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左衛率擊潰李、劉二人軍隊確保玄武門安全的消息就好似以一束光,破開漫天風雨、漆黑夜幕照耀至武德殿的上空,驅散一片陰霾。
隻要玄武門安全,就意味著此刻太極宮內所有忠於皇帝的人都有機會全身而退,立於不敗之地。
巨大的歡呼聲在武德殿各個角落響起,那些宮女、內侍更是忍不住喜動顏色、額手相慶。密道能夠容納的人數肯定是有限製的,一旦局勢不利需要從密道撤出,順序必然是陛下、禁衛、世子、親王、妃嬪、大臣……給予撤離的時間不會太多,就連大臣們都憂心忡忡唯恐時間不夠被迫留下被叛軍抓獲,又遑論這些宮女、內侍?
況且大臣們就算落入叛軍之手,想必叛軍也並不會亂來,可宮女、內侍們淪為俘虜,麵對的就將是滅頂之災,不知將要遭受何等淩虐……
一眾親王們徹夜難眠,聚在一處喝著茶水關注著武德殿外的戰事,聽聞玄武門安全的消息,自是彈冠相慶。
誰都知道一旦晉王殺進武德殿成功奪取皇位,他們這些手足兄弟遲早難逃一死,故而心中都無比盼望李承乾坐穩皇位、擊潰晉王,現在李、劉二人被太子左衛率擊潰,不僅僅是確保玄武門的安全使得陛下立於不敗之地,更會釋放出一直威懾周邊的李靖、薛萬徹兩人,這兩人隻要其中之一率軍入城,這場兵變就必然由晉王失敗而落幕。
現在唯一未定之局,便是房俊能否率軍堅守至李靖、薛萬徹率軍入城的那一刻。
若能堅守,則晉王一敗塗地、叛軍徹底潰敗。
若不能,則中樞陷落,陛下尚需退避城外,重新組織軍隊反攻長安城,不僅平生變數,也意味著長安將會遭受更嚴重的重創,軍隊也會有更多的傷亡……
李祐舉起茶杯,衝著李泰遙遙相敬:“兄弟以茶代酒,敬兄長一杯。”
李泰則舉杯回應,兩兄弟一齊喝了一口茶水,而後放下茶杯,不約而同的長長籲出一口氣……
幾位親王當中最為緊張當下局勢的,必然要數李泰與李祐。
除去李承乾,李泰便是太宗嫡子當中的最長者,按照“宗祧承繼”的法則,李承乾即便被廢黜,即位者也應該是李泰,而不是李治。即便李治坐上皇位,也要麵對違背法理的詰難,那些原本忠於李承乾、以及部分中立之人,都會蝟集於李泰麾下,為李泰搖旗呐喊、爭奪皇位。
李治焉能任由這等局麵發生?
最好的處置辦法自然是防範於未然,叛軍攻入武德殿,必然會有一股“亂兵”專門尋找李泰的蹤跡,隻要找到,便是“亂兵衝擊之下魏王罹難”的結局。
亦即是說,隻要今夜叛軍攻陷武德殿,李泰絕對見不到明早的太陽……
至於李祐,更是“不安定因素”。
待到李泰一死,那麽李祐將成為太宗諸子當中除去遠在新羅的李恪之外的最年長者,雖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之下才論序年齒,但此前李祐已經在長孫無忌的威逼利誘之下發布“詔書”,意欲登上帝位,野心彰顯無遺,這是有爭儲“前科”的……
李承乾能容他,但李治豈能容他?
故此旁人或許尚有轉圜之餘地,最起碼不至於被一股腦全都殺了引起爭議,而李泰與李祐必然被李治馬上剪除,消除隱患……
現在玄武門徹底安全,那麽就算最為惡劣的局勢之下,一眾親王也可以隨同李承乾撤出太極宮。無論就地反攻長安還是退往河西重整旗鼓,已無性命之憂。
李愔也喝了口茶水,嘖嘖嘴,感歎道:“還得是房二啊!區區一衛之兵還曆經多次則損減員嚴重,不能能抵擋數倍於己的叛軍潮水也似的猛攻,還能留下預備隊予以反擊……此戰之後,隻怕無論衛公還是英公,都得退位讓賢了。”
諸人聽著,都不約而同的點點頭予以認可。
軍中講究資曆,更講究派係,那些個統兵大將屍山血海的打出來,身邊必然圍攏著一群驕兵悍將,將領不能讓這些部下流血又流淚,必須予以提攜、扶持,而部下也要對將領保持忠誠,改換門庭這種事在軍中乃是大忌。
以李靖、李勣如此多年的資曆,門生部下數之不盡,這是房俊一時片刻還不能比擬的。
但若是論及威望、名聲,貞觀十年之後,方言軍中,無人能與房俊媲美。
如今李靖雖然繼續統兵,但實則早已遠離中樞,且年事已高,影響力大不如前。李勣雖然被譽為“朝中第一人”,但也正因此必須藏拙、低調,不僅政事很少插手,即便是軍事也逐漸放下。
與之相比,房俊這個後起之秀則冉冉升起,好似朝陽一般光芒萬丈,尤其是這一仗打完,等同於一手將李承乾扶上皇位、且竭盡全力保著他坐在皇位之上,普天之下,還有誰能與之相比?
