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紹興十一年、大金皇統元年,春,正月十六。
一個清冷的淩晨,橘紅色的朝霞映紅了白霜覆蓋的大地,一陣密集的馬蹄聲和響鈴聲,驚醒了沉睡中的楚州城——當年的趙立戰死之地——如今的南宋淮東戰區大本營。
接到探報的主帥韓世忠夫婦匆匆披掛上城,守城的宋軍已全麵進入臨戰狀態。
韓世忠用百戰僅餘的雙手四指按在城垛上,隻見無數全副青藍盔甲的鐵騎如浪潮般地繞過楚州城,往西南而去。
看旗號,正是造反的東勝神洲聖軍,粗略估計,足有兩萬餘騎。
韓世忠與梁紅玉相顧駭然,不約而同想,幸虧官家一再詔令重兵持守,不可輕動,若依己性,將僅三萬兵力的淮東軍再分兵討逆,隻怕要弑羽而歸。
不過明日逆賊主力既出,緣何不先攻下楚州,難道不怕海州老巢空虛遭襲麽?
時光拉回到年前的那次最高軍事會議上,明日精神亢奮,雙手揮舞,有如後世那個大獨裁者附體:“何謂閃擊戰,其一:集中優勢軍力,不宣而戰,閃電速行,避免消耗,跳過敵堅守之城池,直插敵要害軟肋……”
正月十八,聖軍南下的騎兵主力,在韓家軍快馬急報朝廷之前,突然出現在淮南西路。
南宋在淮西戰區布有張俊軍八萬、楊沂中軍三萬、劉錡部二萬,總兵力為各大戰區之首,由張俊節製,卻因其無能,反而成為最薄弱的一線。
同日,剛建國數月的東勝神洲發出討宋檄文,曆數趙構小兒之罪:“……為人,奴屈北族,忘父兄之仇不報。為君,偏安江南,棄中原國土不顧……乃家之罪人,國之罪人,史之罪人……東勝神洲,重歸華夏一體,造萬民之福,複漢唐盛世,教八方來朝……”
牛文、馬縐精心打造的這道檄文,既令聖軍師出有名,又妙在以愛國立場反君,以華夏意識醒民,更直揭趙構傷疤,戳其痛處。
此文一出,兩淮、燕齊百姓無不叫好,就連江南大宋臣民也暗暗稱道。
翌日,韓世忠主動出擊,分軍兩萬直逼海州。
明日早防了這圍魏救趙的一招,更為避免陷於兩頭作戰的險境,定下北守南攻之策,留下足夠的步軍和炮軍,由楚月與艾裏孫指揮,不懼宋金來攻。
韓世忠頓兵海州城下,連攻不克,被密集的火龍出水轟得焦頭爛額,無奈退兵。
南下聖軍充分利用宋軍行動緩慢的特點,戰法一反常規,飄忽異常,忽急忽緩,忽進忽退,在淮西大地上將三支宋軍牽著鼻子走,疲於奔命,不相協同。
閃電戰確實是最適合聖軍的戰術。
跟這時代的其他軍人相比,聖軍將士除了紀律嚴明、戰鬥力高,還經過了“不妄殺”戰術和遊擊戰術的洗禮,具備了應變各種複雜或突發局麵的單兵能力和團隊默契。
而閃電戰作為一種速戰速決的先進戰術,並不以消滅敵人肉體為目的,又兼具了遊擊戰的優點,同時避免了遊擊戰會產生的副作用——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特別是平民傷亡。
聖軍擺出打過長江的姿態,令趙宋君臣張皇失措。
果然,每逢這等大廈將傾的危急關頭,趙構小兒首先想到的自然還是嶽飛。
於是一道道金牌手詔直發鄂州,對嶽飛滿口美言盛讚,要求嶽家軍緊急馳援淮西。
嶽飛受命,親率八千背嵬騎軍前驅。
趙構小兒還不放心,又令韓世忠率軍西進策應。
明日創造了這時代的一個戰術奇跡,僅以兩萬騎軍,就牽製了宋軍兩大戰場三大戰區的三大主力。
時光閃回至年前,聖軍最高軍事會議,明日兩眼發亮,唾星亂飛:“閃擊戰其二:運動作戰,保持局部絕對優勢,切割敵作戰整體,打亂敵指揮部署,使敵陷於混亂之局……”
