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 打掃戰場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 作者:彼岸之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輕騎兵們麵前,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用盾牌、長矛和刺刀組成的圓陣!這些圓陣前四後六錯開排列,它們之間有十到數十丈不等的間隔,每一個圓陣都占地方圓十餘丈,由數百名手持各種武器的士兵圍聚而成,他們把數十麵巨大的盾牌立在地麵上,至少有一兩百支長達丈餘的長矛從盾牌的縫隙中伸出。
另外,在這些長矛之間,還有數百支火銃,這些火銃的前端,都安裝著雪亮的寬刃刺刀,白森森地反射著陽光。
“此乃四像方圓陣也”。
這是魏宏給自己的陣型取的名字,並且神情自諾、一點也不臉紅地這樣對對白文選解釋道
而且魏鴻還強調說,這個名字是他自己的發明!
在這場大戰前的幾天裏,聯邦陸軍的士兵一直在與白文選的三千多長矛手和一千五百多盾牌手們一起練習、磨合這種陣型。
到如今他們已經能在號令發出後十五到三十秒之內,以步兵連為核心單位,迅速地變換陣型,組成十個由五十名大型盾牌手、二百名長矛手為外圍,以一個二百餘人槍的步兵連為“內襯”的雙重圓陣。
白文選對這個陣型的評價很高,盡管他不能很確切地明白魏宏對該陣型的:“防禦十,攻擊五,移動一”的說法是怎麽算出來的,但他也明白,這種陣型除了移動起來有點費勁以外,對付韃子的騎兵攻擊是非常有效的。
而且,這個陣型還具備很強大的攻擊性——事實正是如此,當三千清軍騎兵衝到這些圓陣麵前時,突然發現他們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騎手們在麵對這種陣型時,無論人還是馬,都會下意識地避開那些像刺蝟尖刺一樣的方向,特別是那裏還閃耀著金屬的寒光,從而跑進這些“刺蝟”之間的空隙地帶。
這個效果就跟奔騰的洪水突然遇到地麵上巍然不動的巨石一樣,會讓洪水瞬間分流成數股,使其衝擊的氣勢大打折扣。
當然了,勝利的歡樂僅屬於大明天子麾下的將士和阿瓦城裏的漢民們。
這場大戰剛剛過了兩個小時,另外一場“盛宴”在阿瓦城南郊的曠野中開始,那裏有數千明軍士兵和市民糾察隊隊員,他們受命“打掃戰場”。
此前,朱北國和魏鴻他們一致同意,把打掃戰場的任務交給大明的將士們。
對於戰場上的收獲,澳洲分文不要。
朱北國還很貼心地對白文選表示說,這些年各位在窮山惡水、煙瘴之地間顛沛流離,很是辛苦,這次就讓大明將士們去“打掃戰場”吧。
事實證明,白文選和他的屬下對澳洲人的這個決定是發自內心的感激,沒錯,白文選部這些年在滇緬邊疆碾轉奔波,不僅戰事不斷,更少有大獲全勝的戰鬥,因此大規模獲得戰利品的機會就很少。
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裏,白文選部——自然也包括李定國部,雖然可以通過在緬境各土司進行所謂的“依法征稅”和“誠意助餉”獲得補給,但是,這些地方並不十分富餘,因此他們不僅在財政很窘迫,將士們從上到下也窮得叮當響。
如今,城外曠野中遍地清軍的軍械物資戰馬,還有那麽多死人,其中絕大多數還是正黃旗、鑲藍旗“真韃子”精銳。
可以想象得到,他們能從這些人身上搜刮到多少財物……
真的很讓人眼紅。
對於澳洲人的決定,白文選鄧凱他們當然知道,這是澳洲人的善意。
依照白文選部過去的慣例,戰場上的收獲一般會分成三份,一份歸皇上,即“公庫”,一份歸“藩庫”,實際上就是歸白文選,另外三分之一才給各級將領和士兵分配。
當朱北國把澳洲人的的決定轉達給白鄧二人時,白文選當即表態說,歸“藩庫”的那一份他也分文不要,全部“照規例”分給將士們!
緊接著,永曆皇帝也傳出聖旨,歸“公庫”的那份,自己也不要了,也全部歸將士們!
