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貨,跑什麽!對麵的炮不多,你們怎麽連以多打少都不會嗎?”</p>
在麻吉哈派遣的傳令兵的嗬斥下,2名炮隊指揮官這才回過神來,隨即,在他們的勒令下,清軍炮兵按捺下心中的不安,推上火藥和彈丸,開始了對威海城頭的壓製射擊,一時間倒也彈如雨下,搞的威海衛城頭硝煙滾滾。</p>
</p>
但問題是,清軍炮手和炮兵指揮官大多不懂拋物線和彈道學----部分老明軍出身的炮手,當年從明廷雇傭的葡萄牙雇傭兵處學到點皮毛,可要說能把滑膛炮給打的有多準,那完全是憑運氣的-----所以,清軍發射的炮彈要麽是完全失的,要麽是砸在了威海衛城牆正麵活著打中了供奉真武大帝的北門城樓,還有幾發是炮口抬的過高,直接越過了城牆落到城內了,真正能準確命中2丈(6.8米)寬的城牆頂部的,十發裏麵可能一發都沒有,根本就不能給城頭明軍炮兵造成太多的威脅!</p>
有人要問了,難道連打中城垛的炮彈都沒有嗎?</p>
有的,事實上,總歸有那麽幾發運氣逆天的炮彈打中了城垛,製造出大量高速碎片來的----其實部分打中城樓真武廟的炮彈,在破壞木結構的同時也製造出了大量的高速破片----但這些破片基本上沒有給明軍製造出什麽傷亡來。</p>
是的,明軍炮手的披甲率是百分之一百----雖然朱由崧沒有給威海衛派出必要的援兵,但防具什麽的,卻是給足了----正是在甲胄的加持下,除非碎片能神使鬼差的集中明軍炮兵暴露的麵部和手指,否則是不能給明軍炮兵造成多大的影響的。</p>
既然清軍的炮火實際無法傷害到城頭上的明軍炮兵----隻能撼動城牆、破壞城門樓,搞出一副地動山搖的樣子來,但比起顛簸的海上來,根本不值一提----那麽明軍炮兵就自然士氣高漲,漸入佳境了。</p>
這不,連續在某處發射兩枚炮彈後,一眾明軍炮手就借助軌道,將這門布置在北城東段城牆的2600多斤重的大家夥,挪移到相隔數個垛口外的新發射陣位上,然後,炮手們有條不紊的進行了降溫----轉移炮位的過程也是為了一定程度的降溫----再裝填的作業。</p>
此時,南京講武堂炮兵科畢業的炮兵指揮官,經過仔細的瞄準之後,報出了修正後的方位角、高度角數據,根據炮兵指揮官通報的數據,炮手們迅速調整好了火炮,接著一發炮彈便迅速發射了出去,雖然沒有直接命中目標,但也相差無幾,隻需要進行必要的微調,就能給對手帶去致命的威脅。</p>
對於威海衛城樓上的頑強反擊,在損失了第三門火炮後,清軍炮隊指揮官們的心中產生了疑問----威海衛城樓上到底有多少炮?為什麽發射的位置是遊走的?亦或是,城頭上炮多炮手少,才不得不這裏打幾炮、那裏再打幾炮嗎?</p>
隻是疑惑歸疑惑,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對方打得太準了,再這麽打下去,清軍炮隊方麵的損失就會大的驚人了,所以,必須立刻轉移了炮兵陣地。</p>
可問題是,對方雖然打得不快,數量上也存在疑問,但要想在對手炮火威脅下安全撤退,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兩名清軍炮隊指揮官一陣商議後,決定各自調動五門火炮先行後撤,剩下的4+3門繼續與城頭明軍炮兵對射,籍此牽製明軍炮兵的注意力。</p>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清軍炮兵發射的一發炮彈,意外至極的打在城牆頂部並巧之又巧的命中了明軍炮兵來不及轉移的火藥桶,當即就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爆炸,爆炸不但摧毀了明軍在威海北城牆西段布置的那門火炮,而且還粉碎了一大片城垛,讓威海衛北城牆的西端看起來已經是清軍唾手可得的果實了。</p>