一向防內甚於防外的趙構小兒,在東勝神洲創立之日起就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然而當時忙於收尾北伐抽不出身,待到與金達成默契,準備聯手收拾逆賊之際,卻被明日先下手為強,打了一個時間差。
兩淮大地烽煙四起,金兀術見形勢有變,亦出兵九萬,直撲淮西,固然有與宋軍夾擊聖軍之意,亦有渾水摸魚之心。
張俊與楊沂中被聖軍一直避實就虛的行動迷惑,欲獨攬大功,以“糧乏”為由婉拒嶽家軍入淮,主力盡出,尋殲背腹受敵的聖軍。
二月十八日,南下聖軍在巢縣西北的柘皋鎮現身,科買糧草,似給養不濟,需作逗留。
宋金兩軍得到探報,迅速自兩麵向柘皋鎮運動,當地百姓紛聞逃離。
素來怯戰的張俊未臨戰場,委派原劉光世手下的大將王德為前沿指揮。
金兀術亦未上陣,由獨眼韓常暫領金軍。
眼看中原三大勢力即將發生破天荒的激烈碰撞,上演一出三角大戰的好戲,聖軍卻突然消失了,像空氣一樣消失了,隻留下失去預期對手的宋金兩軍遙遙對峙。
本來宋金兩軍分別得到上麵授意,避免與對方發生接觸。
就在遲疑之際,一部不明旗號的宋軍忽然向金軍發動攻擊。
幾乎同時,一部行跡詭異的金軍向宋軍偷襲……
兩軍俱以為對方挑釁,哪裏忍得住,立時殺作一團。
好一場激戰,楊沂中軍冒進先敗,王德率部上前,射殺敵右翼大將,壓住陣腳,金軍鐵浮屠遂出,劉錡部鉤槍、巨斧齊出,金軍大敗而退。
這場大捷傳到臨安,趙構、秦檜這對賣國君臣麵麵相覷,毫無喜色,皆想那叛賊跑哪去了,帶著那麽多人馬平空消失,難道鑽地裏去了?
時光再次閃回,明日麵帶壞笑:“閃擊戰其三:出現如電,消失如電,天為我所用,地為我所用,敵亦為我所用……”
三月初一,一支海貿船隊抵達明州昌國縣。
一靠岸,船上冒出無數聖軍,迅速占領碼頭,並奪取了積聚在此的大批船糧,乃是趙構小兒得了建炎年間的經驗所備,以便一有風吹草動,再次逃亡海上,卻便宜了聖軍。
原來那支聖軍沒有鑽到地裏,而是鑽到了海裏。
聖軍船隊馬不停蹄,再驅明州,直抵錢塘江口,鐵騎四出,將守備空虛的南宋小朝廷心髒——臨安府團團圍住。
當年大金上層的海陸侵宋之爭,在明日的手裏畫上了句號,聖軍的閃電戰至此露出了真正麵目。
聖軍神兵天降,把個醉生夢死的京師臣民嚇得大亂,舉朝震恐。
禍不單行,淮西戰場上,金兀術為報複柘皋鎮大敗,攻占了濠州後,佯稱撤兵,卻在四郊設伏,準備圍殲宋軍。
張俊果然中計,以為濠州隻是一座空城,便支走劉錡部,派王德與楊沂中率兩軍精銳六萬人馬,去“收複”濠州,彰顯戰功。
哪知金軍伏兵四起,張俊、楊沂中兩軍主力大部被殲,楊沂中和王德隻身逃回。
張俊驚慌失色,急命劉錡部救援濠州,又向駐紮楚州的韓世忠和待命舒州的嶽飛求援。
韓世忠率部首先抵達濠州時,敗局已無可挽回,金軍還企圖阻斷其歸路,韓家軍隻好且戰且退,全師而還。
金軍最怕的自是嶽飛,當兼程北上的嶽家軍抵達濠州以南的定遠縣,金軍聞風渡淮而去,壓根不敢接戰。
此時的嶽飛,自功敗垂成的北伐戰場上返回之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見張俊、韓世忠兩軍連敗,嶽家軍則求戰不得,心情難抑,將矛頭直指朝廷:“國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
身邊眾將麵麵相覷,不敢接話,這等指責“皇帝失德”的話,在以“盡忠報國”為誌的大帥口中,乃是第一次聽到,近乎大逆不道了。
嶽飛猶鬱憤難消,大手一指張憲:“似張家人,張太尉爾將一萬人去跎踏了!”
