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爺,看起來我們要錯過宿頭了!”大半個時辰前,朱由崧一行人越過了睢水,但過河後詢問鄉人才得知,到通許縣城大約還有九十裏的路程,在有步行人員拖累的情況下,天黑之前是肯定到不了的。“要不,我們轉向杞縣吧,這樣還近一點。”
朱由崧看了看天色,問寧虎道:“這裏到杞縣還有多遠!”
寧虎答道:“聽地裏的百姓說,沿著睢水南岸向北走,大約還有小四十裏路。”
寧虎的建議其實疏漏了正南方向的睢州,但這也正常,第一,從現在的位置到睢州不過二十來裏地,如果到了睢州後就馬上入住了,那相當於浪費了幾個時辰;第二,洛陽在杞縣的西北方向,往南走那肯定是南轅北轍了;第三,睢州有個睢陽衛,寧虎也怕到什麽又遇到了什麽幺蛾子的事情;所以,幹脆提也不提去睢州的事情。
朱由崧想了想,問道:“杞縣是不是已經屬於開封了?”
嚴德桓應道:“是,杞縣和通許都屬於開封府了,杞縣再往東北行進的話,就是陳留。”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現在就出現兩條道路選擇了,一個從杞縣至陳留而開封,再從開封經中牟、鄭州、鞏縣、偃師而洛陽,另一個則是從通許至尉氏、新鄭、新密、登封而洛陽,當然實際兩者的路程差不多,但前一線基本不用經行山區,更加安全一點。
所以朱由崧考慮之後,決定道:“那就去杞縣吧······”
說到杞縣,還有有些名人的,比如晉代的江統、宋代的孔維,至於明代則有名醫李大可,名宦侯於趙、李際春及李茂春兄弟等等,不過,對於朱由崧來說,這些人都是舊紙堆裏的人物了,他更關心的另一個時空中對其的存在有著巨大爭議的某人。
因此,進城找了家客棧休息後,朱由崧吩咐道:“明日暫時不走了,休息一日再說!”
寧虎關切道:“世子爺,是不是一路騎馬有些辛苦了?”
朱由崧笑道:“辛苦是肯定的,畢竟之前也從沒有騎馬走過那麽長的路,不過,關鍵是我聽說本地有個名氣很大的秀才,所以,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跟他聊上兩句。”
另一時空中把李岩描述成了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太子少傅、兵部尚書李精白的兒子,這肯定是不對的,因為李精白是鳳陽府潁州(安徽阜陽)人,所以子孫是不可能寄籍河南參加鄉試、會試的,而且李精白的兩個兒子分別叫做李麟孫和李鶴孫,根本就沒有叫李岩這個名字的。
當然,投賊有辱家門,所以名字或可以改,但籍貫是怎麽也改不了的,李岩完全沒理由在父母尚在的時候,從潁州老家單獨遷居杞縣,這完全不合符明人的孝道理念,因此,朱由崧不能確定杞縣是不是有這麽一個人存在,故而連李岩的名字也沒說馬上出來。
“一個很有名的秀才?”
見寧虎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朱由崧苦笑道:“本藩的人才還是太少了,總得想辦法招攬一些,可是舉人這等有望魚躍龍門的,又怎麽可能看得上本藩呢,所以,想看看秀才裏,有沒有滄海遺珠啊!”
朱由崧這裏是拿當初盧象升的事借題發揮了,對此,寧虎也不好多少什麽,反正停一停也沒事,便依著朱由崧的意思,第二天,繼續在杞縣城裏整修。
整修,整修,其他人都可以多睡一會舒坦筋骨,但寧虎和嚴德桓卻沒得休息,需要陪著朱由崧前往縣學打探,是的,李岩據說是天啟七年中舉的,如今應該是一名生員,所以,一般會在縣學裏查到他的家庭地址和聯係方式。
“什麽?縣學裏沒有這個人?”
結果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所以朱由崧想來一會,才跟本縣教諭確認道:“那有沒有可能是府學生呢?”
如果靠中秀才時的成績足夠好,多半會被挑到府學裏就讀,不在縣學裏也很正常。
“這位公子,本官查過了所有在籍生員的名錄了。”老眼昏花的教諭如是說明道。“本縣廩生、增生和附生中都沒有此人!”
