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到的時候,正趕上寺裏午餐時間。
知客僧跟嶽飛夫婦很是熟悉,更知道嶽帥乃主持方丈的至交,怎敢怠慢,直接將四人領至齋堂用齋。
齋堂一分為二,一邊是香客所用,另一邊是寺僧所用。
僧人用齋稱為“過堂”,開吃之前,還要集體唱誦供養咒。
用齋的香客不少,多為本地士子,也有農樵獵戶,夫婦同來的亦有幾對。
知客僧將嶽飛、明日兩對夫妻,送至一處屏風遮擋的角落,以防香客們認出嶽帥,引發騷動。
在佛音繚繞中,香客們兩人一幾,凝神靜氣地用齋,頗感一米一黍,皆來之不易。
明日吃到了嶽夫人稱讚的東林寺齋飯,果然是別有風味。
主食是東林佛飯,以枸杞打底,加上香米,以廬山的山泉水蒸熟,透著一股獨有的清香。
佐食為四菜一湯,名字皆有佛謁,分別是頑石點頭、晨鍾常鳴、色即是空、普度眾生和羅漢湯。
那“頑石點頭”俗名素排骨,由麵筋和藕條所製,“晨鍾常鳴”即民間常吃的素雞——豆筍皮,味道之妙,卻是民間小食不能相比。
“普度眾生”是五顏六色的山野菜蔬蘸上白色的腐乳、黃色的麻醬,一口吃出各般滋味,滋心潤肺,正是秋季去火的佳肴。
最有意思的是“色即是空”,看起來是一塊塊油汪汪、紅通通的紅燒肉,入口即化,竟是茄子和豆腐精製而成,比正宗的紅燒肉還要饞人。
明日風卷殘雲地吃完,最後喝幹由蓮子和銀耳所熬的羅漢湯,隻覺神清氣爽,毫無一絲飽餐之後的倦意。
一幾對坐的嶽楚見夫君愛吃,便將沒吃幾塊的“色即是空”推過來。
明日正想借這名字調侃臭丫頭幾句,複想身處佛門聖地,怎好造次?
用完齋飯,知客僧繼續陪同四人上香,順便為第一次來的明日當向導。
原來東林寺規模宏遠,有眾多殿廂塔廡,廈屋千楹,號稱“萬僧之居”。
漫步其中,但見殿堂閣樓,椽摩棟接,丹輝碧映,佛像羅列,聖容肅穆,遠處飛瀑如銀,林木蔥鬱,煙雲出沒,仿佛置身無上佛境。
明日見所過之處,詩碑林立,作者皆是前輩大家,有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韓愈、王昌齡、張九齡等,正是“滿寺萬詩詠,一步一驚心”。
是以,東林寺又稱天下第一詩寺。
不知不覺,四人來到天王殿前,一根滾圓龍柱擎天,一方蓮池中清泉潺潺,雖是深秋,荷葉亦繁茂競秀。
入鄉隨俗、入寺燒香,明日雖是無神論者,也為梵音清心、寶象莊嚴的氣氛所折,跟隨嶽飛夫婦和嶽楚,虔誠地請了一炷高香,進殿拜佛。
四人拜完天王殿,再拜大雄寶殿,而後,嶽楚陪著阿嫂,繼續去各殿祈福,明日和嶽飛則在知客僧的引領下,去方丈室見慧海住持。
方丈室還真是一間一丈四方之室,簡約整潔,素色清寡,除了一床一桌數凳,別無他物。
一位身披袈裟、慈眉善目、長耳垂須的大和尚,早已等候多時,正是東林寺主持慧海。
知客僧帶上房門,讓主持方丈安靜會友,不受外界打擾。
方桌之上,三杯香茶白霧繚繞,慧海已知明日要來,微笑著合十點頭:“阿彌陀佛,嶽師弟、明檀越,老衲有禮了。”
嶽飛麵露溫暖,拱手作揖:“師兄安好。”
北宋時,武林出了“南有六鉉,北有周同”兩位高人,還是結拜兄弟。
慧海是六鉉大師的弟子,嶽飛則是周同的愛徒,兩人自以師兄弟相稱。
當年一家仨口的西行之旅中,在大理,嶽楚和兒子有幸見著了六鉉大師,明日卻不得見,一直引以為憾,此次見了慧海,也算一段因果。
他不倫不類地雙手合十:“明日見過大師。”
“坐!請用茶!”慧海一雙慧眼如炬,似看透了人心,當然更是看破了紅塵,頗具高僧風範。
三人一起落座,明日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雖然不知茶,但也感覺唇齒留香。
這對師兄弟見麵,也不客套寒暄,便直入主題。
慧海一聲歎息:“師弟,要上路了?”
