之戰,而且還在漢水立了不小的功勞,因此還得了劉備稱讚“子龍一身是膽”的評價。
然後問題來了,裴注也沒後續了。
按裴注的記載,趙雲這一戰立功不小,戰果也很輝煌,但是戰後,無論是三國誌還是裴注,都沒有封賞,趙雲還是雜號,這合理嗎?
所以這裏鳳溪有三個猜測,一個是趙雲壓根沒有參與漢中之戰,他跟諸葛亮一文一武鎮守成都。
理由:稱漢中王的時候,基本上參與漢中之戰的人官職都提升了,唯獨諸葛亮,趙雲官職不變,
第二個猜測:就是按裴注記載,趙雲參與了漢中之戰,但是沒封賞。
這猜測我個人認為覺得不合理。
第三個猜測:就是剛剛提到的趙雲史料有缺失,陳壽拿不準就沒記載,導致不知道這段時間趙雲究竟有沒有參與漢中之戰,究竟有沒有封官。
鳳溪個人比較傾向於趙雲史料的缺失。
對了,蜀漢官職有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官大不一定有實權,官小不代表沒實權。
比如關羽雜號將軍,都督荊州軍政。
張飛雜號將軍,駐軍巴西郡。
諸葛亮雜號將軍,總署左將軍府事,權利大的很。
馬超是屬於重號將軍裏麵的平西將軍,結果吉祥物,沒實權。
關於趙雲的一生,大概就跟提到這裏吧。
其實說這麽多,都夠我在更新一章了。
但鳳溪覺得,既然都寫到這裏了,也跟大家聊聊,也便各位能夠辨識下正史與演義趙雲的區別,也讓大家大致清晰趙雲的定位,並不是不受重用,並不是單純的保鏢,也不是平平無奇,沒有能力。
而且現在很多人喜歡厚黑學,喜歡嘩眾取寵,去yy臆測劉備是偽君子,因為進益州以後初衷就已經變了。
鳳溪這裏也提一下吧,本書大部分參考的是演義故事線,除非演義太過離譜或者魔幻的劇情會剔除,然後參考正史。
感謝大家看到這裏,鳳溪也希望各位能繼續支持!
以後如果還有其他的東西,也會繼續與各位分享或是探討。
所以,鳳溪這裏打算與大家探討一下關於趙雲這個人的一生,也說一下我自己研究以後所認為的觀點。
講述趙雲呢,就離不開演義人設和正史人設。
先談一下演義的趙雲吧。
演義趙雲,少年出道,槍法大成,直接就跟文醜大戰數十合勝負未分,這是武藝方麵的成就。
然後劉備是否重用他呢?
答案,自然是極其看重的。
按演義的親近關係來看,除了沒有桃園結義以外,趙雲跟劉關張的情誼比肩桃園情。
性格方麵,也是智勇雙全,沉穩冷靜,忠貞不渝。
然後說說正史方麵吧。
正史的話,趙雲與劉備間的關係其實很親密,但也很朦朧,很微妙。
網上有不少人拿趙雲隻是保鏢,一生隻是雜號將軍之類的言論來證明不受重用。
還有說趙雲能力不行的言論……
實際上,趙雲受不受重用呢?
鳳溪來舉幾個例說明:
從最初趙雲跟隨劉備救援徐州的時候,他擔任的是騎兵主騎(也就是掌管騎兵的),考慮到劉備在掌控徐州之前,他麾下兵力並不算太多,這從還需要向公孫瓚借兵就可以得出結論,所以騎兵主騎這個對於那時候的趙雲來說,已經算是被重視了。
之後嘛,就是趙雲因兄去世回了河北,直到劉備投靠袁紹後,才正式開始效力在劉備帳下不離不棄。
長阪坡大敗後,史書記載趙雲官職是牙門將,這算是沒啥含金量的官職了。
在赤壁大勝後,劉備攻略了荊南四郡,又借了小半個南郡。
這時候算是劉備集團事業的發力期了。
趙雲被封為偏將軍,並兼領桂陽太守。
重點來了,這時候的趙雲是舉足輕重的實權派。
因為這時候關羽是蕩寇將軍,張飛是征虜將軍,然後諸葛亮,龐統並列為軍師中郎將。
雜號將軍比偏將軍高一級,偏將軍與中郎將平級。
也就是說,這時候趙雲地位稍遜於關張,與諸葛亮,龐統平級,並且還掌管一個郡,妥妥的實權人物。
所以這裏已經可以駁斥上麵的幾個說法了。
趙雲的確統領親衛軍,但他不僅僅隻是保衛劉備及其家眷的安全,他還是會做統兵或者內政等事情,也受到了重用。
至於沒能力,就更扯了,完全站不住腳,沒有絲毫信服力。
好,接下來就是益州平定後的封官了。
這段時間趙雲官職方麵其實也沒有啥大問題。
趙雲這時候的雜號翊軍將軍是劉備自創的,但是縱觀同時期其他人的官職,就能發現點什麽,比如諸葛亮的軍師將軍,糜竺的安漢將軍也是劉備自創的雜號。
還有很多人都是雜號,也基本是出自劉備自創,具體的大家可以自行查閱,就不一一列舉了。
真正有問題的點來了,就是接下來的漢中之戰,到劉備稱帝的這七八年時間裏,趙雲一直是翊軍這個雜號將軍,從未變過。
甚至連魏延,李嚴的官職在這階段都遠超了趙雲。
直到阿鬥繼位,諸葛亮執政開始,趙雲才得了中領軍,鎮東這個重號將軍的官職。
所以得出結論,從215——223這八年時間,也就是漢中之戰到白帝城托孤這段時間,趙雲的官職就一直停滯了,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麽?
