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阿巴海開始與趙率教打口水仗那天,後金方麵截獲了民科軍事專家送往錦州的一封書信。
信裏是這麽寫的:“袁崇煥頓首,紀老先生大人:諸申之奴兵,竟敢圍困大人於城中。我水兵六七萬,已至山海關、薊州、宣府兵亦至,前屯衛、沙河所、中後所兵,俱至寧遠。各處蒙古兵,俱至台樓山,我兵今將起行,料諸申末日已到。恐大人憂慮,軍士惶恐,遂先遣人往。至謂諸申兵能否侵臨城下,今我火炮齊全,爾手下兵馬甚多,足能守錦州城,彼安可得逞。爾若遣使來,須親書之,我熟諸爾之文筆等語。”
這封信目的明顯就是為了穩定錦州軍心,告訴錦州守軍,我們的援軍馬上到了,你們再堅持一會兒,到時候內外夾擊,敵人的末日就要到了。
如果這封信被皇太極截獲,那麽也可以對後金方麵進行恫嚇,讓後金軍慎重考慮是否有必要在錦州城下展開孤注一擲的大規模決戰。
民科軍事專家大概是看演義看多了,以為自己一封書信就可以喝退百萬敵軍,不過很可惜,後金向來不是廈大畢業的,努爾哈赤是,阿巴海也是,民科軍事專家的這一招對後金來說毫無作用,人家等的就是明朝的援軍,等的就是圍點打援的機會,既然眼下據說六七萬大軍配合數萬蒙古兵就要馳援過來了,那麽正好,就在錦州進行決戰吧!
但問題是,這封信的內容沒一句話是真的,民科軍事專家和他麾下的遼東將門畏敵如虎,又如何敢大舉與後金進行決定性的大規模野*戰呢?
隻是一點增援不派也是不行的,否則就沒辦法像明廷交代了。
於是出於糊弄明廷的目的,民科軍事專家便派出了幾波所謂的援軍。
第一波:方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衝夷營,如楊素用寡法,今已深入,未卜存亡。
兩百敢死隊想解錦州之圍?這是兩百自爆炸彈人嗎?簡直可笑!
第二波:又募川浙死卒帶銃炮夜襲其營。
死卒募了多少人?效果呢?
第三波:又令傅以昭舟師東出而抄其後。
水師抄襲敵軍後路,聽起來像一回事,但水師是深入了遼河,還是深入了大小淩河?是在那搖旗呐喊了,還是真的上陸攻擊後金軍的運輸隊了?有沒有戰果啊?陸師都打不過後金軍,水軍能幹挺對方嗎?
第四波:且令王喇嘛諭虎酋領賞夷,使貴英恰率拱兔、乃蠻各家從北入援,無所不用其力。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讓蒙古人助戰?蒙古人會為大明火中取栗嗎?就算能,時間來得及嗎?時間來得及,蒙古人又有多少戰力,能牽製多少後金軍呢?
因此除了第一波出擊後生死未卜的200死士是實打實的出擊了,其餘全部都是敷衍文章,可光憑200人能在數萬人的敵軍麵前敢什麽?換成人人都是高達還差不多是回事。
或許是怕被人看穿虛實,攻訐自己敷衍了事,所以民科軍事專家很快又搞了第五波援兵:適內臣孫茂霖、總兵滿桂統關兵一萬到,亦非當夷者,今於萬中選二千,關外選二千,共四千,為奇兵,令尤世祿、祖大壽督兵抄道而東闌出敵後擊之,此行決一死戰,或可得誌。
可滿桂卻在後來對此描述道:“臣於五月十一日聞敵兵已至閭陽,即帶領標下並馬步軍三營官丁星馳出關策應,隨接撫臣袁崇煥二次手書,初令臣守前屯,再令臣守中前所。臣所收斂中前所軍民並安插官兵已定,隨聞敵圍報急,於十四日到寧,時蒙兵部劄副,奉旨令臣駐劄前屯。臣以救援為急,不敢退回,撫臣麵雲彼兵數萬,我兵萬餘,寡不敵眾,隻在相機解圍······”
兩相對照,結論已經呼之欲出了,一萬人是寡不敵眾,四千人是或可得誌,什麽邏輯?
