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顏喀喇山在番語中即“先代的山”的意思,北胡語的意思則是“富饒的美麗的山”。(.好看的小說它是潢水河與上青江的源頭。《山海經》曾有記載:“昆侖山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出其東北隅,實惟河源”。意思就是巴顏喀喇山是潢水河的源頭。
該山地勢高聳,群山起伏,雄嶺連綿,景象恢宏。山上空氣稀薄,氣候酷寒,一年之中競有八九個月時間飛雪不斷,雪山有經年不融的皚皚積雪和終年不化的凍土層。山上地域遼闊,山峰顯得並不險峻,比較平緩。
有的山峰渾圓粗獷,有的山峰遠看象山,近看象川,山嶺之間猶如平原一般廣袤平坦。巴顏喀喇山是雍州境內一座有名的大山,雖地勢高寒,氣候複雜,但雨量充沛,是雍州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場。這裏盛產犛牛和玉樹馬。
巴顏喀喇山山前遍布大小沼澤和湖泊,其中著名者為星宿海、紮陵湖和鄂陵湖。巴顏喀喇山口是古時帝國通向吐蕃必經之地。
秦子昂正背著雲飛,和小雯一起艱難地走在通往巴顏喀喇山的小路上。他終於沒能抵製住雲飛的誘惑,去巴顏喀喇山上的魔宮,接受雲飛將要送給他的兩份“大禮”,然後去實現也不知是他自己還是雲飛的野心。
後世之人對當初雲飛為何看中秦子昂,最後造成一代大帝的誕生始終不解,史學界也長期對此爭論不休,不過主要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認為雲飛畢竟是魔門的門主,而魔門之人行事向來怪誕不經,正常人認為不會做的事,他們偏偏會做的津津有味。<strong></strong>雲飛選中秦子昂純粹是一時心血來潮,沒有什麽特殊的理由。
另一種說法認為雲飛當時選秦子昂是出於無奈,因為雲飛當時受了重傷,不良於行,已沒有時間精力去尋找傳人,加上秦子昂的資質還算不錯,又有宰相父親這個有利條件,雖然他本人在才華武功等各方麵不盡人意,也隻得賭一賭了。
秦子昂已得到了雲飛所授的兩本書,一本是雲流寫的關於治國之道的《天書》,一本是雲飛寫的關於兵法戰略的《戰訣》。秦子昂這些天除了趕路外就是專門學習兩本書,這兩本書上的內容博大精深,他已深深被書吸引,隻覺得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戰訣》是雲飛一生研究兵法的結晶,處處體現了他用兵“不動如山,動如驚雷閃電”的思想,對軍隊操練、行軍布陣、軍隊用人、後勤補給等各方麵都做了詳盡地闡述,並引述了他一生征戰的全部戰例。書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對戰略的看重,認為戰略的失敗用戰術的勝利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彌補的。而戰略隻要得當,戰術上即使有一時的失利,最後也會取得勝利。這與一般的兵書隻談戰術是不相同的。
《天書》則是雲流在總結了漢族幾千年發展史的基礎上提出的一整套全新的治國之道。《天書》主要分為內政、外交、軍事三大部分。在內政上,《天書》提出軍政分離、刑政分離,改革官吏招考製度,給予平民一定的權力。
所謂軍政分離,就是將軍隊從各級衙門中完全獨立出來,地方官吏不再管理軍隊,文官專事從政,武將專事治軍,這樣就可以避免地方官吏權力過大,不聽朝廷調派,甚至造反。所謂刑政分離,就是設立專門的刑律部門和監察部門,實行垂直管理,刑律部門專職打擊刑事犯罪,監察部門專職監督官吏犯罪,避免現行的官官相護,包庇犯罪的現象。
改革官吏招考製度,是針對現行的科考製度過於單一而提出的。在帝國現行的科考製度中,官吏的招考,一般是考一篇文章,內容就是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範圍太過狹窄。須知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有人善於管理,有人擅長水利,有人精通刑律,有人則長於商務。而各級衙門所需的人員也是多種多樣,因此僅考一篇治世的文章是不能得到足夠的有用人才的。
