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天氣微暖。這樣的天氣,在漸濃的秋意裏,也是罕有。
久違的光影晃眼,從窗欞間彌漫進來,打在一方寬大的床榻之上。蠶絲被褥泛起淡淡香氣,充斥在這樣的一個早晨,顯得彌足珍貴。
楊朝夕嚐試著把眼簾打開一些,燦爛而刺目的光,便瞬間湧入瞳孔。灼熱的痛感之下,眼皮一抖、又將眼睛牢牢覆蓋。一些像是眼淚的液體,卻從眼中突圍,慢慢滑下眼角。“還活著,真好!”楊朝夕心裏對自己說道。
身體上的疲乏尚未消退,依稀記得昨晚渾渾噩噩間,一個老人在為他導引後天之氣的運行。那導引之法,如虎將統禦三軍,將囤積在上、中、下三處丹田中、尚有些暴躁的後天之氣,如歸流入海般,沿著脊骨、麵門、胸腹不住地循環,暖洋洋的舒泰之感遍布全身。他便是在那樣舒泰的感受中,才毫無顧忌地沉沉睡去。
此時醒來,腹中便是一陣金鼓齊鳴,甚至因為過於饑餓,有隱隱的疼痛從裏麵傳出,令得他直皺眉頭。他慢慢爬起,頭上一陣暈眩,險些又要倒下,但已感覺到雙臂上支撐的力道,才又緩和了一下身體。接著把雙腿探了下去,在榻前找到了沾滿汙泥的雲履,將幹掉的泥塊剝掉、穿到腳上,一步一晃地向外間走去。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kanshu.com">飯團看書</a>
一張不大的方案上,放了些胡餅和清水,他也顧不上多想,便就著清水、將胡餅嚼碎咽下,腹中饑餓才稍稍緩解。
直到將那一盤胡餅盡數消滅,楊朝夕才心滿意足地在房中察看起來——
整潔幹淨的木案和木凳,牆壁被石灰粉過、僵硬而泛黃,裏外間不過是以兩塊巨大的座屏隔開。再回到裏間,卻是昨晚睡過的木榻,榻前臨窗的地方,擺著書案和椅子。他走上前去將窗打開,明亮的天光與涼風才全部透進來,帶來這個季節的涼爽。
一道似曾相識的輕盈身軀,從對麵遊廊默默走過,似乎注意到自己看過去的眼神,側臉向這邊望來。兩人均是一愣,卻見那身影陡然加快腳步,飛也似地跑掉了。楊朝夕不禁苦笑自問:“這究竟是哪裏?”
想了一會,眼前院落中始終空曠寂靜,也找不到可以問詢的人。他隻好轉頭入榻、趺坐而坐,開始呼吸吐納。
窨井下的兩日兩夜,寒冷、疼痛、饑餓、憤怒、恐懼種種感覺,又從心中湧出,而藏在這些感覺背後的,便是他不覺間觸摸到的一些修行方式和境界。
他將這些胡思亂想開始一點一點地從腦海中剔除,緊隨其後的,便是再熟悉不過的呼吸之法,接著心中默誦經文,腦海放空、意念漸漸凝實……定心、守一、存思,境界層層遞進,口鼻間氣若遊絲。
逆光看去,隱隱有氣流在口鼻間圓轉若環、綿綿不絕。再由內觀之,上、中、下三處丹田中的後天之氣,儼然如湍流一般,早依照著小周天的行進路線,貫通任督二脈,上下流轉,奔湧不息。而口鼻之間的圓環,也不過是外溢而出的一點後天之氣罷了。
楊朝夕正心無旁騖行功之時,公孫真人卻早帶著朱介然、卓鬆燾、黃碩三個弟子,站在了麟跡觀玄元大殿後的演武場上。黑白分明的陰陽魚圖案,依然匍匐在地上,給場上眾人帶去幾分莊嚴之感。