當然了,話是這麽說,但大明將士上下心裏還是知道的,如果真的在戰場上找到很值錢的珠寶、寶劍、寶刀、鎧甲、駿馬之類的東西,還是要層層進獻的,因為這些貴重之物,實非尋常人可享,隻有貴人才能用……
當大明的將士們再度陷入狂歡,急吼吼地衝出南門城門洞發財的時候,另外還有數千明軍和市民糾察隊在東城和北城的緬人居住區裏“發財”。
上午十一點三十分,永曆皇帝在檢閱完士兵後當即下詔,要在全城再一次展開“安全大清查”,理由是緬軍的外省軍隊參與、協助了清軍對阿瓦城進攻,那麽現在,必須查出城裏的“緬人內應……以儆效尤!”。
當天下午,這些全副武裝的士兵們開始在大街小巷裏闖民宅搜查“內應”,這些緬人是因為各種原因滯留在阿瓦城裏的,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因為被強征勞役而留下,然而,這些人最終也沒能因為“有用處”而避免迫害。
當天下午,市民糾察隊員們開始肆無忌憚地劫掠這些緬人家中和身上的財物銀錢,其中還包括強行帶走他們看上眼的緬人年青女子,任何膽敢反抗的緬人會被當成“緬軍內應”,然後被當場格殺。
對城裏的殘存的緬人們而言,這場終生難忘的浩劫從下午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淩晨。
然而這群人麵臨的劫難還沒有完,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天還沒有全亮,明軍和市民糾察隊開始強行驅趕城裏的緬人出城。
方法與上次的做法如出一轍——緬文的告示說,這是因為皇上仁慈,實在不忍心看著緬人在城裏餓死,又在南城郊外設了一個糧食接濟站,緬人可以到那裏領白麵做成的饅頭。
於是,這些被洗劫一空的緬人們----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被強行驅趕出門,經過統計,一共有八千多緬人扶老攜幼步行到到阿瓦城的南門外,然後被圈在城門洞與護城河之間,在那裏,果然有明軍士兵手裏拿著饅頭,依次給過吊橋的緬人發放,然而,這些饅頭不是白給的,緬人們被士兵們用長矛大刀逼著去抬曠野中的清軍屍體,這些死者全部是清軍,他們無一例外地被扒了個精光。
看來,大明士兵們對戰場上的打掃的確很徹底,且不說軍械鎧甲旗幟器物戰馬這些物資,還有首飾銀錢之類的財物早已被搜刮一空,就連死人嘴裏的金牙也被撬走,至於死馬,自然也是要的,因為可以馬肉可以醃製成肉幹……
因為屍體清理工作是大戰之後必須的,目的是為了預防瘟疫的發生----顯然,這個繁重的工作肯定是要落到這些可憐的緬人頭上的。
另外,在這些長矛之間,還有數百支火銃,這些火銃的前端,都安裝著雪亮的寬刃刺刀,白森森地反射著陽光。
“此乃四像方圓陣也”。
這是魏宏給自己的陣型取的名字,並且神情自諾、一點也不臉紅地這樣對對白文選解釋道
而且魏鴻還強調說,這個名字是他自己的發明!
在這場大戰前的幾天裏,聯邦陸軍的士兵一直在與白文選的三千多長矛手和一千五百多盾牌手們一起練習、磨合這種陣型。
到如今他們已經能在號令發出後十五到三十秒之內,以步兵連為核心單位,迅速地變換陣型,組成十個由五十名大型盾牌手、二百名長矛手為外圍,以一個二百餘人槍的步兵連為“內襯”的雙重圓陣。
白文選對這個陣型的評價很高,盡管他不能很確切地明白魏宏對該陣型的:“防禦十,攻擊五,移動一”的說法是怎麽算出來的,但他也明白,這種陣型除了移動起來有點費勁以外,對付韃子的騎兵攻擊是非常有效的。
而且,這個陣型還具備很強大的攻擊性——事實正是如此,當三千清軍騎兵衝到這些圓陣麵前時,突然發現他們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騎手們在麵對這種陣型時,無論人還是馬,都會下意識地避開那些像刺蝟尖刺一樣的方向,特別是那裏還閃耀著金屬的寒光,從而跑進這些“刺蝟”之間的空隙地帶。
這個效果就跟奔騰的洪水突然遇到地麵上巍然不動的巨石一樣,會讓洪水瞬間分流成數股,使其衝擊的氣勢大打折扣。
當然了,勝利的歡樂僅屬於大明天子麾下的將士和阿瓦城裏的漢民們。
這場大戰剛剛過了兩個小時,另外一場“盛宴”在阿瓦城南郊的曠野中開始,那裏有數千明軍士兵和市民糾察隊隊員,他們受命“打掃戰場”。
