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爺,狹西急報。”俞義麵色如常的向朱由崧報告道。“府穀民亂,有王嘉胤、楊六、不沾泥等萬人,圍攻縣城;清澗也發生民亂,王左掛、苗美、飛山虎、大紅狼等萬人圍攻宜川;另外,宜君也有亂民應和府穀、宜川兩地賊寇。”
朱由崧聽罷,暗自歎息,大明王朝的喪鍾敲響了。
沒錯,王嘉胤等人的“起義”正是明末陝北起義的開端,在王嘉胤公開反明之前,陝西雖然也有饑民暴動和盜匪作亂,但都旋起旋滅,並沒有能動搖大明的根基,甚至連陝西地方都波瀾不驚,而在王嘉胤“起義”之後,“起義”烈火不但迅速遍及陝北、陝西,並最終外溢,形成了掀翻大明王朝的驚濤駭浪。
那麽陝北為什麽會成為“起義軍”的發源地呢?原因很簡單,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要知道從萬曆初年到崇禎元年的五六十年間,因為小冰河時期的紊亂氣候,陝西地區旱災、蝗災、風災、冰雹、水患、霜凍、地震、山崩、瘟疫等災害交替出現,讓陝西(主要是陝北)的百姓徹底陷入了絕境之中。
大明王朝雖然對陝西多有豁免,但萬曆朝末年來說,大明內外戰事頻繁,國用緊張,甚至連延綏、寧夏、固原等邊鎮都長期拖延軍費,根本就無力大規模應對陝西的自然災害,無法救援廣大的陝西民眾。
因此,早在天啟年間,陝北各地就遍布由饑民和饑兵組成的“劫盜”,隻是在閹黨秉政期間,因為魏忠賢早年出身農民,知道農民的困難,所以,大明朝廷對陝西的情況是相對優容的,陝西百姓還有一線活下去的希望,因此陝西的局麵才勉強維持,但此時已經如即將爆炸的高壓鍋一樣,稍有不慎就會爆炸了。
等到閹黨倒了,崇禎皇帝迅速撤回了各地的守備中官、太監監軍,不廢而廢的廢止了向各地商賈及背後的勢家增收商稅以後,明廷以加強考成的名義,在農稅征收方麵日趨嚴格,包括陝西在內的各地地方官被迫無視實際情況,強迫農民百分百的完稅,乃至強征過往的積欠(注:此時還沒有進一步增加三餉)。
明政府這麽一搞,各地農民的生活自然是極端困苦,但各省至少不像陝西那樣多災多難,所以即便賣兒賣女,也勉強還能活下去,可陝西尤其是陝北就不行了,原本就活不下去的人們就隻能“不做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了。
然而,崇禎元年七月還不單單是陝西爆發了起義了,這不,七月二十日,薊門饑軍索餉鼓噪;七月二十三日,浙江遇到強台風正麵襲擊,人畜廬舍漂溺無數,其中,嘉興颶風淫雨,濱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勝計,紹興大風,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山陰、會稽、簫山、上虞、餘姚被溺死者,各以萬計;七月二十五日,寧遠軍中四川、湖廣兵因缺餉四個月,發生兵變,其餘十三個營起而應之,縛巡撫畢自肅、總兵官朱梅、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淳於譙樓上······
所以,此時大明已經是千瘡百孔了,一般來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此時執政者一定要耐心再耐心,謹慎再謹慎,可問題是,崇禎皇帝年少氣盛,一心想要速成,如此便失之焦躁,於是逐漸沉屙難起了······
朱由崧暗自感歎了許久,這才對俞義說道:“陝北既然亂起,通知江濤要小心,必要時暫停從狹西招募標師、護衛的舉動,免得被狹西地方誤會了,誤剿了,誤傷了。”
俞義記下之後,又跟朱由崧匯報道:“福建報告,福建巡撫熊廷弼派人與鄭芝龍多次接洽,可能不日就上奏朝廷招撫鄭芝龍了。”
朱由崧笑道:“鄭芝龍的長子和幼弟就在世子府上,這件事,我看我們就不要再插手了,順勢而為,樂見其成。”
朱由崧之所以樂見其成,還不單單是因為鄭芝龍質子的行為,而是因為鄭芝龍的確會做人----今年福建也出現了空前的災難,鄭芝龍為了向熊廷弼輸誠,便願意自己貼錢幫助福建官府移民台灣,但錢花了之後,這部分移民沒有全部送到二十八社,其中大約有3000移民被送到了社寮島,送給福王府,有了這份大禮,朱由崧自然在許心素-李國助集團與十八芝之間更加傾向於後者了。
俞義應道:“奴婢明白該怎麽做了。”
朱由崧想了想,問俞義道:“地方找到了嗎?”
