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盛朝史書的記載,正燁帝對國師秀明一生極為倚重。親 更多文字內容請百度一下() 或者搜索樂文 都可以的哦此位國師以童顏而鶴壽,終其生都保持著殊麗之姿。倘若僅以相貌而言,頗有佞幸之嫌,可是史書上卻不敢有半字提到此事,蓋因國師不但曾為孝敬太後延過壽,還曾數次救帝於不治之中。可以說,沒有秀明國師,正燁帝恐會英年早逝,便絕無機會再建下四夷平定江山一統的大功,更無機會開五十年盛世了。
關於國師究竟救了皇上幾次,這個事兒在史書上寫的也不是特別明白。可考的至少有一次,就是皇上平定東南葉氏之亂的時候,傷寒致命,為國師所救。另外,還有些野史上說,在平亂之後,國師還於惠水縣地動之中,救過皇上一次。不過正史上關於這件事卻沒有記載,隻說國師“功成欲身退,帝不許,親至惠水縣追之返,終身不複言退”。
至於惠水縣那次地動,史書上卻說是一場天災,隻因正燁帝與國師雙雙在惠水縣,才壓服地動,消弭大禍,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正燁盛世,及後頭長達三十年的太平日子。
當然,惠水縣那次地動的來龍去脈,史官是根本不知道的,就連當時跟著正燁帝親赴惠水縣追還國師的那些侍衛們,也一樣不知道。
事實上,連皇上究竟當時怎麽帶著國師出現的,侍衛們都不是很明白。他們隻是在地動之時看見皇上被甩下馬背,然後消失在一個大坑之中,等他們過去,坑已經坍塌下去。他們挖了又挖,然而地動山搖之時,越挖越塌,簡直不是人力所能掘開的。說實話,那個時候所有的侍衛都已經準備著回京城之後被處死了。
正在眾人暗自琢磨是現在揮劍自刎以免殃及家人,還是回京城安排好了家人再為皇帝殉死的時候,又一聲轟響自地下傳來,將眾人再次震倒在地。本以為是餘震,誰知隨後地不再動,卻有嘩啦啦巨石滾落的聲音自遠處傳來。眾人循聲而去的時候,發現皇上和國師並肩站在山頭上——哦,確切點說,是皇上抱著國師站在山頭上。
當時皇帝陛下衣裳不整——當然這也正常,被埋在地下還能生還,衣裳不整算個什麽?至少皇上還穿著衣裳呢,而國師——國師是披著皇上的外袍的,至於裏頭穿了什麽,侍衛們沒看見,也沒敢看,因為國師被皇上橫抱著,兩條修長的小腿都露在外麵,還有一雙光腳丫。既然小腿露著,那大腿呢?再往上呢?
侍衛們十分識趣地低下了頭,更識趣的譬如侍衛首領,一麵磕頭請罪自承護駕不力,一麵就脫自己的外衣。有幾個遲鈍的還在琢磨首領這是打算立刻就來個負荊請罪?就見人家把脫下來的外衣遞上去了,然後又在脫外褲。
負荊請罪不需要脫褲子吧?遲鈍的那位還在琢磨呢,已經有反應快的,跟著開始脫了。
就這麽著,給國師湊了一身衣裳,當然穿上之後的效果——侍衛們皆是人高馬大,他們的衣裳給國師穿上宛如唱戲用的戲裝。幸而眾人穿的都是貼身緊靠,若是平日裏的袍服,或許就可以直接把國師裝進去了。
這件事,也成了知白的笑柄,至少日後齊峻是一想起來就要笑的,至於侍衛們,皇上能平安歸來,他們就要燒高香了,誰還顧得上笑呢。
“究竟是怎麽回事?”上了馬車之後,齊峻便忍不住追問,“我到這會兒還糊塗著呢,怎麽突然間那石頭就給掀開了,又是什麽東西送咱們上到山頭的?”
知白還在跟過長的衣袖做鬥爭,拚命把它們挽上去,聞言歪頭一笑:“陛下猜!”
