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平四年春,隻持續不到半年的戰事,大宋再次向天下展示其強大的武力。三個存在外海多年的國家,隨著大宋海軍的兵鋒所向,徹底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伴隨著大宋除了琉球之外,又多了三塊新領地,很多百姓都覺得。如今的大宋朝,相比大唐都要強盛幾倍。這樣強盛的王朝,又豈是幾個番邦國所能撼動的呢!
麵對大宋一家獨大的局麵,這些覺得提心吊膽的番邦君主們,也開始考慮要不要向大宋稱臣,保留他們王國的存在。可對於稱臣,趙孝錫卻給予的拒絕。
用趙孝錫的話,如果他們真的想歸附大宋,唯有放棄君主的存在。無論軍政,全部接受大宋的管理。做為補償,他們的君主,可以進入大宋皇城居住。
如果他們覺得不喜歡,趙孝錫甚至可以,在海外給他們劃一塊地盤,讓他們當個島主什麽的。願意給他們過去的百姓,也可以隨其一起遷移過去。
這種情況,讓打算稱臣的吐蕃,算是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而跟大宋,關係尷尬的西夏,也真正明白剩下的選擇不多。想保留李氏王朝,幾乎不太可能。
原本西夏派遣使臣,進入京城求見貴為皇妃的李清露。希望讓她幫西夏說情,繼續保留西夏的**性,讓李氏王朝在那裏延續下去,不要讓西夏徹底消失。
對於這位宗親,李清露很平靜的道:“皇叔,你應該知道,後*宮不可幹政的道理。這種話,清露無論如何,也不敢跟皇帝陛下去提。所以。打消這個念頭吧!
另外清露反倒請皇叔轉告父皇,盡早打消延續王朝的幻想,未來這天下隻有一個大宋,絕不會再有其它王朝。早日歸隊,便早日替西夏百姓一個好的未來。
雖然清露不怎麽關注國事,卻也清楚如今大宋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養,少有所依。相比大宋百姓的生活,我們西夏的百姓,如今又過著什麽樣的日子呢?
若能早打消百世王朝的奢望,或許皇帝陛下,還能看在清露的份上,給我們李家一個善終。再這樣拖延下去,將來會落何等下場。清露隻怕也不敢去想。”
待在皇妃之位,李清露也算看透了家族對她的好壞。當初趙孝錫被流放瓊州,有誰曾問過她過的好與不好呢?成為皇妃之後,才知道顯示娘家人的關切,已經晚了。
對李清露而言,眼下西夏皇族中,她真正在意的唯有奶奶李秋水。其它李氏皇族,何曾有人真正把她當回事呢?現在知道求她幫忙。早做什麽去了呢?
盡管趙孝錫從來不會避諱跟她談及一些政事,可李清露非常清楚。在這種大是大非麵前,趙孝錫同樣反感,她們這些後妃,去幹涉朝政之事。何況,還是天下一統的大事。
從趙孝錫即位新皇,當年在琉球島迎娶的貴妃。如今還是這些貴妃。如果真要說多出幾人,也就金妍兒身邊的四個侍女,再沒一位嬪妃的增加。
別人都覺得趙孝錫多*情,可李清露等人知道,這個男人其實很專情。原本有機會。納三千妃嬪於一身,可趙孝錫並沒這樣做,依舊寵愛著她們這些皇妃。
沒有新人的加入,她們這些妃子待在這宮裏,根本感受不到爭鬥的存在。而不管何時,趙孝錫對她們都是一如既往寵愛,這令李清露很佩服也更加深愛這個男人。
眼下在娘家人,還有趙孝錫這邊讓她做選擇。李清露絲毫不會多考慮,以大宋皇妃的身份,勸告這些存在幻想的皇親,早點打消延續國運的幻想。
走這條路被斷絕,自然讓西夏的皇親國戚們,覺得李清露有些冷血。覺得她當上了大宋皇妃,就忘記了出身,不肯替娘家人出份力。
在這麽多爭論聲中,唯獨同樣蒼老許多的皇太後,始終都沒表示意見。直到她收到,趙孝錫帶著眾宮妃嬪,還有王子公主趕赴逍遙派,才決定出宮一趟。
當李秋水抵達逍遙派,看到已經建立好的墓碑,看著這兩個墓碑,還有待在墓碑旁邊的趙孝錫。便知她最終還是來晚了,沒能見到那位大師姐最後一麵。
看到李秋水抵達,趙孝錫長歎一聲道:“師叔,你終究還是來了。看來師伯臨終,便猜測你早晚會來,還真的猜對了。隻可惜,你終究還是來晚了。”
聽著趙孝錫的稱呼,李秋水也控製不住淚水道:“師姐,有沒有留下什麽遺言?”
