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心靈捕手
牛文長長地喘口氣,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地喝水。<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79xs.-
馬縐簡略收尾:“當日白虎山上,有不少受傷不起的敢死士,眾好漢並未趕盡殺絕,隻是將死難的兄弟葬在一起,起個大墳。海州百姓知恩感義,遂立‘好漢碑’,稱之‘好漢塋’,祭掃至今。宋江之屍,卻無人收殮,葬了鷹狼之腹。至於小五等人,則不知所蹤。當時名士李若冰風聞此事,作詩曰:‘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驚諤。’”
明日不勝唏噓,這便是梁山好漢的真正結局了。
或許,這才是最好的結局,而在《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受了招安後,征遼國、平方臘的故事,不過是後世小說家的狗尾續貂罷了。
舒緩片刻的牛文,又接起話頭:“郡馬爺可知李若冰又是何人?靖康之難方初,金軍兵臨城下,太上皇禪位於淵聖皇帝,遣使赴金營談判,選中李公。因‘冰’之‘性’剛易碎,不如‘水’之‘性’柔融通,淵聖便欽賜李公改名若水。然李公天‘性’剛烈,及至二帝被俘,押至金營,備受折辱。李公怒斥金人無信。粘罕敬他忠義,勸他歸降。李公大義凜然,言‘天無二日,若水寧有二主乎’,斥聲怒罵。粘罕氣急,命人割下李公‘唇’舌。李公口不能罵,便怒目而視,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斷手,最後慘遭淩遲而死,年僅三十五歲。粘罕亦歎服:‘遼國之亡,死義者有十數人,南朝唯有李‘侍’郎一人。’”
明日義憤填膺,已記起來,小時候看過的《說嶽》,不是有個寧死不屈的李若水嗎?
原以為李若水的慘死是經過了後人的藝術加工,用來襯托金人的殘暴,不想竟是真的。
原來真實的曆史,比任何小說都來的慘烈!
馬縐難得真情流‘露’,語氣‘激’昂:“其實我大宋烈士豈止李‘侍’郎一人?還有張‘侍’郎、何‘侍’郎……張叔夜隨二聖被擄北上,途中不食粟,唯時飲湯,聞過界河白溝,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複語而卒!實令吾輩愧對矣……”
明日分明感覺,二通事借梁山好漢的“義”和李若水、張叔夜的“忠”,給自己上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
他倆雖身仕異族,卻懷著一顆赤子之心。
牛文歎道:“郡馬爺,我二人今日羅唕了。其實講了這麽多,是要郡馬爺知曉,‘胸’中有史、以史為鑒,方可把握當下、未來。<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明日頓生感觸,老子的史,其實就是這時代的現在和未來啊!偏偏自己在後世對曆史並無偏好,更喜那些演義戲說、武俠文學,所以是‘胸’中有屎才對。
唉,早知有今日,怎麽也要把“屎”換成“史”!
事已至此,後悔也無用。
他又聯想到那小九自稱“無用”,其實世間哪有無用之人?
既然上天將老子送到這個時代,一定是物有其用……
明日心‘潮’翻湧,脫口道:“天生我材必有用!逝者如川去,來者尚可追。吾輩切莫等閑……”
“講的好!”馬縐麵浮‘激’動,長身而起,大步向上攀登,勢若疾風。
明日忙手拉牛文,緊隨其後。
三人須臾到了山頂,但見漁歌唱晚,落日熔金,鳥瞰海州全城,沐於碧光紫霞之間,有如一座王者之城,好一個“虎峰夕照”之景。
馬縐目‘露’‘精’光,長須拂顫,一掃平日內斂之態,變得咄咄‘逼’人:“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郡馬爺,你看這海州城像甚麽?”
明日疑疑‘惑’‘惑’,極目俯眺,半晌遲疑道:“有點像個大龜……”
馬縐頷首:“然也!牛文,你也來看,這海州狀如大龜,頭向西,而城內那河,逶迤如蛇,形成龜蛇相‘交’而嬉之勢,正是華省占星運,孤城望日遙!”
明日記起馬縐‘精’於‘陰’陽風水,自己雖然是個不信鬼神的唯物主義者,但要在這充滿‘迷’信的時代,圖大計、成大業,還真需要扯個幌子,比如“受命於天”之類。
況且,此前他以和氏璧展開的造勢,已奠定了一定基礎,隻是隨著“璧毀”的傳言擴散而前功盡棄。
二通事今天的表現不無當異常,明日的心頭隱隱捕捉一絲影象,順勢發問:“先生有何高見?”
