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甩袖子走了,楊漣便來到葉向高麵前,躬身施禮道:“還請元翁主持······”
葉向高阻止道:“大洪,此乃朝廷政務,非可私相授受。”
一句把楊漣架住後,葉向高苦笑著解釋道:“雖然陛下讓內閣票擬,但你的奏疏中涉及到內閣多處,實際內閣是要回避的。”
葉向高頓了頓,這才繼續道:“現在陛下是把內閣架在火爐上了,隻怕,一個不好,我和虞臣都要斷送進去,我們倆現在是唯恐避之不及,又如何還能主持些什麽呢。”
楊漣眉頭擰了起來,幸好,這裏是禦殿,他不敢毫無顧忌的大聲批評葉向高和邊上的韓爌,所以,隻是壓抑的問道:“若是首輔和次輔都不參與票擬,難不成,要讓幾位群輔票擬嗎?這不合祖宗製度啊!”
韓爌指了指正在退場的武裝內監,苦笑道:“現在說什麽祖宗製度啊。”
楊漣感覺到韓爌這話其實有些夾槍帶棒,意思是說自己看見武裝宦官腿軟了、退縮了,現在卻要把難題交到韓爌和葉向高手上處置,實在有些不夠君子標準的,純粹是嚴於律己、寬以待己的做派,因此楊漣羞的老臉通紅,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就在楊漣窘迫的時候,葉向高寬慰道:“朱文宇怯弱無能,顧益庵、魏顯伯則雖然跟我們不是一路人,但也絕非不知道分寸的,所以,群輔這塊,大洪不用太過擔心的,再說了,陛下也沒有責怪你的意思,隻是想內外調和,好讓朝局平穩而已。”
楊漣聽不下去了,拱手跟兩人告辭而出,看著楊漣氣呼呼離去的背影,葉向高和韓爌隻能報以搖頭:“這個楊大洪,隻能擼順毛啊,如此鋒芒畢露,絕非我輩之好事啊······”
其實,楊漣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這不,葉向高和韓爌都不願意在他的奏疏上票擬,而朱國禎和顧秉謙也老奸巨猾的請了病假,如此一來,票擬的權力就落到了魏廣微的手中,而魏廣微跟東林黨那可是有私仇的。
說起來,魏廣微當年也是積極向東林黨考慮的,怎奈何,趙南星死活看不上魏廣微,還幾次三番的嘲諷對方,是人都要炸鍋的,如今票擬之權在手,魏廣微又如何不報複一番呢。
所以,一封寫明“朕自嗣位以來,日夕兢兢,謹守祖宗成法,惟恐失墜······從前奉旨一切政事,朕所親裁,未從旁落;至於宮中皇貴妃並裕妃事情,宮壼嚴密,況無實實,外廷何以透知?這本內言毒害中宮、忌貴妃皇子等語,憑臆結禍,是欲屏逐左右,使朕孤立於上,豈是忠愛!楊漣被論回籍,超擢今官,自當盡職酬恩,何乃尋端沽直?本欲逐款窮究,念時方多事,朝端不宜紛擾,姑置不問。以後大小各官,務要修職,不得隨聲附和。有不遵的,國法具在,決不姑息”的聖旨就此頒行於天下,算是給了楊漣和東林黨迎頭一擊。
<a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 id="wzsy">xiaoshutingapp.com</a>
聖旨下發後,東林黨人群情激奮,一方麵,大家夥繼續用彈章“淹沒”的辦法,持續攻擊魏忠賢和閹黨,另一方麵,一群人便跑去葉向高的私宅,向葉向高施加壓力,讓他出麵力挽狂瀾。
之前葉向高不想摻和此事,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從張四維之後算起,曆任內閣首輔大臣大都吸取了張居正死後遭清算的教訓,不大願意攬權,而六部從嘉靖年間起被內閣壓製,一早就想伸張獨立行政權,如今見首輔主動放棄攬權,便立刻反攻倒算,如此一來,便導致了從萬曆中後期開始,相權被極大的削弱可。
具體到了葉向高這裏,由於他本人的處世方式比較軟弱,內閣就更是指揮不動包括吏部在內的幾個有實力的大部了,而偏生當下吏部尚書趙南星又是一個強情人物,整頓吏治的時候,大刀闊斧,根本就不和內閣打招呼,簡直把內閣當成了空氣。