‘沒什麽遺言,師伯走的很安詳。這段時間,我的四個妃子三個孩子,一直陪在她身邊,我也見到她最後一眼,她走的很平和,說終於能笑著去見師父了。
不過,我知道師伯還是有遺憾,沒能看到師叔。臨終之時,她還是放下對你的仇恨,說人死如燈滅,希望你也能忘記仇恨,好好的代她們活下去。’
這些話說出來之後,李秋水同樣控製不住,失聲的痛哭起來。跪在這一老一新兩座墓碑前,哽咽無聲卻淚如雨下。仿佛壓製一生的眼淚,都要給流掉一樣。
在這個時候,趙孝錫也不好多說什麽,卻招手讓等待多時的李清露給王語嫣,將這位同樣蒼老的奶奶外婆跟扶起來。畢竟,李秋水如今的年齡,同樣不宜大喜大悲。
隨著蘇星河,以無崖子大弟子的身份,給收拾心情的李秋水遞上香燭。這位在西夏權勢滔天的皇太後,此刻卻跟無助的弱女子般,恭敬的給兩個墓碑焚香嗑頭。
看到這一幕,其實趙孝錫的心裏也不好受。做為曾經的師兄妹,她們因情生恨,老死不相往來。可隨著一個個人逝去,活著的人才真正覺得極度難受。
如果李秋水能早點放下介懷,來一趟逍遙派,或許今天的事情便不會發生。可終究沒有這
個如果,天山童姥以死,證明她比李秋水更愛無崖子。
雖然天山童姥終生未嫁,可她覺得很值得。那怕回歸逍遙派,每日她能麵對的,隻有一個冰冷的墓碑。可天山童姥同樣覺得無憾!
尤其在梅妃她們陪伴的時間裏,她還親眼見證蘭妃替趙孝錫產下一子。見證新生命的出世,對天山童姥而言,無疑是件極度高興的事情。
回到山下之後,收拾好心情的李秋水,最終道:“孝錫,你打算一統天下?那我能詢問一下,你打算如何對待大理嗎?”
不問西夏,卻隻問大理,這位皇太後還真給趙孝錫出了一道難題。明白這種事情,也是早晚要麵對,既然李秋水提及此事,那趙孝錫便直言相告。
表情認真的道:“既然師叔問起,那我便說說我的安排。段譽是我的義兄,大理終歸也要歸附大宋。隻是如今大理國泰民安,暫時我也不會急著動它。
對我而言,不論是大理還是西夏,隻要那裏的百姓能安居樂業,我晚收複又有何妨呢?這天下多的是地方,等待我的征服,區區一個小國,我真不在意。
而且以師叔的能力,應該知道如今大理官兵中,很大一部分都由宋軍將領統領。可以說,如今的大理,跟歸附大宋沒什麽區別。相比之下,西夏如今是什麽樣子呢?”
聽著趙孝錫這樣說,李秋水又道:“如若西夏願意歸附,軍政大權都交由大宋負責,我李家又有何待遇?不管怎麽說,李家也執掌西夏這麽多年,還真的回歸普通百姓不成?”
對於李秋水的詢問,趙孝錫很快道:“如果西夏願意歸附,李家可選擇進入京城,封異姓王享受朝廷俸祿。其子孫後代,若有本事,一樣可以考取功名參政議政。
要是不願意進京,覺得不安全,我同樣可以給你們賜封一塊,比西夏更大的海外領地,讓李家去當國主。隻要遵守大宋的律法,那裏的事情一切都由李家做主。
不是我不放心李家繼續留在西夏,而是我必須在征討世界之是,中原必須保證絕對的穩定。如果李家繼續在位,皇太後敢保證,將來西夏不會落井下石嗎?
再說的厲害一點,就算李家不敢做此事,皇太後又敢保證,西夏那些部族首領,就真的願意聽命於宋朝統治嗎?這事,我信不過任何人,隻能選擇這種方式,保證中原穩定。”
麵對趙孝錫的回答,李秋水也長歎一聲道:“是啊!沒有永世長存的王朝,看來這次李家真的沒有選擇。此事,回西夏後,我會找西夏的君臣談,看到底做何決定。
不管成功與否,我也真的累了,不想再操心這些俗事。可以的話,我想回到這裏,守著師姐跟師兄。等著將來有一天,我也能躺在這裏陪他們,以全師門情誼。”
其實這次得知李秋水過來,趙孝錫就想過,如果她不主動找自己談。那麽趙孝錫,也會跟她提個醒。隨著爪哇三國的大戰結束,下一步便是一統中原。
無論是殘存遼西的遼國舊部,又或者是西夏跟吐蕃。不服從大宋的王化,那麽便會迎來大宋的刀槍。就這兩國的實力,眼下根本不是大宋的對手。不想滅族,那便隻有臣服一條路可選!(未完待續。。)
...