嶽飛坦承:“正是,此來跟師兄訣別。”
慧海雙眼一瞪:“可有遺憾?”
嶽飛麵色無改:“雖死無憾。”
慧海語重心長:“當世之人,隻享生前富貴,那管身後罵名。師弟,國家虧你,官家負你,你便就此遁去,做個閑雲野鶴,亦無損流芳後世,何苦求死哉?”
明日聽得眼睛一亮,知道這位高僧也在勸說大英雄不要赴死。
嶽飛平靜如初:“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正如師兄所言,世人貪圖生前,不顧身後。我若逃遁苟活,跟世人有何區別?恩師訓我‘救民於水火’,老母教我‘盡忠報國’,時刻不敢忘。飛一人生死,於國於民,何其小也。若能警醒後人,報國救民,又何其大也。人皆有一死,願以我血洗腥膻……”
明日壓抑著內心的震動和感動,以比在佛祖麵前虔誠百倍的心,聆聽著這位為了國家、人民奉獻了一切的大英雄,最真實的心聲——願以我血洗腥膻!
嶽飛聲音轉而低沉,眼露懺悔:“有道是慈不掌兵,當年剛剛成軍時,我為了樹立權威,也有錯殺、誤殺、不該殺之罪。死在我手上的冤魂,曆曆可數。而今,我縱是不該死,也是該死了。”
明日再次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嶽飛,一個勇於麵對自己的過錯、一個敢於自我批判的真正英雄。
慧海的胡須微微顫動,雙手合十:“嶽檀越,業障輪回,前因後果,死後皆空,願你早得超渡。”
嶽飛一低頭,亦改了稱呼:“多謝大師福言。”
明日老老實實地當了一回聽眾,忽見慧海轉向自己:“聽聞明檀越來自未來,老衲想討教幾個問題……”
明日“啊”地一聲,顯得措手不及,便見嶽飛有些歉意、又有些赧顏地衝自己一笑:“賢弟勿須擔心,我師兄最可信賴。”
“大師盡管問,在下知無不答。”明日嘴上如此說,心中卻想到了當年老郎主臨終之前對自己的問話,忽然想通了一個環節。
那就是:當今之世,知道自己來自未來的人,絕非僅僅張三瘋、宗印和嶽飛三個,因為人皆有密友至交,這麽一個驚天秘密,會忍不住跟最相信的人吐露的。
老郎主一定是通過這樣的管道,獲悉了自己的出身秘密。
那麽,趙構小兒會不會也得到這樣的情報呢?這可是一個極大的變數,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盜夢大計的實施?
明日的心頭掠過一個陰影,臉色凝重起來,好似對慧海的提問很是重視,其實大和尚所問的,不外是其他人都關心的幾個問題:朝代更迭、世情變化、萬象更新……
不過,相比較他人,慧海有所準備,問的較為詳細。
明日盡自己所知,做了回答,可謂一談跨千年。
嶽飛也做了一回聽客,神情澄淨,心如止水。
慧海是大智慧的高僧,一點即通,最後感慨萬千:“聽君一席話,勝讀千年書。今人莫笑古人癡,須臾後人笑今人。相較曆史長河,我等不過螻蟻,為何而生,為何而死?”
明日也沉浸在千年的回憶中,喃喃道:“我是誰?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一番長談,已近兩個時辰過去了,嶽飛和明日起身告辭。
在方丈室的門口,嶽飛灑脫道:“師兄,來世再會!”