當時黑暗之中,齊峻隻覺得眼前有淡淡金光浮現,仿佛一顆圓圓的種子落入了泉眼之中一般,然後知白讓他閉上眼睛,便隻覺得眼前白光燦爛,刺得人想睜眼也睜不開了。似乎是有什麽東西從泉眼裏衝了出去,硬生生將壓在他們頭頂的巨石掀到一邊,引發了山洞裏新一輪的震動,碎石泥土紛紛崩落。
不過這些都不曾傷到齊峻,那時他雙手緊緊抱著知白,隻覺得有什麽東西托住了自己往上送,頭頂上仿佛還有什麽東西遮擋著,隻有些泥土塵沙落到了臉上而已。倒是上方不停傳來什麽崩裂的聲音,最後他感覺到微風拂麵,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站在山頭上了。身後是一條巨大的裂縫,整麵山崖都被劈開了似的,最後轟然崩塌,倒入升仙穀中,將一條山穀填得滿滿的,任何生物隻要比耗子大,就甭想再進去。也就是說,升仙穀,從此就再也沒有了。
“有點兒像棵樹……”齊峻絞盡腦汁地想,“但樹怎能長得那般快?且——樹呢?”等他站上山頭之後,可沒看見有什麽樹。
知白嘻嘻一笑:“當然不是真的樹。”他指了指自己的天靈處,“此為內丹所生,皇上或可謂之‘識樹’。”人有識海,此樹即為識海中所生,名為識樹。
“內丹?”齊峻臉色頓時一變,“你用了內丹?難怪你臉色有些發白,朕還以為是在山洞中久不見天日所致!”
知白笑了笑:“嗯,用了內丹。萬物之力大者,莫過於種子,其萌芽生長之力,雖金剛巨靈不可勝。我肯破內丹,一處山洞算什麽?當然啦,其中也有陛下龍精的補益之效——隻是如今,我既無元嬰又無內丹,泥丸宮也破,日後究竟是否還能修行,未可知嘍……”
齊峻聽他說什麽龍精,還沒來得及臉紅一下呢,就聽他又說自己沒了這個破了那個,頓時一點害臊的心思都沒有了,驚問:“沒了什麽?為何不能修行了?”
知白兩手一攤:“什麽都沒了!我為了陛下,真是——”話說到這裏,袖子又滑了下來,連忙再往上卷。
齊峻被他駭住了,一把抓住他:“什麽?什麽叫做‘什麽都沒了’?你,你不是——”上下審視,生怕他會說出什麽命不久矣的話來。
知白本來是在嚇唬他,見齊峻臉色鐵青,唇上卻失了血色,居然是真嚇住了,心下頓時後悔,硬把話又繞了回來:“先破元嬰又破內丹,我十餘年修行全部耗盡了,日後隻怕再無進益。嗯——若是陛下能多跟我雙修幾次,或許好些?”
“你——”齊峻怒視著他,恨不得把他按在座位上狠打一頓屁股!方才嚇得他一顆心幾乎從喉嚨裏跳了出來知不知道!
但手舉起來,最後還是輕輕落下了。齊峻狠狠揉了一下知白亂七八糟的頭發:“以後,朕天天陪你雙修!”
皇帝金口玉言,言出必行。自從那日起,後宮妃嬪便再未見皇帝雨露。
當然這件事,外人是不知道的,就是專管記錄皇帝起居的彤史局也不知道。蓋因皇帝也還是會去妃嬪宮中留宿的,但據史書說,正燁帝“威嚴逼人”,彤史局記檔的內監從來不敢入內殿,因此也就不知道裏麵究竟發生什麽事,不過能在彤史上記一筆說某某日皇帝宿於某某妃嬪宮中罷了。至於這一夜到底有沒有顛鸞倒鳳——難怪哪個妃嬪會去外頭宣揚皇帝昨夜沒碰她?那不是自己打臉麽?
