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滿洲親貴一陣騷動,沒錯,科爾沁人可是滿清的鐵杆支持者,可以說沒有科爾沁人的幫助,就沒有滿清的今天,若是這樣的鐵杆都跟滿清離心離德了,那就別說引30萬、40萬、50萬蒙古入關了,搞不好10萬人、5萬人都有可能湊不齊,這還搞個毛啊!</p>
但多爾袞卻明白了代善的意思,是的,下層牧民有下層牧民的利益,上層王公有上層王公的利益,那麽科爾沁上層王公的利益是什麽呢?</p>
是隨著清軍到關內搶一把嗎?</p>
是把草場從自然條件惡劣的北方轉移到關內嗎?</p>
不,前者不過是暫時的短暫利益,後者是滿清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多爾袞點頭道:“禮親王還有什麽要指點的嗎?”</p>
代善也不管多爾袞到底明白了什麽,隻是說道:“人老了,大限要到了,說這麽幾句話就撐不住了,睿親王、大清朝廷就托付給你了,別讓老汗和先帝開創、發展的事業出現了挫折,一切拜托了。”</p>
說罷,代善精力不濟的閉目假寐起來,多爾袞不敢怠慢,急忙招來禦醫替代善看過了,在得知代善隻能昏睡過去後,這才長舒一口氣的安排人將代善送回禮親王府修養。</p>
等把代善送走後,拿定主義的多爾袞下令道:“立刻從黃河沿線撤兵五萬回京。”</p>
阿濟格提醒道:“攝政王,這樣鄭親王手中就隻有五萬兵馬了,一旦南朝兵馬過了黃河,可未必能擋得住啊!”</p>
多爾袞胸有成竹的說道:“南朝兵馬今年是不會過黃河了。”</p>
多爾袞沒有說理由,因為這種判斷是前線指揮官多年征戰後磨煉出的某種直覺,是沒辦法解釋的,所以他隻是說道:“就算隻有五萬兵也不必擔心,山西還有三萬,山東有小四萬,若是南朝兵馬敢長驅直入,大不了山東和山西都不要了。”</p>
是的,就算暫時放棄了對山東和山西的統治,隻要能消滅了明軍主力,到時候還是能卷土重來的,所以,戰術素養都很高的滿清親貴們立刻理解了多爾袞的意思。</p>
見一眾親貴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多爾袞便繼續道:“等這五萬兵回返京師後,立刻以京師現有兵馬出擊口外,以武力邀請喀爾喀各部首領前來會盟。”</p>
至於那些不敢來參與盟會的,等著他們的,自然是犁庭掃穴了。</p>
多鐸提醒道:“攝政王,朝廷這邊糧草不足,最好還是緩一緩,等到夏糧收上來後,再行北進為好。”</p>
</p>
拖到夏天出兵,一個原因是可以得到部分糧草補給,另一個原因是口外作戰,戰馬是要素,而春季的戰馬都很羸弱,不合適用來交戰,必須將養一段時間後,才勉強能用。</p>
多爾袞點頭道:“其實等前線兵馬返回北京時,已經差不多是夏收了。”</p>
從黃河邊到北京城,其實也就6~700公裏的路,埋頭行軍頂了天也就個把月的時間,但由於這支回防的清軍需要鎮壓畿南等地的百姓暴動,所以,必然要耽擱一些時日的,一來二去,可不就是夏天了嘛。</p>
多鐸發現自己有些癔症了,笑了笑便退到了一邊,倒是滿達海開口問道:“那科爾沁那邊?”</p>
愛新覺羅·瓦克達冷然道:“之前科爾沁人沒有說自己與祥福瑞的貿易,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裝作什麽都不知道!”</p>
愛新覺羅·嶽樂接口道:“現在看來,吉林烏拉是萬萬不能丟的,否則少了這個牽製,祥福瑞即便不南下,也要西進了,到時候,科爾沁這邊的形勢會更加嚴峻。”</p>
愛新覺羅·尼堪搖頭道:“可我們沒有兵加強吉林烏拉的防禦,甚至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應吉林烏拉的需求。”</p>
其實不是盛京這邊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應吉林烏拉方向,而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充當糧隊的護衛,抵禦北疆明軍可能實施的伏擊----總不能冒著抽空盛京兵馬的威脅,加強前往吉林烏拉的補給隊的護衛吧!</p>
