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崎參觀了一些廠房後,胡楚元很快就潘容一起前往京都。


    他們的第一站就是大阪,號稱曰本“水之都”的地方,不僅是曰本關西地區最為繁華的城市,也曾是曰本的古都。四年前,這裏就已經開通了鐵路,可以很方便的通往京都、東京,前往廣島的鐵路還正在修築中。


    在胡楚元的眼中,大阪依然是貧窮的地方,還不如杭州府,可在沿岸的海港上,已經能夠看到大量的碼頭和船塢,黑色的煤停在船艙和火車廂中,一片片的,像是無數個黑色的方格。


    碼頭西南的工業區裏林立著大量的煙囪,燒出滾滾的黑煙。


    胡楚元已經換上了洋服,帶著寬鬆的帽子,而潘容則更像是一個新興的曰本富商,穿著西裝,他還邀請了兩個本地的曰本朋友濫竽充數。


    胡楚元很清楚自己的對手是誰,他的第一站就選擇了三菱商會,此時,三菱財閥的創始者——岩崎彌太郎也剛43歲,已經成了明治時代的紅頂商人,獨家經營曰本的海運業。


    三年前,他還隻有三艘海船,現在則已經有了三十七艘大型的貨輪,三百餘艘中小型貨輪。


    明治7年,曰本企圖占領台灣,正是他的三菱商會負責輸送軍事物資,去年爆發的西南戰爭,依靠向政斧出售軍火的他又大賺一筆。


    大阪。


    就是這個人挖到第一桶金的地方。


    這個人和胡雪岩的相似姓不是一點兩點,而是幾乎就一樣,隻不過,胡雪岩垮了,家業未能成為影響國家命運的財閥,而這個人的家業傳承了下去,並成為曰本的軍工之魂。


    幸好,胡楚元有機會改變這一切,他也堅信自己會比岩崎彌太郎做的更好,甚至是好非常多。


    隱藏著身份,胡楚元參觀了三菱商會在大阪西區堀江的碼頭,雖然不是那麽先進,整體水平和他在上海碼頭看到的情形差不多一致,可關鍵在於這個商會壟斷了整個曰本的海運業,連旗昌、怡和這些雄霸亞洲的洋行也無法插足到曰本的海運業中。


    因為借口和對方商談生意的理由刺探情報,通過潘容翻譯的消息,胡楚元大致做了個計算,結果讓他心驚——三菱商會每年在航運業上的收益幾乎和他做江南五省總鹽商的收益差不多。


    要知道,三菱商會本身也有銀行、房地產、生絲出口和其他各種產業,最終一舉奠定其地位的還是造船業,以及隨之延伸出來的鋼鐵工業和軍工產業。


    可怕嗎?


    可怕。


    雖然眼下還能算是同一個級別,胡楚元卻真的很擔心自己能否追上三菱的腳步,除了三菱,他還要對付更可惡的三井、住友,那都不是省油的燈。


    富士財閥或許好對付,眼下隻能算是一間小銀行,以後呢……?


    總之,努力吧!


    胡楚元也很清楚,隻要使用一些奇招,在軍事上擊敗曰本並不難,可如果不能擊敗這些財閥,使曰本經濟徹底崩潰,那麽……即便是在軍事上擊敗曰本政斧,本身也不能算是一場真正的勝利,無法抑製曰本的發展。


    想要徹底的鏟除這個毒瘤,關鍵是要對付曰本經濟,要擊潰曰本的經濟,首先就要擊潰它的財閥。


    胡楚元希望他能做到。


    參觀了三菱的船運碼頭後,胡楚元找了借口繼續去看一看三菱大阪船廠,依靠壟斷航運所獲取的利潤,三菱商會已經決定在大阪建造曰本最大的造船廠——後來,他們又收購了國營的長崎造船所,加上在橫須賀建立的新三菱造船所,可並沒有因此盈利,因為造船業從一開始就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要承受得起虧損。


    總之,依靠大財閥集團在其他方麵的巨額利潤,三菱最終是堅持了下來,等到了春天。


    可在很長的時間內,三菱財閥並不是曰本最大的造船企業,因為資格更老的三井財團牢牢占據著這把交椅。


    “就是這樣了,對手就在這裏,真正的勝利……那就是要踩著對手的屍骨成為強者!”


    在大阪參觀了兩天後,胡楚元就帶著這樣的心情,匆匆前往他的下一站——京都。


    這一次,他要零距離的觀察曰本生絲業究竟是怎麽發展起來的。


    其實這並不算是什麽秘密,曰本的報紙總是在不斷報道著這些事。


    曰本的生絲業能夠逐漸發展起來,並擊敗中國生絲業,甲午戰爭的功勞占據了一半,另一半則屬於曰本京都府。


    十年前,也就是曰本的明治二年(1868年),京都府設立了西陣物產會社,負責救濟貧困的絲農和織戶。明治三年,設立舍密局和授產所,相當於化學研究所和技術推廣所。


    明治四年,設立養蠶場,推廣新蠶種和新技術;明治五年,設置畜牧場,推廣新牛種和綿羊,派人前往法國學習新織絲工藝和西洋染色工藝,購買新機器……七年,設置織工場,推廣新型手工織絲機器和工藝。


    這些“場”全部將技術收集、研究、改良、推廣等工作集中於一身,迅速使京都的絲業由衰轉盛,並將成功的經驗推廣到整個曰本。


    京都府也走了很多彎路,可和清朝廷各地政斧的“無為就是無錯”政策相比,實在是積極很多。


    ……


    進入京都平原,沿路看著風景,胡楚元就已經看到了大片的桑樹林。


    即便是在這裏,山地仍然隨處可見,為了發展絲業,他們砍伐了大量樹木,種植桑林。


    由於太平洋暖流和西亞利亞寒流在這裏交匯,雨水充沛,使得曰本的桑葉資源異常豐富。


    這是曰本生絲業能夠崛起的關鍵。


    隨著京都絲業的發展,曰本較有實力的財閥都迅速以此為模板,利用政斧的支持和自身的財力在整個曰本推廣開。


    1878年,曰本生絲出口量為726噸,總產量為1226噸(清製205萬斤),尚不足江浙兩省一年產量的1/3。


    1883年,曰本生絲出口量為1347噸,總產量為1682噸。


    ……


    1903年,短短的十五年間,曰本生絲出口總量達到6750噸,無論是數量和平均質量方麵都正式超過中國。


    1910年,曰本生絲出口量為10462噸,達到了世界生絲出口總額的3/4,為中國的六倍,而這就是曰本經濟最為關鍵的出口物資,為曰本換取了大量外匯和黃金。


    事實上,生絲決定了中曰兩國的生和死。


    中曰之間的決戰,首先就要從生絲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首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子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子刀並收藏天下首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