朱由崧說的很隱晦,但俞義秒懂,立刻回複道:“奴婢在萬安山深處找了一處寨子,絕對隱秘,就是離洛陽略有些遠,來回得三天。”
朱由崧皺著眉頭說道:“的確是有些遠了,近裏你再找找看,不行就跟少林寺打個商量,在嵩山借他們一處僻靜的下院使一使。”
朱由崧和俞義說的,是軍校的校址,朱由崧既然要建立新軍,自然是要從軍校開始的,不過,建軍一事關係重大,自是不好光明正大的去做,少不得要想辦法遮掩一二的。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此外,由於新軍太過重要了,朱由崧必須親力親為,但作為福王世子,朱由崧又不能長期消失在眾人眼前,所以軍校就必須建在洛陽附近,以方便他在福王府與軍校之間來往。
俞義應道:“是,奴婢這就去少林寺問一問,並實地看一看。”
朱由崧擺擺手,俞義便退了下去,但不到半個小時,俞義便又出現在了正在草擬軍校製度和課程的朱由崧麵前:“世子爺,李舍人回來了。”
“李自奇回來了?”得到確認的朱由崧命令道。“讓他休息兩日,與三個兒子好好聚一聚,後天再來見我!”
俞義一邊把李自奇交進來的書麵報告呈給朱由崧,一邊說道:“是,奴婢這就通知他後天再來,不過,李自奇的長子和次子,好像出標去了,隻有作為潁上郡王侍從的老三還在。”
朱由崧歎息道:“那就讓他見一見自家老三吧······”
朱由崧聽罷,暗自歎息,大明王朝的喪鍾敲響了。
沒錯,王嘉胤等人的“起義”正是明末陝北起義的開端,在王嘉胤公開反明之前,陝西雖然也有饑民暴動和盜匪作亂,但都旋起旋滅,並沒有能動搖大明的根基,甚至連陝西地方都波瀾不驚,而在王嘉胤“起義”之後,“起義”烈火不但迅速遍及陝北、陝西,並最終外溢,形成了掀翻大明王朝的驚濤駭浪。
那麽陝北為什麽會成為“起義軍”的發源地呢?原因很簡單,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要知道從萬曆初年到崇禎元年的五六十年間,因為小冰河時期的紊亂氣候,陝西地區旱災、蝗災、風災、冰雹、水患、霜凍、地震、山崩、瘟疫等災害交替出現,讓陝西(主要是陝北)的百姓徹底陷入了絕境之中。
大明王朝雖然對陝西多有豁免,但萬曆朝末年來說,大明內外戰事頻繁,國用緊張,甚至連延綏、寧夏、固原等邊鎮都長期拖延軍費,根本就無力大規模應對陝西的自然災害,無法救援廣大的陝西民眾。
因此,早在天啟年間,陝北各地就遍布由饑民和饑兵組成的“劫盜”,隻是在閹黨秉政期間,因為魏忠賢早年出身農民,知道農民的困難,所以,大明朝廷對陝西的情況是相對優容的,陝西百姓還有一線活下去的希望,因此陝西的局麵才勉強維持,但此時已經如即將爆炸的高壓鍋一樣,稍有不慎就會爆炸了。
等到閹黨倒了,崇禎皇帝迅速撤回了各地的守備中官、太監監軍,不廢而廢的廢止了向各地商賈及背後的勢家增收商稅以後,明廷以加強考成的名義,在農稅征收方麵日趨嚴格,包括陝西在內的各地地方官被迫無視實際情況,強迫農民百分百的完稅,乃至強征過往的積欠(注:此時還沒有進一步增加三餉)。
明政府這麽一搞,各地農民的生活自然是極端困苦,但各省至少不像陝西那樣多災多難,所以即便賣兒賣女,也勉強還能活下去,可陝西尤其是陝北就不行了,原本就活不下去的人們就隻能“不做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了。
