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 紫霞島的學校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 作者:彼岸之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這些集裝箱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做校舍和教室----按照任柯的規劃,隻需要把這些集裝箱圍起來,就是一個現成的、相對安全的封閉式校園。
因為任柯一直沒有忘記這批移民中還有二百多個未成年人,這些孩子和少年都在十六歲以下,任柯認為,隻需要幾年的教育功夫,這些人都將成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更何況以後島上肯定會源源不斷地來移民,那麽未成年也會源源不斷地來,因此辦學校培養自己的人才是他這個總督大人必須做的重要事業。
目前島上有二百一十五個未成年男女,其中適齡學童和少年有一百五十六個,此前任柯已經向聯邦教育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提出希望在紫霞島創辦一所全日製學校,學製與竹園和向日葵公學完全一樣,教材和課程也一樣,唯一不同的,這是一所男女混合學校。
聯邦教育委員會對此完全同意,還很快給紫霞島提供了教材和部分課桌課椅以及黑板和紙張文具等,這些物資這次都隨著驕傲號一起運來了。
另外教育委員會還向聯邦財政部申請了一筆專項預算,這筆預算將用於給紫霞島方麵采購學校建設所需的各種物資,其中包括來自“太平洋建設”所屬水泥廠和磚瓦廠的各種建築材料。
畢竟,集裝箱教室隻是權宜之計,教委主席杜娜阿姨認為,紫霞島需要不止一所學校,因為那裏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是漢人移民的主要流向地,在可以預計的將來,那裏的人口會急劇增長。
因此隨船而來的還有大量的糧食和幹醃肉,這些物資主要是提供給學校的,因為任柯打算把這所學校辦成全封閉式的,學校要包學生的住宿和一日三餐,而且在不久以後,華盛紡織還會給他提供男女校服。
也就是說,任柯打算讓移民們能自覺地把孩子送到學校裏來----因為這樣做不會增加家庭的負擔。
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看起來相當不錯的入學條件,卻並沒有讓移民們踴躍把孩子送到學校裏來。
主要原因是移民們對自家孩子上學識字這種事不是特別感興趣,雖然漢人們知道自家孩子有機會讀書是極為難得的好事情,但是顯然這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尤其是在當前,墾荒是每家每戶最直接、最能吹糠見米的大事,上學雖好,但是也會直接減少家裏的勞動力,特別是在孩子年齡比較大的那些家庭裏。
在這個時代,由於人們普遍沒有青春期和未成年人的概念,通常孩子過了十歲,就要當半個勞動力使用,大約到了十四、五歲就算成年了,到那時該娶妻生子的娶妻生子,該嫁人的就要嫁人,就必須各自承擔起自己的家庭義務----這是深入漢人骨髓的、千年不變的傳統和生活方式。
然而任柯辦的學校卻要求家家戶戶十六歲以下的少年都必須來學校上學,顯然這確實很難讓讓人們接受。
尤其是那些家裏有年齡在十歲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們認為,這樣的孩子已經是家裏不可或缺的勞動力了,如今家家戶戶都忙於墾荒,現在不僅要打理分給自家的土地,來年還有開墾新荒地的野望,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隻要力所能及,墾荒數量當然是越多越好,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家裏的勞動力肯定會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
沒辦法,自從登陸之初,任柯宣布了一係列土地政策以後,家家戶戶都在積極墾荒。
而一個普通狀態的家庭基本上是夫妻倆加上一個老人和一到兩個孩子,如今,在這些家庭裏,隻要能幹得動的人都在拚命地開墾土地,各家各戶甚至還在明理暗裏的較勁,人們感覺這地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不墾白不墾,而且隻要保證墾出來的土地不撂荒,連續種上八年就歸自己,這樣的政策確實很誘人,因此在這個當口上,誰家也不願意讓孩子,特別是那些能幹活的孩子去上學。
於是任柯隻能采取軟硬兩手,硬的一手當然是強製性的發布命令:他首先把土地評議會的鄉老族長們召集起來,要求他們回去對自己的族人說清楚,十六歲以下的男女上學校讀書是澳洲人的規矩,是這裏的王法,不管你情願不情願都要遵從!如果不讓自家孩子來上學,以後你新開墾的土地就不給你做數!