人可以在府學裏學習,但學籍卻是隻能留存在籍貫所在的縣裏,所以,縣教諭說查不到,那就是真的沒有這個人!
“那有沒有遊學暫居此地的生員,叫這個名字呢?”
由於朱由崧一上來就塞了五兩銀子的紅包,教諭為了對得起這筆好處費,所以也盡心盡力,隻是杞縣也不是什麽文化聖地,儒林名勝,平時如何有人會來杞縣遊學呢,所以,教諭給出的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朱由崧做出了判斷,要麽李岩是虛構人物,要麽這個名字是日後更改的,現在他不叫李岩。
但判斷歸判斷,朱由崧還是不死心的問道:“有沒有可能是沒有來縣學掛號呢!”
普通士子又沒有名氣,外地朋友也不會很多,那怎麽在遊學中跟人結識呢?
不是穿一件襴衫就可以半道攔人的,而是需要到各縣縣學來登記,然後通過縣學這個平台與本地士子進行接觸。
縣教諭想了想,派人傳來了兩名家在縣城中的秀才,然後當著朱由崧的麵問道:“你二人交際頗廣,可知道最近本縣來了個叫李岩的生員嗎?”
兩位秀才來縣學之前還有些提心吊膽,生怕教諭找自己的茬,卻沒想到,教諭想通過自己找人,因此心情一鬆後,也不敢怠慢,當即冥思苦想了起來。
其中有一名名叫柳書啟(名字由半分の月がのぼる空提供)忽然想到了什麽,稟告道:“本縣湯氏嫁女,所嫁之人,似乎就是一名來自河內的李姓生員。”
聽柳書啟這麽一提醒,另一位叫蔡昆岡(名字由skyline提供)的生員也想起來了:“對,對,此人似乎就叫做李岩,當日,我等還在羨慕呢,湯氏女可是本縣名門,據傳容貌豔麗,怎麽就便宜了外鄉人呢!”
教諭被蔡昆岡的穢言穢語氣壞了,當即嗬斥道:“滾,下次若再被我聽到此等下流話,我定向大宗師陳請,奪了你的功名!”
朱由崧急忙喝止道:“且慢,兩位,可知現在李岩還在杞縣嗎?”
柳書啟回應道:“這倒是不知了,不如閣下去湯家問一問吧······”
朱由崧看了看天色,問寧虎道:“這裏到杞縣還有多遠!”
寧虎答道:“聽地裏的百姓說,沿著睢水南岸向北走,大約還有小四十裏路。”
寧虎的建議其實疏漏了正南方向的睢州,但這也正常,第一,從現在的位置到睢州不過二十來裏地,如果到了睢州後就馬上入住了,那相當於浪費了幾個時辰;第二,洛陽在杞縣的西北方向,往南走那肯定是南轅北轍了;第三,睢州有個睢陽衛,寧虎也怕到什麽又遇到了什麽幺蛾子的事情;所以,幹脆提也不提去睢州的事情。
朱由崧想了想,問道:“杞縣是不是已經屬於開封了?”
嚴德桓應道:“是,杞縣和通許都屬於開封府了,杞縣再往東北行進的話,就是陳留。”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現在就出現兩條道路選擇了,一個從杞縣至陳留而開封,再從開封經中牟、鄭州、鞏縣、偃師而洛陽,另一個則是從通許至尉氏、新鄭、新密、登封而洛陽,當然實際兩者的路程差不多,但前一線基本不用經行山區,更加安全一點。
所以朱由崧考慮之後,決定道:“那就去杞縣吧······”
說到杞縣,還有有些名人的,比如晉代的江統、宋代的孔維,至於明代則有名醫李大可,名宦侯於趙、李際春及李茂春兄弟等等,不過,對於朱由崧來說,這些人都是舊紙堆裏的人物了,他更關心的另一個時空中對其的存在有著巨大爭議的某人。
因此,進城找了家客棧休息後,朱由崧吩咐道:“明日暫時不走了,休息一日再說!”
寧虎關切道:“世子爺,是不是一路騎馬有些辛苦了?”
