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 三十年不變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 作者:彼岸之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點很讓小艾非常感動,而且喬老太太還說了,如果這段日子接觸下來,姑爺們對莊頭們的人品和能力滿意的話,這些人就送給姑爺們了。
剛開始的時候,代艾二人對此還有點不習慣,心說這些大活人能這樣送來送去的嗎?
然而他們很快就了解到,原來這些人都是喬家的家生佃奴,也就是說,這些人的上一代,甚至上幾代人都賣身給喬家了。
根據大明律或者大清律,這些佃奴確實是可以被主人家當財產奉送給他人的。
當然了,喬家做事情很到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所有這一切運作的銀子都是倆姑爺出的,喬家奉送的其實多數是各種方便和人情,不過即便如此,無論是小艾還是代小山都對喬家很感恩。
同時,這一擔挑哥倆也是感觸良多,經常私下裏議論說,這個時代的漢人社會真的是人情社會,對自家人是真好,但是對外人也真的冷酷無情得夠可以,按照朱北國的說法,這是宗族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整個社會缺乏法治,但在家族之中卻充滿各種人情味。
反正不管怎樣,喬家給自家人辦事果然非常實在,不像在舊世界,專坑熟人和親人的人不要太多!
所以小艾對代哥感歎說,在舊世界人們嘴裏經常念叨的所謂“世風日下”指的大概就是這中人情味的喪失吧。
然而代小山對此現象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對小艾說,
其實這是因為舊道德被打破,而新的道德秩序又無法建立導致的必然結果。
要知道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一個人不幸脫離了宗族、鄉黨這類親情環境,失去了能抱團取暖的群體的話,根本無法單獨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代小山接著解釋說,所以人情社會與法製社會總是格格不入,以此類推的結論是:越是法製化的社會,個體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而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人們對完全不知社會法製為何物的人情社會,因此是一個人們絕對需要抱團取暖的社會,所以喬家對我們的這種幫助是自然而然的,是一種理所當然。
因此,以後當喬家也需要這種幫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是義不容辭的,代小山最後總結道……
“如果有悖法律呢?”
小艾突然問道。
“鑽法律的空子,然後給予幫助。”
代小山回答道。
“這就是人情社會啊!”
小艾沉默了半晌回應道。
“沒錯,人情社會……”
好吧,此時此刻小艾的飄得思緒有些遠了,這位在小艾眼裏跟在自己後麵亦步亦趨的老莊頭,居然有可能是自己的仆人,小艾頓時有了一些虛幻的感覺。
喬莊頭是一位老成持重之人,小艾知道他本來是喬府裏的一個田莊管事,屬於從爺爺輩起就世代跟著喬家的家生仆人,老莊頭的名字叫喬保明,不過現在喬家老太太既然打算把人給兩位姑爺,老祖宗已經放話了,按規矩可以讓喬保明改姓代或者姓艾。
當然這倆姑爺不會這麽拿大,自己還沒有真正與喬家姑娘完婚,怎麽就好收人家的奴仆,所以在上島後,小艾就很大度地對喬保明說,您老人家這麽一把年紀了,我也不好意思拿大擺主人家的譜,聽說您祖上姓孟,幹脆您老就恢複了本姓得了。
老莊頭聽了這句話,一霎時就呆住了,然後哭著說自己是不是沒有伺候好姑爺,居然讓您老人家不要我這個仆人了嗎?
小艾聽了趕緊解釋說不是啦,不是啦,純粹是因為您老人家年紀大,尊老愛幼是澳洲人的行為準則,跟要不要您老絕無關係,況且您老人家這麽殷勤,怎麽會不要你呀?
別想多了好不好?再說了,以後別叫我老人家,聽著別扭,總之你本姓孟,以後就叫孟保明了。
好吧,聽到這裏孟保明才緩過勁來,心想原來是姑爺心善,不忍在老年人麵前拿大的緣故,這才安下心來。
小艾知道,這孟保明是喬家從京師帶出來的老人,喬家這一路南下,是跟著老太爺老太太闖過世麵的,人很忠心,也很能幹,當初小艾初次見麵,習慣性親熱地叫了一聲喬叔,當時還把老人高興得胡子直顫……
這些天孟保明帶著兩個小廝幾乎就是天天守在小艾左右,隨時聽他招呼。
現在,小艾背著手慢慢正走在田坎上,麵帶微笑擺出一副領導視察群眾工作的樣子,一邊巡視眾人開荒,一邊跟四周的群眾打招呼,孟保明則一邊招呼著手下小廝在前麵開路,自己責跟在小艾後麵給他扇著扇子,嘴裏也不停地給姑爺介紹開墾的情況。
小艾一路上就這樣邊聽邊看,也不禁在心裏感歎說,這個時代的漢人果然很厲害啊!搞起開荒種地、安家起屋、修渠引水這些農活真的是專業的很,怪不得人家荷蘭人也在大規模招募漢人去南洋開荒呢!
