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清與福王府軍先後進行戰略調動的時候,濟州艦隊第二分隊開抵了海洋島一線,並立刻開始在太平灣內修築營房、碼頭和炮台。</p>
由於之前東江鎮麾下駐軍的過渡砍伐,所以此時的海洋島上缺乏足夠的木材,因此濟州艦隊在建築一係列設施的時候,主要是采用了從濟州島運輸來的竹筋混凝土預製件以及島上的土石,當然,這麽施工的速度肯定是快了,但一來建築壽命有限,二來防禦敵方炮火的能力肯定不如真正的夯土建築。</p>
但考慮到清軍目前沒有製海權,明軍主動放棄了前出遠海,所以濟州艦隊方麵暫時還不用考慮敵方炮火的威脅,自然是以建築速度為第一指標的。</p>
不過,即便采用了竹筋混凝土預製構件,要想完成一係列建築任務,更主要的是需要足夠的人力,而海洋島及周邊長山群島中雖然有那麽一些東江鎮留下來的老弱殘兵,但僅僅依靠他們想要完成繁重的工程也是不可能的。</p>
所以,濟州方麵便為海洋島運來了500戶勞工,這些勞工家庭在施工完成後,會被授予海洋島上的田土,就此在海洋島定居,進而為海洋島的駐軍提供一定量的糧食補給,以減輕後方運輸的壓力。</p>
說到這裏要補充一句,事實上,進駐海洋島的濟州島第二分隊已經得到了擴充,其主要力量雖然還是4艘淮丙戰艦沒變,但配屬的武裝補給船由1艘增加到了3艘,另外第二分隊還額外增編了3艘淮丁巡邏-聯絡船,以方便對鴨綠江口及西朝鮮灣進行監控,因此,第二分隊的編製兵力實際已經大大超過了其他分隊。</p>
然而,這還不算完,依照濟州島上眾人對朱由崧指示的解讀,第二分隊或許還有接應遼南漢民的任務,因此,為了方便執行此項任務,寧虎還準備從黑龍江方麵抽調2~3艘江海槳帆船配屬給第二分隊,最終使之強化為朝鮮分艦隊。</p>
而為了避免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寧虎同時也在準備加強第一分隊的偵查、補給、滲透力量,以便在合適的時候,為第一分隊增編1~2艘淮丁船和2~3艘江口型江海槳帆船,最終將第一分隊擴編為北方分艦隊。</p>
隻是眼下黑龍江船隊自身的需求都沒能滿足,因此寧虎關於江口型江海槳帆船的設想並沒有能立刻實現,為此,寧虎還準備向朱由崧建議,由雲梯關船場直接生產江口甲型江海槳帆船及江口乙型大型江海槳帆船。</p>
是的,目前雲梯關船場由於大量熟練師匠被抽走,生產能力已經有了明顯下降,但在現有兩條大型沙船生產線外,再開設一條江口型江海槳劃船生產線並不特別困難,實在不行,還可以取消一條大型沙船生產線,轉產兩型江海兩用槳劃船嘛。</p>
什麽?福王府現在難道不缺運力了嗎?</p>
缺肯定是缺的,這不,在向德川幕府陸續出售了6艘老舊沙船、8艘老舊福船後,福王府目前還有淮甲船36艘、淮乙船25艘,運力已經比之前最高峰時下降了許多。</p>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為了保障濟州艦隊,在寧虎的要求下,金泰至今已經協調了6艘淮甲船給艦隊方麵,這就導致了目前最高峰的時候也隻能一次性運輸4500~4800名移民前往蝦夷地、南灣、熱泉和黑龍江,進而導致了相當多的移民不得不滯留在濟州島上----眼下雲梯關的難民由福海號名下淮乙船運往濟州,然後在濟州中轉後,乘坐淮甲船前往北方海域。</p>
既然缺船,為什麽寧虎寧願停掉唯二沙船生產線中的一條,該去生產什麽運輸噸位很小----江口乙型的載荷隻有48噸,江口甲型的載荷更是隻有35噸而已----的江海槳劃船呢?</p>