正燁八年,皇帝下旨,因宮中無子,接晉王長子入宮撫養。
民間也有這樣的說法,家裏沒孩子的,若是能有個小孩子在跟前養一養,說不準就會帶了孩子來,而且這個法子還真的十分有用,有很多人家都是因此得了孩兒的。所以皇帝下這道旨意,說起來也是順理成章。
但放在頗通政治的人眼裏,晉王長子不是來給皇帝帶兒女運的,而是來做質子的。
先帝四子,長子正燁帝已經登基;次子平王叛亂被剿,連帶著外家都一概掃平,已然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四子年紀還小著呢,正燁帝登基之後這八年,足夠把他教導成一個安分守時,平庸無能的閑散王爺了;唯有皇三子晉王,既有封地又有兒女,可不是就成了正燁帝的眼中釘麽?
這話不但是京城裏有人在傳,就連晉王夫婦自己也都信以為真,隻得哭著將長子送走。晉王正準備親自上書痛表自己忠心的時候,接到了正燁帝一封密旨。
這封密旨的內容,是在正燁帝遜位之後很多年才漸漸透露出來的。這密旨的出現,推翻了正史上關於正燁帝傳位於侄兒的那段記載。
正史裏說,正燁帝是終身無子,又見晉王長子六藝俱成,這才起了傳位之心。可隻有看了密旨的晉王夫婦知道,在正燁帝將自己長子接走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立他為太子了。隻不過那時正燁帝還年輕,宮裏的妃嬪們還年輕,朝堂上還有各家勢力正瞪著眼指望自家女兒生兒子呢,若此時就立晉王長子為太子,他立刻就會變成眾矢之的。
因此,正燁帝將晉王長子作為質子帶進了宮,對外又表示此為皇長孫,理應仔細教導,親自為他請了文武師傅。當時眾人都以為,皇帝這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拿侄子當質子的事實,博個好名聲罷了,誰都沒有放在心上。
然後十年後,正燁帝依然沒有兒子,而晉王長子卻長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好少年。太後是過世了,後宮的妃嬪們都過了好生養的年紀,朝堂上的勢力也被正燁帝整頓得差不多了,然後,正燁帝立侄兒為太子,緊接著就帶著太子出征西北,去打北羯了。
這一場仗,盛朝大獲全勝。
其實也沒什麽好奇怪的,這場仗看起來雖然隻打了六個月,正燁帝卻為此準備了十年。六個月後,北羯損失了十分之六的軍隊,直退一千裏,龜縮到他們的王庭,而盛朝大軍占領了連綿巍峨的黑雲山。
黑雲山密林千裏,山路狹窄,隘口險峻,易守難攻。盛朝占據了黑雲山的隘口,就等於掐斷了北羯想要入侵盛朝邊關的道路,隻要隘口不失,此後至少五十年的安穩日子是毫無問題的。
在出征之前,也有大臣們反對過,一則是反對皇帝親征,二則反對皇帝把太子也帶去,因為若是戰事不利,皇帝太子一鍋被人端了,盛朝群龍無首,馬上就要大亂,隻剩一個被遷居冷宮的皇後能有屁用!
