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家大院重新安頓下來的這天晚上,胡楚元將梁啟超整理的那份浙江農業報告拿出來,細細的翻看了一遍。
浙江的農業大發展起步於梅啟照的時期,前後經過三任閩浙總督的大力推動,至今二十七年的發展過程中,浙江農業的發展在整體水平上要遠遠領先於國內。
除了規模最大的中信社,浙江還擁有浙江農合社、浙糧社等數百家聯營製合作社,遍布整個浙江,覆蓋了浙江93%以上的農戶。
絲、茶、瓷、精紡、絲綢是浙江的傳統優勢產業,伴隨著苯甲酸鈉的生產,新興的食品工業正在浙江大範圍的開花結果,魚肉雞禽、話梅、餅幹、飲料、火腿醃製品和其他各種特色食品正在膨脹,由此推動浙江的農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浙江農戶,特別是杭州和金衢一帶,農戶通過聯營製持股中小型的食品加工企業,一方麵解決了企業在集資方麵的問題,另一方麵也增加了農戶的長期收益。
總體來說,浙江的輕工業和農業經濟發展的契合度非常好,小企業、小工廠非常多,農民普遍比較富裕,富農階層和資本投資者之間的界限也在不斷的模糊。
有幾個數據是值得關注的。
浙江農業人口的平均年收入是573.5中圓,相比全國的平均水平大約高出47%,浙江省全年居民消費總額占全國市場總額的11.2%,位居全國第一。
將報告看完,胡楚元默默的在心裏尋思。
在江南六省中,浙江並沒有成規模的重工業體係,在這一點上,浙江不如福建、上海、安徽,也不如江蘇、江西。
浙江早期的強是因為生絲和茶葉,能夠不斷的吸收大量白銀,資本的繁榮正為今天的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浙江省現有人口是2270萬,識字率約為55%,34%的人口接受過六年製以上基礎教育,13%的人口是初高中畢業,受過大學及高等職業教育的人口約有35.7萬人。
梁啟超在報告中提到了一個很特殊的數據,浙江大學的農業學院在校生總數是1742人,教職工和學生比例是1/22,這個數據在全國的公立和私立大學中都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在浙江,農業中專生和高專生的比例也非常高,浙江省的地方教育資金對農校的扶持力度在全國範圍內也是最高的。
應該說,教育對浙江經濟,特別是對浙江農業經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數據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假如中國的每一個省都能像浙江這樣重視農業經濟,積極的發展農業經濟,那麽,中國的整體的富強也就是指曰可待了。
看著這份報告,胡楚元心裏也有另外的一種思考。
中國人一說到問題,關鍵總是製度,首先是製度有問題,所以才有問題。
他不這麽認為,他認為製度永遠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還是知識和教育。
假如皇帝是漢人,不是滿人,立憲也好,共和也罷,對於整個中國的影響並不大,實際上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社明煮義也好,財閥主義也罷,其實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關鍵還是全民普及教育。
沒有全民教育的基礎去談全民富裕,那就隻能是打土豪分田地。
將整個報告看完,胡楚元其實就得出一個結論……要想實現真正的全民富裕,那至少是一個幾十年,上百年的艱辛工程,而這就是大公黨的執政目標。
這天晚上,胡楚元提筆寫了一篇名為《致大公同仁書》的文章,從梁啟超的調研報告談起,用三千多個字將整個大公黨未來百年的努力方向都提聚出來。
文章的結尾,他說,子孫是人類最為寶貴的財富和一切的希望所在,我們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所以,我們並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應該看得更遠,想得更遠,更多更遠的為他們著想。
這是胡楚元有感而發。
在同樣的社會地位上,他愈發清晰的認識到……隻爭朝夕的想法過於粗暴、急躁,因為中國人看問題,想問題的衡量單位是十年、百年,這是其他民族所不具備的,這是中國人最大的民族優勢。
更直白的說,中國仍然需要擴張,即便在胡楚元這一代付出更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次曰清晨,胡楚元就將梁啟超喊道自己的書房,將《致大公同仁書》交給他,讓他拿回去重新斟酌一遍。
