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路通標行的期間,朱由崧顯然有些生氣,第一,他氣寧虎等人對他隱瞞情況不報,第二,他氣某些標師、趟子手及雜役見利忘義,隻想抱著高枝;好在,這氣來的快,消的也快,所以頗有城府的他並沒有在寧虎和江濤麵前表露出任何不滿來,隻是借著處置投軍標師、趟子手家屬的事,敲打了一下寧虎和江濤,便暫時放過了此事。
離開路通之後,朱由崧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管墨藝塾視察。
此時,藝塾第一期學生已經分班完成,57名學生當中進入洛河書院的有11人、進入杏林堂的有6人、進入農本堂的有5人、進入管陶堂的有8人、進入墨工堂(機械班)的有5人、進入百煉堂(冶金班)的有4人、進入秘堂(化學班)的有4人、進入礦師堂(探礦班)的有5人、進入魯班堂(木工班)的有3人、進入樣式堂(建築班)的有6人。
其中秘堂生由朱由崧親自教授,趙山兼任助教,而墨工班則由那個洋鬼子意黎平做主講,但某些講義則也是出自朱由崧之手,以上加上已經去冶鐵場和假錢工坊實踐的百煉堂和已經去王府名下某處王莊實踐的農本堂,真正還在藝塾學區裏學習的,也就27名一期生罷了。
當然,除開這27人,實際還有兩名一期學生混跡在二期班裏,他們就是朱琛菥和朱應堦。
朱琛菥和朱應堦作為朱明的宗室子弟,無論血脈怎麽偏遠,終究是沒辦法考科舉的,所以,洛河書院去了也沒意思;同樣的理由,兩人也是沒有辦法經商的,所以無法進入管陶堂學習經營技巧和財務知識,更沒辦法去學習探礦和木工,乃至建築----天啟帝喜歡做木匠活,那是興趣愛好,沒有人能限製得了,而兩人要是學習木工、建築和探礦那是從事工匠職業,是大明朝廷所不允許的。
此外,兩人並無學醫的天賦,所以也去不了杏林堂;而朱由崧也不可能毫無忌諱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機械知識、化學知識傳授給他們;至於農本堂本來挺合適他們的,可惜,兩人家庭都窮的底掉,身邊是一畝田都沒有,學習農技等於學了屠龍術,根本沒有應用的地方----作為宗室又怎麽可能做別人的雇農呢。
但算他們學成了,讓他們回家吧,隻怕家裏多了一張嘴,反而會讓原本就已經揭不開鍋的家庭雪上加霜了,因此,邵存英等人無計可施,隻能讓他們繼續在學堂裏學習,畢竟,學習不是教書,想來就算有人盯住不放,也是找不到出手的理由的······
“子健,子英啊!”朱由崧在管墨藝塾山長邵存英等人的陪同下,旁聽了各堂幾節專業課後,把朱琛菥和朱應堦兩人找了過來。“你們這樣子不行的,就算眼下能糊口,日後還能一直當學生嗎?”
朱琛菥麵色緊張的說道:“世子爺,您這是要趕我們離校嗎?”
朱由崧急忙安撫道:“沒這回事,多你們兩個,也吃不窮我,隻是,我在想,你們現在能混個肚飽,將來呢?將來就不成親生子了?到時候日子怎麽過,你們自己吃苦,難道還要讓老婆孩子吃苦嗎?”
朱應堦苦笑道:“世子爺,我們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了,還說什麽老婆孩子啊!”
朱由崧笑道:“那我給你們指條路吧,你們好歹學了三年了,時文寫不了,市井白話能寫吧,正好《毬報》這邊要擴出一個《商報》來,需要有人提供市井故事,你們可以從這方麵著手,若是能被《毬報》和《商報》選中了,那多少也是一份收入,積少成多了,也能養家糊口;當然,在你們成為撰稿名家之前,還是可以在藝塾裏讀書的,但不要在低年級裏廝混了,去洛河書院的外舍吧,麵子上也好看一些,免得被晚輩們奚落。”
朱琛菥和朱應堦感激道:“多謝世子爺顧拂!”