然而,崇禎元年七月還不單單是陝西爆發了起義了,這不,七月二十日,薊門饑軍索餉鼓噪;七月二十三日,浙江遇到強台風正麵襲擊,人畜廬舍漂溺無數,其中,嘉興颶風淫雨,濱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勝計,紹興大風,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山陰、會稽、簫山、上虞、餘姚被溺死者,各以萬計;七月二十五日,寧遠軍中四川、湖廣兵因缺餉四個月,發生兵變,其餘十三個營起而應之,縛巡撫畢自肅、總兵官朱梅、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淳於譙樓上······
所以,此時大明已經是千瘡百孔了,一般來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此時執政者一定要耐心再耐心,謹慎再謹慎,可問題是,崇禎皇帝年少氣盛,一心想要速成,如此便失之焦躁,於是逐漸沉屙難起了······
朱由崧暗自感歎了許久,這才對俞義說道:“陝北既然亂起,通知江濤要小心,必要時暫停從狹西招募標師、護衛的舉動,免得被狹西地方誤會了,誤剿了,誤傷了。”
俞義記下之後,又跟朱由崧匯報道:“福建報告,福建巡撫熊廷弼派人與鄭芝龍多次接洽,可能不日就上奏朝廷招撫鄭芝龍了。”
朱由崧笑道:“鄭芝龍的長子和幼弟就在世子府上,這件事,我看我們就不要再插手了,順勢而為,樂見其成。”
朱由崧之所以樂見其成,還不單單是因為鄭芝龍質子的行為,而是因為鄭芝龍的確會做人----今年福建也出現了空前的災難,鄭芝龍為了向熊廷弼輸誠,便願意自己貼錢幫助福建官府移民台灣,但錢花了之後,這部分移民沒有全部送到二十八社,其中大約有3000移民被送到了社寮島,送給福王府,有了這份大禮,朱由崧自然在許心素-李國助集團與十八芝之間更加傾向於後者了。
俞義應道:“奴婢明白該怎麽做了。”
朱由崧想了想,問俞義道:“地方找到了嗎?”
朱由崧說的很隱晦,但俞義秒懂,立刻回複道:“奴婢在萬安山深處找了一處寨子,絕對隱秘,就是離洛陽略有些遠,來回得三天。”
朱由崧皺著眉頭說道:“的確是有些遠了,近裏你再找找看,不行就跟少林寺打個商量,在嵩山借他們一處僻靜的下院使一使。”
朱由崧和俞義說的,是軍校的校址,朱由崧既然要建立新軍,自然是要從軍校開始的,不過,建軍一事關係重大,自是不好光明正大的去做,少不得要想辦法遮掩一二的。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此外,由於新軍太過重要了,朱由崧必須親力親為,但作為福王世子,朱由崧又不能長期消失在眾人眼前,所以軍校就必須建在洛陽附近,以方便他在福王府與軍校之間來往。
俞義應道:“是,奴婢這就去少林寺問一問,並實地看一看。”
朱由崧擺擺手,俞義便退了下去,但不到半個小時,俞義便又出現在了正在草擬軍校製度和課程的朱由崧麵前:“世子爺,李舍人回來了。”
“李自奇回來了?”得到確認的朱由崧命令道。“讓他休息兩日,與三個兒子好好聚一聚,後天再來見我!”
俞義一邊把李自奇交進來的書麵報告呈給朱由崧,一邊說道:“是,奴婢這就通知他後天再來,不過,李自奇的長子和次子,好像出標去了,隻有作為潁上郡王侍從的老三還在。”
朱由崧歎息道:“那就讓他見一見自家老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