馬縐雙手一背,超然屹立:“郡馬爺可知,這海州城隱含一千古之‘迷’,古今各代玄師術士皆以破解此‘迷’為大任,如唐代劉長卿之流,惜無不半途而止。吾自幼喜觀天象,偶窺一二……”
明日好奇道:“先生快講!”
“古傳伏羲畫卦之地即在海州,故海州城有“天下第一星象城”之說。所謂星象,不外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及北鬥七星,再外為二十八宿等等,各代玄師術士積累前人,亦隻勘出二十八宿玄武星象……”
明日哪聽得懂這些風水玄說,心癢癢的:“先生講仔細些!”
“青山與綠水,虎嘯對龍‘吟’。郡馬爺請看,城東南方位有青龍山,西南方位有吾等腳下的白虎山,正合二十八宿青龍象、白虎象。鳳凰不落無寶地,城正南方位又有鳳凰山,合二十八宿朱雀象。此三山高度相近,大小相似,與海州城形成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象布局……”
明日雲裏霧裏,但這些地名在千年後依舊存在,似乎真有些道理:“小子在聽!”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自古取象於天的城池不是沒有,卻無海州天然之象:龍祥雲瑞,鳳披彩霞,白虎嘯海,玄武踏濤!而一旦勘出日月星三光之象,天象應於人身,所謂天人感應,千古之‘迷’自解……”
明日不明覺厲,做沉思狀:“小子受教!”
“昨夜天晴,吾觀天象,直至晨‘雞’報曉,整夜無異,惟獨在破曉之時,隻見日月相貫,群星爭耀,光照大地,一瞬而過,如此異象,聞所未聞,吾忽有悟,那日月星三象將現海州,天命降世,千古一刻……”
明日隻覺危言聳聽,又覺很對自己的胃口,更覺馬縐所言遠超預期,隻怕自己承受不起:“小子不明?”
“日出東方,月昭大地!你曾擎和氏璧,貴返海州城,明以郡主服心,暗伏聖軍‘惑’民,左令日月莊聚斂,右將鐵浮屠威收,外有撻懶呼應,內據海島為基……天象正應在你身上,還要瞞我二人到何時?”
明日大驚失‘色’,原來二通事已看破了他的野心,一時心中天人‘交’戰。
如此情形下,他隻有兩個選擇:要麽殺了他倆,以絕後患;要麽徹底收服,為己所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半天沒出聲的牛文忽然‘吟’起東坡先生的千古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明日於轉念間作出決斷,恭身一鞠,一反荒島小子的大大咧咧,依稀恢複當秦檜時的廷辯風采,將後世今生的積累,在此刻爆發:“二位先生原諒則個,小子雖無三分天下之心,亦有獨樹一幟之意。江山如畫,朱顏幾改,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也罷,金也罷,在小子眼裏不過煙雲霓霧。甚麽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聽到這後世偉人的雄詞絕句,二通事齊齊動容:“郡馬爺果然是真人不‘露’相,好個驚世文采!好個滔天壯誌!”
明日‘精’神一振,再發奪心之言:“我思二位先生剛才所言,其中深意,不外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耳。”
這明太祖奪天下的九字箴言一出,二通事更是滿臉驚異,眼‘露’敬服:“下官恭聽!”
明日驀然回首,銳利的目光似乎‘欲’將那不斷西沉的紅日釘於天宇,將負載不堪的過往傾吐:“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小子自幼向往從軍,‘欲’把這一身骨‘肉’報效於國,殺敵千百萬,血流萬裏山。漸大識書,又‘欲’做個豪俠男兒,仗劍走天涯,快意追仇殺。少年長成,見盡世間真情淪喪、人心沉‘迷’,隻覺男兒當暴戾,睚眥便殺人。後機緣巧合,真個征戰沙場,朝飲血河水,暮提人頭歸,殺一尚為罪,殺萬倒成雄。萬古千秋業,盡在殺人中……”
二通事相顧失‘色’,額頭冷汗涔涔:“下官受教!”
