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助餉政策深惡痛絕的陝西士紳全力反抗李自成的統治,但李自成不愧是在陝西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物,這不,大量非士紳組織的反清武裝陸續被其招降,而一旦數目眾多的由普通百姓組成的反清力量被李自成收編,剩下的由士紳組織的反清反順武裝的末日也就到來了,所以,在大順永昌五年(明弘光四年)二月前,李自成便已經基本恢複了對陝西主要府州縣城的控製。</p>
當然,在明廷秘密派遣的西廠密諜的努力下,陝西境內的反順力量並沒有被徹底打垮,但那些反順力量實際已經無法動搖李自成對陝西的統治了。</p>
不過,對於李自成來說,順利平複陝西的內亂、統治陝西全境並不意味著麻煩的解決,事實上,由於李自成吸納了大量的反清力量,順軍的兵力一度膨脹到了50萬人----實數估計也有40多萬----如何維持這些軍隊以及軍人家屬的生活,就成了李自成最頭疼的事情了。</p>
好在,經過連年的廝殺,陝西人口大減,大量土地空了出來,所以,李自成拾起明太祖朱元璋的故智,大量設立了衛所,以安置順軍官兵及家屬----也因此,不可避免的與土地的原主人(包括原有租種土地的佃戶)產生了矛盾,引發了武裝反叛。</p>
但問題是即便設置了大量的衛所,還有十幾萬作為大順中樞直屬武裝的部隊需要支付糧餉----這些大順中樞直屬部隊是不可能下放到地方去自種自食自衛的,他們要用來對付明清兩方麵的威脅----並且,眼下小冰河時期還沒有過去,陝西的農業生產根本沒辦法恢複,在沒辦法收取衛所兵屯種後那些勉強能供應自己和家庭生活的糧食的情況下,僅靠正常州縣的稅賦是養不活大順朝廷和大順中樞直屬武裝的。</p>
沒有糧餉,大順朝廷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大順朝能做的就隻有對外擴張,但向哪個方向擴張呢?</p>
向東北,是山西,是清軍的控製區,可李自成至今還記得山海關及潼關大戰中順軍被打崩的場景,所以,萬不得已,李自成是不會越過黃河進入山西、撩撥清廷的。</p>
向北,是漠西蒙古,或許合適放羊,但要進行農業生產的話,需要大投入,而大順朝廷恰恰是沒有投入的錢,更何況,北麵的蒙古人也不好對付,想要打贏了是非常困難的。</p>
並且即便打贏了漠西蒙部,人家也會去求清廷出麵幹涉,到時候李自成是罷手還是不罷手呢?所以,向北也不是什麽好的選擇。</p>
</p>
向西,哈密、吐魯番聽說倒是肥沃之地,但要到哈密、吐魯番,首要要越過茫茫的沙漠戈壁,這對於兩眼一抹黑的順軍來說也有些困難,如果能不選的話,自然是不會選擇的。</p>
向西南,則是青海,青海不但有衛特拉蒙古人建立的和碩特汗國----光一個與和碩特汗國交戰所需要的糧食就不是現在的大順政權所能承擔的---而且青海那邊也不合適農耕民族定居,選擇青海作為大順朝廷的發展方向,實在是有些雞肋。</p>
向南則是四川,但要突破蜀道進入四川或通過鬆潘草原進入四川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更不要說,孫傳庭正在成都坐鎮,無時無刻不想著揮師北進呢,所以,選擇四川作為突破口不是不可以,但代價會很大。</p>
向東南則是興安、鄖陽境內的牟文綬、賈登聯、馬得功、盧鼎等部,總兵力雖然不多,但也算據險扼守,急切之間是拿不下來的,而一旦不能一舉打穿明軍在興安-鄖陽的防線,導致攻防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的話,順軍顯然是不能與明軍比拚消耗的。</p>
