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帥,南京的消息,三名太子都是假的,今上已經決定將三人一同流放海外了。”左夢庚說到這,探問道。“父帥,我們是不是還要按照與南京那邊的約定行動呢?”</p>
是的,左夢庚有些擔心,要知道眼下孫傳庭、黃得功、張國維三部如三把鋼刀一樣頂在左部的背後,如果左部沒有了“為太子伸冤”這個借口,貿然東進的話,極有可能會被孫黃張三部夾擊,從而遭到失敗的。</p>
老病到要臥床的左良玉猶豫了一會,歎息道:“闖逆已經統兵二十萬南下了,我部雖說有八十萬之眾,但什麽成色,你又不是不知道,死守武昌就是一個死啊。”</p>
不是說,左良玉堅守武昌的話,黃得功、孫傳庭、張國維等部會馳援而來,從而裏應外合,一舉殲滅闖軍嗎?那左良玉又為什麽說死守武昌就是一個死字呢?</p>
原因很簡單,第一,中心開花三麵合圍的計劃,朱由崧沒有告訴左良玉過;第二,即便左良玉知道這個計劃,也會擔心援兵進軍的速度過慢,先讓自己與闖軍消耗,等自己與闖軍都筋疲力盡了,然後三路援軍連自己帶闖軍一並收拾了。</p>
所以,左良玉不敢堅守在武昌城內,隻想著逃的越遠越好。</p>
左夢庚也是知道左良玉擔心什麽的,所以建議道:“父帥,要不,我們南下吧!”</p>
明軍的主力在東線,南線孫傳庭的名頭雖然響,但他的兵力有限、將領也沒什麽名氣,未必就不能打了。</p>
“屆時湖南有糧食,廣東有錢,廣西有兵,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事。”左夢庚蠱惑道。“退一萬步來說,我們也控製了桂王,與南京唱對台戲!”</p>
左良玉有氣無力的搖頭道:“晚了,若是黃蜚部沒有進駐洞庭湖的話,倒也可以試著南下,但是現在,卻是阻礙多多。”</p>
沒錯,對於忻城伯趙之龍手上的班軍“精銳”,左良玉根本是不在意的,但“八十萬”人南撤,是不可能完全通過陸路行進的----劉備從新野帶百姓走陸路撤往江夏,還不是被曹操的虎豹騎給殺的大敗特敗了,有前車之鑒在,左良玉是不可能重蹈覆轍的----如果沒有黃蜚的水軍戰船在,左良玉自然覺得自己手中那幾條船就能縱橫長江、湘江等江河了,但黃蜚部可是在遼海大洋裏折騰過的,左良玉可沒信心用自己那幾條民船改造的艦船打贏對手。</p>
一旦水戰失利,運輸官兵家眷及輜重的船隻落入黃蜚之手,隻怕“八十萬”左軍立刻就要灰飛煙滅了,所以,左良玉絕對不會選擇南下的。</p>
“可東麵不是調來了鄭鴻逵的舟師嗎?連黃蠻子手下也有巡江水師安慶營和馬當營呢!”</p>
鄭鴻逵所部可是積年海盜,水戰方麵的實力絕對要比黃蜚部更強的,所以,左夢庚對於左良玉不碰軟茬子,非要啃硬骨頭有些奇怪。</p>
對於左夢庚的疑問,左良玉笑了笑,解釋道:“黃蠻子的水師多活動於長江北岸沿線,一般是不會跑到南岸去的,而鄭鴻逵這邊才多少人船呢?”</p>
左良玉說的不錯,鄭家分家好,主力要麽南下瓊州,要麽留在福建看家,真正跟鄭鴻逵北上的隻有不足3000人和30條船,雖然後來在朱由崧的安排下,鄭鴻逵配屬了巡江水師太平營和江陰營,但加起來一共隻有6000人和大小船隻一百三十艘餘,遠比不得黃蜚部的20000人及400餘艘戰艦那麽可怕,左部水師還是能以少勝多的。</p>
左夢庚眨了眨眼:“那父帥是下定決心清君側了?”</p>
左良玉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更何況,我們不動,今上也是不會放過我們的,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孤注一擲的博上一鋪······”</p>
弘光元年三月二十日,左良玉對外公開表示不信“假太子案”的審定結果,認為其中必有一個是真太子,於是他上疏聲稱:“願束身赴闕,代太子受罪!”</p>
對於左良玉的上疏,已經做好準備的朱由崧親自批複“不報”,然後命人將三名“假太子”押上了開往濟州及苦兀島的海船。</p>