自今而後,房俊便是軍中最硬的那座山頭。
尤為重要的是,房俊不僅僅在兵事之上光輝熠熠、眩人眼目,在政事之上也極有能力,現在作為京兆尹的馬周已成陛下心腹,政績受朝野側目,卻也仍在延續房俊籌建京兆府之後的那一套行政架構……
文武兩方麵的才能都如此驚才絕豔,又深受陛下信任器重,假以時日,誰能與之媲美?
隻要陛下坐穩了皇位,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房俊就是妥妥的“權臣”……
一直悶不吭聲的李貞看著哥哥們,忽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如果雉奴兵敗被俘,咱們應該怎麽辦?”
此言一出,周圍幾位親王全部陷入沉默。
按理說,李治發動兵變、起兵謀逆,一旦兵敗被俘,必然難逃一死。可是大家都是手足兄弟,且不說心裏到底是否願意為李治求情,最起碼表麵上要有所表示吧?
給陛下上個書、寫個奏折,提李治分說一句,而後提及一下血脈親情,希望陛下能夠網開一麵、留李治一命……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大家都算是盡了一份心意,不枉兄弟一場,給外人也能有一個交待,免得太宗皇帝的名聲都要遭受世人詬病。
活著的時候殺兄弑弟,死了之後兒子們手足相殘,這對於太宗皇帝的名譽將是極大的損傷……
可問題在於一旦上了書,寫了奏折給李治求情,外人的確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於手足的憐惜,即便李治放下大錯也願意張口求情,但如此一來將李承乾置於何地?
李治犯下如此大罪,在李承乾的角度來說必須賜死,絕無轉圜的餘地,任誰也說不出半個不字;但兄弟們上書奏折顧念手足之情,李承乾卻執意將李治處死,豈不是將李承乾陷於被動?一定會有心懷叵測之輩借此掀起輿論,使李承乾處於被動之中。
這必然將皇帝得罪個狠的。
可若是不給李治求情,又顯得太宗皇帝教子無方,兄弟在之間感情太過淡薄……
取舍兩難。
李愔素來是個沒心沒肺的,聞言喝了口茶水,不以為然道:“這種事咱們瞎操心作甚?”
他看向李泰:“青雀哥哥做主就好了,大家夥都尊敬您,都以您馬首是瞻,您怎麽做,咱們就怎麽做,誰敢不服,我就揍誰!”
李泰:“……”
我特麽謝謝你啊!
你這是尊敬我嗎?
你這是把我往死裏坑啊……
可即便再是憋火,卻也不能罔顧他是李承乾之外兄弟當中最長的事實,這件事他的確有著最大的發言權。
心裏恨不能將李愔這個混球生吞活剝,卻又不好當場發火,沉吟良久,隻好采取拖字訣:“……此事頗感為難,況且為時尚早,這仗一時半會兒也還未有個結果,等到分出勝負成敗之時,再去計較不遲。”
他想拖,可這兄弟幾個哪個是笨蛋?
聞言,李祐馬上連連頷首:“青雀哥哥所言甚是,反正無論如何,弟弟聽你的。”
其餘幾人也道:“您是哥哥,我們都聽您的。”
“您拿主意就好,弟弟絕無異議。”
李泰氣得眼睛冒火,這件事就算是扣在自己腦袋上摘不下來了是吧?
一群陰險卑鄙的混球……
這他也沒法,他的確是兄弟幾個當中最年長的,還是太宗皇帝的嫡子,將來陛下征詢幾個兄弟對李治的處置意見,也必定第一個問他,想逃也逃不掉。
心底又憋火又無奈,隻能瞪著李愔:“茶水涼了,去取些熱水來沏茶,再尋來一些點心填填肚子,大半夜的都餓了。”
孰料李愔一梗脖子,當場反駁:“有事小弟服其勞,這裏老八最小,兄長為何不讓他去?”
李泰氣得咬牙,他卻是忘了這李愔素來混不吝隻聽李恪的話,便是李承乾都不服,自己如何能指使得動?