公孫真人朝著麟跡觀觀主元夷子佟春溪、以及她身後的一眾女道士略一拱手,才道:“元夷子道友,老道此番多有叨擾。對於鄙觀弟子與貴觀道友的一些過節,老道也在這裏賠個不是。今日將各位道友邀至此處,卻是了我個人的一樁心願。我族公孫氏曾傳下一套劍法,無論要旨、總綱,還是劍意、招式,與旁的劍法有所不同,至於有用無用、諸位道友或可學去一試。今日便在此演示,如有疏陋、還請諸位多加指正。”說完,又眼含深意地看了一眼朱介然等人,示意他們也可觀看修習。
元夷子佟春溪微微一笑,將手中竹劍拋出:“公孫道兄不必過謙。既是極負盛名的精妙劍法,我觀中弟子皆有見賢思齊之心,豈會坐失此等良機?”說著又看向觀中女弟子,“今日機緣難得,你們務要仔細觀摩。修習武藝,本就是要多學一些,才好有機會融會貫通、化為己
用。”觀中女弟子聞言,皆齊聲應和。
公孫真人接下竹劍,便不再說話。轉而在演武場中不住地奔躍進退,身姿雖然極緩,卻無絲毫滯拙之意。黃葉隨形飛舞,涼風借勢而旋,忽如白鶴振翅鬆間,又似醉漢踉蹌傾壇。演武場中眾人,從覺得有趣、到麵色嚴肅,再到欣喜之意抑製不住流露出來,也不過十息的功夫。
朱介然、卓鬆燾卻是注意到了這劍法和“翠雲道功”的一些異曲同工之妙。於是自行劈拳、揮掌地幾下嚐試後,心中均是喜出望外,便迫不及待地向附近的師姊、師妹們借來竹劍,自行體悟起來。而麟跡觀中也頗有些穎悟之人,均不甘人後,也拿起竹劍,一麵觀摩,一麵有模有樣地學起來。
佟春溪見此情形,心中卻是無限快慰。待公孫真人劍法緩緩走過一遍後,卻也提了柄竹劍,縱身飛入演武場中,以自身所修習的“勞燕分飛劍”“新荷殘夢劍”“落雨驚秋劍”,與公孫真人拆起招來,引得一眾女道士紛紛叫好。
公孫真人也知她深意,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劍招卻一改方才的緩慢,變得飄忽靈動起來,不時與佟春溪手中的竹劍相交。十幾個呼吸後,佟春溪的劍招便被打亂,退出演武場來。而公孫真人的劍法又變得舒緩,仿佛剛才什麽也沒有發生一般。
佟春溪淡然一笑:“你們也都看到了,我素日所教你們的劍法,也不是無懈可擊。對上這公孫劍法,便是落敗的下場。所以要始終記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任何時候臨敵,都不可有輕忽大意之舉。”許多女道士都停下手中揮舞的動作,看向這邊,齊齊應下。
一眾女道士中,有道小小清麗的身影,此刻正噘著嘴,滿臉挫敗地咕噥著:“怨不得打他不過!老的已然如此厲害,便是一頭豬給他去教,這般精妙劍法、我怕是也難以抵擋。”
旁邊的鏡希子唐娟卻聽了個清楚,忙拍了她一下,輕喝:“花希子,休要胡說!這老道士是觀主舊友,若讓她聽見,隻怕又要挨罰了。況且劍招再好、資質若駑鈍不堪,也隻是扶不上牆的爛泥罷了。”
這花希子崔琬本已有些沮喪,又被師姊說了兩句,眼眶便紅了起來,提了木劍便往演武場外走。鏡希子知道她還沒從前兩次敗績中走出來,哄也不是、勸也不是,隻好放任她跑出去,好躲到哪個角落哭一場。
崔琬心中存著委屈,腮上綴著晶瑩的珠串,自然怕被人瞧見。於是便沒回休寢的居室,反而順著遊廊,漫無目的地向前院走去。遊廊外栽著棗樹、石榴樹,此時葉子大都凋落殆盡。但總算是一重遮擋,她便尋了一株枝幹稠密的石榴樹,就遊廊邊的石欄上坐下,想著各種心事,又抹了一會眼淚。待到自覺無趣,便才起身,要再回到演武場去學那老道的劍法。
