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隨吞並李朝捷報一起出現的流言蜚語,盡管不少宋朝大臣都知道,這又是番邦細作有意散撥的離間之計。可還是給不少人,造成了不少的恐惶跟擔心。
做為趙煦登基之後,為數不多的兩次大戰,都是一個人充當先鋒打贏戰爭。這在大宋建國之後的曆史上,無疑也是比較少有的,何況這次是吞並了整個李朝。
一些被稱之為寵臣的大臣,又開始新一輪給皇帝進言,希望取消趙孝錫開府練兵之權。如果他不遵聖旨,則證明趙孝錫真存在謀逆之心。
對於這些寵臣的進言,本身就有氣的趙煦,很直接的問他們一句‘如果瓊州王不尊聖喻,你們做何處置。你們當中,誰有人敢承擔,一旦瓊州王造反的後果?’
就這麽簡單一句話,令這些寵臣無言以對。當初正是他們進言,將趙孝錫從勢力最強的西北調離,放到瓊州那種蠻荒之地。可現在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個敗筆。
很多人都知道,如今的趙孝錫已然成了氣候。先不說,趙煦這樣做,更加做實流言蜚語中,皇帝流放有功郡王的流言。也會讓朝廷,失去更多的民心。
望著這些邀功的龐臣,趙煦不知為何想起年少時,趙孝錫跟他說的一句話。這就是一幫拿著朝廷俸祿,卻隻知道耍嘴皮子的酒囊飯袋。
若非要籠絡一些大臣,趙煦真想將他們全部逐出朝廷。在對待流言蜚語的問題上,趙煦根本沒趙孝錫淡定,相反激起一些身為君王的怒氣。
根據皇室秘衛調查到的情況,這些流傳於京城中的流言蜚語,大多都出自遼國的細作。趙煦突然萌發一個念頭。禦駕親征收複被遼國占據的燕雲十六州。
從目前他所了解到的邊境軍情看,今天與遼國在邊境的數次小衝突中,都是大宋這邊占了優勢。這意味著,大宋跟大遼宣戰的話,或許有勝利的機會。
如果他能禦駕親征,收複被大遼占據的燕雲十六州。那麽別人就不會再說,趙孝錫這個王爺比他這個皇帝更有民心,更有資格當大宋的君主。
這種貪心一旦產生,趙煦就覺得著了魔一樣,立刻召來親信的心腹大臣,商議攻打遼國的事情。而這個事情一提,大臣中便分成了兩派。
一派自然是阻止,覺得趙煦此舉有些冒險。而且一旦戰敗,大宋現在擁有的優勢。將徹底的失去。到時遼國鐵騎南下,後果將不堪設想。
另一派自然是主戰派,做為趙煦的親信大臣,他們覺得身為君主,能禦駕親征。無疑是鼓舞士氣的事情,而且現在大宋的軍力,對比遼國已然不輸。
主戰派的底氣,自然是來自如今。已然被訓練出的近十萬控弦之士。伴隨著大宋跟西夏通馬市,一批批剽悍的軍馬。被源源不斷補充進大宋之內。
有了這些戰馬的補充,大宋的騎兵數量,自然也在不斷的增長多中。以前大宋跟大遼對戰,更多是輸在騎戰之上。現如今,擁有這些騎兵,應該有能力跟大遼一較高下了。
看著兩派大臣的爭吵。趙煦自然心有不快。望著一直沒表態的臣相,趙煦詢問道:“章愛卿,你覺得朕的想法如何?如果與遼國宣戰,有幾成勝算?”
見皇帝開口詢問,腦中同樣在分析利弊的章惇。覺得兩派說的都有理。可他更清楚,這個建議是趙煦提的,意味著趙煦是站在主戰派一邊的。
其次他甚至知道,趙煦為何會產生這種想法。原因隻有一個,他不想輸給,那個剛剛收複李朝的趙孝錫。而這恰恰就是章惇所擔心的!