清軍見狀士氣大振:“不用撤了,集中火炮,對東端城牆進行轟擊,爭取把那邊的炮和城垛也都全部摧毀了······”</p>
在清軍越來越密集的炮火中,並沒有因為自己戰友的意外犧牲、遠程火力削弱而垂頭喪氣的明軍依舊沉著應對著,隻見在燕國勳的冷靜指揮下,一群扛著沙袋的明軍飛速的衝上城頭,借著清軍炮火更多移向城牆東端的機會,飛快用裝滿泥沙的沙袋壘砌出臨時的城垛。</p>
在完成臨時城垛的敷設後,這群明軍又快速的收斂了遇難炮兵的遺骸,並把幾名傷者抬下了城,隨後,明軍又花了小40分鍾把被毀火炮的殘骸移動到了城上門樓便;在挪移這門破損的火炮的同時,明軍飛快的重新鋪設了供火炮短距離機動的木質軌道;接著,明軍又花了近30分鍾才把位於東端城牆上、被清軍密集炮火打得抬不起頭的另一門火炮轉移了到了城牆西段;期間明軍又再次付出了1死9傷的代價。</p>
不過,這些傷亡是值得的,因為在北城牆東段這門10斤炮完成位移後,就輪到清軍炮兵吃苦頭了。</p>
五炮兩中的結果,一下子把興頭上的清軍炮兵給打懵了,不得已,清軍隻能將炮火移動回來再次攻擊北城西段城牆;當然,清軍並沒有把全部14門火炮都移向威海衛北城西段城牆,依舊保留了5~6門火炮繼續轟擊北城東段城牆;但即便如此,清軍炮火還是被分散了,於是,再次把火炮位移到東段城牆的明軍炮兵,又以六炮一中的成績,轟掉了一門清軍火炮,並且這一次也是打中火藥桶引發的爆炸,也算是以牙還牙了。</p>
然而,清軍的火炮數量實在比北城明軍炮兵多了太多,所以,偶然在不斷疊加後便成了必然,最終,在當日申末(15:00)前後,明軍在北城牆上的最後一門紅夷炮,也被對手打啞殼了,但就當日2:7的戰果來說,炮戰的勝利者應該屬於濟州師所有----在建製上,使用10斤炮的士兵隸屬於濟州師師屬炮兵團,左右廂旅下屬的炮兵哨則隻裝備佛朗機炮和虎蹲炮······</p>
在麻吉哈派遣的傳令兵的嗬斥下,2名炮隊指揮官這才回過神來,隨即,在他們的勒令下,清軍炮兵按捺下心中的不安,推上火藥和彈丸,開始了對威海城頭的壓製射擊,一時間倒也彈如雨下,搞的威海衛城頭硝煙滾滾。</p>
</p>
但問題是,清軍炮手和炮兵指揮官大多不懂拋物線和彈道學----部分老明軍出身的炮手,當年從明廷雇傭的葡萄牙雇傭兵處學到點皮毛,可要說能把滑膛炮給打的有多準,那完全是憑運氣的-----所以,清軍發射的炮彈要麽是完全失的,要麽是砸在了威海衛城牆正麵活著打中了供奉真武大帝的北門城樓,還有幾發是炮口抬的過高,直接越過了城牆落到城內了,真正能準確命中2丈(6.8米)寬的城牆頂部的,十發裏麵可能一發都沒有,根本就不能給城頭明軍炮兵造成太多的威脅!</p>
有人要問了,難道連打中城垛的炮彈都沒有嗎?</p>
有的,事實上,總歸有那麽幾發運氣逆天的炮彈打中了城垛,製造出大量高速碎片來的----其實部分打中城樓真武廟的炮彈,在破壞木結構的同時也製造出了大量的高速破片----但這些破片基本上沒有給明軍製造出什麽傷亡來。</p>
是的,明軍炮手的披甲率是百分之一百----雖然朱由崧沒有給威海衛派出必要的援兵,但防具什麽的,卻是給足了----正是在甲胄的加持下,除非碎片能神使鬼差的集中明軍炮兵暴露的麵部和手指,否則是不能給明軍炮兵造成多大的影響的。</p>
既然清軍的炮火實際無法傷害到城頭上的明軍炮兵----隻能撼動城牆、破壞城門樓,搞出一副地動山搖的樣子來,但比起顛簸的海上來,根本不值一提----那麽明軍炮兵就自然士氣高漲,漸入佳境了。</p>
這不,連續在某處發射兩枚炮彈後,一眾明軍炮手就借助軌道,將這門布置在北城東段城牆的2600多斤重的大家夥,挪移到相隔數個垛口外的新發射陣位上,然後,炮手們有條不紊的進行了降溫----轉移炮位的過程也是為了一定程度的降溫----再裝填的作業。</p>
