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率部進駐寧遠之後,曾向明廷表示:“大敵在前,兵凶戰危,解圍救錦,時刻難緩,死者方埋,傷者未起。半月之內,即再督決戰,用紓錦州之急。”</p>
洪承疇之所以拿出以拖待變的主張,一方麵固然是畏懼清軍的戰力,另一方麵也是正視明軍分路來援,兵馬勞頓,戰意不足的劣勢,並非是沒有一點道理的。</p>
然而,當時明朝不但內有流寇為患,而且天災不絕,因此財力十分困頓,根本不允許十幾萬大軍無所事事的堆積在寧遠一線,所以時任兵部尚書的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對此,崇禎皇帝接受了陳新甲的建議,詔令洪承疇“刻期進兵”,又分任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促決戰。</p>
在崇禎皇帝的催促下,洪承疇遂於明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寧遠誓師出兵,隨後於七月二十八日抵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與前來阻擊的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雙方各有傷亡,但總體來看,清軍傷亡較大。</p>
得知初戰失利的皇太極不顧此時自己正在重病之中,率部從沈陽馳援錦州前線。</p>
八月十九日,清軍主力抵達錦州,皇太極親自登山觀察明軍營地,最終得出了明軍“有前權而無後守”的結果,於是,清軍根據這個結論定下掘壕圍困斷敵糧道之法。</p>
八月二十日,駐軍王寶山、壯鎮台、寨兒山、長嶺山、劉喜屯等處的清軍開始圍繞鬆山挖掘壕溝;清軍的壕溝“深達八尺,上廣一丈二尺,下極狹窄,僅可容趾”,因此馬不能飛躍,人不能攀登,掉落下去的人馬,也沒有容納腳的地方,不能輕易的爬出來。</p>
清軍挖掘壕溝的當天,明軍沒有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等到清軍的壕溝成型了的第二天,洪承疇部這才發起進攻,試圖破壞壕溝,但此時已經晚了,清軍已經從錦州西麵往南,穿越鬆山、杏山之間的通道,一直到海口間連續連掘了三道大壕,從而將明軍徹底包圍起來,切斷了其與後方的一切聯係和糧餉供應。</p>
由於此時明軍全軍僅有三天的軍糧,因此一旦糧道被清軍徹底斷絕,後果將是不堪設想。</p>
形勢危急,洪承疇不得不召集諸將會議商議對策。</p>
在會議上,洪承疇原本希望是破釜沉舟,展開決戰的,但這時崇禎派來的監軍張若麒卻以錦州城內也沒多少糧食可供十多萬明軍堅守為由,建議回寧遠就糧。</p>
張若麒的話有沒有道理,當然是有的,但在這個時候提出來氣,卻動搖了軍心,那些膽怯的明軍將領第一時間附和了張若麒的意見,最終迫使洪承疇答應全軍連夜備戰,第二天一早展開突圍行動。</p>
然而,深知遼鎮兵馬習性的大同總兵王樸一回營後,左思右想覺得不對勁,便率本部人馬在不通知其他各部的情況下,連夜展開了突圍。</p>
王樸的行動完全打亂了洪承疇的突圍計劃,並且牽動了其他明軍,迫使其他明軍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分頭實施了突圍;但問題,此時天色很黑,各處兵馬在目視不良的情況下自相踐踏,結果損失慘重不說,還完全失去了指揮。</p>
第二天天亮後,明軍總兵吳三桂、王樸等部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部奔入塔山,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邱民仰、總兵曹變蛟等人突圍未成,隻能率領殘部萬人困守在鬆山城內······</p>
“好多潰兵啊!”望著海邊密密麻麻的明軍士兵,淮丙十五號船長連傑不由得的驚呼起來。“大明這是徹底要完了嗎?”</p>
話音未落,站在連傑身邊的寧虎收起望遠鏡,嗬斥道:“都愣著幹什麽,發旗號,命令各艦向海邊靠近,並派出隨船小艇,盡可能的把大明官兵都接出來!”</p>