阿濟格有些遲疑的看向多爾袞:“攝政王,能不能動用吳三桂部?”</p>
不待多爾袞說什麽,豪格斷然道:“不可,吳三桂至今未真心實意的順服我大清,若是輕易動用,一旦陣前有變怎麽辦?”</p>
多爾袞同意豪格的判斷,但也支持阿濟格的意見:“吳三桂的確不能再放在錦州了,否則一旦與南朝聯係上了,直接在錦州作亂,也是一個大威脅。”</p>
原本吳三桂部受到寧遠、盛京及草原三個方向的威脅,是不敢輕易叛離滿清的,但現在盛京的清軍不得不對北疆展開防禦,寧遠的清軍大部也已經調入關內了,而科爾沁的力量也部分分散到了北麵,在三處牽製力量都遭到削弱的情況下,吳三桂部的確有失控的可能。</p>
阿濟格眼眉一挑:“調吳三桂去討伐喀爾喀人?這隻怕不是一個好主意,極有可能直接逼著吳三桂造反呢!”</p>
“那就給吳三桂找個更好的去處。”多鐸齜牙笑道。“讓他去山東。”</p>
山東境內現在有石廷柱(8000)、耿繼茂(9000)、金礪(5000)、馬光遠(9000)、薑瓖(6000)等5部兵馬在,且濟爾哈朗的5萬大軍距離也不遠,吳三桂想來是不敢以區區2萬兵馬作亂的。</p>
“其實薑瓖部也不穩!”</p>
豪格的話還沒說完,多鐸便打斷道:“吳三桂之前跟薑瓖沒有接觸,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有所勾連的,且我們可以將其分置於不同的地方剿匪,這就可以保證基本無事了。”</p>
豪格考慮了片刻,接受了多鐸的觀點,但還是強調道:“即便要調吳三桂部,那也得等北返大軍回到北京後再說,不然,吳三桂途徑京郊時突然來個攻城,搞不好北京就有危險了。”</p>
多爾袞同意道:“理當如此,畢竟吳三桂在錦州屯田也做的不錯,總得讓他收了一茬糧食後,再走吧,否則,吳三桂心疼不說,朝廷還要給他另外找尋糧草,那可就麻煩了。”</p>
多爾袞說的風趣,頓時逗得在場的滿洲親貴們哄堂大笑了起來······</p>
但多爾袞卻明白了代善的意思,是的,下層牧民有下層牧民的利益,上層王公有上層王公的利益,那麽科爾沁上層王公的利益是什麽呢?</p>
是隨著清軍到關內搶一把嗎?</p>
是把草場從自然條件惡劣的北方轉移到關內嗎?</p>
不,前者不過是暫時的短暫利益,後者是滿清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多爾袞點頭道:“禮親王還有什麽要指點的嗎?”</p>
代善也不管多爾袞到底明白了什麽,隻是說道:“人老了,大限要到了,說這麽幾句話就撐不住了,睿親王、大清朝廷就托付給你了,別讓老汗和先帝開創、發展的事業出現了挫折,一切拜托了。”</p>
說罷,代善精力不濟的閉目假寐起來,多爾袞不敢怠慢,急忙招來禦醫替代善看過了,在得知代善隻能昏睡過去後,這才長舒一口氣的安排人將代善送回禮親王府修養。</p>
等把代善送走後,拿定主義的多爾袞下令道:“立刻從黃河沿線撤兵五萬回京。”</p>
阿濟格提醒道:“攝政王,這樣鄭親王手中就隻有五萬兵馬了,一旦南朝兵馬過了黃河,可未必能擋得住啊!”</p>
多爾袞胸有成竹的說道:“南朝兵馬今年是不會過黃河了。”</p>
多爾袞沒有說理由,因為這種判斷是前線指揮官多年征戰後磨煉出的某種直覺,是沒辦法解釋的,所以他隻是說道:“就算隻有五萬兵也不必擔心,山西還有三萬,山東有小四萬,若是南朝兵馬敢長驅直入,大不了山東和山西都不要了。”</p>
是的,就算暫時放棄了對山東和山西的統治,隻要能消滅了明軍主力,到時候還是能卷土重來的,所以,戰術素養都很高的滿清親貴們立刻理解了多爾袞的意思。</p>
見一眾親貴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多爾袞便繼續道:“等這五萬兵回返京師後,立刻以京師現有兵馬出擊口外,以武力邀請喀爾喀各部首領前來會盟。”</p>