朱由崧笑道:“辛苦是肯定的,畢竟之前也從沒有騎馬走過那麽長的路,不過,關鍵是我聽說本地有個名氣很大的秀才,所以,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跟他聊上兩句。”
另一時空中把李岩描述成了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太子少傅、兵部尚書李精白的兒子,這肯定是不對的,因為李精白是鳳陽府潁州(安徽阜陽)人,所以子孫是不可能寄籍河南參加鄉試、會試的,而且李精白的兩個兒子分別叫做李麟孫和李鶴孫,根本就沒有叫李岩這個名字的。
當然,投賊有辱家門,所以名字或可以改,但籍貫是怎麽也改不了的,李岩完全沒理由在父母尚在的時候,從潁州老家單獨遷居杞縣,這完全不合符明人的孝道理念,因此,朱由崧不能確定杞縣是不是有這麽一個人存在,故而連李岩的名字也沒說馬上出來。
“一個很有名的秀才?”
見寧虎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朱由崧苦笑道:“本藩的人才還是太少了,總得想辦法招攬一些,可是舉人這等有望魚躍龍門的,又怎麽可能看得上本藩呢,所以,想看看秀才裏,有沒有滄海遺珠啊!”
朱由崧這裏是拿當初盧象升的事借題發揮了,對此,寧虎也不好多少什麽,反正停一停也沒事,便依著朱由崧的意思,第二天,繼續在杞縣城裏整修。
整修,整修,其他人都可以多睡一會舒坦筋骨,但寧虎和嚴德桓卻沒得休息,需要陪著朱由崧前往縣學打探,是的,李岩據說是天啟七年中舉的,如今應該是一名生員,所以,一般會在縣學裏查到他的家庭地址和聯係方式。
“什麽?縣學裏沒有這個人?”
結果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所以朱由崧想來一會,才跟本縣教諭確認道:“那有沒有可能是府學生呢?”
如果靠中秀才時的成績足夠好,多半會被挑到府學裏就讀,不在縣學裏也很正常。
“這位公子,本官查過了所有在籍生員的名錄了。”老眼昏花的教諭如是說明道。“本縣廩生、增生和附生中都沒有此人!”
人可以在府學裏學習,但學籍卻是隻能留存在籍貫所在的縣裏,所以,縣教諭說查不到,那就是真的沒有這個人!
“那有沒有遊學暫居此地的生員,叫這個名字呢?”
由於朱由崧一上來就塞了五兩銀子的紅包,教諭為了對得起這筆好處費,所以也盡心盡力,隻是杞縣也不是什麽文化聖地,儒林名勝,平時如何有人會來杞縣遊學呢,所以,教諭給出的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朱由崧做出了判斷,要麽李岩是虛構人物,要麽這個名字是日後更改的,現在他不叫李岩。
但判斷歸判斷,朱由崧還是不死心的問道:“有沒有可能是沒有來縣學掛號呢!”
普通士子又沒有名氣,外地朋友也不會很多,那怎麽在遊學中跟人結識呢?
不是穿一件襴衫就可以半道攔人的,而是需要到各縣縣學來登記,然後通過縣學這個平台與本地士子進行接觸。
縣教諭想了想,派人傳來了兩名家在縣城中的秀才,然後當著朱由崧的麵問道:“你二人交際頗廣,可知道最近本縣來了個叫李岩的生員嗎?”
兩位秀才來縣學之前還有些提心吊膽,生怕教諭找自己的茬,卻沒想到,教諭想通過自己找人,因此心情一鬆後,也不敢怠慢,當即冥思苦想了起來。
其中有一名名叫柳書啟(名字由半分の月がのぼる空提供)忽然想到了什麽,稟告道:“本縣湯氏嫁女,所嫁之人,似乎就是一名來自河內的李姓生員。”
聽柳書啟這麽一提醒,另一位叫蔡昆岡(名字由skyline提供)的生員也想起來了:“對,對,此人似乎就叫做李岩,當日,我等還在羨慕呢,湯氏女可是本縣名門,據傳容貌豔麗,怎麽就便宜了外鄉人呢!”
教諭被蔡昆岡的穢言穢語氣壞了,當即嗬斥道:“滾,下次若再被我聽到此等下流話,我定向大宗師陳請,奪了你的功名!”
朱由崧急忙喝止道:“且慢,兩位,可知現在李岩還在杞縣嗎?”
柳書啟回應道:“這倒是不知了,不如閣下去湯家問一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