好巧不巧,崔琬正轉過臉時,卻看到一道目光望著這邊。仇人見麵、分外眼紅,自己隻是一瞥之間,便已認出那人,貝齒頓時咬得“咯吱”作響——便是那接連兩次折辱自己、卻還陰魂不散的衝靈子楊朝夕!自己或許早該想到,他觀主既來此做客,他又豈會例外?但又深知自己劍法武藝皆不如他,這時若衝過去獨自尋仇,殊為不智……不如多尋幾個師姊,找個機會好好教訓一下他。想到這裏,崔琬便不再停留,迅速跑向演武場那邊。
演武場這邊,卻又是一番盛景。待崔琬跑回來時才發現,不知從哪一刻起,觀中師姊師妹已經三五成團,輪流向那公孫老道攻去。所用劍法既有觀主所授的“勞燕分飛、新荷殘夢、落雨驚秋”三套劍法,也有從別處學來的刀法、矛法、槍法等。自己那道號水希子、俗名羅柔的師姊,竟然揮著一根馬鞭便直衝而上。或許是馬鞭柔韌的緣故,反而比其他師姊師妹拚鬥更持久一些。但不論什麽兵器,最終卻都被公孫真人一一接下,又以柔和充沛的力道送出演武場。
這些師姊師妹一旦落敗,卻不再攻上,反而各執兵器,在一旁體悟起來。直到公孫真人將“拙為守勢、曲為攻勢、柔為定勢,以拙應巧、以曲打直、以柔勝剛”的劍法綱目,向一眾女道士細細講解清楚,眾道士才真正將這套“公孫劍法”演練下來。至於未來成就,就要看各人的
天資稟賦與吃苦用功了。
如此親身傳授了半個上午,公孫真人也微覺疲倦,便在演武場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與元夷子佟春溪說些閑話。演武場上一眾女道士卻已列成陣型,一同演練起剛學到的“公孫劍法”來,整齊劃一的嬌喝之聲疊加起來,也自有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反觀綴在陣型最後麵的朱介然、卓鬆燾、黃碩三個,劍法雖招式嚴整,卻總有些僵硬之感,實在是相形見絀。
幾遍演練過後,公孫真人又指出幾處劍意上的偏差。便囑咐一眾女道士,若日後尚有疑惑,可結伴來上清觀對招切磋,他必在有生之年,將這劍法傳與更多人。
將近午齋時,元夷子佟春溪叫停場上一眾女道士、讓她們各自散去,才轉過身來笑道:“公孫道兄傾力相授之義,我觀中道士皆銘記在心。他日有暇,還望兩觀道友時常往來,一則談經論道,二則印證武藝,三則……或可促成幾對道侶,於修道卻也有益無害。”
公孫真人拈須笑道:“元夷子道友自來慮事周詳,我便代觀中道士弟子答應了。便是這套劍法,也不需藏著掖著,若遇別處道友想要修習,隻要不是凶戾狡詐之人,皆可傳之。”
元夷子佟春溪聽罷,行禮道:“那也是眾多道門中的福氣了。今日已讓觀中典造備下齋飯,既為酬謝,亦為重逢,請公孫道友並貴觀弟子,務必賞光。”公孫真人隻好拜謝,帶了三個弟子,便預備跟隨元夷子向演武場後方的齋院過去。
元夷子想了想又道:“水希子,上清觀尚有一位叫做衝靈子的小道友,是隨公孫真人一道而來的客人。他身上有傷,不便過來,你便從齋院取些齋飯給他送去。”水希子羅柔應了,便匆匆按下心中冒起的古怪念頭,疾走幾步,先往齋院去了。
羅柔出了演武場的月門,便拉住一道身影,邀她一起去辦這件差事。
這人轉過頭來,卻是花希子崔琬,此時已從上午那場別扭的情緒中出來,腦子裏想的,卻是這新學的劍法如何破解。見水希子師姊神神秘秘的表情,也不好當眾詢問,便跟著她一路來到齋院的夥房裏。見她拿來木匣,將一層層抽屜擺開,便上去幫忙,順嘴打趣道:“師姊這是要往哪處相好的道觀送齋飯呢?跟師妹透一點口風嘛!”