至於那些不敢來參與盟會的,等著他們的,自然是犁庭掃穴了。</p>
多鐸提醒道:“攝政王,朝廷這邊糧草不足,最好還是緩一緩,等到夏糧收上來後,再行北進為好。”</p>
</p>
拖到夏天出兵,一個原因是可以得到部分糧草補給,另一個原因是口外作戰,戰馬是要素,而春季的戰馬都很羸弱,不合適用來交戰,必須將養一段時間後,才勉強能用。</p>
多爾袞點頭道:“其實等前線兵馬返回北京時,已經差不多是夏收了。”</p>
從黃河邊到北京城,其實也就6~700公裏的路,埋頭行軍頂了天也就個把月的時間,但由於這支回防的清軍需要鎮壓畿南等地的百姓暴動,所以,必然要耽擱一些時日的,一來二去,可不就是夏天了嘛。</p>
多鐸發現自己有些癔症了,笑了笑便退到了一邊,倒是滿達海開口問道:“那科爾沁那邊?”</p>
愛新覺羅·瓦克達冷然道:“之前科爾沁人沒有說自己與祥福瑞的貿易,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裝作什麽都不知道!”</p>
愛新覺羅·嶽樂接口道:“現在看來,吉林烏拉是萬萬不能丟的,否則少了這個牽製,祥福瑞即便不南下,也要西進了,到時候,科爾沁這邊的形勢會更加嚴峻。”</p>
愛新覺羅·尼堪搖頭道:“可我們沒有兵加強吉林烏拉的防禦,甚至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應吉林烏拉的需求。”</p>
其實不是盛京這邊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應吉林烏拉方向,而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充當糧隊的護衛,抵禦北疆明軍可能實施的伏擊----總不能冒著抽空盛京兵馬的威脅,加強前往吉林烏拉的補給隊的護衛吧!</p>
阿濟格有些遲疑的看向多爾袞:“攝政王,能不能動用吳三桂部?”</p>
不待多爾袞說什麽,豪格斷然道:“不可,吳三桂至今未真心實意的順服我大清,若是輕易動用,一旦陣前有變怎麽辦?”</p>
多爾袞同意豪格的判斷,但也支持阿濟格的意見:“吳三桂的確不能再放在錦州了,否則一旦與南朝聯係上了,直接在錦州作亂,也是一個大威脅。”</p>
原本吳三桂部受到寧遠、盛京及草原三個方向的威脅,是不敢輕易叛離滿清的,但現在盛京的清軍不得不對北疆展開防禦,寧遠的清軍大部也已經調入關內了,而科爾沁的力量也部分分散到了北麵,在三處牽製力量都遭到削弱的情況下,吳三桂部的確有失控的可能。</p>
阿濟格眼眉一挑:“調吳三桂去討伐喀爾喀人?這隻怕不是一個好主意,極有可能直接逼著吳三桂造反呢!”</p>
“那就給吳三桂找個更好的去處。”多鐸齜牙笑道。“讓他去山東。”</p>
山東境內現在有石廷柱(8000)、耿繼茂(9000)、金礪(5000)、馬光遠(9000)、薑瓖(6000)等5部兵馬在,且濟爾哈朗的5萬大軍距離也不遠,吳三桂想來是不敢以區區2萬兵馬作亂的。</p>
“其實薑瓖部也不穩!”</p>
豪格的話還沒說完,多鐸便打斷道:“吳三桂之前跟薑瓖沒有接觸,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有所勾連的,且我們可以將其分置於不同的地方剿匪,這就可以保證基本無事了。”</p>
豪格考慮了片刻,接受了多鐸的觀點,但還是強調道:“即便要調吳三桂部,那也得等北返大軍回到北京後再說,不然,吳三桂途徑京郊時突然來個攻城,搞不好北京就有危險了。”</p>
多爾袞同意道:“理當如此,畢竟吳三桂在錦州屯田也做的不錯,總得讓他收了一茬糧食後,再走吧,否則,吳三桂心疼不說,朝廷還要給他另外找尋糧草,那可就麻煩了。”</p>
多爾袞說的風趣,頓時逗得在場的滿洲親貴們哄堂大笑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