既然邏輯不通,而錦州又不能不救----出兵錦州,修錦州城都是民科軍事專家的主張,出了事,救不了,那責任就是民科軍事專家的----所以,在錦州被圍15天後,民科軍事專家憋出來了一個主意。
於是,這位民科軍事專家首先做了個自我檢討:“奴子妄心驕氣,何所不逞?我欲合西虜而厚其與,彼即攻西虜而伐我之交;我藉鮮為牽,彼即攻鮮而空我之據;我藉款愚之乘間亟修淩、錦、中左以扼其咽,彼則分犯鮮之兵而撓我之築。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後。”
這不,民科軍事專家想聯合蒙古人,但後金方麵就攻打蒙古而破壞了蒙古和明朝的交情;想借朝鮮作為牽製後金的一顆棋子,後金就馬上攻打朝鮮來削弱大明的盟友,斬斷大明的臂膀;想趁著議和來愚弄後金,趁這個間隙修築大淩河、錦州、中左所三城來扼製其咽喉,後金就分了一部分攻打朝鮮的兵來騷擾我築城;所以,不是民科軍事專家無能,實在是後金太聰明了,事事洞察了民科軍事專家的用意,讓民科軍事專家的圖謀化為泡影。
可光承認錯誤並不能解決眼下錦州被圍的困境,所以,接下來這位民科軍事專家指出了堡壘推進戰略本身存在的弊端:“若錦失,奴又必以困錦之兵困寧與中右,一路乘勝而下,即及關門,彼時罄天下之力與之爭於關前,何如及今與之決於寧錦?”
這話聽起來頗有些道理,然而,這個堡壘推進戰術不是民科軍事專家鼓搗孫承宗搞出來的嗎?現在算是發現問題了?好,發現問題也好,可怎麽又提出立刻與後金決戰了?還胡說什麽在寧錦決戰比在山海關決戰好的混賬建議,要麽是真的不懂拉長敵方補給線的兵家常識要麽就是徹徹底底的居心叵測了。
但對於民科軍事專家來說,他已經把矛盾上交了,若是朝廷不批準進行決戰,那他也可以順理成章的不出兵救援錦州了----這就等於把鍋甩給了明廷,真真是空前絕後的甩鍋高手----如果明廷同意決戰,那以他的資曆是不可能出任最高指揮官的,自然也就不用為更大的失敗負責任了······
信裏是這麽寫的:“袁崇煥頓首,紀老先生大人:諸申之奴兵,竟敢圍困大人於城中。我水兵六七萬,已至山海關、薊州、宣府兵亦至,前屯衛、沙河所、中後所兵,俱至寧遠。各處蒙古兵,俱至台樓山,我兵今將起行,料諸申末日已到。恐大人憂慮,軍士惶恐,遂先遣人往。至謂諸申兵能否侵臨城下,今我火炮齊全,爾手下兵馬甚多,足能守錦州城,彼安可得逞。爾若遣使來,須親書之,我熟諸爾之文筆等語。”
這封信目的明顯就是為了穩定錦州軍心,告訴錦州守軍,我們的援軍馬上到了,你們再堅持一會兒,到時候內外夾擊,敵人的末日就要到了。
如果這封信被皇太極截獲,那麽也可以對後金方麵進行恫嚇,讓後金軍慎重考慮是否有必要在錦州城下展開孤注一擲的大規模決戰。
民科軍事專家大概是看演義看多了,以為自己一封書信就可以喝退百萬敵軍,不過很可惜,後金向來不是廈大畢業的,努爾哈赤是,阿巴海也是,民科軍事專家的這一招對後金來說毫無作用,人家等的就是明朝的援軍,等的就是圍點打援的機會,既然眼下據說六七萬大軍配合數萬蒙古兵就要馳援過來了,那麽正好,就在錦州進行決戰吧!
但問題是,這封信的內容沒一句話是真的,民科軍事專家和他麾下的遼東將門畏敵如虎,又如何敢大舉與後金進行決定性的大規模野*戰呢?
隻是一點增援不派也是不行的,否則就沒辦法像明廷交代了。
於是出於糊弄明廷的目的,民科軍事專家便派出了幾波所謂的援軍。
第一波:方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衝夷營,如楊素用寡法,今已深入,未卜存亡。
兩百敢死隊想解錦州之圍?這是兩百自爆炸彈人嗎?簡直可笑!
第二波:又募川浙死卒帶銃炮夜襲其營。
死卒募了多少人?效果呢?