一旁盡量將自己蜷縮起來不惹人注意的李惲趕緊起身,笑嗬嗬道:“哥哥們且安坐,這事兒讓小弟來。”
(本章完)
隻要玄武門安全,就意味著此刻太極宮內所有忠於皇帝的人都有機會全身而退,立於不敗之地。
巨大的歡呼聲在武德殿各個角落響起,那些宮女、內侍更是忍不住喜動顏色、額手相慶。密道能夠容納的人數肯定是有限製的,一旦局勢不利需要從密道撤出,順序必然是陛下、禁衛、世子、親王、妃嬪、大臣……給予撤離的時間不會太多,就連大臣們都憂心忡忡唯恐時間不夠被迫留下被叛軍抓獲,又遑論這些宮女、內侍?
況且大臣們就算落入叛軍之手,想必叛軍也並不會亂來,可宮女、內侍們淪為俘虜,麵對的就將是滅頂之災,不知將要遭受何等淩虐……
一眾親王們徹夜難眠,聚在一處喝著茶水關注著武德殿外的戰事,聽聞玄武門安全的消息,自是彈冠相慶。
誰都知道一旦晉王殺進武德殿成功奪取皇位,他們這些手足兄弟遲早難逃一死,故而心中都無比盼望李承乾坐穩皇位、擊潰晉王,現在李、劉二人被太子左衛率擊潰,不僅僅是確保玄武門的安全使得陛下立於不敗之地,更會釋放出一直威懾周邊的李靖、薛萬徹兩人,這兩人隻要其中之一率軍入城,這場兵變就必然由晉王失敗而落幕。
現在唯一未定之局,便是房俊能否率軍堅守至李靖、薛萬徹率軍入城的那一刻。
若能堅守,則晉王一敗塗地、叛軍徹底潰敗。
若不能,則中樞陷落,陛下尚需退避城外,重新組織軍隊反攻長安城,不僅平生變數,也意味著長安將會遭受更嚴重的重創,軍隊也會有更多的傷亡……
李祐舉起茶杯,衝著李泰遙遙相敬:“兄弟以茶代酒,敬兄長一杯。”
李泰則舉杯回應,兩兄弟一齊喝了一口茶水,而後放下茶杯,不約而同的長長籲出一口氣……
幾位親王當中最為緊張當下局勢的,必然要數李泰與李祐。
除去李承乾,李泰便是太宗嫡子當中的最長者,按照“宗祧承繼”的法則,李承乾即便被廢黜,即位者也應該是李泰,而不是李治。即便李治坐上皇位,也要麵對違背法理的詰難,那些原本忠於李承乾、以及部分中立之人,都會蝟集於李泰麾下,為李泰搖旗呐喊、爭奪皇位。
李治焉能任由這等局麵發生?
最好的處置辦法自然是防範於未然,叛軍攻入武德殿,必然會有一股“亂兵”專門尋找李泰的蹤跡,隻要找到,便是“亂兵衝擊之下魏王罹難”的結局。
亦即是說,隻要今夜叛軍攻陷武德殿,李泰絕對見不到明早的太陽……
至於李祐,更是“不安定因素”。
待到李泰一死,那麽李祐將成為太宗諸子當中除去遠在新羅的李恪之外的最年長者,雖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之下才論序年齒,但此前李祐已經在長孫無忌的威逼利誘之下發布“詔書”,意欲登上帝位,野心彰顯無遺,這是有爭儲“前科”的……
李承乾能容他,但李治豈能容他?
故此旁人或許尚有轉圜之餘地,最起碼不至於被一股腦全都殺了引起爭議,而李泰與李祐必然被李治馬上剪除,消除隱患……
現在玄武門徹底安全,那麽就算最為惡劣的局勢之下,一眾親王也可以隨同李承乾撤出太極宮。無論就地反攻長安還是退往河西重整旗鼓,已無性命之憂。
李愔也喝了口茶水,嘖嘖嘴,感歎道:“還得是房二啊!區區一衛之兵還曆經多次則損減員嚴重,不能能抵擋數倍於己的叛軍潮水也似的猛攻,還能留下預備隊予以反擊……此戰之後,隻怕無論衛公還是英公,都得退位讓賢了。”
諸人聽著,都不約而同的點點頭予以認可。
軍中講究資曆,更講究派係,那些個統兵大將屍山血海的打出來,身邊必然圍攏著一群驕兵悍將,將領不能讓這些部下流血又流淚,必須予以提攜、扶持,而部下也要對將領保持忠誠,改換門庭這種事在軍中乃是大忌。
以李靖、李勣如此多年的資曆,門生部下數之不盡,這是房俊一時片刻還不能比擬的。
但若是論及威望、名聲,貞觀十年之後,方言軍中,無人能與房俊媲美。
如今李靖雖然繼續統兵,但實則早已遠離中樞,且年事已高,影響力大不如前。李勣雖然被譽為“朝中第一人”,但也正因此必須藏拙、低調,不僅政事很少插手,即便是軍事也逐漸放下。
與之相比,房俊這個後起之秀則冉冉升起,好似朝陽一般光芒萬丈,尤其是這一仗打完,等同於一手將李承乾扶上皇位、且竭盡全力保著他坐在皇位之上,普天之下,還有誰能與之相比?