《天書》中提出要分不同的行業舉辦不同內容的考試,便於得到更多更有用的人才。至於給予平民一定的權力就是準許鎮一級的官吏由民眾選舉產生,城一級的官吏民眾有監督權。這樣便於減少基層官吏貪汙腐敗,欺壓百姓的現象。
在外交上,《天書》總結了漢族與其他各族分分合合的曆史原因,得出結論:漢族要想與其他各族長期統合,必須首先實現文化的融合。具體做法一是與各族通商,向各族輸出漢族的食物、服裝、日用品,讓各族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漢族的東西。二是經常派出文化團體到各族進行交流表演,尤其是可以經常組織歌舞團到各族進行巡回演出。三是設立專門的通譯部門,通譯漢族及各族的典籍。四是向各族傳授耕種、膳食等各種民用技術。
總之一句話,要讓各族的生活方式盡可能與漢族相同。在軍事方麵,除提出軍政分離外,還提出軍權收歸朝廷所有,由皇帝直接掌控,實施軍人的職業化,設立專門的軍事學院,培養職業軍人。總之,《天書》的治國之術與帝國現行的一套全然不同,確實是想前人所未想,發前人之未省。
秦子昂就這樣一路貪婪地吸收著新鮮的東西,等到達魔宮的時候,他感覺到自己無論是眼界還是思維方式都與以前相比有了極大的不同。
魔宮坐落在巴顏喀喇山上的星宿海邊,整坐宮殿用巨大的青石砌成,依山而立,雄偉壯觀。星宿海位於湟水河源頭地區,東與紮陵湖相鄰,西與流瑪曲相接。星宿海,番語稱為“錯岔”,意思是“花海子”。這裏的地形是一個狹長的盆地,東西長五百多裏,南北寬三百多裏。湟水河之水行進至此,因地勢平緩,河麵驟然展寬,流速也變緩,成為四處流淌的河水,使這裏形成大片沼澤和眾多的湖泊。
在這不太大的盆地裏,竟星羅棋布著數以百計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湖泊,大的有幾百丈見方,小的僅幾丈見方。登高遠眺,這些湖泊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來。
史書有這樣的記載:“星宿海形如葫蘆,腹東口西,南北匯水汪洋,西北亂泉星列,合為一體,狀如石榴餅子。每月既望之夕,天開雲淨,月上東山,光浮水麵,就岸觀之,大海汪洋湧出一輪冰鏡,億萬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少焉,風起波回,銀絲散渙,眩目驚心,真塞外奇觀也。”
該山地勢高聳,群山起伏,雄嶺連綿,景象恢宏。山上空氣稀薄,氣候酷寒,一年之中競有八九個月時間飛雪不斷,雪山有經年不融的皚皚積雪和終年不化的凍土層。山上地域遼闊,山峰顯得並不險峻,比較平緩。
有的山峰渾圓粗獷,有的山峰遠看象山,近看象川,山嶺之間猶如平原一般廣袤平坦。巴顏喀喇山是雍州境內一座有名的大山,雖地勢高寒,氣候複雜,但雨量充沛,是雍州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場。這裏盛產犛牛和玉樹馬。
巴顏喀喇山山前遍布大小沼澤和湖泊,其中著名者為星宿海、紮陵湖和鄂陵湖。巴顏喀喇山口是古時帝國通向吐蕃必經之地。
秦子昂正背著雲飛,和小雯一起艱難地走在通往巴顏喀喇山的小路上。他終於沒能抵製住雲飛的誘惑,去巴顏喀喇山上的魔宮,接受雲飛將要送給他的兩份“大禮”,然後去實現也不知是他自己還是雲飛的野心。
後世之人對當初雲飛為何看中秦子昂,最後造成一代大帝的誕生始終不解,史學界也長期對此爭論不休,不過主要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認為雲飛畢竟是魔門的門主,而魔門之人行事向來怪誕不經,正常人認為不會做的事,他們偏偏會做的津津有味。<strong></strong>雲飛選中秦子昂純粹是一時心血來潮,沒有什麽特殊的理由。
另一種說法認為雲飛當時選秦子昂是出於無奈,因為雲飛當時受了重傷,不良於行,已沒有時間精力去尋找傳人,加上秦子昂的資質還算不錯,又有宰相父親這個有利條件,雖然他本人在才華武功等各方麵不盡人意,也隻得賭一賭了。