葉向高對此,那是相當的不滿,就或托病不出或經常性上疏辭職,一副任由趙南星去碰壁撞牆,決不施以援手的做派,因此,東林黨內的分歧實際已經明顯化了,若不是還有三黨殘餘和閹黨這回事,內部早就鬥起來了。
而這次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也是一樣,楊漣事先跟同屬東林的左光鬥、魏大中、李應升等都進行過商議,惟獨不跟作為首輔的葉向高匯報和通氣,葉向高也是楊漣上疏後才知道原委的,實在是很沒麵子,自然而然的,是不想助楊漣一臂之力了。
當然,葉向高也不會樂見東林黨在此事上一敗塗地,然後聲勢大減的。
葉向高的如意算盤是,楊漣此次出擊確實夠魏璫喝一壺的,但必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那麽到時候他來收拾殘局,並賣魏忠賢一個麵子,如此便可以同時討好皇帝和東林黨徒了。
既然現在已經是到了單憑楊漣等人無法挽回的程度,葉向高便決心出手了。
天啟四年六月十一日,由葉向高領銜,全體閣臣聯名向天啟帝上了一本奏疏。
奏疏的前半部分把魏忠賢的政績誇了一通,然後提出一個居心叵測的建議:“陛下誠念忠賢,當求所以保全之,莫若聽其所請,且歸私第,遠勢避嫌,以安中外之心;中外之心安,則忠賢亦安。”
但這個奏疏實際並未征詢過顧秉謙、魏廣微的意見,因此實際是葉向高裹挾反對派搞的花樣,對此,天啟帝顯然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所以,天啟帝立刻批複道:“舉朝哄然,殊非國體。卿等與廷臣不同,宜急調劑,釋諸臣之疑。”
這份批複的語氣實際上還算比較溫和的,但是裏麵透露給葉向高的,卻是一個重重的警告,這個警告,葉向高收到了,因此原本就沒想著一杆子把魏忠賢和閹黨打死的葉向高退縮了回去。
然而,葉向高選擇了明哲保身,但東林黨的其他人不幹,因此,在天啟帝詔書明確宣布大小官員不得隨意附和楊漣彈章,再三上疏彈劾魏忠賢後,還是有人冒險上疏攻擊魏忠賢。
見自己的聖旨也擋不住東林黨這種黨同伐異的前赴後繼,天啟帝怒了······
葉向高阻止道:“大洪,此乃朝廷政務,非可私相授受。”
一句把楊漣架住後,葉向高苦笑著解釋道:“雖然陛下讓內閣票擬,但你的奏疏中涉及到內閣多處,實際內閣是要回避的。”
葉向高頓了頓,這才繼續道:“現在陛下是把內閣架在火爐上了,隻怕,一個不好,我和虞臣都要斷送進去,我們倆現在是唯恐避之不及,又如何還能主持些什麽呢。”
楊漣眉頭擰了起來,幸好,這裏是禦殿,他不敢毫無顧忌的大聲批評葉向高和邊上的韓爌,所以,隻是壓抑的問道:“若是首輔和次輔都不參與票擬,難不成,要讓幾位群輔票擬嗎?這不合祖宗製度啊!”
韓爌指了指正在退場的武裝內監,苦笑道:“現在說什麽祖宗製度啊。”
楊漣感覺到韓爌這話其實有些夾槍帶棒,意思是說自己看見武裝宦官腿軟了、退縮了,現在卻要把難題交到韓爌和葉向高手上處置,實在有些不夠君子標準的,純粹是嚴於律己、寬以待己的做派,因此楊漣羞的老臉通紅,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就在楊漣窘迫的時候,葉向高寬慰道:“朱文宇怯弱無能,顧益庵、魏顯伯則雖然跟我們不是一路人,但也絕非不知道分寸的,所以,群輔這塊,大洪不用太過擔心的,再說了,陛下也沒有責怪你的意思,隻是想內外調和,好讓朝局平穩而已。”
楊漣聽不下去了,拱手跟兩人告辭而出,看著楊漣氣呼呼離去的背影,葉向高和韓爌隻能報以搖頭:“這個楊大洪,隻能擼順毛啊,如此鋒芒畢露,絕非我輩之好事啊······”
其實,楊漣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這不,葉向高和韓爌都不願意在他的奏疏上票擬,而朱國禎和顧秉謙也老奸巨猾的請了病假,如此一來,票擬的權力就落到了魏廣微的手中,而魏廣微跟東林黨那可是有私仇的。
說起來,魏廣微當年也是積極向東林黨考慮的,怎奈何,趙南星死活看不上魏廣微,還幾次三番的嘲諷對方,是人都要炸鍋的,如今票擬之權在手,魏廣微又如何不報複一番呢。