原因很簡單,一方麵寧虎希望剩下的那條沙船生產線也改成了運輸型淮丙船的生產線----淮丙船的運載力較同噸位的淮甲船差了20%,但平均航行速度卻快了50%,因此實際上更經濟----另一方麵,現在從河南等地把難民接出來的任務也很繁重,單靠從淮安等地船場購買內河船隻不但費用支出較高,而且拿船的速度也快不起來(因為各地內河船場首先要滿足明廷用船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自行生產一些。</p>
鑒於一條沙船生產線上的人手足以滿足同時開工兩條江口型槳帆船的需要,因此,寧虎覺得這樣的交換比還是可以接受的,隻是朱由崧並沒批準寧虎的提議----寧虎其實是後知後覺了,因此,現在轉變生產線,已經晚了----而是下達了抽調濟州島船場生產人員,組建江口型槳帆船生產線的命令。</p>
如此一來,濟州島船場的生產線也一樣達到了4條----另外3條全力生產150~250噸級的淮丁船,前者是軍用聯絡-巡邏船,後者是商用捕鯨船----與維持4艘武裝淮丙船生產的蝦夷地船場一樣,成為福王府名下最主要的船隻生產基地。</p>
</p>
並且,與生產速度很慢的蝦夷地船場不同,濟州島船場的生產速度則是很快的----1艘150噸級的淮丁船隻需要6個月就能造好,1艘250噸級的淮丁船隻要8個半月就能造好;江口型的生產就更快了,80噸級的甲型隻要3個半月,110噸級的乙型隻要5個月就能完成建造了----若不是原料上的限製,隻怕船員的培訓速度都趕不上船隻的下水速度······</p>
“工匠都上岸了?”</p>
得到確認後,第二分隊分領龔楠和出任海洋島王莊(分莊級別)莊頭兼第二分隊監軍的李高商量了一下,這才決定道:“李公公留在岸上負責督促施工,淮丙十三號在太平灣外進行訓練,並防止可能的襲擊;淮丙十一號護送淮甲五號、六號、八號回濟州島運輸後續物資及補給;淮丙五號和淮丙六號前往鴨綠江口巡航;淮丁十四號、二十號、二十七號分別前往朝鮮安州、南浦以及白翎島以南地區巡航。”</p>
李高隨後衝著3艘淮丁船的船長補充道:“一旦發現沒有繳納通海費的朝鮮船隻,立刻回航通報,勿使其有逃脫之機會······”</p>
由於之前東江鎮麾下駐軍的過渡砍伐,所以此時的海洋島上缺乏足夠的木材,因此濟州艦隊在建築一係列設施的時候,主要是采用了從濟州島運輸來的竹筋混凝土預製件以及島上的土石,當然,這麽施工的速度肯定是快了,但一來建築壽命有限,二來防禦敵方炮火的能力肯定不如真正的夯土建築。</p>
但考慮到清軍目前沒有製海權,明軍主動放棄了前出遠海,所以濟州艦隊方麵暫時還不用考慮敵方炮火的威脅,自然是以建築速度為第一指標的。</p>
不過,即便采用了竹筋混凝土預製構件,要想完成一係列建築任務,更主要的是需要足夠的人力,而海洋島及周邊長山群島中雖然有那麽一些東江鎮留下來的老弱殘兵,但僅僅依靠他們想要完成繁重的工程也是不可能的。</p>
所以,濟州方麵便為海洋島運來了500戶勞工,這些勞工家庭在施工完成後,會被授予海洋島上的田土,就此在海洋島定居,進而為海洋島的駐軍提供一定量的糧食補給,以減輕後方運輸的壓力。</p>
說到這裏要補充一句,事實上,進駐海洋島的濟州島第二分隊已經得到了擴充,其主要力量雖然還是4艘淮丙戰艦沒變,但配屬的武裝補給船由1艘增加到了3艘,另外第二分隊還額外增編了3艘淮丁巡邏-聯絡船,以方便對鴨綠江口及西朝鮮灣進行監控,因此,第二分隊的編製兵力實際已經大大超過了其他分隊。</p>
然而,這還不算完,依照濟州島上眾人對朱由崧指示的解讀,第二分隊或許還有接應遼南漢民的任務,因此,為了方便執行此項任務,寧虎還準備從黑龍江方麵抽調2~3艘江海槳帆船配屬給第二分隊,最終使之強化為朝鮮分艦隊。</p>
而為了避免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寧虎同時也在準備加強第一分隊的偵查、補給、滲透力量,以便在合適的時候,為第一分隊增編1~2艘淮丁船和2~3艘江口型江海槳帆船,最終將第一分隊擴編為北方分艦隊。</p>
