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高升,光芒開始刺眼,也將積夜的清寒掃蕩一空。隻有間歇拂過的秋風,才提醒著眾人屬於這個季節的溫度。


    那個知客管事卻是一身青色圓領襴袍、戴著黑襆頭、穿著六合靴、腰束鍮石帶,向這邊款款走過來。各道觀觀主這時大都站在齋院中,看著弟子們練習拳腳和兵器,不時指導一下。看到昨天那位知客管事過來,紛紛拱手道:“洪太祝安好!”眾道士也都停下手中動作,紛紛朝這位洪太祝行禮。


    洪太祝也是一拱手,笑道:“受王宮使之令,請各位道友赴大殿上香。隨後仍由下官帶引,領各位道友在宮中參觀一番。”說完又一拱手,轉身出了齋院。兩名穿著官服的隨從,便將手中的拂塵一擺,不倫不類地緊跟上去。眾道士便由各自觀主帶著,三五一隊,分觀而行,跟在洪太祝身後,拉開一條長龍,向著大殿的方向走去。


    夾在一隊道士中的楊朝夕,此刻才完全看清楚了這座建築:巨石為台、白玉欄杆、紅漆梁柱、鱗鱗碧瓦,組成一處氣魄宏偉的莊嚴大殿。拾階而上,巍巍重樓迎麵而來,更覺自身渺小。待到大殿近處,隻見歇山鬥拱,飛簷重疊,對開的八扇巨門極盡雕鏤之工,金漆匾額上刻著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紫氣東來”。


    眾道士被這磅礴氣勢所震撼,都說不出話來,一時間出奇的安靜。洪太祝此刻麵色肅穆、聲音洪亮:“眾道人進殿——!”一眾道士才從震撼裏回過神來,依次進了大殿、分別站好。


    大殿左中右三麵相連,是內廷畫師吳道玄所繪《五聖千官圖》:正壁繪著東華、西靈、北真、南極、扶桑“五聖”真容,左右兩壁儀列著文武千官,以錦繡河山為襯托,皆寶相莊嚴、栩栩如生。正壁前方是一方碩大的香案,上置青銅香爐、黃銅燭台、鯨油巨燭等物。


    洪太祝這時已拈起三炷大香,右手執香腳,就香案一旁的燭火中點燃,以左手煽滅火苗,才轉正香頭,躬身三拜。接著以左手拇、食二指,分出一炷香來、捏住香腳,緩緩插入香爐之中,嘴唇歙張,念念有詞。然後又如法將其餘兩炷香都插入香爐,才恭敬站好,躬身拜下。大殿中一眾道士也在各觀觀主帶動下,躬身而拜,心中默念著咒文,各自禱祝。


    獻香儀程許久方畢,洪太祝便吩咐兩名隨從分別引著一隊道士,湊近前去,細細觀摩這《五聖千官圖》。兩名隨從便清清嗓子,一麵引導,一麵將這《五聖千官圖》的典故、來曆、畫工等奇異之處,細細向眾道士講解了一番。道士們三五成群、交頭接耳,嘖嘖稱奇。


    更有一個幹瘦的老道士正煞有介事,向幾個小道士說著內廷畫師吳道玄的“典故”,有些道士好奇心起,也湊了過去聽。這老道士見有人捧場,便說得眉飛


    色舞起來:


    卻說這位內廷畫師吳道玄,年紀輕輕就已是書畫雙絕,其畫藝更是精湛無匹,當時朝臣都讚他“窮丹青之妙”。然而距離“傳神”之境,卻還是差那麽一丟丟!開元八年,聖人在千秋節這天宴請百官,這吳道玄有幸位列其間。幾曲絲竹唱罷,卻看到教坊司裏一位公孫氏的娘子,提著兩把銀光閃爍的寶劍,徑直來到筵席之中。眾朝臣正驚詫間,那娘子卻舞起劍來。那劍法一舞出來,卻真是技驚四座,好多朝臣連杯中酒水灑到身上,都不曾發覺。這吳道玄也是靈根頗深之人,便從這公孫娘子劍器之舞中,領悟到運筆的玄妙。自此之後,他所畫的人物,無不衣袂飄忽、羅帶翻飛,仿佛立刻就要破壁而出!


    眾道人聽罷,更覺這壁畫神妙非常,一時間竟流連在此,反而不願意再去別處觀摩。那洪太祝聽了這緣由,卻隻是無奈苦笑,隻好吩咐一個隨從留下,另一個隨從帶著其他道士出了大殿,往後麵去了。公孫真人恰好也聽了一段那老道士的胡謅,因與自己有些關聯,不便戳破,也就搖頭笑笑、不予理會。


    楊朝夕此刻也正直愣愣地站著,瘦小的身形與碩大的壁畫形成強烈反差。因看得入神,卻是錯過了那老道士所講的精彩“典故”。別人看畫,都講究個自上到下、從右向左的順序,楊朝夕卻委實有些奇怪——先對著幾個人像盯上一會,又平移過去好幾丈,繼續盯著另一組人像看。就在許多道士盛讚“吳帶當風”神乎其技之時,楊朝夕這毛頭道童,卻在這飄然欲飛的褒衣博帶間,看出幾分劍意來!