得到三名“假太子”已經被發配海外的消息,被朱由崧罷免的前禦史黃澍替左良玉草擬了一篇檄文,然後左良玉便堂而皇之的宣布率部東進“清君側”了。</p>
接到左良玉清君側的消息,朱由崧立刻召開了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進行會商,期間,兵部右侍郎呂大器指出,由於長江阻隔,黃得功部五萬兵馬很難調往江南參與九江防務,而且一旦黃得功部南調,左良玉部很容易改道江北,對安慶、廬州、和州等地造成威脅;可但要靠張國維手下不到2萬人的江西衛所兵及另外鄭鴻逵的5000水軍要想擋住左良玉部幾十萬大軍是不可能的,應該立刻抽調更多南京兵馬馳援九江。</p>
呂大器的用意自然是進一步削弱南京防務,讓左良玉能在野戰中消滅南京有生力量,為接下來奪取南京創造有利條件。</p>
不過,呂大器所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朱由崧便同意調動已經初步編練成功的騰驤四衛營、府軍五衛營及金吾四衛營正軍師趕赴九江參戰,僅留下訓練進度最慢的羽林三衛營、金吾四衛營輔軍師及各營攻城炮團拱衛南京。</p>
但30000多京營出京作戰,交給誰指揮呢?</p>
朱由崧誰也不放心,所以,他做出決定,禦駕親征,且留陳王朱慈焈於南京監國。</p>
對於朱由崧的決定,滿朝文武大臣都是不同意的,但朱由崧發表了一篇“太祖基業非坐享而來,乃一刀一槍廝殺出來”的殺氣騰騰的**後,諸臣雖然不同意,但還是妥協了,於是,朱由崧便組建了西征禦營,以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左光先工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何騰蛟等人為隨營參議,於當年三月二十五日,誓師西征。</p>
三營新軍登船前,為了減緩左部東進的速度,朱由崧派遣與左良玉相熟的前江西總督、現吏部左侍郎袁繼鹹前去勸說左良玉罷兵,率部返回武昌,但左良玉此時自覺無法回頭,便扣留了袁繼鹹,並唆使袁繼鹹與其一起行事,但袁繼鹹明確予以拒絕······</p>
</p>
是的,左夢庚有些擔心,要知道眼下孫傳庭、黃得功、張國維三部如三把鋼刀一樣頂在左部的背後,如果左部沒有了“為太子伸冤”這個借口,貿然東進的話,極有可能會被孫黃張三部夾擊,從而遭到失敗的。</p>
老病到要臥床的左良玉猶豫了一會,歎息道:“闖逆已經統兵二十萬南下了,我部雖說有八十萬之眾,但什麽成色,你又不是不知道,死守武昌就是一個死啊。”</p>
不是說,左良玉堅守武昌的話,黃得功、孫傳庭、張國維等部會馳援而來,從而裏應外合,一舉殲滅闖軍嗎?那左良玉又為什麽說死守武昌就是一個死字呢?</p>
原因很簡單,第一,中心開花三麵合圍的計劃,朱由崧沒有告訴左良玉過;第二,即便左良玉知道這個計劃,也會擔心援兵進軍的速度過慢,先讓自己與闖軍消耗,等自己與闖軍都筋疲力盡了,然後三路援軍連自己帶闖軍一並收拾了。</p>
所以,左良玉不敢堅守在武昌城內,隻想著逃的越遠越好。</p>
左夢庚也是知道左良玉擔心什麽的,所以建議道:“父帥,要不,我們南下吧!”</p>
明軍的主力在東線,南線孫傳庭的名頭雖然響,但他的兵力有限、將領也沒什麽名氣,未必就不能打了。</p>
“屆時湖南有糧食,廣東有錢,廣西有兵,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事。”左夢庚蠱惑道。“退一萬步來說,我們也控製了桂王,與南京唱對台戲!”</p>
左良玉有氣無力的搖頭道:“晚了,若是黃蜚部沒有進駐洞庭湖的話,倒也可以試著南下,但是現在,卻是阻礙多多。”</p>
沒錯,對於忻城伯趙之龍手上的班軍“精銳”,左良玉根本是不在意的,但“八十萬”人南撤,是不可能完全通過陸路行進的----劉備從新野帶百姓走陸路撤往江夏,還不是被曹操的虎豹騎給殺的大敗特敗了,有前車之鑒在,左良玉是不可能重蹈覆轍的----如果沒有黃蜚的水軍戰船在,左良玉自然覺得自己手中那幾條船就能縱橫長江、湘江等江河了,但黃蜚部可是在遼海大洋裏折騰過的,左良玉可沒信心用自己那幾條民船改造的艦船打贏對手。</p>