他又一指董先:“似韓家人,董太尉不消得一萬人去跎踏了!”
張家人便是張俊軍,韓家人便是韓家軍。
一向為人恭謹謙和的嶽飛,第一次當著部下的麵,埋汰友軍的不中用。
諸將噤若寒蟬,皆感覺,自從大帥跟謀反的明日逆賊一番密談後,性情大變。
誰也想不到,預知自己結局的嶽飛,對趙構小兒已不抱任何的希望,一腔報國之誌業已凋零散落,隻剩下堅定地走完最後人生路的求死之心。
但他畢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即便擁有一顆偉大而勇敢的心,即便坦然接受英雄末路的悲劇,也難免流露出個人的情緒……
臨安城中,金鑾殿上,凶耗接連傳來,趙構小兒魂飛魄散,癱在龍椅上瑟瑟發抖。
宰相秦檜還算鎮靜,提議趁聖軍立足未穩,解散百司,開城縱民,君臣喬裝,夾於百姓中逃遁。
時光又閃回,明日目露凶芒:“閃擊戰其四:如尖刀出鞘,直插對方心髒,一擊致命!”
就南宋君臣亂作一團的時候,聖軍已按既定的作戰計劃,連夜完成了部署。
聖軍水師封住外城五座水門,並沿錢塘江逼近皇城南側,船艦一字排開,防止趙構走水路逃跑。
兩萬聖軍騎兵以組、隊為單位,自東南麵的江邊為始,橫過西湖長堤,貫至北關,重點封住臨安外城的十三座城門,以巡邏小組不間斷監巡城門之間的距段,主力則集中於北關餘杭門前。
明日下了嚴令,連一隻狗也不能放出城。
他很清楚,自己精心策劃的閃電戰其實是一場豪賭,要麽速勝、要麽速敗!
因為無論在兵力上或資源上,初生的東勝神洲都無法和南宋持久對抗,何況還有個金國在後虎視眈眈。
隻有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趙構小狗,摧毀匹夫意誌代表國家意誌的封建統治中樞,才能令南宋陷於全麵癱瘓!
到那時,大英雄自然要挺身而出,自立也罷,擁立新主也罷,總之,明日就能將聖軍的勝利果實拱手相讓,成全嶽飛的不世英明,自己便可以安心退出曆史的舞台……
明日打的好算盤,曆史真是他手中的算盤珠麽?至少現在是!
天一亮,聖軍的隨軍炮隊便將所有的火龍出水集中於北關餘杭門前,隻待主帥一聲令下,就要轟開南宋都城的門戶。
卻聽得對麵一聲炮響,城上冒出了黑壓壓的人頭,手持刀槍棍棒,大部分是百姓裝束,隻有少數是宋軍官兵。
為首者乃一白發蒼蒼、麵帶病容的文官,其一聲沙喝:“大聖,可認得老夫麽?”
明日定睛一看,翻身下馬,恭身一拜:“老大人,你緣何在此?”
文官咳嗽數下,喘息片刻,方又開口,語氣不知是恨是斥:“好個紅義士,好個明日,你騙得規好苦!”
原來那文官竟是陳規,順昌之役後,調任廬州知州。
這個愛國老人畢生為國為民,積勞成疾,直至不能理事之際,方不得已轉入臨安治療。
卻聞聖軍突襲,陳規抱病上殿,將個隻想棄城逃命的秦檜駁斥一通,進諫趙構,隻要能守住臨安五日,各路勤王大軍一到,叛軍自會崩潰。
趙構亦覺陳規所言有理,而秦檜提議風險太大,當下問滿朝文武誰來守城?