伴隨著大宋除了琉球之外,又多了三塊新領地,很多百姓都覺得。如今的大宋朝,相比大唐都要強盛幾倍。這樣強盛的王朝,又豈是幾個番邦國所能撼動的呢!
麵對大宋一家獨大的局麵,這些覺得提心吊膽的番邦君主們,也開始考慮要不要向大宋稱臣,保留他們王國的存在。可對於稱臣,趙孝錫卻給予的拒絕。
用趙孝錫的話,如果他們真的想歸附大宋,唯有放棄君主的存在。無論軍政,全部接受大宋的管理。做為補償,他們的君主,可以進入大宋皇城居住。
如果他們覺得不喜歡,趙孝錫甚至可以,在海外給他們劃一塊地盤,讓他們當個島主什麽的。願意給他們過去的百姓,也可以隨其一起遷移過去。
這種情況,讓打算稱臣的吐蕃,算是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而跟大宋,關係尷尬的西夏,也真正明白剩下的選擇不多。想保留李氏王朝,幾乎不太可能。
原本西夏派遣使臣,進入京城求見貴為皇妃的李清露。希望讓她幫西夏說情,繼續保留西夏的**性,讓李氏王朝在那裏延續下去,不要讓西夏徹底消失。
對於這位宗親,李清露很平靜的道:“皇叔,你應該知道,後*宮不可幹政的道理。這種話,清露無論如何,也不敢跟皇帝陛下去提。所以。打消這個念頭吧!
另外清露反倒請皇叔轉告父皇,盡早打消延續王朝的幻想,未來這天下隻有一個大宋,絕不會再有其它王朝。早日歸隊,便早日替西夏百姓一個好的未來。
雖然清露不怎麽關注國事,卻也清楚如今大宋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養,少有所依。相比大宋百姓的生活,我們西夏的百姓,如今又過著什麽樣的日子呢?
若能早打消百世王朝的奢望,或許皇帝陛下,還能看在清露的份上,給我們李家一個善終。再這樣拖延下去,將來會落何等下場。清露隻怕也不敢去想。”
待在皇妃之位,李清露也算看透了家族對她的好壞。當初趙孝錫被流放瓊州,有誰曾問過她過的好與不好呢?成為皇妃之後,才知道顯示娘家人的關切,已經晚了。
對李清露而言,眼下西夏皇族中,她真正在意的唯有奶奶李秋水。其它李氏皇族,何曾有人真正把她當回事呢?現在知道求她幫忙。早做什麽去了呢?
盡管趙孝錫從來不會避諱跟她談及一些政事,可李清露非常清楚。在這種大是大非麵前,趙孝錫同樣反感,她們這些後妃,去幹涉朝政之事。何況,還是天下一統的大事。
從趙孝錫即位新皇,當年在琉球島迎娶的貴妃。如今還是這些貴妃。如果真要說多出幾人,也就金妍兒身邊的四個侍女,再沒一位嬪妃的增加。
別人都覺得趙孝錫多*情,可李清露等人知道,這個男人其實很專情。原本有機會。納三千妃嬪於一身,可趙孝錫並沒這樣做,依舊寵愛著她們這些皇妃。
沒有新人的加入,她們這些妃子待在這宮裏,根本感受不到爭鬥的存在。而不管何時,趙孝錫對她們都是一如既往寵愛,這令李清露很佩服也更加深愛這個男人。
眼下在娘家人,還有趙孝錫這邊讓她做選擇。李清露絲毫不會多考慮,以大宋皇妃的身份,勸告這些存在幻想的皇親,早點打消延續國運的幻想。
走這條路被斷絕,自然讓西夏的皇親國戚們,覺得李清露有些冷血。覺得她當上了大宋皇妃,就忘記了出身,不肯替娘家人出份力。
在這麽多爭論聲中,唯獨同樣蒼老許多的皇太後,始終都沒表示意見。直到她收到,趙孝錫帶著眾宮妃嬪,還有王子公主趕赴逍遙派,才決定出宮一趟。
當李秋水抵達逍遙派,看到已經建立好的墓碑,看著這兩個墓碑,還有待在墓碑旁邊的趙孝錫。便知她最終還是來晚了,沒能見到那位大師姐最後一麵。
看到李秋水抵達,趙孝錫長歎一聲道:“師叔,你終究還是來了。看來師伯臨終,便猜測你早晚會來,還真的猜對了。隻可惜,你終究還是來晚了。”
聽著趙孝錫的稱呼,李秋水也控製不住淚水道:“師姐,有沒有留下什麽遺言?”