第三波:又令傅以昭舟師東出而抄其後。
水師抄襲敵軍後路,聽起來像一回事,但水師是深入了遼河,還是深入了大小淩河?是在那搖旗呐喊了,還是真的上陸攻擊後金軍的運輸隊了?有沒有戰果啊?陸師都打不過後金軍,水軍能幹挺對方嗎?
第四波:且令王喇嘛諭虎酋領賞夷,使貴英恰率拱兔、乃蠻各家從北入援,無所不用其力。
<a href="http://m.2kxiaoshuo.com" id="wzsy">2kxiaoshuo.com</a>
讓蒙古人助戰?蒙古人會為大明火中取栗嗎?就算能,時間來得及嗎?時間來得及,蒙古人又有多少戰力,能牽製多少後金軍呢?
因此除了第一波出擊後生死未卜的200死士是實打實的出擊了,其餘全部都是敷衍文章,可光憑200人能在數萬人的敵軍麵前敢什麽?換成人人都是高達還差不多是回事。
或許是怕被人看穿虛實,攻訐自己敷衍了事,所以民科軍事專家很快又搞了第五波援兵:適內臣孫茂霖、總兵滿桂統關兵一萬到,亦非當夷者,今於萬中選二千,關外選二千,共四千,為奇兵,令尤世祿、祖大壽督兵抄道而東闌出敵後擊之,此行決一死戰,或可得誌。
可滿桂卻在後來對此描述道:“臣於五月十一日聞敵兵已至閭陽,即帶領標下並馬步軍三營官丁星馳出關策應,隨接撫臣袁崇煥二次手書,初令臣守前屯,再令臣守中前所。臣所收斂中前所軍民並安插官兵已定,隨聞敵圍報急,於十四日到寧,時蒙兵部劄副,奉旨令臣駐劄前屯。臣以救援為急,不敢退回,撫臣麵雲彼兵數萬,我兵萬餘,寡不敵眾,隻在相機解圍······”
兩相對照,結論已經呼之欲出了,一萬人是寡不敵眾,四千人是或可得誌,什麽邏輯?
既然邏輯不通,而錦州又不能不救----出兵錦州,修錦州城都是民科軍事專家的主張,出了事,救不了,那責任就是民科軍事專家的----所以,在錦州被圍15天後,民科軍事專家憋出來了一個主意。
於是,這位民科軍事專家首先做了個自我檢討:“奴子妄心驕氣,何所不逞?我欲合西虜而厚其與,彼即攻西虜而伐我之交;我藉鮮為牽,彼即攻鮮而空我之據;我藉款愚之乘間亟修淩、錦、中左以扼其咽,彼則分犯鮮之兵而撓我之築。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後。”
這不,民科軍事專家想聯合蒙古人,但後金方麵就攻打蒙古而破壞了蒙古和明朝的交情;想借朝鮮作為牽製後金的一顆棋子,後金就馬上攻打朝鮮來削弱大明的盟友,斬斷大明的臂膀;想趁著議和來愚弄後金,趁這個間隙修築大淩河、錦州、中左所三城來扼製其咽喉,後金就分了一部分攻打朝鮮的兵來騷擾我築城;所以,不是民科軍事專家無能,實在是後金太聰明了,事事洞察了民科軍事專家的用意,讓民科軍事專家的圖謀化為泡影。
可光承認錯誤並不能解決眼下錦州被圍的困境,所以,接下來這位民科軍事專家指出了堡壘推進戰略本身存在的弊端:“若錦失,奴又必以困錦之兵困寧與中右,一路乘勝而下,即及關門,彼時罄天下之力與之爭於關前,何如及今與之決於寧錦?”
這話聽起來頗有些道理,然而,這個堡壘推進戰術不是民科軍事專家鼓搗孫承宗搞出來的嗎?現在算是發現問題了?好,發現問題也好,可怎麽又提出立刻與後金決戰了?還胡說什麽在寧錦決戰比在山海關決戰好的混賬建議,要麽是真的不懂拉長敵方補給線的兵家常識要麽就是徹徹底底的居心叵測了。
但對於民科軍事專家來說,他已經把矛盾上交了,若是朝廷不批準進行決戰,那他也可以順理成章的不出兵救援錦州了----這就等於把鍋甩給了明廷,真真是空前絕後的甩鍋高手----如果明廷同意決戰,那以他的資曆是不可能出任最高指揮官的,自然也就不用為更大的失敗負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