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道拿起那封紙質發黃的書信,攤開給大家一齊看。
“尹良,見信如晤,吾於危難之際,幸得爾等故交相助。無奈吾苦於忠義之中無法抉擇,古語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臣為忠,爾等為義。擇忠而棄義,吾心愧之,乞君諒之。至此,今有一事相托,,吾子遠卿,乃吾張家獨苗,可憐稚子無辜,吾於心不忍,亦為一己之私,欲留其於世。又恐其為人所欺,受辱於人,故冀汝代吾顧之。安得汝為尋得幼子,代吾料之,使我瞑目九泉乎!張之宗字。”
眾人讀完書信後,不免心裏都有所感觸。雖然不知真假,但這封信的字裏行間確實是讓人感受到平陽王對皇上的忠心、對朋友的義氣以及對幼子的憐愛。
“但是這二十年裏,我根本找不到我們家少主。”
尹良長歎一聲,道:“其實也不是沒有任何消息,十年前,我去了一趟蜀山,因為我打聽到蜀山的清陌道長可能知道我們家少主的消息,畢竟我家主人與他交好,我想清陌道長應該知道一點關於我們家少主的消息。甚至那段時間我還一直幻想少主就在蜀山。”尹良的情緒低落,他埋下頭不停地歎氣,看樣子他的尋找少主之路並不順利。
夕靈見尹良隻顧著歎氣,不再講述下去,便假裝不想知道的樣子,問道:“你上蜀山,那我師父清陌道長有沒有把你們家少主的消息告訴你?”
尹良聽罷,苦笑道:“說有也有,說沒有也沒有。”
“什麽意思?”夕靈聽得稀裏糊塗。
長道便站出來,解釋道:“他來的那一次師父好像去雲遊了。不過,我記得師父給他留了一張紙條。”
“長道少俠,好記性。”尹良再一次抬頭,他向長道投去欣賞的目光,又道,“長道少俠,恐怕很早之前就認出我了吧。”
長道沒有說話,表示默認。
尹良大笑道:“怪不得你對我如此鬆懈,原來早就認出我了。”
十年前,尹良不知道從哪裏得知蜀山掌門清陌道長可能知道他們家少主的消息,瘋了一般地衝上蜀山,不管怎樣都要見到清陌道長。可是,一來清陌道長是蜀山掌門怎可說見就見,二來清陌道長喜歡遊曆人間,在蜀山的時日有時候還不如在一個小村莊的時間長。所以一來二去壓根連清陌道長的麵都沒見著,更不用提問他少主在哪了。
尹良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軟磨硬泡使出各種方法偷偷進了清陌道長的靜心殿裏,但事實確實如他們所說,清陌道長根本不在蜀山。當時的靜心殿裏隻有一個十來歲的少年。
那少年就是現在玉樹臨風獨當一麵的長道。那時候長道並不知道尹良的來曆,兩人在那雙就已經過招,長道為人寬厚,年紀又小,看起來自然不是尹良的對手,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的情況下,長道幾個回合就將尹良生擒。
還記得尹良當時氣急敗壞,在精心殿裏破口大罵道:“平陽王府與蜀山一向有所往來,互相交好,現如今平陽王被奸人所害,家破人亡,蜀山卻忘恩負義,置我家少主於不顧!”
長道雖小,但已經明事理辯是非了,道骨仙風的模樣也與清陌道長相似,他道:“你是平陽王府的人?”
尹良打不過長道,又問不出少主人的下落,氣不過地罵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蜀山空有仁義之稱,我看盡都是些趨炎附勢的小人!”