明日目光不動,仿佛那已沉入海平線的夕陽猶在原處,深藏於心、百折千錘的信念噴薄而出:“多情少年子,不見‘春’閨老……太陽落了,黑暗便降,殺得多了,人心便死。太陽在明日將會升起,人世之明日在哪裏?我不曉得,我隻曉得,人世之出路,決非殺出來的!縱觀前塵後世今生,殺念浸泡人心,殺心貫穿人‘性’,殺‘性’堵塞人間……我聽多了,看多了,也殺多了……所謂物極必反,殺極必不殺,可是隻怕殺極之日,便是人世滅絕之日!路總有人先行,我所舉大業之信念,便源於三字――‘不妄殺’……我起始動機並不高尚,全因一句誓言而起;我不信甚麽天象天命,卻信那古語老話――‘人命關天’。我所舉大業亦不是甚麽千秋不朽業,隻望以我微光,撥亮趨暗世間;以我微熱,回暖趨冷人心;以我微誠,喚醒趨淪真情;以我微力,遮護趨死黎民……不管二位先生聽懂幾許,我盡吐肺腑之言,何去何從,悉聽尊便……”
“以我微光,撥亮趨暗世間;以我微熱,回暖趨冷人心;以我微誠,喚醒趨淪真情;以我微力,遮護趨死黎民……如此獨樹一幟,千古未聞……千古之‘迷’莫非在此?”馬縐皺眉凝思,陡然舒眉大叫,拉著牛文納頭便拜,“此天命非一國之天命,乃人世之天命,我二人願誓死追隨天命之主!”
明日知道自己得到了目前最緊缺的助力――智囊,漸濃的夜‘色’掩蓋了他額頭冒出的一層細汗,這一番博引古今、雜抄後世的說辭,快要榨幹他的腦汁、耗盡他的心力,真他媽不容易。
隻是,他比自己口稱的“並不高尚”還不高尚,真正的動機,僅是為了圓一個自幼的夢想――拯救大英雄。
除了“不妄殺”是真的,什麽點亮黑暗、拯救人心、喚醒真情、遮護黎民……都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的附帶產品,是粉飾的工具,為終極目標服務而已。
他卻不知道,在夢想與現實、後世與今生的心靈碰撞中,即便是一顆並不高尚的靈魂,也會不知不覺發出璀璨的光輝……
本書來自l/34/34356/
牛文長長地喘口氣,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地喝水。<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79xs.-
馬縐簡略收尾:“當日白虎山上,有不少受傷不起的敢死士,眾好漢並未趕盡殺絕,隻是將死難的兄弟葬在一起,起個大墳。海州百姓知恩感義,遂立‘好漢碑’,稱之‘好漢塋’,祭掃至今。宋江之屍,卻無人收殮,葬了鷹狼之腹。至於小五等人,則不知所蹤。當時名士李若冰風聞此事,作詩曰:‘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驚諤。’”
明日不勝唏噓,這便是梁山好漢的真正結局了。
或許,這才是最好的結局,而在《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受了招安後,征遼國、平方臘的故事,不過是後世小說家的狗尾續貂罷了。
舒緩片刻的牛文,又接起話頭:“郡馬爺可知李若冰又是何人?靖康之難方初,金軍兵臨城下,太上皇禪位於淵聖皇帝,遣使赴金營談判,選中李公。因‘冰’之‘性’剛易碎,不如‘水’之‘性’柔融通,淵聖便欽賜李公改名若水。然李公天‘性’剛烈,及至二帝被俘,押至金營,備受折辱。李公怒斥金人無信。粘罕敬他忠義,勸他歸降。李公大義凜然,言‘天無二日,若水寧有二主乎’,斥聲怒罵。粘罕氣急,命人割下李公‘唇’舌。李公口不能罵,便怒目而視,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斷手,最後慘遭淩遲而死,年僅三十五歲。粘罕亦歎服:‘遼國之亡,死義者有十數人,南朝唯有李‘侍’郎一人。’”
明日義憤填膺,已記起來,小時候看過的《說嶽》,不是有個寧死不屈的李若水嗎?
原以為李若水的慘死是經過了後人的藝術加工,用來襯托金人的殘暴,不想竟是真的。
原來真實的曆史,比任何小說都來的慘烈!