此前,朱北國和魏鴻他們一致同意,把打掃戰場的任務交給大明的將士們。
對於戰場上的收獲,澳洲分文不要。
朱北國還很貼心地對白文選表示說,這些年各位在窮山惡水、煙瘴之地間顛沛流離,很是辛苦,這次就讓大明將士們去“打掃戰場”吧。
事實證明,白文選和他的屬下對澳洲人的這個決定是發自內心的感激,沒錯,白文選部這些年在滇緬邊疆碾轉奔波,不僅戰事不斷,更少有大獲全勝的戰鬥,因此大規模獲得戰利品的機會就很少。
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裏,白文選部——自然也包括李定國部,雖然可以通過在緬境各土司進行所謂的“依法征稅”和“誠意助餉”獲得補給,但是,這些地方並不十分富餘,因此他們不僅在財政很窘迫,將士們從上到下也窮得叮當響。
如今,城外曠野中遍地清軍的軍械物資戰馬,還有那麽多死人,其中絕大多數還是正黃旗、鑲藍旗“真韃子”精銳。
可以想象得到,他們能從這些人身上搜刮到多少財物……
真的很讓人眼紅。
對於澳洲人的決定,白文選鄧凱他們當然知道,這是澳洲人的善意。
依照白文選部過去的慣例,戰場上的收獲一般會分成三份,一份歸皇上,即“公庫”,一份歸“藩庫”,實際上就是歸白文選,另外三分之一才給各級將領和士兵分配。
當朱北國把澳洲人的的決定轉達給白鄧二人時,白文選當即表態說,歸“藩庫”的那一份他也分文不要,全部“照規例”分給將士們!
緊接著,永曆皇帝也傳出聖旨,歸“公庫”的那份,自己也不要了,也全部歸將士們!
當然了,話是這麽說,但大明將士上下心裏還是知道的,如果真的在戰場上找到很值錢的珠寶、寶劍、寶刀、鎧甲、駿馬之類的東西,還是要層層進獻的,因為這些貴重之物,實非尋常人可享,隻有貴人才能用……
當大明的將士們再度陷入狂歡,急吼吼地衝出南門城門洞發財的時候,另外還有數千明軍和市民糾察隊在東城和北城的緬人居住區裏“發財”。
上午十一點三十分,永曆皇帝在檢閱完士兵後當即下詔,要在全城再一次展開“安全大清查”,理由是緬軍的外省軍隊參與、協助了清軍對阿瓦城進攻,那麽現在,必須查出城裏的“緬人內應……以儆效尤!”。
當天下午,這些全副武裝的士兵們開始在大街小巷裏闖民宅搜查“內應”,這些緬人是因為各種原因滯留在阿瓦城裏的,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因為被強征勞役而留下,然而,這些人最終也沒能因為“有用處”而避免迫害。
當天下午,市民糾察隊員們開始肆無忌憚地劫掠這些緬人家中和身上的財物銀錢,其中還包括強行帶走他們看上眼的緬人年青女子,任何膽敢反抗的緬人會被當成“緬軍內應”,然後被當場格殺。
對城裏的殘存的緬人們而言,這場終生難忘的浩劫從下午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淩晨。
然而這群人麵臨的劫難還沒有完,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天還沒有全亮,明軍和市民糾察隊開始強行驅趕城裏的緬人出城。
方法與上次的做法如出一轍——緬文的告示說,這是因為皇上仁慈,實在不忍心看著緬人在城裏餓死,又在南城郊外設了一個糧食接濟站,緬人可以到那裏領白麵做成的饅頭。
於是,這些被洗劫一空的緬人們----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被強行驅趕出門,經過統計,一共有八千多緬人扶老攜幼步行到到阿瓦城的南門外,然後被圈在城門洞與護城河之間,在那裏,果然有明軍士兵手裏拿著饅頭,依次給過吊橋的緬人發放,然而,這些饅頭不是白給的,緬人們被士兵們用長矛大刀逼著去抬曠野中的清軍屍體,這些死者全部是清軍,他們無一例外地被扒了個精光。
看來,大明士兵們對戰場上的打掃的確很徹底,且不說軍械鎧甲旗幟器物戰馬這些物資,還有首飾銀錢之類的財物早已被搜刮一空,就連死人嘴裏的金牙也被撬走,至於死馬,自然也是要的,因為可以馬肉可以醃製成肉幹……
因為屍體清理工作是大戰之後必須的,目的是為了預防瘟疫的發生----顯然,這個繁重的工作肯定是要落到這些可憐的緬人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