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張鍾端他們在城裏被柴德貴抓捕了,可城外的起義軍卻一無所知。 但是,柴德貴槍擊上官一秀的那幾槍,還是讓城外的起義軍預感到了什麽。 特別是負責攻打城南門的王夢蘭,他當時聽到幾聲槍鳴,以為是起義信號,等他看過時辰表,立即就否定了。 之所以否則,是因為時間上不對:這才剛剛子時,離正醜時的起義時間還差一個時辰。 再說了,也沒有看到龍亭、鼓樓、繁塔等這些至高處有火起呀!


    盡管王夢蘭否定了剛才的槍響不是起義信號,但他還是不放心,便派手下騎馬繞過城外的鄉間郊路,去城東門詢問一下負責攻打東城門的催聚德。


    王夢蘭,東明大王寨人,1886年生人,字華亭,自幼讀書,為人光明磊落,傲岸不羈,在開封優級師範讀書期間,受革命進步書籍的熏淘,返鄉創辦了愛國團體——仁義會,吸納會員將近萬名。 這次起義,他為民軍總指揮。


    而現在,在開封城的四個城門外,都有起義軍負責攻打,做為仁會大首領的王夢蘭,之所以隻去派人去城東門外詢問催聚德,是因為催聚德是仁義會的二首領。


    小半個時辰過去了,王夢蘭派去詢問催德聚的人回來了,向王夢蘭稟報說:“大首領,二首領說,他剛才也聽到了幾聲槍鳴,也預感到城裏出事了,可又不敢確定。 說是讓等正醜時的起義信號,如果到時候起義信號正常響起,就說明一切正常,我們立即按原作戰計劃執行;如果到了正醜時,起義信號沒響起,就說明城裏已經出事了,到時候就請大首領下達命令。 看何去何從。 ”


    王夢蘭聽了手下地傳稟,心裏便安定下來。 帶著幾千名手下。 站在紛飛的大雪裏,仰望著渾迷而灰渾的開封城,靜靜地等待著,激動地等待著,等待著那一刻。 可是,直到過了正醜時,城內仍然寂靜如舊。


    此時此刻。 王夢蘭已經知道城內出事了,他的心,如刀攪箭穿一般的疼痛難忍,立即帶領幾千名手下,頂雪冒寒,策馬繞城郊雪路,奔至東城門外,與催德聚的幾名人馬會合之後。 悲壯而激憤對近萬名手下說:“弟兄們,夢蘭欲帶諸君驅除韃虜,成就共和大業,今大勢已去,夢蘭本欲帶領諸君,同罹鋒鏑。 可諸位皆妻兒老少纏身,夢蘭又於心不忍;現在,諸位弟兄速返還鄉裏,以期後效,無複念蘭……”


    近萬名起義民軍,聽了王夢蘭的這番悲痛憤慨地言辭,皆悲痛灑淚,悄聲泣哭,沒有一人願意離去。 王夢蘭見狀,無奈之中。 便憤然大吼:“諸位若不願離去。 夢蘭即刻自吻於諸位麵前……”


    王夢蘭吼著,策馬揮鞭驅趕眾弟兄。


    在王夢蘭的激憤催趕之下。 眾民軍才踏著積雪,悲哭著離去。 王夢見眾民軍遠去,才與二首令催德聚,帶領著幾十個盟過誓地鐵弟兄,奮身殺進城內去營救遇難的同誌。 他們浴血戰,直到天亮,當所有鐵弟兄都戰死之後,當隻剩下催德聚他們兩人時,渾身是血的王夢蘭立即與催德聚使了眼色。 催德聚明白,二人便同時高舉手中利刃,準備自吻。


    此時此刻,天已蒙亮,四周的清軍,如洶湧的洪水,早已將二人團團圍在彈丸之地。 可就在二人高舉手中利刃,刺向自己咽喉的瞬間,清軍外圍的一匹高馬上,一位名叫江玉山地年輕清軍將官,猛抬手臂,“唰唰唰”地衝中間連拋數枚暗器,王夢蘭和催德聚手中的利刃,便輕而易舉的被同時擊落在地。


    四圍的清軍便一湧而上,將王夢蘭和王德聚五花大綁,押送到巡撫衙門。


    二:


    負責攻打城北門的秦川,也同時聽到了柴德貴槍擊上官一秀的槍聲,他同樣了預感到了城內出了變故。 於是,他也派人到城西門去請示負責攻打城西門的馬尚武。 馬尚武根據多年的綠林生涯經驗判斷,即使城內一切正常,也會被剛才那幾聲槍鳴給攪拌地不正常了。 於是,他也吩咐秦川派來的人說:“不知城內發生了什麽事,如果冒然攻城,將會打亂原定的計劃,還是等待正醜時的信號吧!”