我總結了一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幾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說徐州劉備被呂布偷襲,兵敗海西窮困潦倒,差點餓死的時候,趙雲沒在,而劉備又恰巧最看重這段恩情。
理由是:在海西對劉備不離不棄的關張以及簡庸,孫乾等人,以及無條件資助的糜竺,都在益州平定後得到了極其隆重的恩寵。
第二種說法:平定益州後,趙雲以霍去病典故勸說分田產給諸將,導致在之後政局中受到了排擠,才讓官運停滯了。
這兩個說法,我覺得是有些“以偏概全”了,我的看法是可以參考,但可信度不高。
接下來鳳溪說說關於我對這部分趙雲官職停滯的看法。
第一點,鳳溪認為趙雲類似於荀彧那樣的人物,他們一方麵對主公忠貞不渝,另一方麵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扶持漢室。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理由一:益州平定後,趙雲以霍去病典故,大事未成為由,勸說劉備不要分田產給諸將。
這裏的大事基本上指的就是北伐還沒成功,漢室還未複興。
理由二:劉備伐吳,趙雲勸誡,但是趙雲並不是反對打仗,他說的意思大概是主要大敵是曹魏,應該先集中力量滅魏國,至於東吳,後麵在解決都行,也就是勸劉備分清主要矛盾。
從這兩處,不難看出,趙雲與荀彧很相似,都忠臣於自家效力的主公,但是政治理想也很鮮明。
第二點,我覺得是趙雲的事跡有缺失,導致陳壽錄趙雲傳記的時候,這八年的時間基本跳過了。
因為蜀漢不設史官,有事跡缺失其實很正常,而陳壽又恰恰是沒有確鑿記錄的,就不會記載上去。
這從三國誌跟裴鬆之注就能看出區別。
漢中之戰這部分,三國誌對趙雲隻字未提,但是裴注卻明確記載了趙雲參與了漢中之戰,而且還在漢水立了不小的功勞,因此還得了劉備稱讚“子龍一身是膽”的評價。
然後問題來了,裴注也沒後續了。
按裴注的記載,趙雲這一戰立功不小,戰果也很輝煌,但是戰後,無論是三國誌還是裴注,都沒有封賞,趙雲還是雜號,這合理嗎?
所以這裏鳳溪有三個猜測,一個是趙雲壓根沒有參與漢中之戰,他跟諸葛亮一文一武鎮守成都。
理由:稱漢中王的時候,基本上參與漢中之戰的人官職都提升了,唯獨諸葛亮,趙雲官職不變,
第二個猜測:就是按裴注記載,趙雲參與了漢中之戰,但是沒封賞。
這猜測我個人認為覺得不合理。
第三個猜測:就是剛剛提到的趙雲史料有缺失,陳壽拿不準就沒記載,導致不知道這段時間趙雲究竟有沒有參與漢中之戰,究竟有沒有封官。
鳳溪個人比較傾向於趙雲史料的缺失。
對了,蜀漢官職有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官大不一定有實權,官小不代表沒實權。
比如關羽雜號將軍,都督荊州軍政。
張飛雜號將軍,駐軍巴西郡。
諸葛亮雜號將軍,總署左將軍府事,權利大的很。
馬超是屬於重號將軍裏麵的平西將軍,結果吉祥物,沒實權。
關於趙雲的一生,大概就跟提到這裏吧。
其實說這麽多,都夠我在更新一章了。
但鳳溪覺得,既然都寫到這裏了,也跟大家聊聊,也便各位能夠辨識下正史與演義趙雲的區別,也讓大家大致清晰趙雲的定位,並不是不受重用,並不是單純的保鏢,也不是平平無奇,沒有能力。
而且現在很多人喜歡厚黑學,喜歡嘩眾取寵,去yy臆測劉備是偽君子,因為進益州以後初衷就已經變了。
鳳溪這裏也提一下吧,本書大部分參考的是演義故事線,除非演義太過離譜或者魔幻的劇情會剔除,然後參考正史。
感謝大家看到這裏,鳳溪也希望各位能繼續支持!
以後如果還有其他的東西,也會繼續與各位分享或是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