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黨不肯放棄汪文言案這個大殺手鐧,東林黨卻不能不管,畢竟汪文言知道的太多,萬一挺刑不過,禿嚕出去一嘴,那可就要命了,於是,東林黨中另一位智囊型人物黃尊素就此出場了。
時任禦史的餘姚人黃尊素在受到魏大中的請托後,便跑去找到負責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指揮使劉僑,並對他說道:“文言不足惜,使縉紳之禍由文言,不可。”
黃尊素這話是在說,汪文言實際是個混混、政治掮客,他是死是活其實都無所謂,但不因為他的供詞導致某些廷臣的去位,這是政治鬥爭的底線,哪一方力量越過了這條底線,都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為錦衣衛最高負責人駱思恭病重而暫時掌握錦衣衛實權的劉僑本來就是士人子弟,乃是通過祖蔭才進入錦衣衛任職的,天生就對東林集團抱有好感,因此對於黃尊素的話,劉僑深以為然,便“頷之”。
不久,在劉僑的操控下,汪文言的供詞果然沒有牽涉到其他任何一個人,更沒有指向左光鬥和魏大中。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司禮監內的眾閹一看到這份供詞,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怎麽的,居然連汪文言本人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問題,這不是查了個寂寞嗎?
“忠賢呢!”王體乾臉色陰沉的跟魏忠賢說道。“劉僑怕是不能用了,錦衣衛得換上我們自己的人呢。”
魏忠賢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的確得換人呢,不過,這是後話,眼下就讓汪文言平安的離京,我有些咽不下這口氣。”
劉榮咬牙切齒的說道:“廷杖吧,打死算了!”
石元雅冷笑道:“廷杖也得錦衣衛裏的大漢將軍們打,以劉僑現在的態度,隻怕你讓他‘用心打’,他給你來個‘著實打’啊!”
魏忠賢一錘身邊的案幾:“哪怕隻是‘打’,那也要打給外朝看了,否則司禮監的麵子還要不要了,今後還能不能震懾外朝了,這可不是你我個人榮辱的事情,是列位老祖宗開創的局麵,我們守得住守不住的要礙!”
劉榮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廠公說的對,皇爺那邊,我來說,一定要讓皇爺給錦衣衛下旨,若是劉僑還敢陽奉陰違,那就真的不能留了!”
石元雅問道:“換下劉僑,換誰接任呢?”
魏忠賢提議道:“錦衣衛千戶許顯純如何?此人是駙馬都尉許從誠之孫,通曉文墨,乃武進士出身,皇爺應該不會不許的。”
許從誠尚的世宗五女嘉善公主朱素嫃,因此從輩分來說,許顯純是天啟帝的表舅爺,也算是可以信用的皇親了,所以,以許顯純替代劉僑,天啟帝不會不答應的。
王體乾考慮了一會,問道:“忠賢,這許顯純是否可信呢?”
魏忠賢笑道:“既然是皇親,自然是要跟宮中一體的,難不成,他是效忠你我嗎?”
眾閹紛紛點頭,是的,事實上並沒有什麽閹黨,有的隻是忠於天啟的帝黨,所以,許顯純這等戚裏,才是最可信用的人。
魏忠賢見大家認可用許顯純替代劉僑後,便說笑道:“其實許顯純的身份還太低了點,否則,我倒想直接讓他頂了駱思恭的位置,免得這老家夥占著茅坑不拉屎。”
王體乾搖頭道:“駱思恭的事情先不要提,一個個來換,免得皇爺這邊另有想法!”
石元雅便道:“老劉去跟皇爺說打廷杖的事情,劉僑要是不知趣,在皇爺那邊舉薦許顯純的事,我來辦,正好再給東林黨上上眼藥,瞎了他們的狗眼,居然敢把手伸到錦衣衛裏,這還講不講祖宗成法了!”