    在大雪壓頂之中,正醜時無聲地流走了,可城裏城外,除了擁擠而稠密的飄雪,整個世界都仿佛沉寂到遙遠而無極的深淵裏了;天地之間,靜地出奇,靜得可怕,靜得冰冷,靜得隻有落雪的飄降聲,靜得連自己的呼吸聲呼都像轟轟烈烈的雷鳴響。


    馬尚武因為是綠林中人,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這城裏的起義信號沒按時打響,隻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城內的革命黨因為剛才的幾聲槍鳴,而取消了起義計劃;第二種是,城裏可能出變故了。 但他始終都沒想到,剛才的幾聲槍響,是自己人遇難的聲音。


    在馬尚武判斷地這兩種情況之中,起義信號沒按時打響,不管是屬於哪一種情況,他馬尚武都不敢冒然行動。 此時此刻,他也知道,北門外地秦川正在等待自己的消息。 可他又不敢帶人冒然離開,擔心離開之後,城內地信號會突然打響。 同時,也沒有派人去谘詢北門外的秦川,因為他知道,秦川此時比自己還焦急。 於是,他便派遣幾人,繞城外的鄉間去南門外,向王夢蘭打探消息,以做協商。


    可是,當馬尚武派遣的人,踏雪繞城,順著城外的鄉野荒郊,艱難地來到南城門外,王夢蘭早已帶著幾千名手下,去東城門外與催德聚的人馬會合了。


    小半個時辰之後,被馬尚武派去南門打探消息地人。 頂雪冒寒、策馬歸來,向馬尚武稟報說:“大頭領,離南城外的幾裏之遙處,隻有被踐踏過的殘雪遺跡,還有未凍結的馬糞,卻不見一個起義民軍的蹤影。 ”


    馬尚武聽過稟報,以為王夢蘭也是因為聽不到城內的信號槍鳴。 才帶領手下返回去的。 立時,他不再猶豫等待。 果斷地帶領眾弟兄,披著灰渾地飛雪,踏著盡厚的積雪,摸黑繞城,急速地去北門與秦川地人馬會合,以便從長計議。


    黎明前的雪夜,灰暗如鉛;黎明前的寒冷。 直刺骨髓。 而城北門外的秦川,正帶領著千名弟兄,站在飛雪之中,因為等不到義信號槍響而焦頭爛額,而憂慮擔心。 因為他在綠林之中,一直是在馬尚武之下做山林老二,這起義信號沒有打響,又無有火光信號。 他不敢打草驚蛇的冒然行動。


    無奈焦急之中,他不時地仰首,望著渾厚而茫茫的無極蒼穹,任稠密的雪片,飛落滿麵,任冰涼地雪片。 在他的臉上融化成冰涼的潮濕;他的心中,不時泛升出一種孤獨的感覺,那就是:這天地之間,仿佛是一統的死寂,仿佛再這世上再無有生息的生靈,而隻有他秦川和周圍這千名弟兄,孤零零地矗立在這一統死寂的——黎明前地天地間。


    可盡管如此,他也沒有再派人去向等候在西門外的馬尚武請教——他怕老大馬尚武責怪他沒耐性,就會接二連三的派人去詢問。 於是,他隻有站在飛雪耐著性子等候。 盡管起義的時辰已經過去。 盡管天寒雪飛。 盡管天地之間再無一,再無星點的亮光。 可他仍然帶領弟兄,站在黎明前的雪夜等待——一直等到馬尚武帶人與他會合到一起。


    馬尚武與秦川會合後,把自己地判斷和分析告訴了秦川。


    當秦川從馬尚武口中,得知城南門外的民軍總指揮王夢蘭已帶人離開,頓感到大失所望,無奈之下,也隻得聽從馬尚武的提議,先帶領弟兄暫且返回山林,之後再進城打探消息。


    三:


    柴德貴把張鍾端他們,連夜押送到巡撫院。 新上任的齊耀琳,盡管是昨天才剛剛到任,盡管是旅途疲憊,可他仍然緊鑼密鼓的召集新任藩台倪嗣衝,精神飽滿地連夜審訊張鍾端他們。