為了應對明廷的催促,洪承疇在誓師前三天便向明廷稟告了出兵時間,因此福王京邸早在七月二十六日便向天津發出了明清決戰在即的報告,而這份報告送到祥福瑞塘沽支店的手中後,又被第一時間通過海路送往濟州,差不多八月七日前後送到金泰和寧虎手中的。</p>
隨即金泰和寧虎根據朱由崧在年初的時候下達的必要時在鬆錦決戰中“摻和一把”的命令,於八月八日決定派遣濟州分艦隊及部分淮乙船團北上----主要當時學兵旅已經全部回到濟州,且已經完成了擴編任務,正在抓緊集訓當中,濟州方向的守備有完全的把握----會同遼海分艦隊一起前來小淩河入海口待機。</p>
八月二十日,寧虎親率包括濟州分艦隊、遼海分艦隊在內的10艘淮丙艦、6艘淮甲運輸船船、6艘淮乙運輸船、6艘淮丁船及7艘淮戊船(江口型槳帆船)抵達了清溝灣。</p>
但寧虎沒有想到,朱由崧預知了明軍必然失敗的命運,所謂“摻和一把”實際是接應潰敗明軍殘部逃離,因此,當寧虎發現明軍再一次被打得丟盔卸甲後,寧虎算是對眼下的北京朝廷徹底失去了信心。</p>
寧虎在淮丙十五號上怒其不爭,可對於在清軍追殺已經沒有退路的明軍殘兵來說,那些正在向海邊駛來的船隻卻成了最後可能的救命稻草,所以,當一眾明軍注意到大量小船開始接近海灘時,一個個都瘋狂起來,甚至有人直接撲棱著向海裏衝去!</p>
怎料,明軍的瘋狂反而嚇住了濟州水師的水手們,各條小船在距離岸邊二三十步的地方先後停了下來,如此一來,明軍更加焦躁不安了。</p>
“砰!”</p>
一聲銃響之後,淮戊十九號的水手長吳東來舉起鐵片話筒,扯開嗓子喊道:“海上停著四十艘大船,足夠把你們所有人都接出去了,現在都聽好了,都不要急不要搶,甲胄穿著沒事,先把兵器都丟了,然後等我這條小船靠近了,再一個個,有秩序的上船,別想著搶船,一條小木船,你們能跑多久,沒我們幫助,你們上不了大船!”</p>
一名明軍千總挺身問道:“你們是什麽人,為什麽來救我們!”</p>
吳東來冷冷的回複道:“想活就別問我們是誰,你隻要知道,建虜想要抓你們,用不著這麽費心。”</p>
明軍千總還想再問,邊上的一名守備官卻不管不顧的向木劃子遊去,一邊遊還一邊大罵:“都什麽時候了,扯這些沒用的,先離開這個鬼地方再說。”</p>
</p>
說話間,守備官在吳東來欣賞的目光下遊到了小船便,並在吳東來的幫助下爬上了小船······</p>
洪承疇之所以拿出以拖待變的主張,一方麵固然是畏懼清軍的戰力,另一方麵也是正視明軍分路來援,兵馬勞頓,戰意不足的劣勢,並非是沒有一點道理的。</p>
然而,當時明朝不但內有流寇為患,而且天災不絕,因此財力十分困頓,根本不允許十幾萬大軍無所事事的堆積在寧遠一線,所以時任兵部尚書的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對此,崇禎皇帝接受了陳新甲的建議,詔令洪承疇“刻期進兵”,又分任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促決戰。</p>
在崇禎皇帝的催促下,洪承疇遂於明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寧遠誓師出兵,隨後於七月二十八日抵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與前來阻擊的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雙方各有傷亡,但總體來看,清軍傷亡較大。</p>
得知初戰失利的皇太極不顧此時自己正在重病之中,率部從沈陽馳援錦州前線。</p>
八月十九日,清軍主力抵達錦州,皇太極親自登山觀察明軍營地,最終得出了明軍“有前權而無後守”的結果,於是,清軍根據這個結論定下掘壕圍困斷敵糧道之法。</p>
八月二十日,駐軍王寶山、壯鎮台、寨兒山、長嶺山、劉喜屯等處的清軍開始圍繞鬆山挖掘壕溝;清軍的壕溝“深達八尺,上廣一丈二尺,下極狹窄,僅可容趾”,因此馬不能飛躍,人不能攀登,掉落下去的人馬,也沒有容納腳的地方,不能輕易的爬出來。</p>
清軍挖掘壕溝的當天,明軍沒有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等到清軍的壕溝成型了的第二天,洪承疇部這才發起進攻,試圖破壞壕溝,但此時已經晚了,清軍已經從錦州西麵往南,穿越鬆山、杏山之間的通道,一直到海口間連續連掘了三道大壕,從而將明軍徹底包圍起來,切斷了其與後方的一切聯係和糧餉供應。</p>