此時,南京講武堂炮兵科畢業的炮兵指揮官,經過仔細的瞄準之後,報出了修正後的方位角、高度角數據,根據炮兵指揮官通報的數據,炮手們迅速調整好了火炮,接著一發炮彈便迅速發射了出去,雖然沒有直接命中目標,但也相差無幾,隻需要進行必要的微調,就能給對手帶去致命的威脅。</p>
對於威海衛城樓上的頑強反擊,在損失了第三門火炮後,清軍炮隊指揮官們的心中產生了疑問----威海衛城樓上到底有多少炮?為什麽發射的位置是遊走的?亦或是,城頭上炮多炮手少,才不得不這裏打幾炮、那裏再打幾炮嗎?</p>
隻是疑惑歸疑惑,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對方打得太準了,再這麽打下去,清軍炮隊方麵的損失就會大的驚人了,所以,必須立刻轉移了炮兵陣地。</p>
可問題是,對方雖然打得不快,數量上也存在疑問,但要想在對手炮火威脅下安全撤退,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兩名清軍炮隊指揮官一陣商議後,決定各自調動五門火炮先行後撤,剩下的4+3門繼續與城頭明軍炮兵對射,籍此牽製明軍炮兵的注意力。</p>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清軍炮兵發射的一發炮彈,意外至極的打在城牆頂部並巧之又巧的命中了明軍炮兵來不及轉移的火藥桶,當即就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爆炸,爆炸不但摧毀了明軍在威海北城牆西段布置的那門火炮,而且還粉碎了一大片城垛,讓威海衛北城牆的西端看起來已經是清軍唾手可得的果實了。</p>
清軍見狀士氣大振:“不用撤了,集中火炮,對東端城牆進行轟擊,爭取把那邊的炮和城垛也都全部摧毀了······”</p>
在清軍越來越密集的炮火中,並沒有因為自己戰友的意外犧牲、遠程火力削弱而垂頭喪氣的明軍依舊沉著應對著,隻見在燕國勳的冷靜指揮下,一群扛著沙袋的明軍飛速的衝上城頭,借著清軍炮火更多移向城牆東端的機會,飛快用裝滿泥沙的沙袋壘砌出臨時的城垛。</p>
在完成臨時城垛的敷設後,這群明軍又快速的收斂了遇難炮兵的遺骸,並把幾名傷者抬下了城,隨後,明軍又花了小40分鍾把被毀火炮的殘骸移動到了城上門樓便;在挪移這門破損的火炮的同時,明軍飛快的重新鋪設了供火炮短距離機動的木質軌道;接著,明軍又花了近30分鍾才把位於東端城牆上、被清軍密集炮火打得抬不起頭的另一門火炮轉移了到了城牆西段;期間明軍又再次付出了1死9傷的代價。</p>
不過,這些傷亡是值得的,因為在北城牆東段這門10斤炮完成位移後,就輪到清軍炮兵吃苦頭了。</p>
五炮兩中的結果,一下子把興頭上的清軍炮兵給打懵了,不得已,清軍隻能將炮火移動回來再次攻擊北城西段城牆;當然,清軍並沒有把全部14門火炮都移向威海衛北城西段城牆,依舊保留了5~6門火炮繼續轟擊北城東段城牆;但即便如此,清軍炮火還是被分散了,於是,再次把火炮位移到東段城牆的明軍炮兵,又以六炮一中的成績,轟掉了一門清軍火炮,並且這一次也是打中火藥桶引發的爆炸,也算是以牙還牙了。</p>
然而,清軍的火炮數量實在比北城明軍炮兵多了太多,所以,偶然在不斷疊加後便成了必然,最終,在當日申末(15:00)前後,明軍在北城牆上的最後一門紅夷炮,也被對手打啞殼了,但就當日2:7的戰果來說,炮戰的勝利者應該屬於濟州師所有----在建製上,使用10斤炮的士兵隸屬於濟州師師屬炮兵團,左右廂旅下屬的炮兵哨則隻裝備佛朗機炮和虎蹲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