一旦水戰失利,運輸官兵家眷及輜重的船隻落入黃蜚之手,隻怕“八十萬”左軍立刻就要灰飛煙滅了,所以,左良玉絕對不會選擇南下的。</p>
“可東麵不是調來了鄭鴻逵的舟師嗎?連黃蠻子手下也有巡江水師安慶營和馬當營呢!”</p>
鄭鴻逵所部可是積年海盜,水戰方麵的實力絕對要比黃蜚部更強的,所以,左夢庚對於左良玉不碰軟茬子,非要啃硬骨頭有些奇怪。</p>
對於左夢庚的疑問,左良玉笑了笑,解釋道:“黃蠻子的水師多活動於長江北岸沿線,一般是不會跑到南岸去的,而鄭鴻逵這邊才多少人船呢?”</p>
左良玉說的不錯,鄭家分家好,主力要麽南下瓊州,要麽留在福建看家,真正跟鄭鴻逵北上的隻有不足3000人和30條船,雖然後來在朱由崧的安排下,鄭鴻逵配屬了巡江水師太平營和江陰營,但加起來一共隻有6000人和大小船隻一百三十艘餘,遠比不得黃蜚部的20000人及400餘艘戰艦那麽可怕,左部水師還是能以少勝多的。</p>
左夢庚眨了眨眼:“那父帥是下定決心清君側了?”</p>
左良玉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更何況,我們不動,今上也是不會放過我們的,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孤注一擲的博上一鋪······”</p>
弘光元年三月二十日,左良玉對外公開表示不信“假太子案”的審定結果,認為其中必有一個是真太子,於是他上疏聲稱:“願束身赴闕,代太子受罪!”</p>
對於左良玉的上疏,已經做好準備的朱由崧親自批複“不報”,然後命人將三名“假太子”押上了開往濟州及苦兀島的海船。</p>
得到三名“假太子”已經被發配海外的消息,被朱由崧罷免的前禦史黃澍替左良玉草擬了一篇檄文,然後左良玉便堂而皇之的宣布率部東進“清君側”了。</p>
接到左良玉清君側的消息,朱由崧立刻召開了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進行會商,期間,兵部右侍郎呂大器指出,由於長江阻隔,黃得功部五萬兵馬很難調往江南參與九江防務,而且一旦黃得功部南調,左良玉部很容易改道江北,對安慶、廬州、和州等地造成威脅;可但要靠張國維手下不到2萬人的江西衛所兵及另外鄭鴻逵的5000水軍要想擋住左良玉部幾十萬大軍是不可能的,應該立刻抽調更多南京兵馬馳援九江。</p>
呂大器的用意自然是進一步削弱南京防務,讓左良玉能在野戰中消滅南京有生力量,為接下來奪取南京創造有利條件。</p>
不過,呂大器所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朱由崧便同意調動已經初步編練成功的騰驤四衛營、府軍五衛營及金吾四衛營正軍師趕赴九江參戰,僅留下訓練進度最慢的羽林三衛營、金吾四衛營輔軍師及各營攻城炮團拱衛南京。</p>
但30000多京營出京作戰,交給誰指揮呢?</p>
朱由崧誰也不放心,所以,他做出決定,禦駕親征,且留陳王朱慈焈於南京監國。</p>
對於朱由崧的決定,滿朝文武大臣都是不同意的,但朱由崧發表了一篇“太祖基業非坐享而來,乃一刀一槍廝殺出來”的殺氣騰騰的**後,諸臣雖然不同意,但還是妥協了,於是,朱由崧便組建了西征禦營,以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左光先工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何騰蛟等人為隨營參議,於當年三月二十五日,誓師西征。</p>
三營新軍登船前,為了減緩左部東進的速度,朱由崧派遣與左良玉相熟的前江西總督、現吏部左侍郎袁繼鹹前去勸說左良玉罷兵,率部返回武昌,但左良玉此時自覺無法回頭,便扣留了袁繼鹹,並唆使袁繼鹹與其一起行事,但袁繼鹹明確予以拒絕······</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