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轟轟烈烈,滿城風雨這是什麽?”看到李敬業神神秘秘遞上來一封柬帖,李賢立刻提起了警惕。
然而,這邊還沒得到回答,他卻看到程伯虎拿出了同樣的東西,緊接著,就連薛丁山也滿臉尷尬又取出了一封。
看到這樣詭異的情形,他本能想到了後世的集體辭職,不由得翻了個白眼。
“六郎,你看了就明白了!”李賢終究頂不住李敬業的再三賣關子,最後打開了柬帖。
這不看還好,一目十行看完之後,他不由得抬頭看了看對麵三位,心中盡是亂七八糟的情緒。
因為這上麵寫的不是別的,而赫然是李義府的幾個兒子和女婿賣官鬻爵,橫行不法的勾當。
“你們家裏的人都看過這個了?”“這種東西誰敢貿然往我家老爺子哪裏遞,當然是我收了。”
李敬業聳了聳肩,露出了一個狡黠的笑容,“我尋思著這東西很可能另有名堂,所以就拿過來給六郎你看看。”
程伯虎的解釋則更直接:“我昨兒個園子裏頭練斧子,是有人拿石頭係著扔過牆來的。”
輪到薛丁山的時候,他卻頗有些躊躇,最後才吞吞吐吐道:“這……這是我爹給我的。”
這一下子就顯出三家的分別了,李績和程伯虎在家裏頭都是半個管事的,而薛家顯然完全是薛仁貴當家。
左思右想了一陣子。
李賢依舊對這柬帖來曆感到蹊蹺,雖說遣詞造句都很粗俗,但看得出來,寫這東西的人還是用過一番功夫。
而他決計不信對方的投書就這麽湊巧,恰恰揀選了和自己有關的這三家。
而且,這柬帖雖然粗糙,卻不是手寫而是印的!“除了你們之外,你們可聽說還有其他人收到了這個?”程伯虎薛丁山聞言略顯茫然。
而李敬業則嘿嘿笑道:“六郎,你果然問到了點子上。
我派人去打聽過,長安城隻要有頭有臉的人家,幾乎都收到了這個。
隻不過事關李義府,所以沒多少人敢聲張。
但我敢打包票,去陛下那裏告狀的肯定大有人在!”尋常大臣收到這個。
要不是諱莫如深,要不則是視若珍寶。
然而,當李義府自己看到這樣一封柬帖,他的臉色自然是極其難看。
依著他一貫脾氣,恨不得把東西撕個粉碎再踏上一萬腳,但直覺告訴他,這一回的事情大有蹊蹺。
當派出去的人回報說揭帖灑滿了全城的時候,氣急敗壞的他幾乎掀翻了桌子。
流言語他向來不放在心上,即便是當初因為和杜正倫有隙被貶為普州刺史的時候,他還不是順順當當又回來了?隻要武後還需要用他。
他就不可能倒台,他可是手握中書宰相!“來人!去把長安令和萬年令叫來!”當長安令和萬年令開始追查這柬帖事件的時候。
這事已經是鬧得滿城風雨,就連小民百姓見麵的時候。
也都往往會擠眉弄眼打兩句暗語。
雖說朝堂上尚無人拿此事大做文章,但是,李義府陰沉的臉色卻讓不少收到柬帖的官員心中稱快。
外頭沸沸揚揚,宮裏的人自然不會被蒙在鼓裏。
雖說因為宮規森嚴不能隨便議論,但是在眾多角落,仍然有人在傳著各式各樣的話,就連李賢也曾經在武德殿的一個小屋子中撞破了兩個議論此事的宮女。
而就在他明裏若無其事,暗中歡欣鼓舞的時候。
李弘卻終於忍不住心頭興奮,在某個晚上衝進了他武德殿。
硬是讓他搬出了禦賜的葡萄酒,說是要一醉方休。
看到李弘醉酒之後一掃人前莊重肅穆,口中胡言亂語一堆,李賢不由得在心裏可憐這個太子哥哥。
“六弟……你不知道,我的耳朵都要起老繭了……他們說,父皇身子不好時候,監國的人是我,不該事事聽母後做主……”“李義府平素恣意妄為,卻自恃有母後為援,根本不把同僚放在眼裏……”“前些天為他祖父遷葬的時候,從灞橋到三原,人歡馬叫絡繹不絕,自古人臣可有這樣殊遇的?”聽李弘這一句句倒苦水,李賢想要安慰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雖說如今李弘如今能夠出宮晃晃,但是堂堂太子自然不能和他這個沛王一樣沒事晃蕩在市井之間,更不可能交什麽知心朋友。