    但這劍意……與自己所學公孫劍法,雖有異曲同工之妙,卻也不盡相同。反而更像是迅捷剛猛一路,劍意大開大闔、瀟灑萬端,甚至有些睥睨天下的氣度。楊朝夕也有些迷惑,但迷惑中更多的還是欣喜!於是漸漸連身邊的黃碩、隨口品評的道士……全都拋下不管,自己則沉浸在滿牆的劍意之中,恣意感受,如癡如醉。直到留下的那一隊道人也戀戀不舍離開時,才被黃碩拽著,戀戀不舍地出了這繪滿《五聖千官圖》的大殿。


    這一隊道士出了大殿,卻轉了半圈,來到大殿的後麵,看到一座規模略小一些的宮殿。宮殿鬥拱碩大,簷角高飛,殿門匾額上鐫刻著“玄元廟”三個隸字。殿前矗立著兩根粗大的銅柱,華光四射,煞是雄壯。


    之前已經看過的道人,已經開始從廟中出來,往別的地方走去。他們這一隊道士,便在方才留下等待他們的那位隨從引導下,也陸陸續續進到玄元廟中。


    這玄元廟中的布置,卻依舊嚴整寬敞、宏大輝煌。大殿正中是“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李耳道尊神像,頭戴冕旒,身著袞袍,麵容莊肅。左列是文宣王孔子,以及道門四真人莊子、文子、列子和庚桑子聖像


    。右列是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聖像,均是朱衣朝服,栩栩如生。


    眾道士也不多說,各自拈了大香,又是一番參拜,才往廟中四周看去。楊朝夕、黃碩兩個便跟著他們,也在廟中觀摩起來,很快繞到道尊神像後麵,卻又是一幅巨大的壁畫,壁畫右上角是五個篆字,兩個小道童辨認了半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時,有位號稱“博學”的年輕道士湊過來,高聲念道:“老、子、我、胡、圖!”念完,還不忘遞給兩個小道童一記白眼。


    忽然之間,方才那幹瘦老道士卻衝了過來,一個暴栗打在那“博學”道士的天靈蓋上:“不懂裝懂!這明明是《老子化胡圖》!你是真胡塗!”


    眾道士大笑,兩個小道童也在笑聲裏恍然大悟,又把白眼還了回去。那“博學”道士漲紅了臉、灰溜溜撂下一句“觀主我去那邊看看”,就鑽進人群不見了。


    楊朝夕與黃碩又仔細看去,那《老子化胡圖》上所畫的,卻是道尊李耳騎著一頭青牛,行走在紫雲天波之間,腦袋後麵附著一圈圓光。前有道童和文宣王孔子牽牛,側後方是許多修道之人前來送行,晴空一鶴排雲直上,將這重要訊息直送往九霄神闕。


    壁畫左下角的落款,依舊是吳道玄。楊朝夕又轉頭細看,畫工雖然精湛,畫風也與方才那幅《五聖千官圖》極為相似,卻沒有半分劍意融在裏麵,便再也找不到方才那種且驚且喜的感覺。心裏悄悄嘀咕:這一幅,大概可能是吳道玄的得意弟子畫的罷……於是不再逗留,跟著黃碩出了廟門。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兩隊道士前後相跟,最後在一處巨大的齋壇前匯集。眾道士向齋壇望去——


    齋壇在太微宮最北方位,四四方方,連地共有三層,分內壇、中壇、外壇。內壇高三尺,方邊一丈八尺,安纂二十枚;中壇高一尺五寸,方邊三丈,安纂二十四枚;外壇為平地,方邊四丈,安纂二十八枚。纂高一丈八尺,塗著紅漆,纂頭精雕蓮花,纂與纂用紅繩交縛相連,紅繩下懸著符幡。


    齋壇三層之上,皆鋪著厚軟薦席,席上鋪著彩裀。三層之外,另有花柱三十二枚。抬眼上觀,內壇之上安了一方鑄銅香案,香案當中為三寶牌位,四周列十方天尊牌位,牌位前是香爐、燭台、大香、鯨燭等物。


    洪太祝正站在齋壇外層,神情淡然:“眾位道友,今日酉時初刻,便在此壇行薦獻之禮。到時,王宮使將如約同各位會麵。薦獻之後,便是品瓜食餅、觀月論道。”


    各觀觀主聽他說罷,均拱手道:“悉聽洪太祝安排。”眾人眼見薦獻的事物都已齊備,便在隨從帶引下,又觀摩了一番,才漸漸回了齋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水劍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淡茶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淡茶濃並收藏如水劍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