結果皇帝沒聽。按皇帝的說法,太子不能不經風浪,讓他去看看戰場,看看軍士們是如何為了國家安定而拚殺的,日後他就知道如何更認真更謹慎地治理國家。
最後是皇帝勝利了。太子膽子很大,不但沒被那些血腥場麵嚇著,反而躍躍欲試,恨不得自己也能上馬去斬幾個北羯人的頭顱。
北羯一退,皇帝立刻挾大勝之威,轉撲東狄。東狄的戰力還不如北羯,隻不過仗著東北山深林密罷了。隻是盛朝大軍來得太快,東狄王族尚未及撤退,已經被人兵臨城下,隻得舉族自縛出降,被安置到東南之地去“圈居”,從此再無東狄一國。
這場仗打了不到一年,驅北羯,滅東狄,剩下西南之地的夷族不等皇帝動手,立刻上表稱臣,年年朝貢。至此,四夷平定,江山穩固,百姓從此可以安居樂業了。
而後,正燁帝還在位了四年,為的是讓太子逐漸接手國事,學著做皇帝。到了正燁二十三年,正燁帝退位,太子繼位,號為繼成。繼成帝的親生父母晉王夫婦被加封地,不過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封地居住,偶爾在過年的時候進京見見兒子,之後也就趕緊返回封地,並沒給禦史們留下一點半點彈劾的機會。
至於退位之後的正燁帝,好像是在不知不覺間消失的。
據史書記載,正燁帝退位之後,便不再過問國事,整日居住觀星台,仿佛是修仙了。
要說正燁帝的父皇,那就是個篤信佛道迷戀金丹的主兒,但正燁帝是不信這些的,所以這修仙的說法總覺得不大可信。但他一退位就住進了觀星台,終日與秀明國師廝混,這可不是假的。所以史官也隻好將其記載為:帝入觀星台,終日不出。並不好說究竟在裏頭是幹什麽。
再然後,當繼成帝把國家治理得不錯的時候,正燁帝就消失了。正史說他隱居,野史說他成仙,甚至還有人暗地裏猜測是不是被繼成帝給哢嚓了,真是眾說紛紜,無一定論。
繼成帝沒出來辟謠,隻管每天上朝下朝,一如往常地辦理國事。大概過了一年吧,這些謠言就漸漸平息了,倒是另有消息出來:有人說在山東見到了正燁帝和國師,當時國師正在求雨;有人說在西南山裏看見兩人采藥,極像正燁帝和國師;甚至有一日之內,兩地相隔千裏,一地晨見帝與國師泛舟,一地則慕見帝與國師野炊,簡直是傳得神乎其神。
再然後……這些消息也就漸漸地沒有了。因為繼成帝開始立後、選妃、生子,新一輪的帝位交替又要開始,而人們的注意力總是更容易被新鮮事吸引過去,至於正燁帝與秀明國師,漸漸的就成了故紙堆裏的兩個符號。隨人豔說神仙事,往者已矣不可追……
作者有話要說:啊啊啊,終於結束了。至於被鎖的78章,其實就是啪啪啪,不影響理解內容的。但是因為啪啪啪太多,改都木法改,所以也就木法解鎖,將來如果出定製,會一字不落放到裏頭的。
關於國師究竟救了皇上幾次,這個事兒在史書上寫的也不是特別明白。可考的至少有一次,就是皇上平定東南葉氏之亂的時候,傷寒致命,為國師所救。另外,還有些野史上說,在平亂之後,國師還於惠水縣地動之中,救過皇上一次。不過正史上關於這件事卻沒有記載,隻說國師“功成欲身退,帝不許,親至惠水縣追之返,終身不複言退”。
至於惠水縣那次地動,史書上卻說是一場天災,隻因正燁帝與國師雙雙在惠水縣,才壓服地動,消弭大禍,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正燁盛世,及後頭長達三十年的太平日子。
當然,惠水縣那次地動的來龍去脈,史官是根本不知道的,就連當時跟著正燁帝親赴惠水縣追還國師的那些侍衛們,也一樣不知道。
事實上,連皇上究竟當時怎麽帶著國師出現的,侍衛們都不是很明白。他們隻是在地動之時看見皇上被甩下馬背,然後消失在一個大坑之中,等他們過去,坑已經坍塌下去。他們挖了又挖,然而地動山搖之時,越挖越塌,簡直不是人力所能掘開的。說實話,那個時候所有的侍衛都已經準備著回京城之後被處死了。
正在眾人暗自琢磨是現在揮劍自刎以免殃及家人,還是回京城安排好了家人再為皇帝殉死的時候,又一聲轟響自地下傳來,將眾人再次震倒在地。本以為是餘震,誰知隨後地不再動,卻有嘩啦啦巨石滾落的聲音自遠處傳來。眾人循聲而去的時候,發現皇上和國師並肩站在山頭上——哦,確切點說,是皇上抱著國師站在山頭上。
當時皇帝陛下衣裳不整——當然這也正常,被埋在地下還能生還,衣裳不整算個什麽?至少皇上還穿著衣裳呢,而國師——國師是披著皇上的外袍的,至於裏頭穿了什麽,侍衛們沒看見,也沒敢看,因為國師被皇上橫抱著,兩條修長的小腿都露在外麵,還有一雙光腳丫。既然小腿露著,那大腿呢?再往上呢?
