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原來是楊觀主,小道怠慢了,還請楊觀主候著,小道立即去稟報。”
聽得楊塵予自報的名號,這道士頓時驚了一跳,他是不知道鳳鳴山青龍觀如何,但對方怎麽說也是個觀主,要說是騙子,敢這麽上來?
算了,自己也就是個領工資跑腿的,還是匯報上去,讓別人做主吧。道士一邊說著,一邊就轉身進了那扇用來隔絕內外的大門。
道士匯報給管大門的道童,而道童又逐級上報,在化主那裏就被掐住了。
“什麽阿狗阿貓都上門來了,觀主他老人家勤於修煉,這些小事就不用打擾他老人家了,嗯,對方畢竟是一觀之主,也不好怠慢,就由你親自去接待,不要讓道友們小看了我們丹鼎觀,隻要不涉及錢財之事,你均可做主。”
化主乃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道士,由於丹鼎觀的發展,這化主的功勞不小,因此在丹鼎觀內的權勢頗大,就連知客這些都要聽從他的吩咐。
聽了化主之言,那個知客急忙退出廂房,在丹鼎觀,知客的權力幾乎沒有,所有該知客做的事情,基本上都被風景區的工作人員給辦了,這知客也淪落到近乎於打雜的道童。
楊塵予兩人在外麵等了一刻時間不到,裏麵就出來了一名中年道士,在之前那個假道士的指引下走了過來,尚未走近就先唱了個喏:“福生無量天尊,楊觀主,貧道丹鼎觀知客清風有禮了。”
隨後兩位道長相互再度見禮:“清風道長,不用這麽客氣,稱呼貧道道友即可。”楊塵予就知道,這位知客是真道士,雖說隻是個知客出來接待自己,但楊塵予也不會見怪,畢竟青龍觀名氣太小了,人家能夠派人出來接待已經算是全了同道之情。
在知客清風的帶領下,楊塵予與財神爺兩人暢通無阻的進了位於山頂的遺蛻院。
這裏雖說名義上是安置丹鼎真人遺蛻之用,實際上也是丹鼎觀道士們在這片紅塵裏的自留地罷了。
每張門票五千塊,難怪往山頂走都看不見一個遊客,想必他們早已得知了這一情況,也不上山費勁了,話說誰會願意花五千塊就為了看一尊巨鼎?並且那些大老板,這個時候也不會來,他們可是憋住了勁等著新年之時鬥富的。
遺蛻院內頗顯清淨,一路過去,不時會有小道童路過,給知客見禮。
“楊道友,您是先去真人遺蛻處瞻仰還是先到道藏室小歇?”一邊走著,清風便詢問起來,好準備接下來的安排。
“清風道友,還是先瞻仰真人遺蛻吧,免得對真人不敬。”
楊塵予第一目的就去巨大丹鼎處,自然不會放過機會。
那清風隨即叫住一個小道童,囑咐了幾句,便帶著楊塵予兩人朝著觀中最高處行去。
實際上,在院牆之外就能夠看見丹鼎那巨大的軀體了,而走近一看,楊塵予都被那種猶如高山壓頂的氣勢微微震懾了一把。
整座丹鼎高約二十多米,猶如一座小山蹲立在那裏,上麵各種雲紋花案遍布,四方龍口傲立,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散發出一圈幽幽黃光。
這樣巨大的一尊丹鼎!楊塵予一時間看得出神,竟然有些癡了,難怪以丹鼎為名,而不是丹爐。
此時楊塵予不由得想到一句古詩:拭丹爐而調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這樣一尊丹鼎,想必當年老君煉丹之時,每一次投入的藥材怕是以小山計,其中龍骨鳳髓,天材地寶,數不勝數。
那才是修道之人的黃金時代啊,楊塵予不由得輕歎一聲。且不說那時遍地珍材異寶,光是充裕在天地之間的靈氣就使得大地之上處處皆有福天洞地,就算是普通動物在這樣的靈氣熏陶之下,也很容易開啟靈智,踏上修行之路。