馬縐難得真情流‘露’,語氣‘激’昂:“其實我大宋烈士豈止李‘侍’郎一人?還有張‘侍’郎、何‘侍’郎……張叔夜隨二聖被擄北上,途中不食粟,唯時飲湯,聞過界河白溝,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複語而卒!實令吾輩愧對矣……”
明日分明感覺,二通事借梁山好漢的“義”和李若水、張叔夜的“忠”,給自己上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
他倆雖身仕異族,卻懷著一顆赤子之心。
牛文歎道:“郡馬爺,我二人今日羅唕了。其實講了這麽多,是要郡馬爺知曉,‘胸’中有史、以史為鑒,方可把握當下、未來。<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明日頓生感觸,老子的史,其實就是這時代的現在和未來啊!偏偏自己在後世對曆史並無偏好,更喜那些演義戲說、武俠文學,所以是‘胸’中有屎才對。
唉,早知有今日,怎麽也要把“屎”換成“史”!
事已至此,後悔也無用。
他又聯想到那小九自稱“無用”,其實世間哪有無用之人?
既然上天將老子送到這個時代,一定是物有其用……
明日心‘潮’翻湧,脫口道:“天生我材必有用!逝者如川去,來者尚可追。吾輩切莫等閑……”
“講的好!”馬縐麵浮‘激’動,長身而起,大步向上攀登,勢若疾風。
明日忙手拉牛文,緊隨其後。
三人須臾到了山頂,但見漁歌唱晚,落日熔金,鳥瞰海州全城,沐於碧光紫霞之間,有如一座王者之城,好一個“虎峰夕照”之景。
馬縐目‘露’‘精’光,長須拂顫,一掃平日內斂之態,變得咄咄‘逼’人:“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郡馬爺,你看這海州城像甚麽?”
明日疑疑‘惑’‘惑’,極目俯眺,半晌遲疑道:“有點像個大龜……”
馬縐頷首:“然也!牛文,你也來看,這海州狀如大龜,頭向西,而城內那河,逶迤如蛇,形成龜蛇相‘交’而嬉之勢,正是華省占星運,孤城望日遙!”
明日記起馬縐‘精’於‘陰’陽風水,自己雖然是個不信鬼神的唯物主義者,但要在這充滿‘迷’信的時代,圖大計、成大業,還真需要扯個幌子,比如“受命於天”之類。
況且,此前他以和氏璧展開的造勢,已奠定了一定基礎,隻是隨著“璧毀”的傳言擴散而前功盡棄。
二通事今天的表現不無當異常,明日的心頭隱隱捕捉一絲影象,順勢發問:“先生有何高見?”
馬縐雙手一背,超然屹立:“郡馬爺可知,這海州城隱含一千古之‘迷’,古今各代玄師術士皆以破解此‘迷’為大任,如唐代劉長卿之流,惜無不半途而止。吾自幼喜觀天象,偶窺一二……”
明日好奇道:“先生快講!”
“古傳伏羲畫卦之地即在海州,故海州城有“天下第一星象城”之說。所謂星象,不外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及北鬥七星,再外為二十八宿等等,各代玄師術士積累前人,亦隻勘出二十八宿玄武星象……”
明日哪聽得懂這些風水玄說,心癢癢的:“先生講仔細些!”
“青山與綠水,虎嘯對龍‘吟’。郡馬爺請看,城東南方位有青龍山,西南方位有吾等腳下的白虎山,正合二十八宿青龍象、白虎象。鳳凰不落無寶地,城正南方位又有鳳凰山,合二十八宿朱雀象。此三山高度相近,大小相似,與海州城形成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象布局……”
明日雲裏霧裏,但這些地名在千年後依舊存在,似乎真有些道理:“小子在聽!”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自古取象於天的城池不是沒有,卻無海州天然之象:龍祥雲瑞,鳳披彩霞,白虎嘯海,玄武踏濤!而一旦勘出日月星三光之象,天象應於人身,所謂天人感應,千古之‘迷’自解……”
明日不明覺厲,做沉思狀:“小子受教!”
“昨夜天晴,吾觀天象,直至晨‘雞’報曉,整夜無異,惟獨在破曉之時,隻見日月相貫,群星爭耀,光照大地,一瞬而過,如此異象,聞所未聞,吾忽有悟,那日月星三象將現海州,天命降世,千古一刻……”
明日隻覺危言聳聽,又覺很對自己的胃口,更覺馬縐所言遠超預期,隻怕自己承受不起:“小子不明?”
