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上川的士兵們呆呆地望著遠方的這一幕,一時間忘記了歡呼----對於士兵們而言,以其說是被嚇到了,不如說是被震撼到了,他們一臉驚恐地看著遠方那殺戮過後的戰場,那裏有成片成片倒在血泊中的士兵,剛才那些人還活蹦亂跳的,現在不少人早已一命嗚呼,還有的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草叢裏有人蠕動有人嚎叫還有人哀鳴著——對於很多人來說,那個場景讓人終生難忘。


    畢竟,現場大多數的人們,生平從來沒有見識過任何一場戰鬥能夠如此高效率地收割生命……


    事實證明,雷州城外的兩場戰鬥極大提升了陳上川及其屬下的士氣,同時陳將軍和的士兵們通過這兩場戰鬥見識到了澳洲軍的犀利火器----如果說陳上川前一陣子參觀澳洲軍操演時還覺得澳洲火器太貴的話,如今他已經不嫌貴了,因為這兩場戰鬥澳洲軍居然奇跡般地沒有任何傷亡,盡管魏艾二人很謙虛地強調說,這是因為敵人太渣的原因,如果遇到真韃子重甲騎兵,那肯定會有一場惡戰,當然了,我們也不怕惡戰而且能戰而勝之。


    不管怎樣,陳上川在心裏算了一筆賬,自己的隊伍如果擁有澳洲火器,哪怕擁有相對便宜的五七式手榴@彈,那麽在絕大多數情況,己方戰鬥力都會得到極大提高,傷亡也會大大降低。


    要知道,傷亡小不僅會省下一大筆撫恤銀子,還能極大提高軍隊的士氣,顯然軍隊的戰力又會進一步提高,如此自建的軍隊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事情,澳洲人的火器其實並不算太昂貴。


    於是雙方很快就開始探討軍火買賣了,顯然生意上的事情魏艾二人是不會深談的----魏艾二人隻不過是起了演示作用,具體的生意談判應該在澳門進行,那裏有澳洲聯邦的貿易代表,還有陳上川的代理人——那四家華商。


    目前,穿越者們把所有能動員起來的船隻都投入到常風行動中來,如今除了刺客號留在萬山島執行勤務外,李三多船隊、朱北國船隊、女公爵和荷蘭人的船隊、薛來相船隊,再加上因為雷州作戰勝利後壓力減輕,陳上川也加入的船隊,總共有六十艘大小船舶日夜穿梭往返於東山島和萬山島之間。


    從萬山島到東山島,通常情況下四到五天就可以有一個來回,如果加上裝載卸貨等,六天往返一次綽綽有餘,所以從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僅僅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以平均每艘船運載八、九十人計算,已經往大小萬山島運送了兩萬兩千餘人,如果把上一次妮可號直接在東山島和萬山島裝載的五千多人算上,到八月底為止,已經從雷州半島送出了兩萬八千人,顯然這個數據已經接近了常風行動的預計運輸人數。


    當時紅樓方麵看到這個統計數字後,一度以為常風行動即將提前結束,然而從雷州城傳回來的消息是:目前根本沒有辦法停下來,每天仍然有數百難民源源不斷地進入雷州城,同時從雷州城出發去舊港村的難民也差不多是這個數,而且時不時的還會出現有五、六百人的小高峰。


    當然了,這裏麵有多少是心甘情願的,有多少是蒙在鼓裏的,有多少就是強迫的,誰也沒有統計過,但是不管怎樣,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常風行動恐怕要一直持續下去,陳上川和魏鴻艾魯什他們都認為,直到清廷重新對雷州半島做出軍事反應之前,才會考慮如何結束這個行動。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對於穿越者們而言,誰都知道澳洲聯邦目前還沒有實力在雷州半島和數量龐大的清軍死磕,也沒有必要死磕,隻要難民收得差不多了,咱們就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


    “常風行動”最終之所以能發展到如此之大的規模,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陳上川在當地的聲望。


    事實證明,當地人很認同這位陳大將軍,陳上川打著大明的旗幟在當地百姓那裏有相當大的號召力。


    而另外一個因素當然就是澳洲人的到來----畢竟這讓陳上川改變了戰略,他沒有像在舊世界那樣蟄伏在雷州半島外的海島上對內陸毫無作為,而是在澳洲的支持下,高舉著大明的旗幟,在雷州城附近大規模收攏難民。


    總之,這是澳洲聯邦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獲得移民的重大行動,其曆史影響非常深遠,常風行動結束後,澳洲終於從根本上扭轉了勞動力緊缺的局麵,從而為這個國家在不久之後迅速崛起,最終成為一個稱霸世界的頭號強國打下了堅實且決定性的基礎。


    當然了,在當時,如何讓這些難民們老老實實地上澳洲人的船,這裏麵仍然有許多曲折和努力----畢竟老百姓是講究實際的,陳大將軍之所以能讓難民們自動大規模地匯聚到他那裏,有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雷州城東門外設有大規模救濟難民的粥棚,此舉著實吸引了大量的難民和周邊縣城、村落的人們。


    然而哪怕有吸引人的粥棚,事情也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麽簡單,當地老百姓——包括那些難民們,並沒有隻是聽了陳大將軍的一聲號召,就雲集在雷州城等著去南洋拓荒。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誰也沒有那麽輕易地相信某個大人物的一個一麵之詞,然後就傻乎乎地背井離鄉附舶萬裏去那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討生活。


    因此,讓這些人過來喝粥隻是第一步,而下一步就是讓這些喝飽了粥的人們乖乖地跟著澳洲人上船去南洋,為了達到這個最終目標,魏艾二人很是費了一番腦子。


    首先當然是要宣傳----毋庸諱言的是,並不是所有前來喝粥的人會聽從澳洲人的說辭——澳洲人說,你們再往東走十裏地,到那個叫舊村港的碼頭,如果你們上船的話,就會有大大大好處。


    雖然四周的士兵們熱情地鼓動說,各位父老鄉親,你們隻要跟著澳洲人去了南洋,就會分到大片土地,白送你建設房屋的材料和農具,白送你種子,最關鍵的是那裏沒有戰亂,沒有韃子欺負你,可以不做別人的奴仆,可以享有自由,可以在那裏娶妻生子安居樂業。


    顯然 對於一部分真正從外地背井離鄉流落到本地的難民而言,這樣的說辭還算有一些吸引力,然而也僅僅是“有一些”吸引力而已。


    在這裏,澳洲人麵臨著一個最根本的大局麵是:如今大清的天下已基本安定,各地有得是荒蕪的土地等著人們去開墾,特別是人煙相對稀少的“國邊省尾”之地,隻要這些地方沒有戰亂,官府又不去胡折騰老百姓,要想在這些地方安居樂業,貌似也不是什麽難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彼岸之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彼岸之筏並收藏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