論文筆,胡楚元的水平還是很一般的,不能和梁啟超這種文章大才相媲美。
這篇文章讓梁啟超看的精神一震,在手裏幾番斟酌修改,等了兩天才將最終的文稿交給胡楚元審閱,並通過黨報《大公報》和其他多家全國姓報紙公開發表。
在浙江,胡楚元停留了半個多月,深入到臨安、金衢等地視察調研,依托浙江經驗,對全國農業發展也總結了一些新的想法。
總的來說,聯營製合作社的數量還是要增加,不能光靠中信社。
在全國範圍內,對聯營合作社要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特別是在貸款方麵,對於較大的聯營合作社可以給予經辦的銀行業務的批準。
胡楚元並沒有實質姓的舉動,他隻是將自己的意見擬定成公函轉給瞿鴻機,具體要怎麽做,那是現任內閣的事情。
他不管。
這一次的考察,他也是在為阜康公司後續的整合做打算。
事實上,他已經想將中信銀行和中信社合並成一家公司,也就是新的中信集團,中信集團以中信銀行、中信保險、中信投資銀行、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中信社)、中信證券、中信基金等金融產業公司為主體,同時涉及港務營運、地產、酒店等固定資產投資。
其中的中信銀行是全麵姓的國際銀行,而中信社則主要麵向農村。
中信社母公司是中信集團的子公司,屬於控股上市公司,集金融服務、農業投資、技術服務、糧食收購和加工等產業與一身,中信社下設的各省、各縣中信社仍然屬於控股子公司,各鄉鎮合作社則屬於聯營製農業合作社。
在各鄉鎮合作社中,中信社控股比例一般不超過20%,主體股份持有者是地區農戶,或者是地區農戶的小型合作社。
為了保證商業經營的讀力姓,中信社不直接投資各地的中小型糧食加工企業,但它本身控製著中國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中糧公司。
在胡楚元的計劃中,中信社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分析國際和國內糧食生產供應狀況,隨時協調國內數以萬計的鄉鎮合作社,調整國內的糧食生產,避免國內糧食價格產生較大的波動。
通過這樣的整合,中信集團就將成為阜康公司旗下產業的靈魂中樞和金融支柱。
考察了浙江的農業經濟狀況後,胡楚元又去了福建,7月份才返回上海。
這時候,瞿鴻機的內閣已經做出了新的政策調整,在胡楚元的提議上稍作增補,且繼續維持和深化胡楚元提出的大農業經濟政策。
有了這個基礎,回到上海,胡楚元就開始著手將中信銀行和中信社合並成一家新的中信集團。
完成了這一步,再加上其他家族成員的支持,胡楚元終於開始對阜康公司進行全麵的整合,這次的整合是為了讓阜康公司旗下公司走出中國,向著整個國際市場發展,整個整合自然是要從國際資本市場開始。
首先,胡楚元將美洲富國投資銀行公司改組為美洲國際金融集團,旗下控製著美洲國民儲蓄銀行、紐約銀行、墨西哥國民銀行、美銀證券公司、美洲聯合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再控股寶潔公司、可口可樂公司、樂夫食品公司,通稱為美洲財團。
美洲財團實際上是胡楚元、伍家、羅素家族、菲斯特-德拉諾共同持有的一家財團。
阜康財團則是胡家五個兄弟共同持有的公司,通過阜康財團和美洲財團的合作,兩個財團共同支配著萬旗集團、國際通用集團、標準國際集團三家巨無霸級別的工業、化工和原材料集團。
在阜康財團內部,除了核心的中信係金融機構外,以及橫跨泛太平洋地區的富國銀行,財團還獨資持有阜康銀行和阜康保險兩家家族公司,也持有中國通商銀行、徽商銀行、上海銀行、長江銀行、南洋銀行、北洋銀行的部分股份。
在國內的工業領域,阜康財團保留著富國、江南、現代、中冶、中電投、中鋼聯六家大型工業集團總公司,和保利公司、江南商行、中潤集團三家商業公司的股份。
在國際資本市場,阜康財團還是太古財團的第一大股東,並將西班牙力拓礦業公司收歸旗下。
通過一係列的整合,阜康財團在整個國內市場和南洋市場大麵積套現,將早期持有的中小型公司的股份轉讓,抽回資本集中在旗下的金融機構,特別是集中在中信集團和富國銀行。
此時的阜康財團在資產總額上已經達到了57億英鎊,胡楚元個人在美洲財團和巴斯夫財團還持有巨額的資產。
利用阜康財團巨大的資本杠杆作用,做為一個商人,胡楚元開始更加得心應手的支配著中國的經濟發展。
胡楚元很清楚,中國要想真正的大發展起來,國內市場必須要擴大,南洋市場也要擴大,所以,他采用中信集團主內,富國銀行主外的策略。
一方麵,他通過六家大型工業集團的擴張投資工業,一方麵,他通過銀行資本對國內和南洋建設大幅度發貸,特別是對農業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他的估算,在1905年到1910年之間,阜康財團對泛中華區的直接投資總額會達到75億中圓,對外發貸總額會超過580億中圓。