想到這些章惇很慎重的道:“皇上,依臣之見,對大遼興兵還是可以。隻是眼下的天氣已然變冷,不適合大兵出征,如果推遲到明年開春,相信成功的把握會大些。
另外恕臣大膽,相問皇上對這次興兵大遼,到底有何想法。是隻想收複燕雲十六州,還是要將大遼徹底的覆滅呢?如果是前者,我們勝利的機會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皇上想覆滅大遼,依臣之見,隻怕時機尚未成熟。那怕我軍如今的騎兵數量,比以前多了不少。可在騎戰上,我們還是不如大遼,這點必須承認。
在燕雲十六州境內,如果我們要收複失地,可以步騎結合勝之。如果離開了燕雲十六州,進軍草原的話,步騎必然會分散,一分散便給大遼騎兵以可乘之機。”
相比其它大臣說的話,章惇的分析則更加明確一些。可在趙煦看來,這位信任的臣相,也是讚同興兵大遼。而他心裏覺得,能收複燕雲十六州已然是很難得了。
很快笑著道:“章愛卿看來,真的體恤朕意。朕多少也知道,大軍出征是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可每每想到,被大遼占領的失地,朕心裏不甚滋味。
隻要能收複被大遼占據的燕雲十六州,朕願意多給大遼一些喘息的機會。而且在朕看來,收複燕雲十六州,意味著我們拿回戰略的控製權跟主導權。
沒了燕雲十六州的庇護,那些番邦之人,便如同無根浮萍一般。他們往後想南下,我大宋也有了護衛抵擋的城池屏障,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見趙煦跟章惇都這樣說,這次的書房議事,無疑是主戰派占了上風。隻是在這個時候,章惇本想再多說幾句,卻被趙煦接下來的話給打斷了。
似乎看到眾人都沒什麽異議了,趙煦很快道:“就依章愛卿之言,讓本朝百姓過個安平之年。從現在開始,兵部跟戶部開始準備戰爭所需部隊與物資。
待明年春暖花開之時,朕要親自領兵收複燕雲十六州。朕要讓天下的子民看看,朕是大宋的中興之主。在朕心上,這個壓在大宋軍民心頭的病根必須祛除
。”
望著意氣風發的趙煦,了解其性格的章惇,原本還想說。這次的戰事,必須選調精兵強將參與。統兵將領,要麽由他或者趙孝錫擔任,勝算可能更大。
隻是眼下這種情況,趙煦又怎麽可能,會讓趙孝錫再次領兵呢?至於他,雖然蹈武略都不錯,卻也不敢搶皇帝的風頭啊!
現在趙煦把話已經說出來,身為臣子的章惇,隻能將這些事情,盡量考慮的周全一些,準備的更充分一些。隻有這樣,或許不會出現他所擔心的情況。
曆來禦駕親征的戰爭,都是勝多輸少。可同樣有輸的戰事,而這種輸的戰事,嚴重的卻催毀一個帝國的根基。這意味著,這種戰爭隻能勝不能輸啊!
隨著禦書房的秘議結束,兵部也開始忙乎起調兵遣將的事情,戶部自然是儲存糧食跟準備犒勞軍隊的軍餉。沒錢沒糧,這仗根本就沒辦法打。
好在這兩年,大宋的稅賦不錯,國庫中的積蓄也夠打一場戰爭。可戶部的尚書同樣擔心,此戰若是失敗,後果一定是災難性的。到時又怎麽辦呢?
連趙煦跟章惇都不知道,此次書房議室被嚴令外傳的軍機大事。在結束議事之後,至少有三封加急密折,被送到了正在琉球享受天倫之樂的趙孝錫手上。
而寫這些密折的主人,其實都不知彼此的存在。這意味著,趙孝錫的人脈關係,已然發展到大宋最核心的朝堂之中。當然,這也不排除,這些通信的大臣在為未來打根基。
眼下趙孝錫的強勢,朝中大臣與目共睹。誰也不敢說,未來這位王爺,不會成為大宋的九五之尊。更何況,趙煦至今無子啊!
麵對一個尚且沒子嗣繼承大統的帝王,他一旦發生什麽意外。皇帝必然會從,神宗的血脈中挑選。而眼下,這些王爺之中,誰敢說權勢勝過趙孝錫呢?
未雨綢繆,本就是一些官宦之家的生存之道。加上趙孝錫在大宋軍中的威望,還有諸多朝中武勳世家的支持。誰都想抱一抱這根大腿,為將來謀個好出路。
而且這些給趙孝錫寫信的人,也相信趙孝錫不會出賣他們。就算被皇帝知曉,他們也可以明白告訴趙煦,這是替帝國著想,問問趙孝錫對此事的意見。
當三封密信,幾乎在同一時間被送到新南城主府時。看到這三封密信,趙孝錫的神情也比較沉重。相比趙煦的樂觀,他卻沒那麽樂觀。
正如章惇所想的那樣,如果此戰由他統領,收複燕雲十六州應該不是問題。可問題的關鍵是,戰爭打的並非隻是搶回失地那樣簡單。
用後世一句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燕雲十六州除了有遼國的移民外,更多還是漢族的百姓居住。就算難擋大宋兵鋒,遼國也可遷移這些人口。
將那些空無一人的城池,讓給大宋進攻的部隊,那最終大宋看似收複了城池,實際卻還是什麽都沒得到。如果是趙孝錫領兵,他卻會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在他的計劃中,隻要能攻下高麗,從高麗境內出兵,堵截遼國的後路。要是大遼想遷移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就有被包圍的可能性。
如果他們不遷移走那些百姓,那麽收複這些領地的意義,才會變得更具份量。後世金國不就是玩的這一手嗎?讓大宋吃了個啞巴虧,這意味著人口才是戰爭的根本啊!(。。)
做為趙煦登基之後,為數不多的兩次大戰,都是一個人充當先鋒打贏戰爭。這在大宋建國之後的曆史上,無疑也是比較少有的,何況這次是吞並了整個李朝。
一些被稱之為寵臣的大臣,又開始新一輪給皇帝進言,希望取消趙孝錫開府練兵之權。如果他不遵聖旨,則證明趙孝錫真存在謀逆之心。
對於這些寵臣的進言,本身就有氣的趙煦,很直接的問他們一句‘如果瓊州王不尊聖喻,你們做何處置。你們當中,誰有人敢承擔,一旦瓊州王造反的後果?’