‘沒什麽遺言,師伯走的很安詳。這段時間,我的四個妃子三個孩子,一直陪在她身邊,我也見到她最後一眼,她走的很平和,說終於能笑著去見師父了。
不過,我知道師伯還是有遺憾,沒能看到師叔。臨終之時,她還是放下對你的仇恨,說人死如燈滅,希望你也能忘記仇恨,好好的代她們活下去。’
這些話說出來之後,李秋水同樣控製不住,失聲的痛哭起來。跪在這一老一新兩座墓碑前,哽咽無聲卻淚如雨下。仿佛壓製一生的眼淚,都要給流掉一樣。
在這個時候,趙孝錫也不好多說什麽,卻招手讓等待多時的李清露給王語嫣,將這位同樣蒼老的奶奶外婆跟扶起來。畢竟,李秋水如今的年齡,同樣不宜大喜大悲。
隨著蘇星河,以無崖子大弟子的身份,給收拾心情的李秋水遞上香燭。這位在西夏權勢滔天的皇太後,此刻卻跟無助的弱女子般,恭敬的給兩個墓碑焚香嗑頭。
看到這一幕,其實趙孝錫的心裏也不好受。做為曾經的師兄妹,她們因情生恨,老死不相往來。可隨著一個個人逝去,活著的人才真正覺得極度難受。
如果李秋水能早點放下介懷,來一趟逍遙派,或許今天的事情便不會發生。可終究沒有這
個如果,天山童姥以死,證明她比李秋水更愛無崖子。
雖然天山童姥終生未嫁,可她覺得很值得。那怕回歸逍遙派,每日她能麵對的,隻有一個冰冷的墓碑。可天山童姥同樣覺得無憾!
尤其在梅妃她們陪伴的時間裏,她還親眼見證蘭妃替趙孝錫產下一子。見證新生命的出世,對天山童姥而言,無疑是件極度高興的事情。
回到山下之後,收拾好心情的李秋水,最終道:“孝錫,你打算一統天下?那我能詢問一下,你打算如何對待大理嗎?”
不問西夏,卻隻問大理,這位皇太後還真給趙孝錫出了一道難題。明白這種事情,也是早晚要麵對,既然李秋水提及此事,那趙孝錫便直言相告。
表情認真的道:“既然師叔問起,那我便說說我的安排。段譽是我的義兄,大理終歸也要歸附大宋。隻是如今大理國泰民安,暫時我也不會急著動它。
對我而言,不論是大理還是西夏,隻要那裏的百姓能安居樂業,我晚收複又有何妨呢?這天下多的是地方,等待我的征服,區區一個小國,我真不在意。
而且以師叔的能力,應該知道如今大理官兵中,很大一部分都由宋軍將領統領。可以說,如今的大理,跟歸附大宋沒什麽區別。相比之下,西夏如今是什麽樣子呢?”
聽著趙孝錫這樣說,李秋水又道:“如若西夏願意歸附,軍政大權都交由大宋負責,我李家又有何待遇?不管怎麽說,李家也執掌西夏這麽多年,還真的回歸普通百姓不成?”
對於李秋水的詢問,趙孝錫很快道:“如果西夏願意歸附,李家可選擇進入京城,封異姓王享受朝廷俸祿。其子孫後代,若有本事,一樣可以考取功名參政議政。
要是不願意進京,覺得不安全,我同樣可以給你們賜封一塊,比西夏更大的海外領地,讓李家去當國主。隻要遵守大宋的律法,那裏的事情一切都由李家做主。
不是我不放心李家繼續留在西夏,而是我必須在征討世界之是,中原必須保證絕對的穩定。如果李家繼續在位,皇太後敢保證,將來西夏不會落井下石嗎?
再說的厲害一點,就算李家不敢做此事,皇太後又敢保證,西夏那些部族首領,就真的願意聽命於宋朝統治嗎?這事,我信不過任何人,隻能選擇這種方式,保證中原穩定。”
麵對趙孝錫的回答,李秋水也長歎一聲道:“是啊!沒有永世長存的王朝,看來這次李家真的沒有選擇。此事,回西夏後,我會找西夏的君臣談,看到底做何決定。
不管成功與否,我也真的累了,不想再操心這些俗事。可以的話,我想回到這裏,守著師姐跟師兄。等著將來有一天,我也能躺在這裏陪他們,以全師門情誼。”
其實這次得知李秋水過來,趙孝錫就想過,如果她不主動找自己談。那麽趙孝錫,也會跟她提個醒。隨著爪哇三國的大戰結束,下一步便是一統中原。
無論是殘存遼西的遼國舊部,又或者是西夏跟吐蕃。不服從大宋的王化,那麽便會迎來大宋的刀槍。就這兩國的實力,眼下根本不是大宋的對手。不想滅族,那便隻有臣服一條路可選!(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