魏忠賢反對道:“給劉僑下藥的事情,還是我來說吧,畢竟東廠有監督錦衣衛的職責,錦衣衛居然出了聯通朝官、背棄皇爺的事,我總要向皇爺匯報的。”
王體乾同意道:“對,這件事,老石不方便出麵,還是讓忠賢去跟皇爺說,誰要是在場,就順便敲敲邊鼓······”
計議已定,劉榮拿著北鎮撫司的審訊結果去見天啟帝了,果然,天啟帝對汪文言的供詞沒有牽連眾多,而感到滿意,便打算就此息事寧人了,於是劉榮向天啟帝提議,對汪文言實施“廷杖褫職”的處分,天啟帝許之。
至此,由刑部給事中傅櫆對左光鬥、魏大中兩人的彈劾引起的“汪案”到此告一段落了。
說起來,這次的“汪案”,旋起旋落,前後還不到十天時間,東林黨全身而退,再一次顯示了其在明廷中穩固的政治地位;隻是閹黨方麵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發現了錦衣衛脫離自己控製的隱患,從而很快亡羊補牢了。
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除了主角汪文言稍微受了一點小罪----好吧,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東林黨為汪文言使了錢,所以,汪文言在北鎮撫司裏都過的跟大爺一樣,除了人身自由受到限製外,吃用一點也不比在監獄外差了,也就挨廷杖時外表看起來傷痕累累罷了----也就是聽信了黃尊素建議的劉僑被坑了。
這不,汪文言案結束沒幾天,魏忠賢便以東廠查明劉僑勾結朝官,在審訊汪文言時避重就輕為由,向天啟帝打了小報告,天啟帝聽說自家鷹犬居然另外找了主人,當即大怒,立刻麵前了劉僑北鎮撫司的職務。
黃尊素覺得自己有些對不起劉僑便上門安撫,告之其,稍安勿躁,東林黨這邊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官複原職的。
劉僑當然知道,東林黨的許諾是華而不實,但此刻他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隻能繼續依附東林黨人,如此倒是讓他在日後有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機會,不過,經此一變,劉僑明顯黑化了,以至於,崇禎年間,由他主導了那位民科軍事專家的悲劇······
按下劉僑的事不說,經過這次“汪案”,東林黨人嗅感到了一絲不詳的氣息,產生了“事雖獲解,然正人勢日危”的危機感,因此,他們要憤而反擊······
時任禦史的餘姚人黃尊素在受到魏大中的請托後,便跑去找到負責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指揮使劉僑,並對他說道:“文言不足惜,使縉紳之禍由文言,不可。”
黃尊素這話是在說,汪文言實際是個混混、政治掮客,他是死是活其實都無所謂,但不因為他的供詞導致某些廷臣的去位,這是政治鬥爭的底線,哪一方力量越過了這條底線,都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為錦衣衛最高負責人駱思恭病重而暫時掌握錦衣衛實權的劉僑本來就是士人子弟,乃是通過祖蔭才進入錦衣衛任職的,天生就對東林集團抱有好感,因此對於黃尊素的話,劉僑深以為然,便“頷之”。
不久,在劉僑的操控下,汪文言的供詞果然沒有牽涉到其他任何一個人,更沒有指向左光鬥和魏大中。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司禮監內的眾閹一看到這份供詞,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怎麽的,居然連汪文言本人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問題,這不是查了個寂寞嗎?
“忠賢呢!”王體乾臉色陰沉的跟魏忠賢說道。“劉僑怕是不能用了,錦衣衛得換上我們自己的人呢。”
魏忠賢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的確得換人呢,不過,這是後話,眼下就讓汪文言平安的離京,我有些咽不下這口氣。”
劉榮咬牙切齒的說道:“廷杖吧,打死算了!”
石元雅冷笑道:“廷杖也得錦衣衛裏的大漢將軍們打,以劉僑現在的態度,隻怕你讓他‘用心打’,他給你來個‘著實打’啊!”
魏忠賢一錘身邊的案幾:“哪怕隻是‘打’,那也要打給外朝看了,否則司禮監的麵子還要不要了,今後還能不能震懾外朝了,這可不是你我個人榮辱的事情,是列位老祖宗開創的局麵,我們守得住守不住的要礙!”