那麽順軍有沒有可能向東進攻河南呢?</p>
沒錯,明軍目前沒有在陝州、靈寶、閿鄉、澠池、盧氏方向布置守軍,但再往東行,就是明軍黃得功部的重兵集團了,更不要說黃得功部的後麵還有高傑部及京營某師的存在,別說十幾萬人了,就是不管不顧的把50萬兵馬都帶上,也未必能贏得了。</p>
是的,李自成不但對山海關、潼關戰役記憶深刻,對倒水之戰一樣記憶深刻,至於李自成麾下的劉宗敏等將也對武昌之戰記憶猶新,因此,打黃得功他們或許還有膽子,但直麵京營,他們的膽量就不足了。</p>
如此,思來想去,李自成發現自己實際根本沒有拓張的餘地,正在犯愁之際,清廷派遣使者抵達西安,敦促李自成遵守協議,出兵河南。</p>
在清廷的威逼下,李自成隻能在永昌四年十二月,對劍州以南的四川及興安、鄖陽等地的明廷控製區展開了試探性的進攻,並且還派兵奪取了靈寶、閿鄉等兩座縣城和陝州州城。</p>
當然說是進軍了河南,但順軍方麵實際隻向陝州方向派遣了1000人的部隊,並且在奪取了隻有少數本地團練把守的陝州州城後,並未繼續東進澠池,進一步刺激黃得功部;甚至在永昌五年三月下旬黃河解凍,清軍主力肯定沒辦法過河後,順軍又主動撤出了陝州、靈寶、閿鄉等,把力量龜縮於潼關之後。</p>
相比河南方向,順軍在保寧府、鄖陽府、興安州方向打得更凶一點,但由於地形實在不利,因此,順軍收獲寥寥無幾,為此卻付出了近萬人的損失,實在有些得不償失。</p>
也就是孫傳庭目前既要恢複四川兩道的民生經濟,又要全力支援雲南方向作戰,沒有餘力支持曾英反攻,這才讓李自成保住了其在龍安、保寧的橋頭堡。</p>
而鄖陽和興安州方向的明軍雖然在湖廣三道的物力支持下,尚且有餘力開展反攻,但當初堵胤錫奉命在鄖陽、興安兩地布防時設計領受的命令是堵死山中小道,嚴防順軍經由小道再次開進湖廣、四川,因此鄖陽、興安方向的明軍都被嚴令禁止反攻,以免削弱了堵防的兵力,讓順軍找到可乘之機······</p>
當然,在明廷秘密派遣的西廠密諜的努力下,陝西境內的反順力量並沒有被徹底打垮,但那些反順力量實際已經無法動搖李自成對陝西的統治了。</p>
不過,對於李自成來說,順利平複陝西的內亂、統治陝西全境並不意味著麻煩的解決,事實上,由於李自成吸納了大量的反清力量,順軍的兵力一度膨脹到了50萬人----實數估計也有40多萬----如何維持這些軍隊以及軍人家屬的生活,就成了李自成最頭疼的事情了。</p>
好在,經過連年的廝殺,陝西人口大減,大量土地空了出來,所以,李自成拾起明太祖朱元璋的故智,大量設立了衛所,以安置順軍官兵及家屬----也因此,不可避免的與土地的原主人(包括原有租種土地的佃戶)產生了矛盾,引發了武裝反叛。</p>
但問題是即便設置了大量的衛所,還有十幾萬作為大順中樞直屬武裝的部隊需要支付糧餉----這些大順中樞直屬部隊是不可能下放到地方去自種自食自衛的,他們要用來對付明清兩方麵的威脅----並且,眼下小冰河時期還沒有過去,陝西的農業生產根本沒辦法恢複,在沒辦法收取衛所兵屯種後那些勉強能供應自己和家庭生活的糧食的情況下,僅靠正常州縣的稅賦是養不活大順朝廷和大順中樞直屬武裝的。</p>
沒有糧餉,大順朝廷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大順朝能做的就隻有對外擴張,但向哪個方向擴張呢?</p>
向東北,是山西,是清軍的控製區,可李自成至今還記得山海關及潼關大戰中順軍被打崩的場景,所以,萬不得已,李自成是不會越過黃河進入山西、撩撥清廷的。</p>