“日出東方,月昭大地!你曾擎和氏璧,貴返海州城,明以郡主服心,暗伏聖軍‘惑’民,左令日月莊聚斂,右將鐵浮屠威收,外有撻懶呼應,內據海島為基……天象正應在你身上,還要瞞我二人到何時?”
明日大驚失‘色’,原來二通事已看破了他的野心,一時心中天人‘交’戰。
如此情形下,他隻有兩個選擇:要麽殺了他倆,以絕後患;要麽徹底收服,為己所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半天沒出聲的牛文忽然‘吟’起東坡先生的千古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明日於轉念間作出決斷,恭身一鞠,一反荒島小子的大大咧咧,依稀恢複當秦檜時的廷辯風采,將後世今生的積累,在此刻爆發:“二位先生原諒則個,小子雖無三分天下之心,亦有獨樹一幟之意。江山如畫,朱顏幾改,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也罷,金也罷,在小子眼裏不過煙雲霓霧。甚麽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聽到這後世偉人的雄詞絕句,二通事齊齊動容:“郡馬爺果然是真人不‘露’相,好個驚世文采!好個滔天壯誌!”
明日‘精’神一振,再發奪心之言:“我思二位先生剛才所言,其中深意,不外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耳。”
這明太祖奪天下的九字箴言一出,二通事更是滿臉驚異,眼‘露’敬服:“下官恭聽!”
明日驀然回首,銳利的目光似乎‘欲’將那不斷西沉的紅日釘於天宇,將負載不堪的過往傾吐:“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小子自幼向往從軍,‘欲’把這一身骨‘肉’報效於國,殺敵千百萬,血流萬裏山。漸大識書,又‘欲’做個豪俠男兒,仗劍走天涯,快意追仇殺。少年長成,見盡世間真情淪喪、人心沉‘迷’,隻覺男兒當暴戾,睚眥便殺人。後機緣巧合,真個征戰沙場,朝飲血河水,暮提人頭歸,殺一尚為罪,殺萬倒成雄。萬古千秋業,盡在殺人中……”
二通事相顧失‘色’,額頭冷汗涔涔:“下官受教!”
明日目光不動,仿佛那已沉入海平線的夕陽猶在原處,深藏於心、百折千錘的信念噴薄而出:“多情少年子,不見‘春’閨老……太陽落了,黑暗便降,殺得多了,人心便死。太陽在明日將會升起,人世之明日在哪裏?我不曉得,我隻曉得,人世之出路,決非殺出來的!縱觀前塵後世今生,殺念浸泡人心,殺心貫穿人‘性’,殺‘性’堵塞人間……我聽多了,看多了,也殺多了……所謂物極必反,殺極必不殺,可是隻怕殺極之日,便是人世滅絕之日!路總有人先行,我所舉大業之信念,便源於三字――‘不妄殺’……我起始動機並不高尚,全因一句誓言而起;我不信甚麽天象天命,卻信那古語老話――‘人命關天’。我所舉大業亦不是甚麽千秋不朽業,隻望以我微光,撥亮趨暗世間;以我微熱,回暖趨冷人心;以我微誠,喚醒趨淪真情;以我微力,遮護趨死黎民……不管二位先生聽懂幾許,我盡吐肺腑之言,何去何從,悉聽尊便……”
“以我微光,撥亮趨暗世間;以我微熱,回暖趨冷人心;以我微誠,喚醒趨淪真情;以我微力,遮護趨死黎民……如此獨樹一幟,千古未聞……千古之‘迷’莫非在此?”馬縐皺眉凝思,陡然舒眉大叫,拉著牛文納頭便拜,“此天命非一國之天命,乃人世之天命,我二人願誓死追隨天命之主!”
明日知道自己得到了目前最緊缺的助力――智囊,漸濃的夜‘色’掩蓋了他額頭冒出的一層細汗,這一番博引古今、雜抄後世的說辭,快要榨幹他的腦汁、耗盡他的心力,真他媽不容易。
隻是,他比自己口稱的“並不高尚”還不高尚,真正的動機,僅是為了圓一個自幼的夢想――拯救大英雄。
除了“不妄殺”是真的,什麽點亮黑暗、拯救人心、喚醒真情、遮護黎民……都是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的附帶產品,是粉飾的工具,為終極目標服務而已。
他卻不知道,在夢想與現實、後世與今生的心靈碰撞中,即便是一顆並不高尚的靈魂,也會不知不覺發出璀璨的光輝……
本書來自l/34/3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