就這麽簡單一句話,令這些寵臣無言以對。當初正是他們進言,將趙孝錫從勢力最強的西北調離,放到瓊州那種蠻荒之地。可現在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個敗筆。
很多人都知道,如今的趙孝錫已然成了氣候。先不說,趙煦這樣做,更加做實流言蜚語中,皇帝流放有功郡王的流言。也會讓朝廷,失去更多的民心。
望著這些邀功的龐臣,趙煦不知為何想起年少時,趙孝錫跟他說的一句話。這就是一幫拿著朝廷俸祿,卻隻知道耍嘴皮子的酒囊飯袋。
若非要籠絡一些大臣,趙煦真想將他們全部逐出朝廷。在對待流言蜚語的問題上,趙煦根本沒趙孝錫淡定,相反激起一些身為君王的怒氣。
根據皇室秘衛調查到的情況,這些流傳於京城中的流言蜚語,大多都出自遼國的細作。趙煦突然萌發一個念頭。禦駕親征收複被遼國占據的燕雲十六州。
從目前他所了解到的邊境軍情看,今天與遼國在邊境的數次小衝突中,都是大宋這邊占了優勢。這意味著,大宋跟大遼宣戰的話,或許有勝利的機會。
如果他能禦駕親征,收複被大遼占據的燕雲十六州。那麽別人就不會再說,趙孝錫這個王爺比他這個皇帝更有民心,更有資格當大宋的君主。
這種貪心一旦產生,趙煦就覺得著了魔一樣,立刻召來親信的心腹大臣,商議攻打遼國的事情。而這個事情一提,大臣中便分成了兩派。
一派自然是阻止,覺得趙煦此舉有些冒險。而且一旦戰敗,大宋現在擁有的優勢。將徹底的失去。到時遼國鐵騎南下,後果將不堪設想。
另一派自然是主戰派,做為趙煦的親信大臣,他們覺得身為君主,能禦駕親征。無疑是鼓舞士氣的事情,而且現在大宋的軍力,對比遼國已然不輸。
主戰派的底氣,自然是來自如今。已然被訓練出的近十萬控弦之士。伴隨著大宋跟西夏通馬市,一批批剽悍的軍馬。被源源不斷補充進大宋之內。
有了這些戰馬的補充,大宋的騎兵數量,自然也在不斷的增長多中。以前大宋跟大遼對戰,更多是輸在騎戰之上。現如今,擁有這些騎兵,應該有能力跟大遼一較高下了。
看著兩派大臣的爭吵。趙煦自然心有不快。望著一直沒表態的臣相,趙煦詢問道:“章愛卿,你覺得朕的想法如何?如果與遼國宣戰,有幾成勝算?”
見皇帝開口詢問,腦中同樣在分析利弊的章惇。覺得兩派說的都有理。可他更清楚,這個建議是趙煦提的,意味著趙煦是站在主戰派一邊的。
其次他甚至知道,趙煦為何會產生這種想法。原因隻有一個,他不想輸給,那個剛剛收複李朝的趙孝錫。而這恰恰就是章惇所擔心的!