侍衛們十分識趣地低下了頭,更識趣的譬如侍衛首領,一麵磕頭請罪自承護駕不力,一麵就脫自己的外衣。有幾個遲鈍的還在琢磨首領這是打算立刻就來個負荊請罪?就見人家把脫下來的外衣遞上去了,然後又在脫外褲。
負荊請罪不需要脫褲子吧?遲鈍的那位還在琢磨呢,已經有反應快的,跟著開始脫了。
就這麽著,給國師湊了一身衣裳,當然穿上之後的效果——侍衛們皆是人高馬大,他們的衣裳給國師穿上宛如唱戲用的戲裝。幸而眾人穿的都是貼身緊靠,若是平日裏的袍服,或許就可以直接把國師裝進去了。
這件事,也成了知白的笑柄,至少日後齊峻是一想起來就要笑的,至於侍衛們,皇上能平安歸來,他們就要燒高香了,誰還顧得上笑呢。
“究竟是怎麽回事?”上了馬車之後,齊峻便忍不住追問,“我到這會兒還糊塗著呢,怎麽突然間那石頭就給掀開了,又是什麽東西送咱們上到山頭的?”
知白還在跟過長的衣袖做鬥爭,拚命把它們挽上去,聞言歪頭一笑:“陛下猜!”
當時黑暗之中,齊峻隻覺得眼前有淡淡金光浮現,仿佛一顆圓圓的種子落入了泉眼之中一般,然後知白讓他閉上眼睛,便隻覺得眼前白光燦爛,刺得人想睜眼也睜不開了。似乎是有什麽東西從泉眼裏衝了出去,硬生生將壓在他們頭頂的巨石掀到一邊,引發了山洞裏新一輪的震動,碎石泥土紛紛崩落。
不過這些都不曾傷到齊峻,那時他雙手緊緊抱著知白,隻覺得有什麽東西托住了自己往上送,頭頂上仿佛還有什麽東西遮擋著,隻有些泥土塵沙落到了臉上而已。倒是上方不停傳來什麽崩裂的聲音,最後他感覺到微風拂麵,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站在山頭上了。身後是一條巨大的裂縫,整麵山崖都被劈開了似的,最後轟然崩塌,倒入升仙穀中,將一條山穀填得滿滿的,任何生物隻要比耗子大,就甭想再進去。也就是說,升仙穀,從此就再也沒有了。
“有點兒像棵樹……”齊峻絞盡腦汁地想,“但樹怎能長得那般快?且——樹呢?”等他站上山頭之後,可沒看見有什麽樹。
知白嘻嘻一笑:“當然不是真的樹。”他指了指自己的天靈處,“此為內丹所生,皇上或可謂之‘識樹’。”人有識海,此樹即為識海中所生,名為識樹。
“內丹?”齊峻臉色頓時一變,“你用了內丹?難怪你臉色有些發白,朕還以為是在山洞中久不見天日所致!”
知白笑了笑:“嗯,用了內丹。萬物之力大者,莫過於種子,其萌芽生長之力,雖金剛巨靈不可勝。我肯破內丹,一處山洞算什麽?當然啦,其中也有陛下龍精的補益之效——隻是如今,我既無元嬰又無內丹,泥丸宮也破,日後究竟是否還能修行,未可知嘍……”
齊峻聽他說什麽龍精,還沒來得及臉紅一下呢,就聽他又說自己沒了這個破了那個,頓時一點害臊的心思都沒有了,驚問:“沒了什麽?為何不能修行了?”