漢人的有點太多了,不僅比當地土著能吃苦耐勞,還有聰明專業技術,關鍵是每個人都很聽話很好管理。
眼前,小萬山島上的墾荒可以用如火如荼,熱火朝天兩句成語來形容,根據代艾二人在農戶們上島前宣布的政策,開荒工具和初期的糧食都是免費提供,開出來的地塊按戶為單位平均分配。
另外,有餘力的家庭想多開荒也沒問題,開出來就歸你家租佃。
於是這讓佃戶們墾荒的積極性大為提高。
登島二十天後,也就是十月五日,山中小盆地的開荒基本完成,通過這些天的努力,人們一共開出了四百五十畝土地,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佃戶們此時的情緒非常高漲。
因為小艾及時宣布說,這裏的土地將按照人頭一次性分給佃戶們,而且佃約三十年不變!佃租隻繳納土地產出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五,頭一年還免租,說是讓初來乍到的佃戶們有一個修養喘息的時間。
這個標準比喬家的百分之八和這個時代普遍的百分之十的地租要低得多。
更為關鍵的是,因為這裏沒有官府收賦稅,所以佃戶們交了地租後所得全部歸自家,顯然這一點非常刺激佃戶們的勞動積極性。
於是喬家的莊頭們立刻帶著佃戶的男主人開始四處丈量土地,按照水源距離和土地的肥瘠,把這些地塊搭配著分配給每家每戶。
對於這類事情,小艾完全是個門外漢,所以他索性把這些事情全部交給了喬家的三位莊頭集體商量著辦,小艾對莊頭們要求隻有一個:佃戶們對你們的土地分配沒意見就行,至於哪家多一點哪家少一點,土地如何好賴搭配等等具體問題,小艾一概不聞不問,完全放權。
這個“三十年不變”和百分之五的地租政策是紅樓那邊製定的。
小艾隻不過是一個宣布者而已,然而佃戶佃奴們卻不管這些,在這些人眼裏,這些土地是喬家姑爺帶著我們開出來的,住房工具糧食也是在這位喬家姑爺的幫助下獲得的,人家還按人頭給了安家銀子,所以這地理所應當就應該屬於喬家姑爺,加上這個佃契和地租比例又對佃租者十分有利,所以小艾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比過去更加地高大起來,就連莊頭們都私下感慨,這個做法自古少有呐,能如此對待所屬佃戶和佃奴,這喬家的兩位姑爺簡直就是大善人嘛……
剛開始的時候,代艾二人對此還有點不習慣,心說這些大活人能這樣送來送去的嗎?
然而他們很快就了解到,原來這些人都是喬家的家生佃奴,也就是說,這些人的上一代,甚至上幾代人都賣身給喬家了。
根據大明律或者大清律,這些佃奴確實是可以被主人家當財產奉送給他人的。
當然了,喬家做事情很到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所有這一切運作的銀子都是倆姑爺出的,喬家奉送的其實多數是各種方便和人情,不過即便如此,無論是小艾還是代小山都對喬家很感恩。
同時,這一擔挑哥倆也是感觸良多,經常私下裏議論說,這個時代的漢人社會真的是人情社會,對自家人是真好,但是對外人也真的冷酷無情得夠可以,按照朱北國的說法,這是宗族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整個社會缺乏法治,但在家族之中卻充滿各種人情味。
反正不管怎樣,喬家給自家人辦事果然非常實在,不像在舊世界,專坑熟人和親人的人不要太多!
所以小艾對代哥感歎說,在舊世界人們嘴裏經常念叨的所謂“世風日下”指的大概就是這中人情味的喪失吧。
然而代小山對此現象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對小艾說,
其實這是因為舊道德被打破,而新的道德秩序又無法建立導致的必然結果。
要知道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一個人不幸脫離了宗族、鄉黨這類親情環境,失去了能抱團取暖的群體的話,根本無法單獨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代小山接著解釋說,所以人情社會與法製社會總是格格不入,以此類推的結論是:越是法製化的社會,個體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而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人們對完全不知社會法製為何物的人情社會,因此是一個人們絕對需要抱團取暖的社會,所以喬家對我們的這種幫助是自然而然的,是一種理所當然。
因此,以後當喬家也需要這種幫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是義不容辭的,代小山最後總結道……
“如果有悖法律呢?”
小艾突然問道。
“鑽法律的空子,然後給予幫助。”
代小山回答道。
“這就是人情社會啊!”