    而張小順,恐怕新任巡撫和柴德貴追究自己曾是革命黨的事,為了立功贖罪,又柴德貴稟報了軍、警界裏那些漏逃的革命黨。 柴德貴為了增加自己的功績,立即命令張小順帶人連夜去捉拿。


    張小順因為比柴德貴更接近深入革命同誌的內部,所以,他也更了解軍、警界裏的革命黨底細,便根據自己以往所掌握地內部情況,趕到天亮之前,把已經從優級師範學堂逃拖掉地李幹公、張照發、徐振泉和張得成,這四位革命同誌,全部抓捕。


    對於抓捕的這十幾名革命黨,齊耀琳欣喜而激動,再加上柴德貴因為邀功心切,告訴他說,張鍾端是河南革命黨地領頭老大,齊耀琳更加心滿意足。 於是,他便讓軍統江玉山在東城門抓到的王夢蘭和催德聚,張小順從民宅裏抓到的軍警裏的革命黨李幹公、張照發、徐振泉和張得成,與柴德貴在優級師範學堂抓到的張鍾端、沈竹白、劉鳳樓、丹鵬晏、張香坭、李鴻緒,共十二名革命黨,做同堂會審。 同時,為了向朝廷邀功請賞,為了向袁世凱匯報他一到任便戰績輝煌,一大早便給京城的袁世凱致電:卑職不負袁大人擢升提拔,到任當天即緊鑼密鼓嚴打亂黨,經過徹夜不眠的搜抓揖捕,終於在天亮之前,一舉將河南境內亂黨總頭目和主要副頭目,全盤巢盡……


    袁世凱接到齊耀琳的邀功電文,看著電文上那字裏行間掩飾不住的邀功匯報,心裏是形容不出來的悲喜交加,是形容不出的百味混雜,是形容不出的酸甜苦辣;是既感到高興激動,又感到傷感悲懷。


    袁世凱之所以高興激動是因為,齊耀琳不負他袁世凱的擢拔,一到任便讓他這個擢拔之人的臉上,大增光彩;傷感悲懷地是。 河南省是他袁世凱的家鄉故裏,這常言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我袁某做為河南人,現在可是一攬眾山小,統領著整個大清帝國的朝野,做為家鄉故裏的河南人,總也該多多少少得到我袁某的一些庇佑吧!而這齊巡撫抓捕的革命黨。 恐怕也多是河南本地人,這他們再是亂黨。 可畢竟都是家鄉故裏地亂黨吧!一人得道了,還雞犬升天呢!他們既是我袁某家鄉故裏的亂黨,也該與別外地亂黨不能一視同仁。 再說了,我袁世凱再統領朝野,這江山也是他愛新覺羅氏的江山,自己這一複出,就拿自己家鄉故裏的人來開刀。 太不近人情了吧,家鄉人還不提著我袁某的名字罵翻天嗎……


    袁世凱本想給齊耀琳回電,讓他對這十二名亂黨網開一麵,可是,如此以來,他又怕河南省的革命黨也武漢一樣,泛濫成災,危及官府大本營。 如果那樣的話,自己到時候可有拖不掉的責任呀……!


    袁世凱想到這裏,便給齊耀琳回了一封模棱兩可地電文:革命黨存在已久,數年斬殺不絕,也並不是殺斬所能杜絕的。 齊巡撫可根據這些亂黨的認罪態度,或從重或從輕來處置他們。 如若態度順良,皆可放之;如若態度放肆不羈,藐視公堂者,再從嚴懲治……


    齊耀琳一看到袁世凱的回電,是一頭霧水。 聰明而狡猾的他,也從電文的字裏行間嗅到了不對勁,經過反複推敲,便隱隱感覺到袁世凱是想讓自己從輕處置這些亂黨,可他又沒有直接說破,才把電文回的模模糊糊。 讓人捉摸不透。 讓人如墜雲霧。 立時,他的心中暗暗一笑。 心想:幸虧我齊某人聰明透頂,看透了你袁大人地心思。 哼!看透又如何,現在我齊耀琳可是河南巡撫,如果河南這地方出了什麽亂子,這責任可是我齊耀琳擔著,你京城裏的袁大人可是在幹地上站著呢!沒有你一點事。 常言說的好,這縣官可不如現管,這十多名亂黨是溫良也好,是猖狂也罷,我向你匯報什麽,那就是什麽,你袁大人可看不到。