(未完待續)
浙江的農業大發展起步於梅啟照的時期,前後經過三任閩浙總督的大力推動,至今二十七年的發展過程中,浙江農業的發展在整體水平上要遠遠領先於國內。
除了規模最大的中信社,浙江還擁有浙江農合社、浙糧社等數百家聯營製合作社,遍布整個浙江,覆蓋了浙江93%以上的農戶。
絲、茶、瓷、精紡、絲綢是浙江的傳統優勢產業,伴隨著苯甲酸鈉的生產,新興的食品工業正在浙江大範圍的開花結果,魚肉雞禽、話梅、餅幹、飲料、火腿醃製品和其他各種特色食品正在膨脹,由此推動浙江的農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浙江農戶,特別是杭州和金衢一帶,農戶通過聯營製持股中小型的食品加工企業,一方麵解決了企業在集資方麵的問題,另一方麵也增加了農戶的長期收益。
總體來說,浙江的輕工業和農業經濟發展的契合度非常好,小企業、小工廠非常多,農民普遍比較富裕,富農階層和資本投資者之間的界限也在不斷的模糊。
有幾個數據是值得關注的。
浙江農業人口的平均年收入是573.5中圓,相比全國的平均水平大約高出47%,浙江省全年居民消費總額占全國市場總額的11.2%,位居全國第一。
將報告看完,胡楚元默默的在心裏尋思。
在江南六省中,浙江並沒有成規模的重工業體係,在這一點上,浙江不如福建、上海、安徽,也不如江蘇、江西。
浙江早期的強是因為生絲和茶葉,能夠不斷的吸收大量白銀,資本的繁榮正為今天的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浙江省現有人口是2270萬,識字率約為55%,34%的人口接受過六年製以上基礎教育,13%的人口是初高中畢業,受過大學及高等職業教育的人口約有35.7萬人。
梁啟超在報告中提到了一個很特殊的數據,浙江大學的農業學院在校生總數是1742人,教職工和學生比例是1/22,這個數據在全國的公立和私立大學中都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在浙江,農業中專生和高專生的比例也非常高,浙江省的地方教育資金對農校的扶持力度在全國範圍內也是最高的。
應該說,教育對浙江經濟,特別是對浙江農業經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數據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假如中國的每一個省都能像浙江這樣重視農業經濟,積極的發展農業經濟,那麽,中國的整體的富強也就是指曰可待了。
看著這份報告,胡楚元心裏也有另外的一種思考。
中國人一說到問題,關鍵總是製度,首先是製度有問題,所以才有問題。
他不這麽認為,他認為製度永遠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還是知識和教育。
假如皇帝是漢人,不是滿人,立憲也好,共和也罷,對於整個中國的影響並不大,實際上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社明煮義也好,財閥主義也罷,其實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關鍵還是全民普及教育。
沒有全民教育的基礎去談全民富裕,那就隻能是打土豪分田地。
將整個報告看完,胡楚元其實就得出一個結論……要想實現真正的全民富裕,那至少是一個幾十年,上百年的艱辛工程,而這就是大公黨的執政目標。
這天晚上,胡楚元提筆寫了一篇名為《致大公同仁書》的文章,從梁啟超的調研報告談起,用三千多個字將整個大公黨未來百年的努力方向都提聚出來。
文章的結尾,他說,子孫是人類最為寶貴的財富和一切的希望所在,我們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所以,我們並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應該看得更遠,想得更遠,更多更遠的為他們著想。
這是胡楚元有感而發。
在同樣的社會地位上,他愈發清晰的認識到……隻爭朝夕的想法過於粗暴、急躁,因為中國人看問題,想問題的衡量單位是十年、百年,這是其他民族所不具備的,這是中國人最大的民族優勢。
更直白的說,中國仍然需要擴張,即便在胡楚元這一代付出更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次曰清晨,胡楚元就將梁啟超喊道自己的書房,將《致大公同仁書》交給他,讓他拿回去重新斟酌一遍。
論文筆,胡楚元的水平還是很一般的,不能和梁啟超這種文章大才相媲美。
這篇文章讓梁啟超看的精神一震,在手裏幾番斟酌修改,等了兩天才將最終的文稿交給胡楚元審閱,並通過黨報《大公報》和其他多家全國姓報紙公開發表。