羅柔沒好氣地瞪了她一眼:“相好的不在別處,就住在前院。不過卻不是我的,和你有些瓜葛,叫什麽衝靈子的。觀主叫我送些齋飯給他……”
崔琬聽到這裏,心裏惱怒,臉色頓時便沉了下來:“師姊便是要串通外人,一起來欺侮師妹的嗎……”話到這裏,聲音倒有些發顫了,卻是作勢欲哭。
羅柔卻上來摟住她肩背,笑道:“隻是一句玩笑,你就要當真?那你便哭給我看看。師姊生平最愛看別人哭了,別人傷心難過,我便幸災樂禍。嘻嘻!”崔琬掙開她的胳膊,就要奪門而出,羅柔便又一把拉住,“好了好了!師姊認錯好吧?既然叫你過來,自然是想助你報仇。反正比劍你又打不過人家,不如在這齋飯裏做些手腳,略施懲戒。嘻嘻!”
崔琬一驚:“師姊不會是要我下毒吧?這……怎麽可以。他雖然那般折辱於我……我卻當真不能下這殺手。又是在咱們觀中……無論如何洗脫不了嫌疑……於觀主那邊又如何交代?”
羅柔一陣好笑:“你看!信誓旦旦要報仇的是你,機會到來、臨陣脫逃的還是你,莫不是……喜歡上那個小道童了?”
“師姊!再要胡說,我便不理睬你了。你便送你的齋飯過去,也不必橫生枝節。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決!”崔琬怒容滿麵,便要與羅柔絕交。
“師姊什麽時候要你下毒了?不過這麽好的機會,讓他吃個啞巴虧,還是可以做到的。比如這盤蒸餅,可以放許多花椒和鹽進去……這碗粟米飯,若摻上芥末粉,外觀上是看不出什麽、味道卻一定上佳……”羅柔卻是笑眯眯地將話題一轉,如數家珍地說起計策來,聽得崔琬不住拍手,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兩人便在這夥房內,將一場針對楊朝夕的小小“陰謀”,布局開來。
久違的光影晃眼,從窗欞間彌漫進來,打在一方寬大的床榻之上。蠶絲被褥泛起淡淡香氣,充斥在這樣的一個早晨,顯得彌足珍貴。
楊朝夕嚐試著把眼簾打開一些,燦爛而刺目的光,便瞬間湧入瞳孔。灼熱的痛感之下,眼皮一抖、又將眼睛牢牢覆蓋。一些像是眼淚的液體,卻從眼中突圍,慢慢滑下眼角。“還活著,真好!”楊朝夕心裏對自己說道。
身體上的疲乏尚未消退,依稀記得昨晚渾渾噩噩間,一個老人在為他導引後天之氣的運行。那導引之法,如虎將統禦三軍,將囤積在上、中、下三處丹田中、尚有些暴躁的後天之氣,如歸流入海般,沿著脊骨、麵門、胸腹不住地循環,暖洋洋的舒泰之感遍布全身。他便是在那樣舒泰的感受中,才毫無顧忌地沉沉睡去。
此時醒來,腹中便是一陣金鼓齊鳴,甚至因為過於饑餓,有隱隱的疼痛從裏麵傳出,令得他直皺眉頭。他慢慢爬起,頭上一陣暈眩,險些又要倒下,但已感覺到雙臂上支撐的力道,才又緩和了一下身體。接著把雙腿探了下去,在榻前找到了沾滿汙泥的雲履,將幹掉的泥塊剝掉、穿到腳上,一步一晃地向外間走去。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kanshu.com">飯團看書</a>
一張不大的方案上,放了些胡餅和清水,他也顧不上多想,便就著清水、將胡餅嚼碎咽下,腹中饑餓才稍稍緩解。
直到將那一盤胡餅盡數消滅,楊朝夕才心滿意足地在房中察看起來——
整潔幹淨的木案和木凳,牆壁被石灰粉過、僵硬而泛黃,裏外間不過是以兩塊巨大的座屏隔開。再回到裏間,卻是昨晚睡過的木榻,榻前臨窗的地方,擺著書案和椅子。他走上前去將窗打開,明亮的天光與涼風才全部透進來,帶來這個季節的涼爽。
一道似曾相識的輕盈身軀,從對麵遊廊默默走過,似乎注意到自己看過去的眼神,側臉向這邊望來。兩人均是一愣,卻見那身影陡然加快腳步,飛也似地跑掉了。楊朝夕不禁苦笑自問:“這究竟是哪裏?”