    此時此刻,盡管聰明狡猾的齊耀琳,已經識透了袁世凱的心思,可他可不想步湖北總督瑞澄的後塵,他決不給革命黨一絲生還地機會。 對於他來說,既然抓到了,豈有再放之理。 再說了,這十二名革命黨,個個是鐵嘴銅牙,能說會道,竟然目無本官,藐視公堂,指責本官為滿狗奴才。 如果放了這些革命黨,本官的官威何在,如果放了這些革命黨,就如同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基於這一係列的顧慮和原因,聰明狡猾的齊耀琳便給袁世凱回電:這十二名亂黨,因為是總頭目和副頭目,正在省優級學堂密集開會,被巡防營的巡邏隊發現之後抓捕的。 可他們被捕之後,個個是猖狂放放肆,不但藐視公堂,還口吐惡語,大罵卑職和當朝廷,也大罵袁大人您……


    袁世凱一接到齊耀琳的這封電文,立時就知道了他齊耀琳是殺意已決,不願意接受他袁世凱遠在京城的暗示呀!但是,袁世凱雖說統領大清的朝野上下,卻極重人情,他怕這些革命黨之中,和自己有親情牽涉的人。 於是,便讓齊耀琳將革命黨名單電傳給自己過目。


    齊耀琳當然立即照辦了,在把十多名革命黨地名單發給袁世凱地同時,仍念念不忘在電文裏,數落革命黨的種種罪行。


    袁世凱接到電文,逐個看十二名革命黨地名字,心裏說不出的百味交加。 可當他的目光落在沈竹白的名字上時,便如電擊似的猛然一震,嘴裏反複念著“沈竹白”三個字時,眼前也隨即出現了一位文文靜靜、又文采傲美的白麵書生。


    沈竹白,1878年生人,祖籍浙江紹興人,後遷到河南許昌,他原名嘉炎,號明甫,自幼聰慧,文采拖俗卓絕。 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加了中國同盟會,並結識了張鍾端等革命黨人,並在《河南》雜誌上發表了數篇與保皇黨論戰的文章。 他1908年回國,任沈白為中州公學總辦、河南提學使署督學。


    此時此刻,袁世凱看到沈竹白的名字後,之所以如此驚詫,是因為沈竹白的父親沈宣照,曾在袁世凱的原籍項城做過多年知縣,與袁世凱是舊交。 袁世凱回原籍項城埋葬生母劉氏時,沈竹白曾隨父親前往吊唁,當時深得袁世凱賞識,曾承諾沈竹白為督署文案。 沈竹白從日本留學歸來,袁世凱仍然信守幾年前的承諾,先委任沈竹白為中州公學總辦,繼擢升他為河南提學使。


    袁世凱看過革命黨名單之後,立即給齊耀琳回了電文,為沈竹白開拖說:沈竹白為河南提學使,他乃朝廷命官,不可能參與暴亂的,又怎麽會是亂黨頭目呢!再說了,那些革命黨又是在省優級師範抓到的,一定是沈竹白到優級學堂裏視察工作,被巡防營給誤抓了……


    袁世凱為沈竹白開拖之後,又在電文裏用責怪的口氣,說齊耀琳這樣亂抓朝廷命官,一旦散布朝野,影響極其惡劣,必為眾矢之的。 袁世凱責怪了一番齊耀琳之後,並要求他立即釋放沈竹白。


    袁世凱發過電文之後,心中仍不由的倒抽冷氣,心想,幸虧要了這名單,要不然,舊交朋友的兒子豈不被隨著革命黨給一同問斬了嗎!那樣的話,怕是把家鄉的這位宣照兄給得罪苦了。


    齊耀琳一接到袁世凱責怪他亂抓朝廷命官的電文,嚇得變色易容,也立即預感到這個提學使沈竹白與袁世凱大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要不然,就他袁大人平時的為人處事態度,不會用如此激烈的言辭。 於是,齊耀琳分秒也不敢怠慢,親自給沈竹白卸下枷鎖手銬,躬身賠著不是,釋放了沈竹白。 然後,又立即給袁世凱回電,說已經釋放了沈竹白。


    釋放了沈竹白之後,齊耀琳擔心夜長夢多,怕再有人為革命黨求情,怕外邊的革命黨會趁飛雪冬夜劫持牢獄。 於是,他也不再讓一一審問,便命令柴德貴,給十一名革命一一施用酷刑,然後,又命令柴德貴,務必趕在第二天午時之前,將十一名革命黨全部槍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遺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詠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詠明並收藏遺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