那東宮高高的院牆,何嚐不就是李弘身邊的高牆?在一甕葡萄酒完全空了之後,酒量不濟的李弘終於酪酊大醉,趴在了桌案上沉沉睡去。
李賢給他蓋了一件披風,剛想找個人將李弘送回東宮,蓉娘卻突然進來,說是有人求見,而他出去一見那人,頓時大吃一驚。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武後跟前侍奉茶水的易文!“沛王殿下,大事不好了!”突如其來一句話讓李賢立刻呆住了,看看四周沒有外人,他連忙打發蓉娘去尋了一間僻靜屋子。
安排了蓉娘在外頭望風,他這才急急問道:“什麽事這麽緊急?”“今兒個黃昏的時候,李相爺來見娘娘,小人正好送了茶過去,結果聽到李相爺說,太子殿下為人挑唆,欲對他不利!”易文一邊說一邊用袖子擦了一把額頭上汗,麵上盡是緊張之色,“小人那時心中惶然,在旁邊擺開了風爐等物就小心聽著,結果李相爺說,上回盜取他那封信的不是尋常飛賊,而是東宮某位官員派人所為。
小人眼睛好,恰恰看見李相爺蘸著茶水在台子上寫了一個於字!”這李義府針對於誌寧幹什麽,誰不知道如今於老頭根本就是驚弓之鳥,凡事全都噤若寒蟬!李賢吃驚之餘細細一想,登時大叫不好。
當初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個被殺被黜,於誌寧卻因為學問的緣故,再加上不曾太過激烈反對立後,所以保住了官職,甚至還在之後和李績共同在冊封武後時奉上璽綬,又被封為太子太傅。
雖然如此,於誌寧卻畢竟是昔日長孫集團的人,武後不過是暫時容忍,這一次李義府若是再燒上一把火,於誌寧隻怕要遭殃!而且,李義府雖說打擊的是於誌寧,隻怕矛頭直指太子李弘!那次的事情分明是他和李弘謀劃,說什麽於誌寧暗中指使簡直是鬼話連篇。
如今要分清楚的隻有一點,李義府究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借以敲山震虎,還是借此機會試探他們的反應?武唐攻略跳至
然而,這邊還沒得到回答,他卻看到程伯虎拿出了同樣的東西,緊接著,就連薛丁山也滿臉尷尬又取出了一封。
看到這樣詭異的情形,他本能想到了後世的集體辭職,不由得翻了個白眼。
“六郎,你看了就明白了!”李賢終究頂不住李敬業的再三賣關子,最後打開了柬帖。
這不看還好,一目十行看完之後,他不由得抬頭看了看對麵三位,心中盡是亂七八糟的情緒。
因為這上麵寫的不是別的,而赫然是李義府的幾個兒子和女婿賣官鬻爵,橫行不法的勾當。
“你們家裏的人都看過這個了?”“這種東西誰敢貿然往我家老爺子哪裏遞,當然是我收了。”
李敬業聳了聳肩,露出了一個狡黠的笑容,“我尋思著這東西很可能另有名堂,所以就拿過來給六郎你看看。”
程伯虎的解釋則更直接:“我昨兒個園子裏頭練斧子,是有人拿石頭係著扔過牆來的。”
輪到薛丁山的時候,他卻頗有些躊躇,最後才吞吞吐吐道:“這……這是我爹給我的。”
這一下子就顯出三家的分別了,李績和程伯虎在家裏頭都是半個管事的,而薛家顯然完全是薛仁貴當家。
左思右想了一陣子。
李賢依舊對這柬帖來曆感到蹊蹺,雖說遣詞造句都很粗俗,但看得出來,寫這東西的人還是用過一番功夫。
而他決計不信對方的投書就這麽湊巧,恰恰揀選了和自己有關的這三家。
而且,這柬帖雖然粗糙,卻不是手寫而是印的!“除了你們之外,你們可聽說還有其他人收到了這個?”程伯虎薛丁山聞言略顯茫然。
而李敬業則嘿嘿笑道:“六郎,你果然問到了點子上。
我派人去打聽過,長安城隻要有頭有臉的人家,幾乎都收到了這個。
隻不過事關李義府,所以沒多少人敢聲張。
但我敢打包票,去陛下那裏告狀的肯定大有人在!”尋常大臣收到這個。
要不是諱莫如深,要不則是視若珍寶。
然而,當李義府自己看到這樣一封柬帖,他的臉色自然是極其難看。
依著他一貫脾氣,恨不得把東西撕個粉碎再踏上一萬腳,但直覺告訴他,這一回的事情大有蹊蹺。