軟的一手是:任柯對這些農戶們說,孩子來上學,學校將包吃包住,這能省下家裏的不少開銷,俗話說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送孩子來上學,你們就不擔心被吃死老子了雲雲。
當然任柯也有讓步的地方,他最後不得不縮小了入學的年齡範圍----孩子大於十三歲的,則由父母和孩子自己決定上不上學,但是任柯強調說,如果孩子自己願意來上學,父母不得阻攔,否則就觸犯王法了,要罰款!還要沒收土地!
最後的結果是,來到這所學校女孩子居多,而男孩子相對較少,最後的結果是:學校裏一共有六十三個女孩和四十一個男孩。
顯然,不少父母們認為女孩是家裏的賠錢貨,更算不得什麽像樣的勞動力,加上學校還管飯,聽說還發衣服,於是能送來的就都盡量給送來了。
總之在這批移民裏,一共有二百一十五個未成年人,去掉六歲以下的,適齡者應該有一百五十多人,結果來學校的孩子加起來剛剛一百人出頭。
沒來的全部都是十三歲以上的,任柯對此也沒有什麽辦法,他認為隻要墾荒拓展期一過,不用強製,移民們會慢慢的把孩子給送來的。
更何況,以後事實會證明的:從學校畢業的孩子今後更有前途,以後他們和她們掙的銀子也應該比窩在土地上的人多,任柯認為,當前自己做成這樣也算是不錯的了,一句話,來日方長。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總之自此時起,任柯把相當大的精力都投入到學校的教學裏了,當然,作為總督大人,他有不少事情需要過問,好在如果他想當一個甩手掌櫃的話,也不是不行,畢竟像建房子、墾荒、修渠、打井和地上種什麽作物這類事情,他確實插不上手,因此其絕大多數的日常都是土地評議會的那群族長鄉老們在帶著移民們具體操作----對於任柯而言,隻要不發生族長和鄉老們無法解決的糾紛和矛盾,他這位總督大人其實根本不用事無巨細地過問。
當然任柯還是很忙的,在平時他除了像一個鄉村小學的全科教師一樣在學校上課,當一名副其實的孩子王以外,他的另外一個日常是帶領那個八十人的護衛隊搞軍訓和各種建設,特別是碼頭的擴建和那座露天煤礦的采掘。
是的,挖煤是任柯目前肩負的另外一個重大任務。
因為顧船長一直惦記著紫霞島上的那座露天煤礦,紫霞島的煤不僅質量很好,還有條件定期供應,而妮可號也確實需要一個可以中途加煤的補給站。
因為任柯一直沒有忘記這批移民中還有二百多個未成年人,這些孩子和少年都在十六歲以下,任柯認為,隻需要幾年的教育功夫,這些人都將成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更何況以後島上肯定會源源不斷地來移民,那麽未成年也會源源不斷地來,因此辦學校培養自己的人才是他這個總督大人必須做的重要事業。
目前島上有二百一十五個未成年男女,其中適齡學童和少年有一百五十六個,此前任柯已經向聯邦教育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提出希望在紫霞島創辦一所全日製學校,學製與竹園和向日葵公學完全一樣,教材和課程也一樣,唯一不同的,這是一所男女混合學校。
聯邦教育委員會對此完全同意,還很快給紫霞島提供了教材和部分課桌課椅以及黑板和紙張文具等,這些物資這次都隨著驕傲號一起運來了。
另外教育委員會還向聯邦財政部申請了一筆專項預算,這筆預算將用於給紫霞島方麵采購學校建設所需的各種物資,其中包括來自“太平洋建設”所屬水泥廠和磚瓦廠的各種建築材料。
畢竟,集裝箱教室隻是權宜之計,教委主席杜娜阿姨認為,紫霞島需要不止一所學校,因為那裏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是漢人移民的主要流向地,在可以預計的將來,那裏的人口會急劇增長。
因此隨船而來的還有大量的糧食和幹醃肉,這些物資主要是提供給學校的,因為任柯打算把這所學校辦成全封閉式的,學校要包學生的住宿和一日三餐,而且在不久以後,華盛紡織還會給他提供男女校服。
也就是說,任柯打算讓移民們能自覺地把孩子送到學校裏來----因為這樣做不會增加家庭的負擔。
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看起來相當不錯的入學條件,卻並沒有讓移民們踴躍把孩子送到學校裏來。
主要原因是移民們對自家孩子上學識字這種事不是特別感興趣,雖然漢人們知道自家孩子有機會讀書是極為難得的好事情,但是顯然這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尤其是在當前,墾荒是每家每戶最直接、最能吹糠見米的大事,上學雖好,但是也會直接減少家裏的勞動力,特別是在孩子年齡比較大的那些家庭裏。