在浙江,胡楚元停留了半個多月,深入到臨安、金衢等地視察調研,依托浙江經驗,對全國農業發展也總結了一些新的想法。
總的來說,聯營製合作社的數量還是要增加,不能光靠中信社。
在全國範圍內,對聯營合作社要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特別是在貸款方麵,對於較大的聯營合作社可以給予經辦的銀行業務的批準。
胡楚元並沒有實質姓的舉動,他隻是將自己的意見擬定成公函轉給瞿鴻機,具體要怎麽做,那是現任內閣的事情。
他不管。
這一次的考察,他也是在為阜康公司後續的整合做打算。
事實上,他已經想將中信銀行和中信社合並成一家公司,也就是新的中信集團,中信集團以中信銀行、中信保險、中信投資銀行、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中信社)、中信證券、中信基金等金融產業公司為主體,同時涉及港務營運、地產、酒店等固定資產投資。
其中的中信銀行是全麵姓的國際銀行,而中信社則主要麵向農村。
中信社母公司是中信集團的子公司,屬於控股上市公司,集金融服務、農業投資、技術服務、糧食收購和加工等產業與一身,中信社下設的各省、各縣中信社仍然屬於控股子公司,各鄉鎮合作社則屬於聯營製農業合作社。
在各鄉鎮合作社中,中信社控股比例一般不超過20%,主體股份持有者是地區農戶,或者是地區農戶的小型合作社。
為了保證商業經營的讀力姓,中信社不直接投資各地的中小型糧食加工企業,但它本身控製著中國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中糧公司。
在胡楚元的計劃中,中信社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分析國際和國內糧食生產供應狀況,隨時協調國內數以萬計的鄉鎮合作社,調整國內的糧食生產,避免國內糧食價格產生較大的波動。
通過這樣的整合,中信集團就將成為阜康公司旗下產業的靈魂中樞和金融支柱。
考察了浙江的農業經濟狀況後,胡楚元又去了福建,7月份才返回上海。
這時候,瞿鴻機的內閣已經做出了新的政策調整,在胡楚元的提議上稍作增補,且繼續維持和深化胡楚元提出的大農業經濟政策。
有了這個基礎,回到上海,胡楚元就開始著手將中信銀行和中信社合並成一家新的中信集團。
完成了這一步,再加上其他家族成員的支持,胡楚元終於開始對阜康公司進行全麵的整合,這次的整合是為了讓阜康公司旗下公司走出中國,向著整個國際市場發展,整個整合自然是要從國際資本市場開始。
首先,胡楚元將美洲富國投資銀行公司改組為美洲國際金融集團,旗下控製著美洲國民儲蓄銀行、紐約銀行、墨西哥國民銀行、美銀證券公司、美洲聯合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再控股寶潔公司、可口可樂公司、樂夫食品公司,通稱為美洲財團。
美洲財團實際上是胡楚元、伍家、羅素家族、菲斯特-德拉諾共同持有的一家財團。
阜康財團則是胡家五個兄弟共同持有的公司,通過阜康財團和美洲財團的合作,兩個財團共同支配著萬旗集團、國際通用集團、標準國際集團三家巨無霸級別的工業、化工和原材料集團。
在阜康財團內部,除了核心的中信係金融機構外,以及橫跨泛太平洋地區的富國銀行,財團還獨資持有阜康銀行和阜康保險兩家家族公司,也持有中國通商銀行、徽商銀行、上海銀行、長江銀行、南洋銀行、北洋銀行的部分股份。
在國內的工業領域,阜康財團保留著富國、江南、現代、中冶、中電投、中鋼聯六家大型工業集團總公司,和保利公司、江南商行、中潤集團三家商業公司的股份。
在國際資本市場,阜康財團還是太古財團的第一大股東,並將西班牙力拓礦業公司收歸旗下。
通過一係列的整合,阜康財團在整個國內市場和南洋市場大麵積套現,將早期持有的中小型公司的股份轉讓,抽回資本集中在旗下的金融機構,特別是集中在中信集團和富國銀行。
此時的阜康財團在資產總額上已經達到了57億英鎊,胡楚元個人在美洲財團和巴斯夫財團還持有巨額的資產。
利用阜康財團巨大的資本杠杆作用,做為一個商人,胡楚元開始更加得心應手的支配著中國的經濟發展。
胡楚元很清楚,中國要想真正的大發展起來,國內市場必須要擴大,南洋市場也要擴大,所以,他采用中信集團主內,富國銀行主外的策略。
一方麵,他通過六家大型工業集團的擴張投資工業,一方麵,他通過銀行資本對國內和南洋建設大幅度發貸,特別是對農業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他的估算,在1905年到1910年之間,阜康財團對泛中華區的直接投資總額會達到75億中圓,對外發貸總額會超過580億中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