小艾沉默了半晌回應道。
“沒錯,人情社會……”
好吧,此時此刻小艾的飄得思緒有些遠了,這位在小艾眼裏跟在自己後麵亦步亦趨的老莊頭,居然有可能是自己的仆人,小艾頓時有了一些虛幻的感覺。
喬莊頭是一位老成持重之人,小艾知道他本來是喬府裏的一個田莊管事,屬於從爺爺輩起就世代跟著喬家的家生仆人,老莊頭的名字叫喬保明,不過現在喬家老太太既然打算把人給兩位姑爺,老祖宗已經放話了,按規矩可以讓喬保明改姓代或者姓艾。
當然這倆姑爺不會這麽拿大,自己還沒有真正與喬家姑娘完婚,怎麽就好收人家的奴仆,所以在上島後,小艾就很大度地對喬保明說,您老人家這麽一把年紀了,我也不好意思拿大擺主人家的譜,聽說您祖上姓孟,幹脆您老就恢複了本姓得了。
老莊頭聽了這句話,一霎時就呆住了,然後哭著說自己是不是沒有伺候好姑爺,居然讓您老人家不要我這個仆人了嗎?
小艾聽了趕緊解釋說不是啦,不是啦,純粹是因為您老人家年紀大,尊老愛幼是澳洲人的行為準則,跟要不要您老絕無關係,況且您老人家這麽殷勤,怎麽會不要你呀?
別想多了好不好?再說了,以後別叫我老人家,聽著別扭,總之你本姓孟,以後就叫孟保明了。
好吧,聽到這裏孟保明才緩過勁來,心想原來是姑爺心善,不忍在老年人麵前拿大的緣故,這才安下心來。
小艾知道,這孟保明是喬家從京師帶出來的老人,喬家這一路南下,是跟著老太爺老太太闖過世麵的,人很忠心,也很能幹,當初小艾初次見麵,習慣性親熱地叫了一聲喬叔,當時還把老人高興得胡子直顫……
這些天孟保明帶著兩個小廝幾乎就是天天守在小艾左右,隨時聽他招呼。
現在,小艾背著手慢慢正走在田坎上,麵帶微笑擺出一副領導視察群眾工作的樣子,一邊巡視眾人開荒,一邊跟四周的群眾打招呼,孟保明則一邊招呼著手下小廝在前麵開路,自己責跟在小艾後麵給他扇著扇子,嘴裏也不停地給姑爺介紹開墾的情況。
小艾一路上就這樣邊聽邊看,也不禁在心裏感歎說,這個時代的漢人果然很厲害啊!搞起開荒種地、安家起屋、修渠引水這些農活真的是專業的很,怪不得人家荷蘭人也在大規模招募漢人去南洋開荒呢!
漢人的有點太多了,不僅比當地土著能吃苦耐勞,還有聰明專業技術,關鍵是每個人都很聽話很好管理。
眼前,小萬山島上的墾荒可以用如火如荼,熱火朝天兩句成語來形容,根據代艾二人在農戶們上島前宣布的政策,開荒工具和初期的糧食都是免費提供,開出來的地塊按戶為單位平均分配。
另外,有餘力的家庭想多開荒也沒問題,開出來就歸你家租佃。
於是這讓佃戶們墾荒的積極性大為提高。
登島二十天後,也就是十月五日,山中小盆地的開荒基本完成,通過這些天的努力,人們一共開出了四百五十畝土地,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佃戶們此時的情緒非常高漲。
因為小艾及時宣布說,這裏的土地將按照人頭一次性分給佃戶們,而且佃約三十年不變!佃租隻繳納土地產出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五,頭一年還免租,說是讓初來乍到的佃戶們有一個修養喘息的時間。
這個標準比喬家的百分之八和這個時代普遍的百分之十的地租要低得多。
更為關鍵的是,因為這裏沒有官府收賦稅,所以佃戶們交了地租後所得全部歸自家,顯然這一點非常刺激佃戶們的勞動積極性。
於是喬家的莊頭們立刻帶著佃戶的男主人開始四處丈量土地,按照水源距離和土地的肥瘠,把這些地塊搭配著分配給每家每戶。
對於這類事情,小艾完全是個門外漢,所以他索性把這些事情全部交給了喬家的三位莊頭集體商量著辦,小艾對莊頭們要求隻有一個:佃戶們對你們的土地分配沒意見就行,至於哪家多一點哪家少一點,土地如何好賴搭配等等具體問題,小艾一概不聞不問,完全放權。
這個“三十年不變”和百分之五的地租政策是紅樓那邊製定的。
小艾隻不過是一個宣布者而已,然而佃戶佃奴們卻不管這些,在這些人眼裏,這些土地是喬家姑爺帶著我們開出來的,住房工具糧食也是在這位喬家姑爺的幫助下獲得的,人家還按人頭給了安家銀子,所以這地理所應當就應該屬於喬家姑爺,加上這個佃契和地租比例又對佃租者十分有利,所以小艾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比過去更加地高大起來,就連莊頭們都私下感慨,這個做法自古少有呐,能如此對待所屬佃戶和佃奴,這喬家的兩位姑爺簡直就是大善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