知白兩手一攤:“什麽都沒了!我為了陛下,真是——”話說到這裏,袖子又滑了下來,連忙再往上卷。
齊峻被他駭住了,一把抓住他:“什麽?什麽叫做‘什麽都沒了’?你,你不是——”上下審視,生怕他會說出什麽命不久矣的話來。
知白本來是在嚇唬他,見齊峻臉色鐵青,唇上卻失了血色,居然是真嚇住了,心下頓時後悔,硬把話又繞了回來:“先破元嬰又破內丹,我十餘年修行全部耗盡了,日後隻怕再無進益。嗯——若是陛下能多跟我雙修幾次,或許好些?”
“你——”齊峻怒視著他,恨不得把他按在座位上狠打一頓屁股!方才嚇得他一顆心幾乎從喉嚨裏跳了出來知不知道!
但手舉起來,最後還是輕輕落下了。齊峻狠狠揉了一下知白亂七八糟的頭發:“以後,朕天天陪你雙修!”
皇帝金口玉言,言出必行。自從那日起,後宮妃嬪便再未見皇帝雨露。
當然這件事,外人是不知道的,就是專管記錄皇帝起居的彤史局也不知道。蓋因皇帝也還是會去妃嬪宮中留宿的,但據史書說,正燁帝“威嚴逼人”,彤史局記檔的內監從來不敢入內殿,因此也就不知道裏麵究竟發生什麽事,不過能在彤史上記一筆說某某日皇帝宿於某某妃嬪宮中罷了。至於這一夜到底有沒有顛鸞倒鳳——難怪哪個妃嬪會去外頭宣揚皇帝昨夜沒碰她?那不是自己打臉麽?
正燁八年,皇帝下旨,因宮中無子,接晉王長子入宮撫養。
民間也有這樣的說法,家裏沒孩子的,若是能有個小孩子在跟前養一養,說不準就會帶了孩子來,而且這個法子還真的十分有用,有很多人家都是因此得了孩兒的。所以皇帝下這道旨意,說起來也是順理成章。
但放在頗通政治的人眼裏,晉王長子不是來給皇帝帶兒女運的,而是來做質子的。
先帝四子,長子正燁帝已經登基;次子平王叛亂被剿,連帶著外家都一概掃平,已然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四子年紀還小著呢,正燁帝登基之後這八年,足夠把他教導成一個安分守時,平庸無能的閑散王爺了;唯有皇三子晉王,既有封地又有兒女,可不是就成了正燁帝的眼中釘麽?
這話不但是京城裏有人在傳,就連晉王夫婦自己也都信以為真,隻得哭著將長子送走。晉王正準備親自上書痛表自己忠心的時候,接到了正燁帝一封密旨。
這封密旨的內容,是在正燁帝遜位之後很多年才漸漸透露出來的。這密旨的出現,推翻了正史上關於正燁帝傳位於侄兒的那段記載。
正史裏說,正燁帝是終身無子,又見晉王長子六藝俱成,這才起了傳位之心。可隻有看了密旨的晉王夫婦知道,在正燁帝將自己長子接走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立他為太子了。隻不過那時正燁帝還年輕,宮裏的妃嬪們還年輕,朝堂上還有各家勢力正瞪著眼指望自家女兒生兒子呢,若此時就立晉王長子為太子,他立刻就會變成眾矢之的。
因此,正燁帝將晉王長子作為質子帶進了宮,對外又表示此為皇長孫,理應仔細教導,親自為他請了文武師傅。當時眾人都以為,皇帝這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拿侄子當質子的事實,博個好名聲罷了,誰都沒有放在心上。
然後十年後,正燁帝依然沒有兒子,而晉王長子卻長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好少年。太後是過世了,後宮的妃嬪們都過了好生養的年紀,朝堂上的勢力也被正燁帝整頓得差不多了,然後,正燁帝立侄兒為太子,緊接著就帶著太子出征西北,去打北羯了。
這一場仗,盛朝大獲全勝。
其實也沒什麽好奇怪的,這場仗看起來雖然隻打了六個月,正燁帝卻為此準備了十年。六個月後,北羯損失了十分之六的軍隊,直退一千裏,龜縮到他們的王庭,而盛朝大軍占領了連綿巍峨的黑雲山。
黑雲山密林千裏,山路狹窄,隘口險峻,易守難攻。盛朝占據了黑雲山的隘口,就等於掐斷了北羯想要入侵盛朝邊關的道路,隻要隘口不失,此後至少五十年的安穩日子是毫無問題的。
在出征之前,也有大臣們反對過,一則是反對皇帝親征,二則反對皇帝把太子也帶去,因為若是戰事不利,皇帝太子一鍋被人端了,盛朝群龍無首,馬上就要大亂,隻剩一個被遷居冷宮的皇後能有屁用!