朱由崧擺擺手,讓兩人退了下去,然後跟邵存英說道:“明年要增加一個船匠堂和一個船師堂,為此,生徒這邊的數量再增加一些吧,現在平均每年征收四五十人太少了,且擴大到六十人左右吧;另外,進入洛河書院的生徒太多了,適當控製一下。”
邵存英同意道:“大部分生徒當然都想中茂才,得舉人,考進士,但這條路比華山道還難走,多少人一輩子耗盡心血到頭來還是一個童生,所以,的確不能讓孩子們有太多希望了。”
朱由崧點了點頭:“還要跟張先生說清楚,從洛河書院淘汰下來的生徒不能任其流落到了外麵,還是要勸其重新選擇一個分堂就讀;對了,這在入學的契約上是不是寫清楚了?”
邵存英回複道:“是的,都寫清楚了三次童生不中,就得重新選擇一個分堂就讀,自己不想選也可以,就由藝塾強行分配,若是不服,可以花錢贖身,我們也不多要,隻要求把在藝塾和書院用在他頭上那幾十兩賠出來就可以了。”
三次童生考試,是四年,而在進入洛河書院之前又要經過三年的藝塾基礎教育,平均一個月按最低標準每人1兩計算,七年就是84個月,84兩銀子,這個數字別說是貧苦家庭了,就連中等人家也怕是一下子拿不出來的,所以,生徒們隻有乖乖就範的份了。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邵存英繼續道:“童生考秀才也是一樣,五次不中,也隻能請他重新選課了。”
朱由崧笑道:“如此甚好,王府雖然家大業大,但也養不起這麽多閑人呢!”
朱由崧正說著,忽然看到一個人影,朱由崧有些詫異的問道:“你不是回王府報信了嗎?”
這名儀衛立刻上前匯報道:“回世子爺的話,屬下剛剛回到王府,就被李奉正打發出來尋找世子爺。”
“這麽急,是有什麽事嗎?”
“李公公言道,有福建海商李旦昨日派人送來帖子和禮單,並請見世子,所以,李公公不敢擅斷,請世子爺趕快回府······”
離開路通之後,朱由崧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管墨藝塾視察。
此時,藝塾第一期學生已經分班完成,57名學生當中進入洛河書院的有11人、進入杏林堂的有6人、進入農本堂的有5人、進入管陶堂的有8人、進入墨工堂(機械班)的有5人、進入百煉堂(冶金班)的有4人、進入秘堂(化學班)的有4人、進入礦師堂(探礦班)的有5人、進入魯班堂(木工班)的有3人、進入樣式堂(建築班)的有6人。
其中秘堂生由朱由崧親自教授,趙山兼任助教,而墨工班則由那個洋鬼子意黎平做主講,但某些講義則也是出自朱由崧之手,以上加上已經去冶鐵場和假錢工坊實踐的百煉堂和已經去王府名下某處王莊實踐的農本堂,真正還在藝塾學區裏學習的,也就27名一期生罷了。
當然,除開這27人,實際還有兩名一期學生混跡在二期班裏,他們就是朱琛菥和朱應堦。
朱琛菥和朱應堦作為朱明的宗室子弟,無論血脈怎麽偏遠,終究是沒辦法考科舉的,所以,洛河書院去了也沒意思;同樣的理由,兩人也是沒有辦法經商的,所以無法進入管陶堂學習經營技巧和財務知識,更沒辦法去學習探礦和木工,乃至建築----天啟帝喜歡做木匠活,那是興趣愛好,沒有人能限製得了,而兩人要是學習木工、建築和探礦那是從事工匠職業,是大明朝廷所不允許的。
此外,兩人並無學醫的天賦,所以也去不了杏林堂;而朱由崧也不可能毫無忌諱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機械知識、化學知識傳授給他們;至於農本堂本來挺合適他們的,可惜,兩人家庭都窮的底掉,身邊是一畝田都沒有,學習農技等於學了屠龍術,根本沒有應用的地方----作為宗室又怎麽可能做別人的雇農呢。
但算他們學成了,讓他們回家吧,隻怕家裏多了一張嘴,反而會讓原本就已經揭不開鍋的家庭雪上加霜了,因此,邵存英等人無計可施,隻能讓他們繼續在學堂裏學習,畢竟,學習不是教書,想來就算有人盯住不放,也是找不到出手的理由的······
“子健,子英啊!”朱由崧在管墨藝塾山長邵存英等人的陪同下,旁聽了各堂幾節專業課後,把朱琛菥和朱應堦兩人找了過來。“你們這樣子不行的,就算眼下能糊口,日後還能一直當學生嗎?”