秦子昂已得到了雲飛所授的兩本書,一本是雲流寫的關於治國之道的《天書》,一本是雲飛寫的關於兵法戰略的《戰訣》。秦子昂這些天除了趕路外就是專門學習兩本書,這兩本書上的內容博大精深,他已深深被書吸引,隻覺得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戰訣》是雲飛一生研究兵法的結晶,處處體現了他用兵“不動如山,動如驚雷閃電”的思想,對軍隊操練、行軍布陣、軍隊用人、後勤補給等各方麵都做了詳盡地闡述,並引述了他一生征戰的全部戰例。書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對戰略的看重,認為戰略的失敗用戰術的勝利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彌補的。而戰略隻要得當,戰術上即使有一時的失利,最後也會取得勝利。這與一般的兵書隻談戰術是不相同的。
《天書》則是雲流在總結了漢族幾千年發展史的基礎上提出的一整套全新的治國之道。《天書》主要分為內政、外交、軍事三大部分。在內政上,《天書》提出軍政分離、刑政分離,改革官吏招考製度,給予平民一定的權力。
所謂軍政分離,就是將軍隊從各級衙門中完全獨立出來,地方官吏不再管理軍隊,文官專事從政,武將專事治軍,這樣就可以避免地方官吏權力過大,不聽朝廷調派,甚至造反。所謂刑政分離,就是設立專門的刑律部門和監察部門,實行垂直管理,刑律部門專職打擊刑事犯罪,監察部門專職監督官吏犯罪,避免現行的官官相護,包庇犯罪的現象。
改革官吏招考製度,是針對現行的科考製度過於單一而提出的。在帝國現行的科考製度中,官吏的招考,一般是考一篇文章,內容就是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範圍太過狹窄。須知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有人善於管理,有人擅長水利,有人精通刑律,有人則長於商務。而各級衙門所需的人員也是多種多樣,因此僅考一篇治世的文章是不能得到足夠的有用人才的。
《天書》中提出要分不同的行業舉辦不同內容的考試,便於得到更多更有用的人才。至於給予平民一定的權力就是準許鎮一級的官吏由民眾選舉產生,城一級的官吏民眾有監督權。這樣便於減少基層官吏貪汙腐敗,欺壓百姓的現象。
在外交上,《天書》總結了漢族與其他各族分分合合的曆史原因,得出結論:漢族要想與其他各族長期統合,必須首先實現文化的融合。具體做法一是與各族通商,向各族輸出漢族的食物、服裝、日用品,讓各族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漢族的東西。二是經常派出文化團體到各族進行交流表演,尤其是可以經常組織歌舞團到各族進行巡回演出。三是設立專門的通譯部門,通譯漢族及各族的典籍。四是向各族傳授耕種、膳食等各種民用技術。
總之一句話,要讓各族的生活方式盡可能與漢族相同。在軍事方麵,除提出軍政分離外,還提出軍權收歸朝廷所有,由皇帝直接掌控,實施軍人的職業化,設立專門的軍事學院,培養職業軍人。總之,《天書》的治國之術與帝國現行的一套全然不同,確實是想前人所未想,發前人之未省。
秦子昂就這樣一路貪婪地吸收著新鮮的東西,等到達魔宮的時候,他感覺到自己無論是眼界還是思維方式都與以前相比有了極大的不同。
魔宮坐落在巴顏喀喇山上的星宿海邊,整坐宮殿用巨大的青石砌成,依山而立,雄偉壯觀。星宿海位於湟水河源頭地區,東與紮陵湖相鄰,西與流瑪曲相接。星宿海,番語稱為“錯岔”,意思是“花海子”。這裏的地形是一個狹長的盆地,東西長五百多裏,南北寬三百多裏。湟水河之水行進至此,因地勢平緩,河麵驟然展寬,流速也變緩,成為四處流淌的河水,使這裏形成大片沼澤和眾多的湖泊。
在這不太大的盆地裏,竟星羅棋布著數以百計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湖泊,大的有幾百丈見方,小的僅幾丈見方。登高遠眺,這些湖泊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來。
史書有這樣的記載:“星宿海形如葫蘆,腹東口西,南北匯水汪洋,西北亂泉星列,合為一體,狀如石榴餅子。每月既望之夕,天開雲淨,月上東山,光浮水麵,就岸觀之,大海汪洋湧出一輪冰鏡,億萬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少焉,風起波回,銀絲散渙,眩目驚心,真塞外奇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