向北,是漠西蒙古,或許合適放羊,但要進行農業生產的話,需要大投入,而大順朝廷恰恰是沒有投入的錢,更何況,北麵的蒙古人也不好對付,想要打贏了是非常困難的。</p>
並且即便打贏了漠西蒙部,人家也會去求清廷出麵幹涉,到時候李自成是罷手還是不罷手呢?所以,向北也不是什麽好的選擇。</p>
</p>
向西,哈密、吐魯番聽說倒是肥沃之地,但要到哈密、吐魯番,首要要越過茫茫的沙漠戈壁,這對於兩眼一抹黑的順軍來說也有些困難,如果能不選的話,自然是不會選擇的。</p>
向西南,則是青海,青海不但有衛特拉蒙古人建立的和碩特汗國----光一個與和碩特汗國交戰所需要的糧食就不是現在的大順政權所能承擔的---而且青海那邊也不合適農耕民族定居,選擇青海作為大順朝廷的發展方向,實在是有些雞肋。</p>
向南則是四川,但要突破蜀道進入四川或通過鬆潘草原進入四川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更不要說,孫傳庭正在成都坐鎮,無時無刻不想著揮師北進呢,所以,選擇四川作為突破口不是不可以,但代價會很大。</p>
向東南則是興安、鄖陽境內的牟文綬、賈登聯、馬得功、盧鼎等部,總兵力雖然不多,但也算據險扼守,急切之間是拿不下來的,而一旦不能一舉打穿明軍在興安-鄖陽的防線,導致攻防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的話,順軍顯然是不能與明軍比拚消耗的。</p>
那麽順軍有沒有可能向東進攻河南呢?</p>
沒錯,明軍目前沒有在陝州、靈寶、閿鄉、澠池、盧氏方向布置守軍,但再往東行,就是明軍黃得功部的重兵集團了,更不要說黃得功部的後麵還有高傑部及京營某師的存在,別說十幾萬人了,就是不管不顧的把50萬兵馬都帶上,也未必能贏得了。</p>
是的,李自成不但對山海關、潼關戰役記憶深刻,對倒水之戰一樣記憶深刻,至於李自成麾下的劉宗敏等將也對武昌之戰記憶猶新,因此,打黃得功他們或許還有膽子,但直麵京營,他們的膽量就不足了。</p>
如此,思來想去,李自成發現自己實際根本沒有拓張的餘地,正在犯愁之際,清廷派遣使者抵達西安,敦促李自成遵守協議,出兵河南。</p>
在清廷的威逼下,李自成隻能在永昌四年十二月,對劍州以南的四川及興安、鄖陽等地的明廷控製區展開了試探性的進攻,並且還派兵奪取了靈寶、閿鄉等兩座縣城和陝州州城。</p>
當然說是進軍了河南,但順軍方麵實際隻向陝州方向派遣了1000人的部隊,並且在奪取了隻有少數本地團練把守的陝州州城後,並未繼續東進澠池,進一步刺激黃得功部;甚至在永昌五年三月下旬黃河解凍,清軍主力肯定沒辦法過河後,順軍又主動撤出了陝州、靈寶、閿鄉等,把力量龜縮於潼關之後。</p>
相比河南方向,順軍在保寧府、鄖陽府、興安州方向打得更凶一點,但由於地形實在不利,因此,順軍收獲寥寥無幾,為此卻付出了近萬人的損失,實在有些得不償失。</p>
也就是孫傳庭目前既要恢複四川兩道的民生經濟,又要全力支援雲南方向作戰,沒有餘力支持曾英反攻,這才讓李自成保住了其在龍安、保寧的橋頭堡。</p>
而鄖陽和興安州方向的明軍雖然在湖廣三道的物力支持下,尚且有餘力開展反攻,但當初堵胤錫奉命在鄖陽、興安兩地布防時設計領受的命令是堵死山中小道,嚴防順軍經由小道再次開進湖廣、四川,因此鄖陽、興安方向的明軍都被嚴令禁止反攻,以免削弱了堵防的兵力,讓順軍找到可乘之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