由於此時明軍全軍僅有三天的軍糧,因此一旦糧道被清軍徹底斷絕,後果將是不堪設想。</p>
形勢危急,洪承疇不得不召集諸將會議商議對策。</p>
在會議上,洪承疇原本希望是破釜沉舟,展開決戰的,但這時崇禎派來的監軍張若麒卻以錦州城內也沒多少糧食可供十多萬明軍堅守為由,建議回寧遠就糧。</p>
張若麒的話有沒有道理,當然是有的,但在這個時候提出來氣,卻動搖了軍心,那些膽怯的明軍將領第一時間附和了張若麒的意見,最終迫使洪承疇答應全軍連夜備戰,第二天一早展開突圍行動。</p>
然而,深知遼鎮兵馬習性的大同總兵王樸一回營後,左思右想覺得不對勁,便率本部人馬在不通知其他各部的情況下,連夜展開了突圍。</p>
王樸的行動完全打亂了洪承疇的突圍計劃,並且牽動了其他明軍,迫使其他明軍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分頭實施了突圍;但問題,此時天色很黑,各處兵馬在目視不良的情況下自相踐踏,結果損失慘重不說,還完全失去了指揮。</p>
第二天天亮後,明軍總兵吳三桂、王樸等部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部奔入塔山,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邱民仰、總兵曹變蛟等人突圍未成,隻能率領殘部萬人困守在鬆山城內······</p>
“好多潰兵啊!”望著海邊密密麻麻的明軍士兵,淮丙十五號船長連傑不由得的驚呼起來。“大明這是徹底要完了嗎?”</p>
話音未落,站在連傑身邊的寧虎收起望遠鏡,嗬斥道:“都愣著幹什麽,發旗號,命令各艦向海邊靠近,並派出隨船小艇,盡可能的把大明官兵都接出來!”</p>
為了應對明廷的催促,洪承疇在誓師前三天便向明廷稟告了出兵時間,因此福王京邸早在七月二十六日便向天津發出了明清決戰在即的報告,而這份報告送到祥福瑞塘沽支店的手中後,又被第一時間通過海路送往濟州,差不多八月七日前後送到金泰和寧虎手中的。</p>
隨即金泰和寧虎根據朱由崧在年初的時候下達的必要時在鬆錦決戰中“摻和一把”的命令,於八月八日決定派遣濟州分艦隊及部分淮乙船團北上----主要當時學兵旅已經全部回到濟州,且已經完成了擴編任務,正在抓緊集訓當中,濟州方向的守備有完全的把握----會同遼海分艦隊一起前來小淩河入海口待機。</p>
八月二十日,寧虎親率包括濟州分艦隊、遼海分艦隊在內的10艘淮丙艦、6艘淮甲運輸船船、6艘淮乙運輸船、6艘淮丁船及7艘淮戊船(江口型槳帆船)抵達了清溝灣。</p>
但寧虎沒有想到,朱由崧預知了明軍必然失敗的命運,所謂“摻和一把”實際是接應潰敗明軍殘部逃離,因此,當寧虎發現明軍再一次被打得丟盔卸甲後,寧虎算是對眼下的北京朝廷徹底失去了信心。</p>
寧虎在淮丙十五號上怒其不爭,可對於在清軍追殺已經沒有退路的明軍殘兵來說,那些正在向海邊駛來的船隻卻成了最後可能的救命稻草,所以,當一眾明軍注意到大量小船開始接近海灘時,一個個都瘋狂起來,甚至有人直接撲棱著向海裏衝去!</p>
怎料,明軍的瘋狂反而嚇住了濟州水師的水手們,各條小船在距離岸邊二三十步的地方先後停了下來,如此一來,明軍更加焦躁不安了。</p>
“砰!”</p>
一聲銃響之後,淮戊十九號的水手長吳東來舉起鐵片話筒,扯開嗓子喊道:“海上停著四十艘大船,足夠把你們所有人都接出去了,現在都聽好了,都不要急不要搶,甲胄穿著沒事,先把兵器都丟了,然後等我這條小船靠近了,再一個個,有秩序的上船,別想著搶船,一條小木船,你們能跑多久,沒我們幫助,你們上不了大船!”</p>
一名明軍千總挺身問道:“你們是什麽人,為什麽來救我們!”</p>
吳東來冷冷的回複道:“想活就別問我們是誰,你隻要知道,建虜想要抓你們,用不著這麽費心。”</p>
明軍千總還想再問,邊上的一名守備官卻不管不顧的向木劃子遊去,一邊遊還一邊大罵:“都什麽時候了,扯這些沒用的,先離開這個鬼地方再說。”</p>
</p>
說話間,守備官在吳東來欣賞的目光下遊到了小船便,並在吳東來的幫助下爬上了小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