“死去活來,便是來世,師弟保重。明檀越,善哉善哉……”慧海語打機鋒,似有深意地看了明日一眼。
那一眼,令明日有被看透的感覺,好像大和尚已猜到他有個計劃,不會讓嶽飛真的赴死,隻是假死耳。
可不是,明日來自未來,可稱來世之人。
若是嶽飛死去活來,也成了來世之人。
兩個來世之人的相遇,或許,這才是明日穿越時空、墜入這時代的最大因果。
天色已不早,知客僧很有眼色,早將上完香的嶽夫人和嶽楚請到了另一間靜室喝茶。
四人會合,便離開東林寺,返回嶽家市。
又到了赤鬆林,嶽飛忽然讓嶽楚帶嶽夫人先走一步,他和明日在此略作盤桓。
看著二女去遠,明日還以為大英雄有什麽重要之事,要交代自己,卻見他挽起袍腳,摩拳擦掌:“賢弟,陪愚兄打一場。此後,愚兄可能再無動手的機會……”
知客僧跟嶽飛夫婦很是熟悉,更知道嶽帥乃主持方丈的至交,怎敢怠慢,直接將四人領至齋堂用齋。
齋堂一分為二,一邊是香客所用,另一邊是寺僧所用。
僧人用齋稱為“過堂”,開吃之前,還要集體唱誦供養咒。
用齋的香客不少,多為本地士子,也有農樵獵戶,夫婦同來的亦有幾對。
知客僧將嶽飛、明日兩對夫妻,送至一處屏風遮擋的角落,以防香客們認出嶽帥,引發騷動。
在佛音繚繞中,香客們兩人一幾,凝神靜氣地用齋,頗感一米一黍,皆來之不易。
明日吃到了嶽夫人稱讚的東林寺齋飯,果然是別有風味。
主食是東林佛飯,以枸杞打底,加上香米,以廬山的山泉水蒸熟,透著一股獨有的清香。
佐食為四菜一湯,名字皆有佛謁,分別是頑石點頭、晨鍾常鳴、色即是空、普度眾生和羅漢湯。
那“頑石點頭”俗名素排骨,由麵筋和藕條所製,“晨鍾常鳴”即民間常吃的素雞——豆筍皮,味道之妙,卻是民間小食不能相比。
“普度眾生”是五顏六色的山野菜蔬蘸上白色的腐乳、黃色的麻醬,一口吃出各般滋味,滋心潤肺,正是秋季去火的佳肴。
最有意思的是“色即是空”,看起來是一塊塊油汪汪、紅通通的紅燒肉,入口即化,竟是茄子和豆腐精製而成,比正宗的紅燒肉還要饞人。
明日風卷殘雲地吃完,最後喝幹由蓮子和銀耳所熬的羅漢湯,隻覺神清氣爽,毫無一絲飽餐之後的倦意。
一幾對坐的嶽楚見夫君愛吃,便將沒吃幾塊的“色即是空”推過來。
明日正想借這名字調侃臭丫頭幾句,複想身處佛門聖地,怎好造次?
用完齋飯,知客僧繼續陪同四人上香,順便為第一次來的明日當向導。
原來東林寺規模宏遠,有眾多殿廂塔廡,廈屋千楹,號稱“萬僧之居”。
漫步其中,但見殿堂閣樓,椽摩棟接,丹輝碧映,佛像羅列,聖容肅穆,遠處飛瀑如銀,林木蔥鬱,煙雲出沒,仿佛置身無上佛境。
明日見所過之處,詩碑林立,作者皆是前輩大家,有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韓愈、王昌齡、張九齡等,正是“滿寺萬詩詠,一步一驚心”。
是以,東林寺又稱天下第一詩寺。
不知不覺,四人來到天王殿前,一根滾圓龍柱擎天,一方蓮池中清泉潺潺,雖是深秋,荷葉亦繁茂競秀。
入鄉隨俗、入寺燒香,明日雖是無神論者,也為梵音清心、寶象莊嚴的氣氛所折,跟隨嶽飛夫婦和嶽楚,虔誠地請了一炷高香,進殿拜佛。
四人拜完天王殿,再拜大雄寶殿,而後,嶽楚陪著阿嫂,繼續去各殿祈福,明日和嶽飛則在知客僧的引領下,去方丈室見慧海住持。
方丈室還真是一間一丈四方之室,簡約整潔,素色清寡,除了一床一桌數凳,別無他物。
一位身披袈裟、慈眉善目、長耳垂須的大和尚,早已等候多時,正是東林寺主持慧海。
知客僧帶上房門,讓主持方丈安靜會友,不受外界打擾。
方桌之上,三杯香茶白霧繚繞,慧海已知明日要來,微笑著合十點頭:“阿彌陀佛,嶽師弟、明檀越,老衲有禮了。”
嶽飛麵露溫暖,拱手作揖:“師兄安好。”
北宋時,武林出了“南有六鉉,北有周同”兩位高人,還是結拜兄弟。
慧海是六鉉大師的弟子,嶽飛則是周同的愛徒,兩人自以師兄弟相稱。
當年一家仨口的西行之旅中,在大理,嶽楚和兒子有幸見著了六鉉大師,明日卻不得見,一直引以為憾,此次見了慧海,也算一段因果。
他不倫不類地雙手合十:“明日見過大師。”
“坐!請用茶!”慧海一雙慧眼如炬,似看透了人心,當然更是看破了紅塵,頗具高僧風範。
三人一起落座,明日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雖然不知茶,但也感覺唇齒留香。
這對師兄弟見麵,也不客套寒暄,便直入主題。
慧海一聲歎息:“師弟,要上路了?”