至於萬靈之長的人類,數十年成就金丹,上百年得道成仙屢見不鮮,凡間妖魔鬼怪橫行,煉氣士們上演著一幅幅斬妖除魔,維護天地道統的佳話。
時至今日,靈氣枯竭,天庭廢棄,無神論大行其道,不管是炎黃,泰西,南蠻,新陸四大洲所奉行的何種神道,都在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的勢頭下迅速衰落。
信仰不存,神跡不存。
楊塵予此時心中思緒萬千,卻讓等候在一旁的知客清風有些不耐煩了,至於財神爺早就興奮不已的用手機四處拍照,都不知道溜達到什麽地方去了。
好一陣子回過神來之後,楊塵予抱歉的朝著清風笑了笑,隨即卻用神念觀察起這尊巨大的丹鼎來。
這丹鼎與道經裏的描寫較為相符,通體用紅銅打造,上麵銘刻的雲紋大多數都是楊塵予不曾見過的,都被他暗暗記在了心裏,準備回去之後便試試這些雲紋的用途。
除了雲紋之外,丹鼎四麵各自銘刻著一副神獸圖像,雖然與現在有些不同,但楊塵予還是認了出來,分別是青龍,玄武,朱雀,白虎。
想必這就是老君用來鎮壓爐中靈藥所用的四靈神獸了。
可以想象,上古之前,洪荒之時,老君尚未得道,隻得以紅銅為料,鑄造丹鼎,但用來煉丹之藥材無一不是上古靈物,這類藥材可不比楊塵予自家藥圃裏栽種的仙物。
普通紅銅丹鼎是鎮不住它們的,因而老君抽取四靈之氣灌注其中,用來鎮壓藥材。
不過,楊塵予失望了,丹鼎外表並無所謂的四靈之氣,就連普通的靈氣也是淡薄至極,絲毫不見丹鼎真人遺蛻的氣勢。
“哎?”就在楊塵予將神念輕輕探入丹鼎內部之時,不由得口中發出輕呼,麵色轉即蒼白,簡直就要比做法行雨更為疲憊。
“怎麽了?楊道友?”一直顯得有些不經意的清風被楊塵予的輕呼驚動了,看見楊塵予的麵色突然變白,不由得關切問道。
畢竟對方是一觀之主,雖說不出名,自己未曾聽聞,但若是在自家道觀出了什麽問題,那麽化主就得怪怨自己待客不周,墮了自家道觀名聲,因此清風此時也不敢怠慢。
聽得楊塵予自報的名號,這道士頓時驚了一跳,他是不知道鳳鳴山青龍觀如何,但對方怎麽說也是個觀主,要說是騙子,敢這麽上來?
算了,自己也就是個領工資跑腿的,還是匯報上去,讓別人做主吧。道士一邊說著,一邊就轉身進了那扇用來隔絕內外的大門。
道士匯報給管大門的道童,而道童又逐級上報,在化主那裏就被掐住了。
“什麽阿狗阿貓都上門來了,觀主他老人家勤於修煉,這些小事就不用打擾他老人家了,嗯,對方畢竟是一觀之主,也不好怠慢,就由你親自去接待,不要讓道友們小看了我們丹鼎觀,隻要不涉及錢財之事,你均可做主。”
化主乃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道士,由於丹鼎觀的發展,這化主的功勞不小,因此在丹鼎觀內的權勢頗大,就連知客這些都要聽從他的吩咐。
聽了化主之言,那個知客急忙退出廂房,在丹鼎觀,知客的權力幾乎沒有,所有該知客做的事情,基本上都被風景區的工作人員給辦了,這知客也淪落到近乎於打雜的道童。
楊塵予兩人在外麵等了一刻時間不到,裏麵就出來了一名中年道士,在之前那個假道士的指引下走了過來,尚未走近就先唱了個喏:“福生無量天尊,楊觀主,貧道丹鼎觀知客清風有禮了。”
隨後兩位道長相互再度見禮:“清風道長,不用這麽客氣,稱呼貧道道友即可。”楊塵予就知道,這位知客是真道士,雖說隻是個知客出來接待自己,但楊塵予也不會見怪,畢竟青龍觀名氣太小了,人家能夠派人出來接待已經算是全了同道之情。
在知客清風的帶領下,楊塵予與財神爺兩人暢通無阻的進了位於山頂的遺蛻院。
這裏雖說名義上是安置丹鼎真人遺蛻之用,實際上也是丹鼎觀道士們在這片紅塵裏的自留地罷了。