那秦檜三世位極人臣之後,還未受過當麵被斥的折辱,居心叵測地提出隻有陳規堪當此任。
趙構本就對陳規守城有信心,隻因其有病在身不便加負,此時順水推舟,當即廷拜陳規為親征元帥,負責臨安防禦。
陳規不顧病體,臨危受命。
但這個親征元帥卻是虛銜,臨安城中僅有萬餘大內禁衛軍,還要鎮守皇城,趙構隻撥給兩千兵力,其餘皆靠陳規在百姓中招募。
陳規連夜動員臨安百姓,慷慨陳詞,以靖康奇恥、開封之禍激勵民眾,竟召集了五、六萬的義勇健兒,分發兵器,由官兵帶領,上城部署防禦。
晨報聖軍主力列於北門,陳規就親自上城,欲說服明日退兵。
一個清冷的淩晨,橘紅色的朝霞映紅了白霜覆蓋的大地,一陣密集的馬蹄聲和響鈴聲,驚醒了沉睡中的楚州城——當年的趙立戰死之地——如今的南宋淮東戰區大本營。
接到探報的主帥韓世忠夫婦匆匆披掛上城,守城的宋軍已全麵進入臨戰狀態。
韓世忠用百戰僅餘的雙手四指按在城垛上,隻見無數全副青藍盔甲的鐵騎如浪潮般地繞過楚州城,往西南而去。
看旗號,正是造反的東勝神洲聖軍,粗略估計,足有兩萬餘騎。
韓世忠與梁紅玉相顧駭然,不約而同想,幸虧官家一再詔令重兵持守,不可輕動,若依己性,將僅三萬兵力的淮東軍再分兵討逆,隻怕要弑羽而歸。
不過明日逆賊主力既出,緣何不先攻下楚州,難道不怕海州老巢空虛遭襲麽?
時光拉回到年前的那次最高軍事會議上,明日精神亢奮,雙手揮舞,有如後世那個大獨裁者附體:“何謂閃擊戰,其一:集中優勢軍力,不宣而戰,閃電速行,避免消耗,跳過敵堅守之城池,直插敵要害軟肋……”
正月十八,聖軍南下的騎兵主力,在韓家軍快馬急報朝廷之前,突然出現在淮南西路。
南宋在淮西戰區布有張俊軍八萬、楊沂中軍三萬、劉錡部二萬,總兵力為各大戰區之首,由張俊節製,卻因其無能,反而成為最薄弱的一線。
同日,剛建國數月的東勝神洲發出討宋檄文,曆數趙構小兒之罪:“……為人,奴屈北族,忘父兄之仇不報。為君,偏安江南,棄中原國土不顧……乃家之罪人,國之罪人,史之罪人……東勝神洲,重歸華夏一體,造萬民之福,複漢唐盛世,教八方來朝……”
牛文、馬縐精心打造的這道檄文,既令聖軍師出有名,又妙在以愛國立場反君,以華夏意識醒民,更直揭趙構傷疤,戳其痛處。
此文一出,兩淮、燕齊百姓無不叫好,就連江南大宋臣民也暗暗稱道。
翌日,韓世忠主動出擊,分軍兩萬直逼海州。
明日早防了這圍魏救趙的一招,更為避免陷於兩頭作戰的險境,定下北守南攻之策,留下足夠的步軍和炮軍,由楚月與艾裏孫指揮,不懼宋金來攻。
韓世忠頓兵海州城下,連攻不克,被密集的火龍出水轟得焦頭爛額,無奈退兵。
南下聖軍充分利用宋軍行動緩慢的特點,戰法一反常規,飄忽異常,忽急忽緩,忽進忽退,在淮西大地上將三支宋軍牽著鼻子走,疲於奔命,不相協同。
閃電戰確實是最適合聖軍的戰術。
跟這時代的其他軍人相比,聖軍將士除了紀律嚴明、戰鬥力高,還經過了“不妄殺”戰術和遊擊戰術的洗禮,具備了應變各種複雜或突發局麵的單兵能力和團隊默契。
而閃電戰作為一種速戰速決的先進戰術,並不以消滅敵人肉體為目的,又兼具了遊擊戰的優點,同時避免了遊擊戰會產生的副作用——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特別是平民傷亡。
聖軍擺出打過長江的姿態,令趙宋君臣張皇失措。
果然,每逢這等大廈將傾的危急關頭,趙構小兒首先想到的自然還是嶽飛。
於是一道道金牌手詔直發鄂州,對嶽飛滿口美言盛讚,要求嶽家軍緊急馳援淮西。
嶽飛受命,親率八千背嵬騎軍前驅。
趙構小兒還不放心,又令韓世忠率軍西進策應。
明日創造了這時代的一個戰術奇跡,僅以兩萬騎軍,就牽製了宋軍兩大戰場三大戰區的三大主力。