想到這些章惇很慎重的道:“皇上,依臣之見,對大遼興兵還是可以。隻是眼下的天氣已然變冷,不適合大兵出征,如果推遲到明年開春,相信成功的把握會大些。
另外恕臣大膽,相問皇上對這次興兵大遼,到底有何想法。是隻想收複燕雲十六州,還是要將大遼徹底的覆滅呢?如果是前者,我們勝利的機會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皇上想覆滅大遼,依臣之見,隻怕時機尚未成熟。那怕我軍如今的騎兵數量,比以前多了不少。可在騎戰上,我們還是不如大遼,這點必須承認。
在燕雲十六州境內,如果我們要收複失地,可以步騎結合勝之。如果離開了燕雲十六州,進軍草原的話,步騎必然會分散,一分散便給大遼騎兵以可乘之機。”
相比其它大臣說的話,章惇的分析則更加明確一些。可在趙煦看來,這位信任的臣相,也是讚同興兵大遼。而他心裏覺得,能收複燕雲十六州已然是很難得了。
很快笑著道:“章愛卿看來,真的體恤朕意。朕多少也知道,大軍出征是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可每每想到,被大遼占領的失地,朕心裏不甚滋味。
隻要能收複被大遼占據的燕雲十六州,朕願意多給大遼一些喘息的機會。而且在朕看來,收複燕雲十六州,意味著我們拿回戰略的控製權跟主導權。
沒了燕雲十六州的庇護,那些番邦之人,便如同無根浮萍一般。他們往後想南下,我大宋也有了護衛抵擋的城池屏障,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見趙煦跟章惇都這樣說,這次的書房議事,無疑是主戰派占了上風。隻是在這個時候,章惇本想再多說幾句,卻被趙煦接下來的話給打斷了。
似乎看到眾人都沒什麽異議了,趙煦很快道:“就依章愛卿之言,讓本朝百姓過個安平之年。從現在開始,兵部跟戶部開始準備戰爭所需部隊與物資。
待明年春暖花開之時,朕要親自領兵收複燕雲十六州。朕要讓天下的子民看看,朕是大宋的中興之主。在朕心上,這個壓在大宋軍民心頭的病根必須祛除
。”
望著意氣風發的趙煦,了解其性格的章惇,原本還想說。這次的戰事,必須選調精兵強將參與。統兵將領,要麽由他或者趙孝錫擔任,勝算可能更大。
隻是眼下這種情況,趙煦又怎麽可能,會讓趙孝錫再次領兵呢?至於他,雖然蹈武略都不錯,卻也不敢搶皇帝的風頭啊!
現在趙煦把話已經說出來,身為臣子的章惇,隻能將這些事情,盡量考慮的周全一些,準備的更充分一些。隻有這樣,或許不會出現他所擔心的情況。
曆來禦駕親征的戰爭,都是勝多輸少。可同樣有輸的戰事,而這種輸的戰事,嚴重的卻催毀一個帝國的根基。這意味著,這種戰爭隻能勝不能輸啊!
隨著禦書房的秘議結束,兵部也開始忙乎起調兵遣將的事情,戶部自然是儲存糧食跟準備犒勞軍隊的軍餉。沒錢沒糧,這仗根本就沒辦法打。
好在這兩年,大宋的稅賦不錯,國庫中的積蓄也夠打一場戰爭。可戶部的尚書同樣擔心,此戰若是失敗,後果一定是災難性的。到時又怎麽辦呢?
連趙煦跟章惇都不知道,此次書房議室被嚴令外傳的軍機大事。在結束議事之後,至少有三封加急密折,被送到了正在琉球享受天倫之樂的趙孝錫手上。
而寫這些密折的主人,其實都不知彼此的存在。這意味著,趙孝錫的人脈關係,已然發展到大宋最核心的朝堂之中。當然,這也不排除,這些通信的大臣在為未來打根基。
眼下趙孝錫的強勢,朝中大臣與目共睹。誰也不敢說,未來這位王爺,不會成為大宋的九五之尊。更何況,趙煦至今無子啊!
麵對一個尚且沒子嗣繼承大統的帝王,他一旦發生什麽意外。皇帝必然會從,神宗的血脈中挑選。而眼下,這些王爺之中,誰敢說權勢勝過趙孝錫呢?
未雨綢繆,本就是一些官宦之家的生存之道。加上趙孝錫在大宋軍中的威望,還有諸多朝中武勳世家的支持。誰都想抱一抱這根大腿,為將來謀個好出路。
而且這些給趙孝錫寫信的人,也相信趙孝錫不會出賣他們。就算被皇帝知曉,他們也可以明白告訴趙煦,這是替帝國著想,問問趙孝錫對此事的意見。
當三封密信,幾乎在同一時間被送到新南城主府時。看到這三封密信,趙孝錫的神情也比較沉重。相比趙煦的樂觀,他卻沒那麽樂觀。
正如章惇所想的那樣,如果此戰由他統領,收複燕雲十六州應該不是問題。可問題的關鍵是,戰爭打的並非隻是搶回失地那樣簡單。
用後世一句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燕雲十六州除了有遼國的移民外,更多還是漢族的百姓居住。就算難擋大宋兵鋒,遼國也可遷移這些人口。
將那些空無一人的城池,讓給大宋進攻的部隊,那最終大宋看似收複了城池,實際卻還是什麽都沒得到。如果是趙孝錫領兵,他卻會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在他的計劃中,隻要能攻下高麗,從高麗境內出兵,堵截遼國的後路。要是大遼想遷移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就有被包圍的可能性。
如果他們不遷移走那些百姓,那麽收複這些領地的意義,才會變得更具份量。後世金國不就是玩的這一手嗎?讓大宋吃了個啞巴虧,這意味著人口才是戰爭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