每張門票五千塊,難怪往山頂走都看不見一個遊客,想必他們早已得知了這一情況,也不上山費勁了,話說誰會願意花五千塊就為了看一尊巨鼎?並且那些大老板,這個時候也不會來,他們可是憋住了勁等著新年之時鬥富的。
遺蛻院內頗顯清淨,一路過去,不時會有小道童路過,給知客見禮。
“楊道友,您是先去真人遺蛻處瞻仰還是先到道藏室小歇?”一邊走著,清風便詢問起來,好準備接下來的安排。
“清風道友,還是先瞻仰真人遺蛻吧,免得對真人不敬。”
楊塵予第一目的就去巨大丹鼎處,自然不會放過機會。
那清風隨即叫住一個小道童,囑咐了幾句,便帶著楊塵予兩人朝著觀中最高處行去。
實際上,在院牆之外就能夠看見丹鼎那巨大的軀體了,而走近一看,楊塵予都被那種猶如高山壓頂的氣勢微微震懾了一把。
整座丹鼎高約二十多米,猶如一座小山蹲立在那裏,上麵各種雲紋花案遍布,四方龍口傲立,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散發出一圈幽幽黃光。
這樣巨大的一尊丹鼎!楊塵予一時間看得出神,竟然有些癡了,難怪以丹鼎為名,而不是丹爐。
此時楊塵予不由得想到一句古詩:拭丹爐而調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這樣一尊丹鼎,想必當年老君煉丹之時,每一次投入的藥材怕是以小山計,其中龍骨鳳髓,天材地寶,數不勝數。
那才是修道之人的黃金時代啊,楊塵予不由得輕歎一聲。且不說那時遍地珍材異寶,光是充裕在天地之間的靈氣就使得大地之上處處皆有福天洞地,就算是普通動物在這樣的靈氣熏陶之下,也很容易開啟靈智,踏上修行之路。
至於萬靈之長的人類,數十年成就金丹,上百年得道成仙屢見不鮮,凡間妖魔鬼怪橫行,煉氣士們上演著一幅幅斬妖除魔,維護天地道統的佳話。
時至今日,靈氣枯竭,天庭廢棄,無神論大行其道,不管是炎黃,泰西,南蠻,新陸四大洲所奉行的何種神道,都在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的勢頭下迅速衰落。
信仰不存,神跡不存。
楊塵予此時心中思緒萬千,卻讓等候在一旁的知客清風有些不耐煩了,至於財神爺早就興奮不已的用手機四處拍照,都不知道溜達到什麽地方去了。
好一陣子回過神來之後,楊塵予抱歉的朝著清風笑了笑,隨即卻用神念觀察起這尊巨大的丹鼎來。
這丹鼎與道經裏的描寫較為相符,通體用紅銅打造,上麵銘刻的雲紋大多數都是楊塵予不曾見過的,都被他暗暗記在了心裏,準備回去之後便試試這些雲紋的用途。
除了雲紋之外,丹鼎四麵各自銘刻著一副神獸圖像,雖然與現在有些不同,但楊塵予還是認了出來,分別是青龍,玄武,朱雀,白虎。
想必這就是老君用來鎮壓爐中靈藥所用的四靈神獸了。
可以想象,上古之前,洪荒之時,老君尚未得道,隻得以紅銅為料,鑄造丹鼎,但用來煉丹之藥材無一不是上古靈物,這類藥材可不比楊塵予自家藥圃裏栽種的仙物。
普通紅銅丹鼎是鎮不住它們的,因而老君抽取四靈之氣灌注其中,用來鎮壓藥材。
不過,楊塵予失望了,丹鼎外表並無所謂的四靈之氣,就連普通的靈氣也是淡薄至極,絲毫不見丹鼎真人遺蛻的氣勢。
“哎?”就在楊塵予將神念輕輕探入丹鼎內部之時,不由得口中發出輕呼,麵色轉即蒼白,簡直就要比做法行雨更為疲憊。
“怎麽了?楊道友?”一直顯得有些不經意的清風被楊塵予的輕呼驚動了,看見楊塵予的麵色突然變白,不由得關切問道。
畢竟對方是一觀之主,雖說不出名,自己未曾聽聞,但若是在自家道觀出了什麽問題,那麽化主就得怪怨自己待客不周,墮了自家道觀名聲,因此清風此時也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