時光閃回至年前,聖軍最高軍事會議,明日兩眼發亮,唾星亂飛:“閃擊戰其二:運動作戰,保持局部絕對優勢,切割敵作戰整體,打亂敵指揮部署,使敵陷於混亂之局……”
一向防內甚於防外的趙構小兒,在東勝神洲創立之日起就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然而當時忙於收尾北伐抽不出身,待到與金達成默契,準備聯手收拾逆賊之際,卻被明日先下手為強,打了一個時間差。
兩淮大地烽煙四起,金兀術見形勢有變,亦出兵九萬,直撲淮西,固然有與宋軍夾擊聖軍之意,亦有渾水摸魚之心。
張俊與楊沂中被聖軍一直避實就虛的行動迷惑,欲獨攬大功,以“糧乏”為由婉拒嶽家軍入淮,主力盡出,尋殲背腹受敵的聖軍。
二月十八日,南下聖軍在巢縣西北的柘皋鎮現身,科買糧草,似給養不濟,需作逗留。
宋金兩軍得到探報,迅速自兩麵向柘皋鎮運動,當地百姓紛聞逃離。
素來怯戰的張俊未臨戰場,委派原劉光世手下的大將王德為前沿指揮。
金兀術亦未上陣,由獨眼韓常暫領金軍。
眼看中原三大勢力即將發生破天荒的激烈碰撞,上演一出三角大戰的好戲,聖軍卻突然消失了,像空氣一樣消失了,隻留下失去預期對手的宋金兩軍遙遙對峙。
本來宋金兩軍分別得到上麵授意,避免與對方發生接觸。
就在遲疑之際,一部不明旗號的宋軍忽然向金軍發動攻擊。
幾乎同時,一部行跡詭異的金軍向宋軍偷襲……
兩軍俱以為對方挑釁,哪裏忍得住,立時殺作一團。
好一場激戰,楊沂中軍冒進先敗,王德率部上前,射殺敵右翼大將,壓住陣腳,金軍鐵浮屠遂出,劉錡部鉤槍、巨斧齊出,金軍大敗而退。
這場大捷傳到臨安,趙構、秦檜這對賣國君臣麵麵相覷,毫無喜色,皆想那叛賊跑哪去了,帶著那麽多人馬平空消失,難道鑽地裏去了?
時光再次閃回,明日麵帶壞笑:“閃擊戰其三:出現如電,消失如電,天為我所用,地為我所用,敵亦為我所用……”
三月初一,一支海貿船隊抵達明州昌國縣。
一靠岸,船上冒出無數聖軍,迅速占領碼頭,並奪取了積聚在此的大批船糧,乃是趙構小兒得了建炎年間的經驗所備,以便一有風吹草動,再次逃亡海上,卻便宜了聖軍。
原來那支聖軍沒有鑽到地裏,而是鑽到了海裏。
聖軍船隊馬不停蹄,再驅明州,直抵錢塘江口,鐵騎四出,將守備空虛的南宋小朝廷心髒——臨安府團團圍住。
當年大金上層的海陸侵宋之爭,在明日的手裏畫上了句號,聖軍的閃電戰至此露出了真正麵目。
聖軍神兵天降,把個醉生夢死的京師臣民嚇得大亂,舉朝震恐。
禍不單行,淮西戰場上,金兀術為報複柘皋鎮大敗,攻占了濠州後,佯稱撤兵,卻在四郊設伏,準備圍殲宋軍。
張俊果然中計,以為濠州隻是一座空城,便支走劉錡部,派王德與楊沂中率兩軍精銳六萬人馬,去“收複”濠州,彰顯戰功。
哪知金軍伏兵四起,張俊、楊沂中兩軍主力大部被殲,楊沂中和王德隻身逃回。
張俊驚慌失色,急命劉錡部救援濠州,又向駐紮楚州的韓世忠和待命舒州的嶽飛求援。
韓世忠率部首先抵達濠州時,敗局已無可挽回,金軍還企圖阻斷其歸路,韓家軍隻好且戰且退,全師而還。
金軍最怕的自是嶽飛,當兼程北上的嶽家軍抵達濠州以南的定遠縣,金軍聞風渡淮而去,壓根不敢接戰。
此時的嶽飛,自功敗垂成的北伐戰場上返回之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見張俊、韓世忠兩軍連敗,嶽家軍則求戰不得,心情難抑,將矛頭直指朝廷:“國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
身邊眾將麵麵相覷,不敢接話,這等指責“皇帝失德”的話,在以“盡忠報國”為誌的大帥口中,乃是第一次聽到,近乎大逆不道了。
嶽飛猶鬱憤難消,大手一指張憲:“似張家人,張太尉爾將一萬人去跎踏了!”