想了一會,眼前院落中始終空曠寂靜,也找不到可以問詢的人。他隻好轉頭入榻、趺坐而坐,開始呼吸吐納。
窨井下的兩日兩夜,寒冷、疼痛、饑餓、憤怒、恐懼種種感覺,又從心中湧出,而藏在這些感覺背後的,便是他不覺間觸摸到的一些修行方式和境界。
他將這些胡思亂想開始一點一點地從腦海中剔除,緊隨其後的,便是再熟悉不過的呼吸之法,接著心中默誦經文,腦海放空、意念漸漸凝實……定心、守一、存思,境界層層遞進,口鼻間氣若遊絲。
逆光看去,隱隱有氣流在口鼻間圓轉若環、綿綿不絕。再由內觀之,上、中、下三處丹田中的後天之氣,儼然如湍流一般,早依照著小周天的行進路線,貫通任督二脈,上下流轉,奔湧不息。而口鼻之間的圓環,也不過是外溢而出的一點後天之氣罷了。
楊朝夕正心無旁騖行功之時,公孫真人卻早帶著朱介然、卓鬆燾、黃碩三個弟子,站在了麟跡觀玄元大殿後的演武場上。黑白分明的陰陽魚圖案,依然匍匐在地上,給場上眾人帶去幾分莊嚴之感。
公孫真人朝著麟跡觀觀主元夷子佟春溪、以及她身後的一眾女道士略一拱手,才道:“元夷子道友,老道此番多有叨擾。對於鄙觀弟子與貴觀道友的一些過節,老道也在這裏賠個不是。今日將各位道友邀至此處,卻是了我個人的一樁心願。我族公孫氏曾傳下一套劍法,無論要旨、總綱,還是劍意、招式,與旁的劍法有所不同,至於有用無用、諸位道友或可學去一試。今日便在此演示,如有疏陋、還請諸位多加指正。”說完,又眼含深意地看了一眼朱介然等人,示意他們也可觀看修習。
元夷子佟春溪微微一笑,將手中竹劍拋出:“公孫道兄不必過謙。既是極負盛名的精妙劍法,我觀中弟子皆有見賢思齊之心,豈會坐失此等良機?”說著又看向觀中女弟子,“今日機緣難得,你們務要仔細觀摩。修習武藝,本就是要多學一些,才好有機會融會貫通、化為己
用。”觀中女弟子聞言,皆齊聲應和。
公孫真人接下竹劍,便不再說話。轉而在演武場中不住地奔躍進退,身姿雖然極緩,卻無絲毫滯拙之意。黃葉隨形飛舞,涼風借勢而旋,忽如白鶴振翅鬆間,又似醉漢踉蹌傾壇。演武場中眾人,從覺得有趣、到麵色嚴肅,再到欣喜之意抑製不住流露出來,也不過十息的功夫。
朱介然、卓鬆燾卻是注意到了這劍法和“翠雲道功”的一些異曲同工之妙。於是自行劈拳、揮掌地幾下嚐試後,心中均是喜出望外,便迫不及待地向附近的師姊、師妹們借來竹劍,自行體悟起來。而麟跡觀中也頗有些穎悟之人,均不甘人後,也拿起竹劍,一麵觀摩,一麵有模有樣地學起來。
佟春溪見此情形,心中卻是無限快慰。待公孫真人劍法緩緩走過一遍後,卻也提了柄竹劍,縱身飛入演武場中,以自身所修習的“勞燕分飛劍”“新荷殘夢劍”“落雨驚秋劍”,與公孫真人拆起招來,引得一眾女道士紛紛叫好。
公孫真人也知她深意,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劍招卻一改方才的緩慢,變得飄忽靈動起來,不時與佟春溪手中的竹劍相交。十幾個呼吸後,佟春溪的劍招便被打亂,退出演武場來。而公孫真人的劍法又變得舒緩,仿佛剛才什麽也沒有發生一般。
佟春溪淡然一笑:“你們也都看到了,我素日所教你們的劍法,也不是無懈可擊。對上這公孫劍法,便是落敗的下場。所以要始終記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任何時候臨敵,都不可有輕忽大意之舉。”許多女道士都停下手中揮舞的動作,看向這邊,齊齊應下。
