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三天,兩天後,福王就在朱由崧帶著妻兒晨省的時候,找了機會向朱由崧問道:“老大,聽說你給老二、老三畫了張大餅,五年二十五萬兩的投入,換十年後每年六、七萬兩的收益,這事靠譜嗎?”</p>


    朱由崧看了看坐在福王身邊的鄒妃,又看看了朱由渠的王妃江氏,這才衝著福王解釋道:“父王,如果眼下大明的光景不做改變的話,兒子以為,十年後,每年七、八萬兩的毛利肯定是有的。”</p>


    “是嗎?”福王若有所思道。“那你拓殖小琉球也十多年了吧,見著回頭錢了嗎?”</p>


    朱由崧回應道:“沒有,但這主要是兒子還不在不斷的進行拓殖,所以擠占了利潤,至於安排給由渠和由樺的那塊地不一樣,頂天了就四千五百頃左右,扣掉道路、河流、民居,能開發出來的也就是四千頃而已,沒有繼續擴張的餘地,因此也不需要持續投入,兒子已經算好了,前五年純投入,後五年能收回前期投入的資金,後十年是收益最高的時候,二十年後,雖然利不高了,但也源源不斷。”</p>


    福王點點頭:“老大,老二、老三手上沒什麽錢,既然是一本萬利,不存在什麽虧本的情況,你就用公中的錢,替他們投了吧,反正,五年後,也就能陸續收回來的。”</p>


    朱由崧在姚妃、江氏期盼的目光中向福王確認道:“父王的意思是,前期投入和回本都走王府的公賬,十年後按六、七萬兩的毛利給老二和老三分紅?”</p>


    福王也不客氣,直接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吩咐道:“沒錯,按照你的算法,十年後,你每年拿五萬兩給老二、老三分,二十年後,你每年拿二萬兩給老二、老三分。”</p>


    朱由崧苦笑起來:“父王,公中沒有那麽多錢,說句讓老二、老三聽起來不舒服的話,公中真要有那麽多的銀子,這塊地,我自己就拓殖了,哪會留給老二、老三呢!”</p>


    “一年五萬兩都拿不出嗎?”福王有些生氣的說道。“你這個家當的好啊!”</p>


    朱由崧也不多話,直接把細賬算給在場人聽:“王府的進項有幾塊,一塊是大明境內的王莊、一塊是順和店在河南府收的稅,一塊是順和店在河南以外的經營、一塊是淮鹽銷售。”</p>


    福王府早年還請旨從萬曆皇帝手中攫取了張居正的家財以及崇文門關稅,但前者是一次性的,後者也在天啟年間歸還了明廷,因此被朱由崧排除了;至於藍毬會、賽馬會、河洛會館的博彩生意卻是與福王府的公賬無關,而與福慶號、雙福號、福春號、福鑫號、路通標行、福海號等一樣,是福王世子府的產業。</p>


    “這幾年,天時有異、災害不斷,大明境內王莊這塊早已經維持不下去了,就算能維持下去,物產也經常送不過來,所以不能太過指望的;而順和店在河南府內收的商稅也因為流寇、土賊橫行,早就收不到了;同樣因為流寇、土賊的緣故,大半個大明的商路都已經中斷了,各地順和店拿不到貨,又哪來盈利呢,無非是勉力維持而已。”</p>


    “再有就是淮鹽,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了,鹽賣給誰去呢?”</p>


    朱由崧正說著,江氏突然插話道:“大哥,我怎麽聽說,市麵上一斤鹽要賣上百文呢?”</p>


    朱由崧搖頭道:“老二媳婦,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本藩拿到鹽引從來都不是自己直接向百姓賣鹽的,而是有商家會跟王府收了鹽引,說白了,就是本藩在其中過了一道手,賺些過路銀子,因此商賈賣的貴,與王府能不能收益沒有關係。”</p>


    江氏不解的問道:“雖然是隻過了一到手,但商賈賣的貴,我們賣給商賈的時候不應該提提價嘛,憑什麽錢都讓商賈賺了?”</p>


    朱由崧最怕遇到江氏這種不懂裝懂的,但他又不好當著福王和朱由渠的麵給江氏臉色看,因此,隻能耐心的解說道:“本藩擁有的鹽引僅僅是一千三百道,一道三十斤,也就是一年能在整個河南銷售三萬九千斤鹽而已,正常年景是完全不夠的,所以,鹽商從本藩拿了鹽引,內中要摻雜十倍以上的私鹽,這才能把鹽價壓到一斤七、八文的樣子;但現在兵火連天,淮鹽進不來,因此市麵上鹽價才漲到了每斤百錢的,而且正是因為淮鹽進不來,本藩手中的鹽引就不值錢了。”</p>


    朱由崧這話其實隻有一半是正確的,其中,正確的部分是,因為流寇、土寇縱橫割據的緣故,淮鹽的輸入河南的過程中的確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不正確的是,豫東等地與兩淮鹽場實在太近了,所以,還是有大量私鹽(包括山西解州鹽)在各路軍頭的掩護下流入了河南,但這些私鹽實際與福王府無關,福王府是不能從中分到利潤的。</p>


    </p>


    至於為什麽有了私鹽,市麵上的食鹽價格還那麽高,原因也很簡單,隻有官價高了,私鹽銷售時,才能水漲船高,讓鹽商及某些軍頭獲得更高的利益。</p>


    所以,現在福王府實際也在通過名下黃河船隊秘密輸入私鹽,但福王府能牢牢控製和影響的僅僅是在河南府和懷慶府的南部,因此,在沒辦法與其他地頭蛇競爭的情況下,福王府從事私鹽貿易的利益也就一年六、七千兩而已,而且是不入公賬的,朱由崧也不用跟在場人說的太明白了。</p>


    江氏有些似懂非懂,但看見福王沒有質疑,鄒妃也沒跳出來,所以,她也假裝聽明白了。</p>


    由此,朱由崧便得以往下說道:“眼下公中的賬上,藩庫裏就隻有四百多兩黃金、一萬一千多兩白銀、四百八十餘貫製錢了,所以,福王,兒子根本拿不出一年五萬兩來,替老二、老三進行海外拓殖。”</p>


    福王吃驚道:“王府存銀,就隻有一萬五千兩出頭?”</p>


    “是!”朱由崧回應道。“此外,每年打掉各方麵的開銷,大約還能有一萬多兩的其他進項,再多就沒有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cale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caler並收藏南明之我是弘光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