所以,一封寫明“朕自嗣位以來,日夕兢兢,謹守祖宗成法,惟恐失墜······從前奉旨一切政事,朕所親裁,未從旁落;至於宮中皇貴妃並裕妃事情,宮壼嚴密,況無實實,外廷何以透知?這本內言毒害中宮、忌貴妃皇子等語,憑臆結禍,是欲屏逐左右,使朕孤立於上,豈是忠愛!楊漣被論回籍,超擢今官,自當盡職酬恩,何乃尋端沽直?本欲逐款窮究,念時方多事,朝端不宜紛擾,姑置不問。以後大小各官,務要修職,不得隨聲附和。有不遵的,國法具在,決不姑息”的聖旨就此頒行於天下,算是給了楊漣和東林黨迎頭一擊。
<a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 id="wzsy">xiaoshutingapp.com</a>
聖旨下發後,東林黨人群情激奮,一方麵,大家夥繼續用彈章“淹沒”的辦法,持續攻擊魏忠賢和閹黨,另一方麵,一群人便跑去葉向高的私宅,向葉向高施加壓力,讓他出麵力挽狂瀾。
之前葉向高不想摻和此事,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從張四維之後算起,曆任內閣首輔大臣大都吸取了張居正死後遭清算的教訓,不大願意攬權,而六部從嘉靖年間起被內閣壓製,一早就想伸張獨立行政權,如今見首輔主動放棄攬權,便立刻反攻倒算,如此一來,便導致了從萬曆中後期開始,相權被極大的削弱可。
具體到了葉向高這裏,由於他本人的處世方式比較軟弱,內閣就更是指揮不動包括吏部在內的幾個有實力的大部了,而偏生當下吏部尚書趙南星又是一個強情人物,整頓吏治的時候,大刀闊斧,根本就不和內閣打招呼,簡直把內閣當成了空氣。
葉向高對此,那是相當的不滿,就或托病不出或經常性上疏辭職,一副任由趙南星去碰壁撞牆,決不施以援手的做派,因此,東林黨內的分歧實際已經明顯化了,若不是還有三黨殘餘和閹黨這回事,內部早就鬥起來了。
而這次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也是一樣,楊漣事先跟同屬東林的左光鬥、魏大中、李應升等都進行過商議,惟獨不跟作為首輔的葉向高匯報和通氣,葉向高也是楊漣上疏後才知道原委的,實在是很沒麵子,自然而然的,是不想助楊漣一臂之力了。
當然,葉向高也不會樂見東林黨在此事上一敗塗地,然後聲勢大減的。
葉向高的如意算盤是,楊漣此次出擊確實夠魏璫喝一壺的,但必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那麽到時候他來收拾殘局,並賣魏忠賢一個麵子,如此便可以同時討好皇帝和東林黨徒了。
既然現在已經是到了單憑楊漣等人無法挽回的程度,葉向高便決心出手了。
天啟四年六月十一日,由葉向高領銜,全體閣臣聯名向天啟帝上了一本奏疏。
奏疏的前半部分把魏忠賢的政績誇了一通,然後提出一個居心叵測的建議:“陛下誠念忠賢,當求所以保全之,莫若聽其所請,且歸私第,遠勢避嫌,以安中外之心;中外之心安,則忠賢亦安。”
但這個奏疏實際並未征詢過顧秉謙、魏廣微的意見,因此實際是葉向高裹挾反對派搞的花樣,對此,天啟帝顯然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所以,天啟帝立刻批複道:“舉朝哄然,殊非國體。卿等與廷臣不同,宜急調劑,釋諸臣之疑。”
這份批複的語氣實際上還算比較溫和的,但是裏麵透露給葉向高的,卻是一個重重的警告,這個警告,葉向高收到了,因此原本就沒想著一杆子把魏忠賢和閹黨打死的葉向高退縮了回去。
然而,葉向高選擇了明哲保身,但東林黨的其他人不幹,因此,在天啟帝詔書明確宣布大小官員不得隨意附和楊漣彈章,再三上疏彈劾魏忠賢後,還是有人冒險上疏攻擊魏忠賢。
見自己的聖旨也擋不住東林黨這種黨同伐異的前赴後繼,天啟帝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