一眾女道士中,有道小小清麗的身影,此刻正噘著嘴,滿臉挫敗地咕噥著:“怨不得打他不過!老的已然如此厲害,便是一頭豬給他去教,這般精妙劍法、我怕是也難以抵擋。”
旁邊的鏡希子唐娟卻聽了個清楚,忙拍了她一下,輕喝:“花希子,休要胡說!這老道士是觀主舊友,若讓她聽見,隻怕又要挨罰了。況且劍招再好、資質若駑鈍不堪,也隻是扶不上牆的爛泥罷了。”
這花希子崔琬本已有些沮喪,又被師姊說了兩句,眼眶便紅了起來,提了木劍便往演武場外走。鏡希子知道她還沒從前兩次敗績中走出來,哄也不是、勸也不是,隻好放任她跑出去,好躲到哪個角落哭一場。
崔琬心中存著委屈,腮上綴著晶瑩的珠串,自然怕被人瞧見。於是便沒回休寢的居室,反而順著遊廊,漫無目的地向前院走去。遊廊外栽著棗樹、石榴樹,此時葉子大都凋落殆盡。但總算是一重遮擋,她便尋了一株枝幹稠密的石榴樹,就遊廊邊的石欄上坐下,想著各種心事,又抹了一會眼淚。待到自覺無趣,便才起身,要再回到演武場去學那老道的劍法。
好巧不巧,崔琬正轉過臉時,卻看到一道目光望著這邊。仇人見麵、分外眼紅,自己隻是一瞥之間,便已認出那人,貝齒頓時咬得“咯吱”作響——便是那接連兩次折辱自己、卻還陰魂不散的衝靈子楊朝夕!自己或許早該想到,他觀主既來此做客,他又豈會例外?但又深知自己劍法武藝皆不如他,這時若衝過去獨自尋仇,殊為不智……不如多尋幾個師姊,找個機會好好教訓一下他。想到這裏,崔琬便不再停留,迅速跑向演武場那邊。
演武場這邊,卻又是一番盛景。待崔琬跑回來時才發現,不知從哪一刻起,觀中師姊師妹已經三五成團,輪流向那公孫老道攻去。所用劍法既有觀主所授的“勞燕分飛、新荷殘夢、落雨驚秋”三套劍法,也有從別處學來的刀法、矛法、槍法等。自己那道號水希子、俗名羅柔的師姊,竟然揮著一根馬鞭便直衝而上。或許是馬鞭柔韌的緣故,反而比其他師姊師妹拚鬥更持久一些。但不論什麽兵器,最終卻都被公孫真人一一接下,又以柔和充沛的力道送出演武場。
這些師姊師妹一旦落敗,卻不再攻上,反而各執兵器,在一旁體悟起來。直到公孫真人將“拙為守勢、曲為攻勢、柔為定勢,以拙應巧、以曲打直、以柔勝剛”的劍法綱目,向一眾女道士細細講解清楚,眾道士才真正將這套“公孫劍法”演練下來。至於未來成就,就要看各人的
天資稟賦與吃苦用功了。
如此親身傳授了半個上午,公孫真人也微覺疲倦,便在演武場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與元夷子佟春溪說些閑話。演武場上一眾女道士卻已列成陣型,一同演練起剛學到的“公孫劍法”來,整齊劃一的嬌喝之聲疊加起來,也自有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反觀綴在陣型最後麵的朱介然、卓鬆燾、黃碩三個,劍法雖招式嚴整,卻總有些僵硬之感,實在是相形見絀。
幾遍演練過後,公孫真人又指出幾處劍意上的偏差。便囑咐一眾女道士,若日後尚有疑惑,可結伴來上清觀對招切磋,他必在有生之年,將這劍法傳與更多人。