自今而後,房俊便是軍中最硬的那座山頭。
尤為重要的是,房俊不僅僅在兵事之上光輝熠熠、眩人眼目,在政事之上也極有能力,現在作為京兆尹的馬周已成陛下心腹,政績受朝野側目,卻也仍在延續房俊籌建京兆府之後的那一套行政架構……
文武兩方麵的才能都如此驚才絕豔,又深受陛下信任器重,假以時日,誰能與之媲美?
隻要陛下坐穩了皇位,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房俊就是妥妥的“權臣”……
一直悶不吭聲的李貞看著哥哥們,忽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如果雉奴兵敗被俘,咱們應該怎麽辦?”
此言一出,周圍幾位親王全部陷入沉默。
按理說,李治發動兵變、起兵謀逆,一旦兵敗被俘,必然難逃一死。可是大家都是手足兄弟,且不說心裏到底是否願意為李治求情,最起碼表麵上要有所表示吧?
給陛下上個書、寫個奏折,提李治分說一句,而後提及一下血脈親情,希望陛下能夠網開一麵、留李治一命……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大家都算是盡了一份心意,不枉兄弟一場,給外人也能有一個交待,免得太宗皇帝的名聲都要遭受世人詬病。
活著的時候殺兄弑弟,死了之後兒子們手足相殘,這對於太宗皇帝的名譽將是極大的損傷……
可問題在於一旦上了書,寫了奏折給李治求情,外人的確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於手足的憐惜,即便李治放下大錯也願意張口求情,但如此一來將李承乾置於何地?
李治犯下如此大罪,在李承乾的角度來說必須賜死,絕無轉圜的餘地,任誰也說不出半個不字;但兄弟們上書奏折顧念手足之情,李承乾卻執意將李治處死,豈不是將李承乾陷於被動?一定會有心懷叵測之輩借此掀起輿論,使李承乾處於被動之中。
這必然將皇帝得罪個狠的。
可若是不給李治求情,又顯得太宗皇帝教子無方,兄弟在之間感情太過淡薄……
取舍兩難。
李愔素來是個沒心沒肺的,聞言喝了口茶水,不以為然道:“這種事咱們瞎操心作甚?”
他看向李泰:“青雀哥哥做主就好了,大家夥都尊敬您,都以您馬首是瞻,您怎麽做,咱們就怎麽做,誰敢不服,我就揍誰!”
李泰:“……”
我特麽謝謝你啊!
你這是尊敬我嗎?
你這是把我往死裏坑啊……
可即便再是憋火,卻也不能罔顧他是李承乾之外兄弟當中最長的事實,這件事他的確有著最大的發言權。
心裏恨不能將李愔這個混球生吞活剝,卻又不好當場發火,沉吟良久,隻好采取拖字訣:“……此事頗感為難,況且為時尚早,這仗一時半會兒也還未有個結果,等到分出勝負成敗之時,再去計較不遲。”
他想拖,可這兄弟幾個哪個是笨蛋?
聞言,李祐馬上連連頷首:“青雀哥哥所言甚是,反正無論如何,弟弟聽你的。”
其餘幾人也道:“您是哥哥,我們都聽您的。”
“您拿主意就好,弟弟絕無異議。”
李泰氣得眼睛冒火,這件事就算是扣在自己腦袋上摘不下來了是吧?
一群陰險卑鄙的混球……
這他也沒法,他的確是兄弟幾個當中最年長的,還是太宗皇帝的嫡子,將來陛下征詢幾個兄弟對李治的處置意見,也必定第一個問他,想逃也逃不掉。
心底又憋火又無奈,隻能瞪著李愔:“茶水涼了,去取些熱水來沏茶,再尋來一些點心填填肚子,大半夜的都餓了。”
孰料李愔一梗脖子,當場反駁:“有事小弟服其勞,這裏老八最小,兄長為何不讓他去?”
李泰氣得咬牙,他卻是忘了這李愔素來混不吝隻聽李恪的話,便是李承乾都不服,自己如何能指使得動?
一旁盡量將自己蜷縮起來不惹人注意的李惲趕緊起身,笑嗬嗬道:“哥哥們且安坐,這事兒讓小弟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