當派出去的人回報說揭帖灑滿了全城的時候,氣急敗壞的他幾乎掀翻了桌子。
流言語他向來不放在心上,即便是當初因為和杜正倫有隙被貶為普州刺史的時候,他還不是順順當當又回來了?隻要武後還需要用他。
他就不可能倒台,他可是手握中書宰相!“來人!去把長安令和萬年令叫來!”當長安令和萬年令開始追查這柬帖事件的時候。
這事已經是鬧得滿城風雨,就連小民百姓見麵的時候。
也都往往會擠眉弄眼打兩句暗語。
雖說朝堂上尚無人拿此事大做文章,但是,李義府陰沉的臉色卻讓不少收到柬帖的官員心中稱快。
外頭沸沸揚揚,宮裏的人自然不會被蒙在鼓裏。
雖說因為宮規森嚴不能隨便議論,但是在眾多角落,仍然有人在傳著各式各樣的話,就連李賢也曾經在武德殿的一個小屋子中撞破了兩個議論此事的宮女。
而就在他明裏若無其事,暗中歡欣鼓舞的時候。
李弘卻終於忍不住心頭興奮,在某個晚上衝進了他武德殿。
硬是讓他搬出了禦賜的葡萄酒,說是要一醉方休。
看到李弘醉酒之後一掃人前莊重肅穆,口中胡言亂語一堆,李賢不由得在心裏可憐這個太子哥哥。
“六弟……你不知道,我的耳朵都要起老繭了……他們說,父皇身子不好時候,監國的人是我,不該事事聽母後做主……”“李義府平素恣意妄為,卻自恃有母後為援,根本不把同僚放在眼裏……”“前些天為他祖父遷葬的時候,從灞橋到三原,人歡馬叫絡繹不絕,自古人臣可有這樣殊遇的?”聽李弘這一句句倒苦水,李賢想要安慰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雖說如今李弘如今能夠出宮晃晃,但是堂堂太子自然不能和他這個沛王一樣沒事晃蕩在市井之間,更不可能交什麽知心朋友。
那東宮高高的院牆,何嚐不就是李弘身邊的高牆?在一甕葡萄酒完全空了之後,酒量不濟的李弘終於酪酊大醉,趴在了桌案上沉沉睡去。
李賢給他蓋了一件披風,剛想找個人將李弘送回東宮,蓉娘卻突然進來,說是有人求見,而他出去一見那人,頓時大吃一驚。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武後跟前侍奉茶水的易文!“沛王殿下,大事不好了!”突如其來一句話讓李賢立刻呆住了,看看四周沒有外人,他連忙打發蓉娘去尋了一間僻靜屋子。
安排了蓉娘在外頭望風,他這才急急問道:“什麽事這麽緊急?”“今兒個黃昏的時候,李相爺來見娘娘,小人正好送了茶過去,結果聽到李相爺說,太子殿下為人挑唆,欲對他不利!”易文一邊說一邊用袖子擦了一把額頭上汗,麵上盡是緊張之色,“小人那時心中惶然,在旁邊擺開了風爐等物就小心聽著,結果李相爺說,上回盜取他那封信的不是尋常飛賊,而是東宮某位官員派人所為。
小人眼睛好,恰恰看見李相爺蘸著茶水在台子上寫了一個於字!”這李義府針對於誌寧幹什麽,誰不知道如今於老頭根本就是驚弓之鳥,凡事全都噤若寒蟬!李賢吃驚之餘細細一想,登時大叫不好。
當初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個被殺被黜,於誌寧卻因為學問的緣故,再加上不曾太過激烈反對立後,所以保住了官職,甚至還在之後和李績共同在冊封武後時奉上璽綬,又被封為太子太傅。
雖然如此,於誌寧卻畢竟是昔日長孫集團的人,武後不過是暫時容忍,這一次李義府若是再燒上一把火,於誌寧隻怕要遭殃!而且,李義府雖說打擊的是於誌寧,隻怕矛頭直指太子李弘!那次的事情分明是他和李弘謀劃,說什麽於誌寧暗中指使簡直是鬼話連篇。
如今要分清楚的隻有一點,李義府究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借以敲山震虎,還是借此機會試探他們的反應?武唐攻略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