隻是眼下黑龍江船隊自身的需求都沒能滿足,因此寧虎關於江口型江海槳帆船的設想並沒有能立刻實現,為此,寧虎還準備向朱由崧建議,由雲梯關船場直接生產江口甲型江海槳帆船及江口乙型大型江海槳帆船。</p>
是的,目前雲梯關船場由於大量熟練師匠被抽走,生產能力已經有了明顯下降,但在現有兩條大型沙船生產線外,再開設一條江口型江海槳劃船生產線並不特別困難,實在不行,還可以取消一條大型沙船生產線,轉產兩型江海兩用槳劃船嘛。</p>
什麽?福王府現在難道不缺運力了嗎?</p>
缺肯定是缺的,這不,在向德川幕府陸續出售了6艘老舊沙船、8艘老舊福船後,福王府目前還有淮甲船36艘、淮乙船25艘,運力已經比之前最高峰時下降了許多。</p>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為了保障濟州艦隊,在寧虎的要求下,金泰至今已經協調了6艘淮甲船給艦隊方麵,這就導致了目前最高峰的時候也隻能一次性運輸4500~4800名移民前往蝦夷地、南灣、熱泉和黑龍江,進而導致了相當多的移民不得不滯留在濟州島上----眼下雲梯關的難民由福海號名下淮乙船運往濟州,然後在濟州中轉後,乘坐淮甲船前往北方海域。</p>
既然缺船,為什麽寧虎寧願停掉唯二沙船生產線中的一條,該去生產什麽運輸噸位很小----江口乙型的載荷隻有48噸,江口甲型的載荷更是隻有35噸而已----的江海槳劃船呢?</p>
原因很簡單,一方麵寧虎希望剩下的那條沙船生產線也改成了運輸型淮丙船的生產線----淮丙船的運載力較同噸位的淮甲船差了20%,但平均航行速度卻快了50%,因此實際上更經濟----另一方麵,現在從河南等地把難民接出來的任務也很繁重,單靠從淮安等地船場購買內河船隻不但費用支出較高,而且拿船的速度也快不起來(因為各地內河船場首先要滿足明廷用船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自行生產一些。</p>
鑒於一條沙船生產線上的人手足以滿足同時開工兩條江口型槳帆船的需要,因此,寧虎覺得這樣的交換比還是可以接受的,隻是朱由崧並沒批準寧虎的提議----寧虎其實是後知後覺了,因此,現在轉變生產線,已經晚了----而是下達了抽調濟州島船場生產人員,組建江口型槳帆船生產線的命令。</p>
如此一來,濟州島船場的生產線也一樣達到了4條----另外3條全力生產150~250噸級的淮丁船,前者是軍用聯絡-巡邏船,後者是商用捕鯨船----與維持4艘武裝淮丙船生產的蝦夷地船場一樣,成為福王府名下最主要的船隻生產基地。</p>
</p>
並且,與生產速度很慢的蝦夷地船場不同,濟州島船場的生產速度則是很快的----1艘150噸級的淮丁船隻需要6個月就能造好,1艘250噸級的淮丁船隻要8個半月就能造好;江口型的生產就更快了,80噸級的甲型隻要3個半月,110噸級的乙型隻要5個月就能完成建造了----若不是原料上的限製,隻怕船員的培訓速度都趕不上船隻的下水速度······</p>
“工匠都上岸了?”</p>
得到確認後,第二分隊分領龔楠和出任海洋島王莊(分莊級別)莊頭兼第二分隊監軍的李高商量了一下,這才決定道:“李公公留在岸上負責督促施工,淮丙十三號在太平灣外進行訓練,並防止可能的襲擊;淮丙十一號護送淮甲五號、六號、八號回濟州島運輸後續物資及補給;淮丙五號和淮丙六號前往鴨綠江口巡航;淮丁十四號、二十號、二十七號分別前往朝鮮安州、南浦以及白翎島以南地區巡航。”</p>
李高隨後衝著3艘淮丁船的船長補充道:“一旦發現沒有繳納通海費的朝鮮船隻,立刻回航通報,勿使其有逃脫之機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