他又一指董先:“似韓家人,董太尉不消得一萬人去跎踏了!”
張家人便是張俊軍,韓家人便是韓家軍。
一向為人恭謹謙和的嶽飛,第一次當著部下的麵,埋汰友軍的不中用。
諸將噤若寒蟬,皆感覺,自從大帥跟謀反的明日逆賊一番密談後,性情大變。
誰也想不到,預知自己結局的嶽飛,對趙構小兒已不抱任何的希望,一腔報國之誌業已凋零散落,隻剩下堅定地走完最後人生路的求死之心。
但他畢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即便擁有一顆偉大而勇敢的心,即便坦然接受英雄末路的悲劇,也難免流露出個人的情緒……
臨安城中,金鑾殿上,凶耗接連傳來,趙構小兒魂飛魄散,癱在龍椅上瑟瑟發抖。
宰相秦檜還算鎮靜,提議趁聖軍立足未穩,解散百司,開城縱民,君臣喬裝,夾於百姓中逃遁。
時光又閃回,明日目露凶芒:“閃擊戰其四:如尖刀出鞘,直插對方心髒,一擊致命!”
就南宋君臣亂作一團的時候,聖軍已按既定的作戰計劃,連夜完成了部署。
聖軍水師封住外城五座水門,並沿錢塘江逼近皇城南側,船艦一字排開,防止趙構走水路逃跑。
兩萬聖軍騎兵以組、隊為單位,自東南麵的江邊為始,橫過西湖長堤,貫至北關,重點封住臨安外城的十三座城門,以巡邏小組不間斷監巡城門之間的距段,主力則集中於北關餘杭門前。
明日下了嚴令,連一隻狗也不能放出城。
他很清楚,自己精心策劃的閃電戰其實是一場豪賭,要麽速勝、要麽速敗!
因為無論在兵力上或資源上,初生的東勝神洲都無法和南宋持久對抗,何況還有個金國在後虎視眈眈。
隻有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趙構小狗,摧毀匹夫意誌代表國家意誌的封建統治中樞,才能令南宋陷於全麵癱瘓!
到那時,大英雄自然要挺身而出,自立也罷,擁立新主也罷,總之,明日就能將聖軍的勝利果實拱手相讓,成全嶽飛的不世英明,自己便可以安心退出曆史的舞台……
明日打的好算盤,曆史真是他手中的算盤珠麽?至少現在是!
天一亮,聖軍的隨軍炮隊便將所有的火龍出水集中於北關餘杭門前,隻待主帥一聲令下,就要轟開南宋都城的門戶。
卻聽得對麵一聲炮響,城上冒出了黑壓壓的人頭,手持刀槍棍棒,大部分是百姓裝束,隻有少數是宋軍官兵。
為首者乃一白發蒼蒼、麵帶病容的文官,其一聲沙喝:“大聖,可認得老夫麽?”
明日定睛一看,翻身下馬,恭身一拜:“老大人,你緣何在此?”
文官咳嗽數下,喘息片刻,方又開口,語氣不知是恨是斥:“好個紅義士,好個明日,你騙得規好苦!”
原來那文官竟是陳規,順昌之役後,調任廬州知州。
這個愛國老人畢生為國為民,積勞成疾,直至不能理事之際,方不得已轉入臨安治療。
卻聞聖軍突襲,陳規抱病上殿,將個隻想棄城逃命的秦檜駁斥一通,進諫趙構,隻要能守住臨安五日,各路勤王大軍一到,叛軍自會崩潰。
趙構亦覺陳規所言有理,而秦檜提議風險太大,當下問滿朝文武誰來守城?
那秦檜三世位極人臣之後,還未受過當麵被斥的折辱,居心叵測地提出隻有陳規堪當此任。
趙構本就對陳規守城有信心,隻因其有病在身不便加負,此時順水推舟,當即廷拜陳規為親征元帥,負責臨安防禦。
陳規不顧病體,臨危受命。
但這個親征元帥卻是虛銜,臨安城中僅有萬餘大內禁衛軍,還要鎮守皇城,趙構隻撥給兩千兵力,其餘皆靠陳規在百姓中招募。
陳規連夜動員臨安百姓,慷慨陳詞,以靖康奇恥、開封之禍激勵民眾,竟召集了五、六萬的義勇健兒,分發兵器,由官兵帶領,上城部署防禦。
晨報聖軍主力列於北門,陳規就親自上城,欲說服明日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