朱琛菥麵色緊張的說道:“世子爺,您這是要趕我們離校嗎?”
朱由崧急忙安撫道:“沒這回事,多你們兩個,也吃不窮我,隻是,我在想,你們現在能混個肚飽,將來呢?將來就不成親生子了?到時候日子怎麽過,你們自己吃苦,難道還要讓老婆孩子吃苦嗎?”
朱應堦苦笑道:“世子爺,我們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了,還說什麽老婆孩子啊!”
朱由崧笑道:“那我給你們指條路吧,你們好歹學了三年了,時文寫不了,市井白話能寫吧,正好《毬報》這邊要擴出一個《商報》來,需要有人提供市井故事,你們可以從這方麵著手,若是能被《毬報》和《商報》選中了,那多少也是一份收入,積少成多了,也能養家糊口;當然,在你們成為撰稿名家之前,還是可以在藝塾裏讀書的,但不要在低年級裏廝混了,去洛河書院的外舍吧,麵子上也好看一些,免得被晚輩們奚落。”
朱琛菥和朱應堦感激道:“多謝世子爺顧拂!”
朱由崧擺擺手,讓兩人退了下去,然後跟邵存英說道:“明年要增加一個船匠堂和一個船師堂,為此,生徒這邊的數量再增加一些吧,現在平均每年征收四五十人太少了,且擴大到六十人左右吧;另外,進入洛河書院的生徒太多了,適當控製一下。”
邵存英同意道:“大部分生徒當然都想中茂才,得舉人,考進士,但這條路比華山道還難走,多少人一輩子耗盡心血到頭來還是一個童生,所以,的確不能讓孩子們有太多希望了。”
朱由崧點了點頭:“還要跟張先生說清楚,從洛河書院淘汰下來的生徒不能任其流落到了外麵,還是要勸其重新選擇一個分堂就讀;對了,這在入學的契約上是不是寫清楚了?”
邵存英回複道:“是的,都寫清楚了三次童生不中,就得重新選擇一個分堂就讀,自己不想選也可以,就由藝塾強行分配,若是不服,可以花錢贖身,我們也不多要,隻要求把在藝塾和書院用在他頭上那幾十兩賠出來就可以了。”
三次童生考試,是四年,而在進入洛河書院之前又要經過三年的藝塾基礎教育,平均一個月按最低標準每人1兩計算,七年就是84個月,84兩銀子,這個數字別說是貧苦家庭了,就連中等人家也怕是一下子拿不出來的,所以,生徒們隻有乖乖就範的份了。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邵存英繼續道:“童生考秀才也是一樣,五次不中,也隻能請他重新選課了。”
朱由崧笑道:“如此甚好,王府雖然家大業大,但也養不起這麽多閑人呢!”
朱由崧正說著,忽然看到一個人影,朱由崧有些詫異的問道:“你不是回王府報信了嗎?”
這名儀衛立刻上前匯報道:“回世子爺的話,屬下剛剛回到王府,就被李奉正打發出來尋找世子爺。”
“這麽急,是有什麽事嗎?”
“李公公言道,有福建海商李旦昨日派人送來帖子和禮單,並請見世子,所以,李公公不敢擅斷,請世子爺趕快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