“你擅闖蜀山靜心殿就不是小人了嗎?”長道嘴上說著,手上卻沒有再為難尹良,反而朝他遞來一張紙條,道:“這是師父臨走時留下的。師父交代過,若是有平陽王府的人前來,就把紙條交給他。你看過紙條自然就知道師父的意思了。”
尹良顧不上回應,拿過長道手上的紙條立馬打開讀了。
“一切安好,有緣自會相見。”
一張紙條上就隻有這十個字而已。
之後的十年裏,尹良仍然不停地尋找他的少主人,張家的唯一後人。皇天不負有心人,就在一年前他遇到了正在雲遊的清陌道長。其實一切隻是傳聞,清陌道長確實與平陽王交好,但臨終之時平陽王並沒有將幼子托付給他,甚至連他也不知道那孩子到底在哪。尹良絕望至極,清陌道長於心不忍,便為他算了一卦,第一卦正如之前所說,他們主仆二人有緣遲早會見麵。第二卦似乎有些意想不到,清陌道長為此撚須困惑,後來他又重新算了一卦,結果還是那樣。
尹良回憶著清陌道長的第二卦,道:“清陌道長的第二卦,卦象顯示說,我們家少主一生都會與江都沈家大小姐沈夕靈常伴。也就是說,找到沈小姐,就可以找到少主。但是我當時並不知道沈小姐人在蜀山,也不知道她是清陌道長的弟子。”尹良笑得很奇怪,他的眼神朝著一邊的夕靈望去。
“你看什麽!”夕靈躲過他的眼神,撇過頭罵道。
安寧聞罷,心中似乎還有疑惑,便問道:“這麽說你早就知道遠卿是你的少主了?”
尹良搖了搖頭,回答道:“一開始我並不知道。沈小姐身邊有三個看起來都符合少主年紀的人,所以我沒辦法一眼看出到底誰是我們家少主。”
夕靈聽著不服氣,嘟囔道:“你在蜀山不是見過大師兄了嗎?這不是排除一個,還有你一見到我們就喊打喊殺的,難道這就是你找你們家少主的法子嗎?”
尹良雙手作揖,笑道:“抱歉抱歉,在下給沈小姐賠不是了。事情太過複雜,我實在沒辦法一一解釋清楚,隻想著做一個線索,放一個消息,讓你們自己將事情理理清楚。一旦到了時候,我自然會出來和你們解釋事情的前因後果。”
夕靈得理不饒人,凶巴巴地質問道:“好,那你先和我解釋解釋為什麽一見麵就要殺我!解釋清楚了,我就不追究了!”
“尹良,見信如晤,吾於危難之際,幸得爾等故交相助。無奈吾苦於忠義之中無法抉擇,古語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臣為忠,爾等為義。擇忠而棄義,吾心愧之,乞君諒之。至此,今有一事相托,,吾子遠卿,乃吾張家獨苗,可憐稚子無辜,吾於心不忍,亦為一己之私,欲留其於世。又恐其為人所欺,受辱於人,故冀汝代吾顧之。安得汝為尋得幼子,代吾料之,使我瞑目九泉乎!張之宗字。”
眾人讀完書信後,不免心裏都有所感觸。雖然不知真假,但這封信的字裏行間確實是讓人感受到平陽王對皇上的忠心、對朋友的義氣以及對幼子的憐愛。
“但是這二十年裏,我根本找不到我們家少主。”
尹良長歎一聲,道:“其實也不是沒有任何消息,十年前,我去了一趟蜀山,因為我打聽到蜀山的清陌道長可能知道我們家少主的消息,畢竟我家主人與他交好,我想清陌道長應該知道一點關於我們家少主的消息。甚至那段時間我還一直幻想少主就在蜀山。”尹良的情緒低落,他埋下頭不停地歎氣,看樣子他的尋找少主之路並不順利。
夕靈見尹良隻顧著歎氣,不再講述下去,便假裝不想知道的樣子,問道:“你上蜀山,那我師父清陌道長有沒有把你們家少主的消息告訴你?”