在這個時代,由於人們普遍沒有青春期和未成年人的概念,通常孩子過了十歲,就要當半個勞動力使用,大約到了十四、五歲就算成年了,到那時該娶妻生子的娶妻生子,該嫁人的就要嫁人,就必須各自承擔起自己的家庭義務----這是深入漢人骨髓的、千年不變的傳統和生活方式。
然而任柯辦的學校卻要求家家戶戶十六歲以下的少年都必須來學校上學,顯然這確實很難讓讓人們接受。
尤其是那些家裏有年齡在十歲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們認為,這樣的孩子已經是家裏不可或缺的勞動力了,如今家家戶戶都忙於墾荒,現在不僅要打理分給自家的土地,來年還有開墾新荒地的野望,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隻要力所能及,墾荒數量當然是越多越好,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家裏的勞動力肯定會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
沒辦法,自從登陸之初,任柯宣布了一係列土地政策以後,家家戶戶都在積極墾荒。
而一個普通狀態的家庭基本上是夫妻倆加上一個老人和一到兩個孩子,如今,在這些家庭裏,隻要能幹得動的人都在拚命地開墾土地,各家各戶甚至還在明理暗裏的較勁,人們感覺這地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不墾白不墾,而且隻要保證墾出來的土地不撂荒,連續種上八年就歸自己,這樣的政策確實很誘人,因此在這個當口上,誰家也不願意讓孩子,特別是那些能幹活的孩子去上學。
於是任柯隻能采取軟硬兩手,硬的一手當然是強製性的發布命令:他首先把土地評議會的鄉老族長們召集起來,要求他們回去對自己的族人說清楚,十六歲以下的男女上學校讀書是澳洲人的規矩,是這裏的王法,不管你情願不情願都要遵從!如果不讓自家孩子來上學,以後你新開墾的土地就不給你做數!
軟的一手是:任柯對這些農戶們說,孩子來上學,學校將包吃包住,這能省下家裏的不少開銷,俗話說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送孩子來上學,你們就不擔心被吃死老子了雲雲。
當然任柯也有讓步的地方,他最後不得不縮小了入學的年齡範圍----孩子大於十三歲的,則由父母和孩子自己決定上不上學,但是任柯強調說,如果孩子自己願意來上學,父母不得阻攔,否則就觸犯王法了,要罰款!還要沒收土地!
最後的結果是,來到這所學校女孩子居多,而男孩子相對較少,最後的結果是:學校裏一共有六十三個女孩和四十一個男孩。
顯然,不少父母們認為女孩是家裏的賠錢貨,更算不得什麽像樣的勞動力,加上學校還管飯,聽說還發衣服,於是能送來的就都盡量給送來了。
總之在這批移民裏,一共有二百一十五個未成年人,去掉六歲以下的,適齡者應該有一百五十多人,結果來學校的孩子加起來剛剛一百人出頭。
沒來的全部都是十三歲以上的,任柯對此也沒有什麽辦法,他認為隻要墾荒拓展期一過,不用強製,移民們會慢慢的把孩子給送來的。
更何況,以後事實會證明的:從學校畢業的孩子今後更有前途,以後他們和她們掙的銀子也應該比窩在土地上的人多,任柯認為,當前自己做成這樣也算是不錯的了,一句話,來日方長。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總之自此時起,任柯把相當大的精力都投入到學校的教學裏了,當然,作為總督大人,他有不少事情需要過問,好在如果他想當一個甩手掌櫃的話,也不是不行,畢竟像建房子、墾荒、修渠、打井和地上種什麽作物這類事情,他確實插不上手,因此其絕大多數的日常都是土地評議會的那群族長鄉老們在帶著移民們具體操作----對於任柯而言,隻要不發生族長和鄉老們無法解決的糾紛和矛盾,他這位總督大人其實根本不用事無巨細地過問。
當然任柯還是很忙的,在平時他除了像一個鄉村小學的全科教師一樣在學校上課,當一名副其實的孩子王以外,他的另外一個日常是帶領那個八十人的護衛隊搞軍訓和各種建設,特別是碼頭的擴建和那座露天煤礦的采掘。
是的,挖煤是任柯目前肩負的另外一個重大任務。
因為顧船長一直惦記著紫霞島上的那座露天煤礦,紫霞島的煤不僅質量很好,還有條件定期供應,而妮可號也確實需要一個可以中途加煤的補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