嶽飛坦承:“正是,此來跟師兄訣別。”
慧海雙眼一瞪:“可有遺憾?”
嶽飛麵色無改:“雖死無憾。”
慧海語重心長:“當世之人,隻享生前富貴,那管身後罵名。師弟,國家虧你,官家負你,你便就此遁去,做個閑雲野鶴,亦無損流芳後世,何苦求死哉?”
明日聽得眼睛一亮,知道這位高僧也在勸說大英雄不要赴死。
嶽飛平靜如初:“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正如師兄所言,世人貪圖生前,不顧身後。我若逃遁苟活,跟世人有何區別?恩師訓我‘救民於水火’,老母教我‘盡忠報國’,時刻不敢忘。飛一人生死,於國於民,何其小也。若能警醒後人,報國救民,又何其大也。人皆有一死,願以我血洗腥膻……”
明日壓抑著內心的震動和感動,以比在佛祖麵前虔誠百倍的心,聆聽著這位為了國家、人民奉獻了一切的大英雄,最真實的心聲——願以我血洗腥膻!
嶽飛聲音轉而低沉,眼露懺悔:“有道是慈不掌兵,當年剛剛成軍時,我為了樹立權威,也有錯殺、誤殺、不該殺之罪。死在我手上的冤魂,曆曆可數。而今,我縱是不該死,也是該死了。”
明日再次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嶽飛,一個勇於麵對自己的過錯、一個敢於自我批判的真正英雄。
慧海的胡須微微顫動,雙手合十:“嶽檀越,業障輪回,前因後果,死後皆空,願你早得超渡。”
嶽飛一低頭,亦改了稱呼:“多謝大師福言。”
明日老老實實地當了一回聽眾,忽見慧海轉向自己:“聽聞明檀越來自未來,老衲想討教幾個問題……”
明日“啊”地一聲,顯得措手不及,便見嶽飛有些歉意、又有些赧顏地衝自己一笑:“賢弟勿須擔心,我師兄最可信賴。”
“大師盡管問,在下知無不答。”明日嘴上如此說,心中卻想到了當年老郎主臨終之前對自己的問話,忽然想通了一個環節。
那就是:當今之世,知道自己來自未來的人,絕非僅僅張三瘋、宗印和嶽飛三個,因為人皆有密友至交,這麽一個驚天秘密,會忍不住跟最相信的人吐露的。
老郎主一定是通過這樣的管道,獲悉了自己的出身秘密。
那麽,趙構小兒會不會也得到這樣的情報呢?這可是一個極大的變數,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盜夢大計的實施?
明日的心頭掠過一個陰影,臉色凝重起來,好似對慧海的提問很是重視,其實大和尚所問的,不外是其他人都關心的幾個問題:朝代更迭、世情變化、萬象更新……
不過,相比較他人,慧海有所準備,問的較為詳細。
明日盡自己所知,做了回答,可謂一談跨千年。
嶽飛也做了一回聽客,神情澄淨,心如止水。
慧海是大智慧的高僧,一點即通,最後感慨萬千:“聽君一席話,勝讀千年書。今人莫笑古人癡,須臾後人笑今人。相較曆史長河,我等不過螻蟻,為何而生,為何而死?”
明日也沉浸在千年的回憶中,喃喃道:“我是誰?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一番長談,已近兩個時辰過去了,嶽飛和明日起身告辭。
在方丈室的門口,嶽飛灑脫道:“師兄,來世再會!”
“死去活來,便是來世,師弟保重。明檀越,善哉善哉……”慧海語打機鋒,似有深意地看了明日一眼。
那一眼,令明日有被看透的感覺,好像大和尚已猜到他有個計劃,不會讓嶽飛真的赴死,隻是假死耳。
可不是,明日來自未來,可稱來世之人。
若是嶽飛死去活來,也成了來世之人。
兩個來世之人的相遇,或許,這才是明日穿越時空、墜入這時代的最大因果。
天色已不早,知客僧很有眼色,早將上完香的嶽夫人和嶽楚請到了另一間靜室喝茶。
四人會合,便離開東林寺,返回嶽家市。
又到了赤鬆林,嶽飛忽然讓嶽楚帶嶽夫人先走一步,他和明日在此略作盤桓。
看著二女去遠,明日還以為大英雄有什麽重要之事,要交代自己,卻見他挽起袍腳,摩拳擦掌:“賢弟,陪愚兄打一場。此後,愚兄可能再無動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