將近午齋時,元夷子佟春溪叫停場上一眾女道士、讓她們各自散去,才轉過身來笑道:“公孫道兄傾力相授之義,我觀中道士皆銘記在心。他日有暇,還望兩觀道友時常往來,一則談經論道,二則印證武藝,三則……或可促成幾對道侶,於修道卻也有益無害。”
公孫真人拈須笑道:“元夷子道友自來慮事周詳,我便代觀中道士弟子答應了。便是這套劍法,也不需藏著掖著,若遇別處道友想要修習,隻要不是凶戾狡詐之人,皆可傳之。”
元夷子佟春溪聽罷,行禮道:“那也是眾多道門中的福氣了。今日已讓觀中典造備下齋飯,既為酬謝,亦為重逢,請公孫道友並貴觀弟子,務必賞光。”公孫真人隻好拜謝,帶了三個弟子,便預備跟隨元夷子向演武場後方的齋院過去。
元夷子想了想又道:“水希子,上清觀尚有一位叫做衝靈子的小道友,是隨公孫真人一道而來的客人。他身上有傷,不便過來,你便從齋院取些齋飯給他送去。”水希子羅柔應了,便匆匆按下心中冒起的古怪念頭,疾走幾步,先往齋院去了。
羅柔出了演武場的月門,便拉住一道身影,邀她一起去辦這件差事。
這人轉過頭來,卻是花希子崔琬,此時已從上午那場別扭的情緒中出來,腦子裏想的,卻是這新學的劍法如何破解。見水希子師姊神神秘秘的表情,也不好當眾詢問,便跟著她一路來到齋院的夥房裏。見她拿來木匣,將一層層抽屜擺開,便上去幫忙,順嘴打趣道:“師姊這是要往哪處相好的道觀送齋飯呢?跟師妹透一點口風嘛!”
羅柔沒好氣地瞪了她一眼:“相好的不在別處,就住在前院。不過卻不是我的,和你有些瓜葛,叫什麽衝靈子的。觀主叫我送些齋飯給他……”
崔琬聽到這裏,心裏惱怒,臉色頓時便沉了下來:“師姊便是要串通外人,一起來欺侮師妹的嗎……”話到這裏,聲音倒有些發顫了,卻是作勢欲哭。
羅柔卻上來摟住她肩背,笑道:“隻是一句玩笑,你就要當真?那你便哭給我看看。師姊生平最愛看別人哭了,別人傷心難過,我便幸災樂禍。嘻嘻!”崔琬掙開她的胳膊,就要奪門而出,羅柔便又一把拉住,“好了好了!師姊認錯好吧?既然叫你過來,自然是想助你報仇。反正比劍你又打不過人家,不如在這齋飯裏做些手腳,略施懲戒。嘻嘻!”
崔琬一驚:“師姊不會是要我下毒吧?這……怎麽可以。他雖然那般折辱於我……我卻當真不能下這殺手。又是在咱們觀中……無論如何洗脫不了嫌疑……於觀主那邊又如何交代?”
羅柔一陣好笑:“你看!信誓旦旦要報仇的是你,機會到來、臨陣脫逃的還是你,莫不是……喜歡上那個小道童了?”
“師姊!再要胡說,我便不理睬你了。你便送你的齋飯過去,也不必橫生枝節。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決!”崔琬怒容滿麵,便要與羅柔絕交。
“師姊什麽時候要你下毒了?不過這麽好的機會,讓他吃個啞巴虧,還是可以做到的。比如這盤蒸餅,可以放許多花椒和鹽進去……這碗粟米飯,若摻上芥末粉,外觀上是看不出什麽、味道卻一定上佳……”羅柔卻是笑眯眯地將話題一轉,如數家珍地說起計策來,聽得崔琬不住拍手,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兩人便在這夥房內,將一場針對楊朝夕的小小“陰謀”,布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