尹良聽罷,苦笑道:“說有也有,說沒有也沒有。”
“什麽意思?”夕靈聽得稀裏糊塗。
長道便站出來,解釋道:“他來的那一次師父好像去雲遊了。不過,我記得師父給他留了一張紙條。”
“長道少俠,好記性。”尹良再一次抬頭,他向長道投去欣賞的目光,又道,“長道少俠,恐怕很早之前就認出我了吧。”
長道沒有說話,表示默認。
尹良大笑道:“怪不得你對我如此鬆懈,原來早就認出我了。”
十年前,尹良不知道從哪裏得知蜀山掌門清陌道長可能知道他們家少主的消息,瘋了一般地衝上蜀山,不管怎樣都要見到清陌道長。可是,一來清陌道長是蜀山掌門怎可說見就見,二來清陌道長喜歡遊曆人間,在蜀山的時日有時候還不如在一個小村莊的時間長。所以一來二去壓根連清陌道長的麵都沒見著,更不用提問他少主在哪了。
尹良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軟磨硬泡使出各種方法偷偷進了清陌道長的靜心殿裏,但事實確實如他們所說,清陌道長根本不在蜀山。當時的靜心殿裏隻有一個十來歲的少年。
那少年就是現在玉樹臨風獨當一麵的長道。那時候長道並不知道尹良的來曆,兩人在那雙就已經過招,長道為人寬厚,年紀又小,看起來自然不是尹良的對手,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的情況下,長道幾個回合就將尹良生擒。
還記得尹良當時氣急敗壞,在精心殿裏破口大罵道:“平陽王府與蜀山一向有所往來,互相交好,現如今平陽王被奸人所害,家破人亡,蜀山卻忘恩負義,置我家少主於不顧!”
長道雖小,但已經明事理辯是非了,道骨仙風的模樣也與清陌道長相似,他道:“你是平陽王府的人?”
尹良打不過長道,又問不出少主人的下落,氣不過地罵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蜀山空有仁義之稱,我看盡都是些趨炎附勢的小人!”
“你擅闖蜀山靜心殿就不是小人了嗎?”長道嘴上說著,手上卻沒有再為難尹良,反而朝他遞來一張紙條,道:“這是師父臨走時留下的。師父交代過,若是有平陽王府的人前來,就把紙條交給他。你看過紙條自然就知道師父的意思了。”
尹良顧不上回應,拿過長道手上的紙條立馬打開讀了。
“一切安好,有緣自會相見。”
一張紙條上就隻有這十個字而已。
之後的十年裏,尹良仍然不停地尋找他的少主人,張家的唯一後人。皇天不負有心人,就在一年前他遇到了正在雲遊的清陌道長。其實一切隻是傳聞,清陌道長確實與平陽王交好,但臨終之時平陽王並沒有將幼子托付給他,甚至連他也不知道那孩子到底在哪。尹良絕望至極,清陌道長於心不忍,便為他算了一卦,第一卦正如之前所說,他們主仆二人有緣遲早會見麵。第二卦似乎有些意想不到,清陌道長為此撚須困惑,後來他又重新算了一卦,結果還是那樣。
尹良回憶著清陌道長的第二卦,道:“清陌道長的第二卦,卦象顯示說,我們家少主一生都會與江都沈家大小姐沈夕靈常伴。也就是說,找到沈小姐,就可以找到少主。但是我當時並不知道沈小姐人在蜀山,也不知道她是清陌道長的弟子。”尹良笑得很奇怪,他的眼神朝著一邊的夕靈望去。
“你看什麽!”夕靈躲過他的眼神,撇過頭罵道。
安寧聞罷,心中似乎還有疑惑,便問道:“這麽說你早就知道遠卿是你的少主了?”
尹良搖了搖頭,回答道:“一開始我並不知道。沈小姐身邊有三個看起來都符合少主年紀的人,所以我沒辦法一眼看出到底誰是我們家少主。”
夕靈聽著不服氣,嘟囔道:“你在蜀山不是見過大師兄了嗎?這不是排除一個,還有你一見到我們就喊打喊殺的,難道這就是你找你們家少主的法子嗎?”
尹良雙手作揖,笑道:“抱歉抱歉,在下給沈小姐賠不是了。事情太過複雜,我實在沒辦法一一解釋清楚,隻想著做一個線索,放一個消息,讓你們自己將事情理理清楚。一旦到了時候,我自然會出來和你們解釋事情的前因後果。”
夕靈得理不饒人,凶巴巴地質問道:“好,那你先和我解釋解釋為什麽一見麵就要殺我!解釋清楚了,我就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