劉榮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廠公說的對,皇爺那邊,我來說,一定要讓皇爺給錦衣衛下旨,若是劉僑還敢陽奉陰違,那就真的不能留了!”
石元雅問道:“換下劉僑,換誰接任呢?”
魏忠賢提議道:“錦衣衛千戶許顯純如何?此人是駙馬都尉許從誠之孫,通曉文墨,乃武進士出身,皇爺應該不會不許的。”
許從誠尚的世宗五女嘉善公主朱素嫃,因此從輩分來說,許顯純是天啟帝的表舅爺,也算是可以信用的皇親了,所以,以許顯純替代劉僑,天啟帝不會不答應的。
王體乾考慮了一會,問道:“忠賢,這許顯純是否可信呢?”
魏忠賢笑道:“既然是皇親,自然是要跟宮中一體的,難不成,他是效忠你我嗎?”
眾閹紛紛點頭,是的,事實上並沒有什麽閹黨,有的隻是忠於天啟的帝黨,所以,許顯純這等戚裏,才是最可信用的人。
魏忠賢見大家認可用許顯純替代劉僑後,便說笑道:“其實許顯純的身份還太低了點,否則,我倒想直接讓他頂了駱思恭的位置,免得這老家夥占著茅坑不拉屎。”
王體乾搖頭道:“駱思恭的事情先不要提,一個個來換,免得皇爺這邊另有想法!”
石元雅便道:“老劉去跟皇爺說打廷杖的事情,劉僑要是不知趣,在皇爺那邊舉薦許顯純的事,我來辦,正好再給東林黨上上眼藥,瞎了他們的狗眼,居然敢把手伸到錦衣衛裏,這還講不講祖宗成法了!”
魏忠賢反對道:“給劉僑下藥的事情,還是我來說吧,畢竟東廠有監督錦衣衛的職責,錦衣衛居然出了聯通朝官、背棄皇爺的事,我總要向皇爺匯報的。”
王體乾同意道:“對,這件事,老石不方便出麵,還是讓忠賢去跟皇爺說,誰要是在場,就順便敲敲邊鼓······”
計議已定,劉榮拿著北鎮撫司的審訊結果去見天啟帝了,果然,天啟帝對汪文言的供詞沒有牽連眾多,而感到滿意,便打算就此息事寧人了,於是劉榮向天啟帝提議,對汪文言實施“廷杖褫職”的處分,天啟帝許之。
至此,由刑部給事中傅櫆對左光鬥、魏大中兩人的彈劾引起的“汪案”到此告一段落了。
說起來,這次的“汪案”,旋起旋落,前後還不到十天時間,東林黨全身而退,再一次顯示了其在明廷中穩固的政治地位;隻是閹黨方麵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發現了錦衣衛脫離自己控製的隱患,從而很快亡羊補牢了。
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除了主角汪文言稍微受了一點小罪----好吧,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東林黨為汪文言使了錢,所以,汪文言在北鎮撫司裏都過的跟大爺一樣,除了人身自由受到限製外,吃用一點也不比在監獄外差了,也就挨廷杖時外表看起來傷痕累累罷了----也就是聽信了黃尊素建議的劉僑被坑了。
這不,汪文言案結束沒幾天,魏忠賢便以東廠查明劉僑勾結朝官,在審訊汪文言時避重就輕為由,向天啟帝打了小報告,天啟帝聽說自家鷹犬居然另外找了主人,當即大怒,立刻麵前了劉僑北鎮撫司的職務。
黃尊素覺得自己有些對不起劉僑便上門安撫,告之其,稍安勿躁,東林黨這邊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官複原職的。
劉僑當然知道,東林黨的許諾是華而不實,但此刻他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隻能繼續依附東林黨人,如此倒是讓他在日後有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機會,不過,經此一變,劉僑明顯黑化了,以至於,崇禎年間,由他主導了那位民科軍事專家的悲劇······
按下劉僑的事不說,經過這次“汪案”,東林黨人嗅感到了一絲不詳的氣息,產生了“事雖獲解,然正人勢日危”的危機感,因此,他們要憤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