結果皇帝沒聽。按皇帝的說法,太子不能不經風浪,讓他去看看戰場,看看軍士們是如何為了國家安定而拚殺的,日後他就知道如何更認真更謹慎地治理國家。
最後是皇帝勝利了。太子膽子很大,不但沒被那些血腥場麵嚇著,反而躍躍欲試,恨不得自己也能上馬去斬幾個北羯人的頭顱。
北羯一退,皇帝立刻挾大勝之威,轉撲東狄。東狄的戰力還不如北羯,隻不過仗著東北山深林密罷了。隻是盛朝大軍來得太快,東狄王族尚未及撤退,已經被人兵臨城下,隻得舉族自縛出降,被安置到東南之地去“圈居”,從此再無東狄一國。
這場仗打了不到一年,驅北羯,滅東狄,剩下西南之地的夷族不等皇帝動手,立刻上表稱臣,年年朝貢。至此,四夷平定,江山穩固,百姓從此可以安居樂業了。
而後,正燁帝還在位了四年,為的是讓太子逐漸接手國事,學著做皇帝。到了正燁二十三年,正燁帝退位,太子繼位,號為繼成。繼成帝的親生父母晉王夫婦被加封地,不過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封地居住,偶爾在過年的時候進京見見兒子,之後也就趕緊返回封地,並沒給禦史們留下一點半點彈劾的機會。
至於退位之後的正燁帝,好像是在不知不覺間消失的。
據史書記載,正燁帝退位之後,便不再過問國事,整日居住觀星台,仿佛是修仙了。
要說正燁帝的父皇,那就是個篤信佛道迷戀金丹的主兒,但正燁帝是不信這些的,所以這修仙的說法總覺得不大可信。但他一退位就住進了觀星台,終日與秀明國師廝混,這可不是假的。所以史官也隻好將其記載為:帝入觀星台,終日不出。並不好說究竟在裏頭是幹什麽。
再然後,當繼成帝把國家治理得不錯的時候,正燁帝就消失了。正史說他隱居,野史說他成仙,甚至還有人暗地裏猜測是不是被繼成帝給哢嚓了,真是眾說紛紜,無一定論。
繼成帝沒出來辟謠,隻管每天上朝下朝,一如往常地辦理國事。大概過了一年吧,這些謠言就漸漸平息了,倒是另有消息出來:有人說在山東見到了正燁帝和國師,當時國師正在求雨;有人說在西南山裏看見兩人采藥,極像正燁帝和國師;甚至有一日之內,兩地相隔千裏,一地晨見帝與國師泛舟,一地則慕見帝與國師野炊,簡直是傳得神乎其神。
再然後……這些消息也就漸漸地沒有了。因為繼成帝開始立後、選妃、生子,新一輪的帝位交替又要開始,而人們的注意力總是更容易被新鮮事吸引過去,至於正燁帝與秀明國師,漸漸的就成了故紙堆裏的兩個符號。隨人豔說神仙事,往者已矣不可追……
作者有話要說:啊啊啊,終於結束了。至於被鎖的78章,其實就是啪啪啪,不影響理解內容的。但是因為啪啪啪太多,改都木法改,所以也就木法解鎖,將來如果出定製,會一字不落放到裏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