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充滿了誘惑的位置,足以使得所有人甘願為擊敗對手而不擇手段。
這件事李二陛下自己便深有體會,當初玄武門隻是就算他顧念手足之情想要對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網開一麵,他身邊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程咬金、李靖等人會同意嗎?
斬草不除根,那是傻子才會做的事情……
殿外雨聲練成一片,間或有雷聲隱隱傳來,李二陛下愈心浮氣躁。
以往他但凡有煩心之事,總喜歡到這裏來尋一份清靜,固然鄭觀音對他仇恨四海,但是正因如此,自己絲毫毋須顧忌所有的心事,可以在這裏敞開心扉。
已經恨不得他立刻去死了,又豈會在意他別的什麽事?
可是今天,李二陛下的心情卻始終不能平靜,他目光灼灼的盯著麵前這個風韻猶存國色天姿的嫂嫂,尋思著是不是此刻撲上去將她的衣衫撕裂,將她千嬌百媚的身子壓在身下狠狠韃伐,泄一泄這滿腔的鬱悶煩躁……
殿門口響起王德的聲音:“陛下,晉王殿下入宮,向您回稟差事……”
李二陛下吸了口氣,壓下心頭的煩悶,起身快步走到殿門口,在內侍撐起的雨傘下離去。
大殿內再次恢複平靜,檀香嫋嫋,殿外雨聲淅瀝。
鄭觀音扭頭望著窗外的雨幕,絕美的臉上泛起一絲淺淺的笑意。
就算李二陛下再如何隔絕她的消息,身處於這座前隋之時建起的皇宮之內,又怎會沒有人為她這個前太子妃通風報信?
太子李承乾如何,魏王如何,晉王又如何,她自然全部知曉。
大雨如注,鄭觀音瘦削的身形端坐在殿內,心裏隻是喃喃低語:難道那一天當真就要來了麽……
*****
大雨瓢潑,兵部衙門庭院地麵已然匯聚成溪流,幸而地上鋪設的青磚角度頗佳,雨水匯聚之後向兩側流去,灌入牆根處埋設的排水溝渠,庭院裏因此並未積水。
值房內,房俊讓書吏沏了一盞茶,在書案後坐了,喝了兩口濃茶提了提精神,繼續起草“災難救援指揮衙門”的預案。
這等雨勢隻要下個一兩天,關中必然多處出現水患,搞不好黃河再次決堤都是有可能的。一旦關中有地方受災,指揮衙門便會揮職能,調撥軍隊前往救災,然而指揮衙門剛剛成立,所有章程還是一片空白,不得不讓他這個主官費盡心力。
趁機提升兵部的權力,攬取部分軍權隻是順手而為之,房俊的主要目的,還是救災。
在後世,得益於通訊的達,每逢天災便見到報紙電視上長篇累牘的報道,全國各地甚至世界每一個角落的災情盡皆展現在世人眼中,各種救災的應急處理手段層出不窮,災情救援、災民安置、災後重建等等都是迅有力,見得多了,自然習以為常。
然而到了這個時代,房俊才意識到天災對於人民的傷害有多麽巨大。
交通落後、通訊落後、生產技術落後,導致許多災情明明就生在眼前,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
房屋傾頹、河水倒灌、殍屍處處、慘絕人寰……
習慣了後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習慣了每一處天災人禍都會有子弟兵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救援,現在的這種對於災難隻能漠然視之的悲哀令房俊無法接受。
軍隊不得擅離防區,以防作亂?
這在房俊看來根本純粹扯蛋,皇帝年年有,大家輪流做,今天是你,誰知道明天是誰?相對來說,軍隊動政變對百姓和國家帶來的災難,遠遠遜於百姓因活不下去而嘯聚作亂。
前者是有預謀有組織的,無論勝敗都會控製在一定規模之內,而後者卻是盲目的,一經動,最次也是一場波及一府之地的災難……
他沒有那種被儒家熏陶出來的“忠君”思想,他可以愛國,可以愛民,卻獨獨不會“忠君”。他崇拜李二陛下,願意為其竭盡全力,更願意為了大唐鞠躬盡瘁一回,但絕對不會為了一家一姓的天下盡忠職守、死而後已。
到了下值時分,右侍郎郭福善走了進來,見到房俊正伏案疾書,便輕手輕腳的將手裏拎著的食盒放在牆邊的矮幾上,把裏邊的飯菜拿出來一一擺好,還有一壺老酒,又輕聲吩咐一旁侍立的書吏去取來碗筷碗碟。
房俊被的聲響驚動,停筆抬頭,見到是郭福善,略感驚奇道:“郭侍郎怎地來了?”
今日一早郭福善譴家人前來衙門告假,說是家中有遠方親戚上門,要留在家中待客,不想這會兒都快下值了卻又來了衙門。
郭福善嗬嗬一笑,道:“畢竟是遠親,久矣不曾來往,今次是他們來長安辦事,故而到府上探視家母,我卻是長這麽大都沒見過的,有什麽話好說?大抵便是能幫則幫,盡到親戚的情分也就罷了。”
說著話兒,書吏已經將碗筷杯碟拿來,郭福善招呼房俊過來坐了,拍開瓷壇上的泥封,一股清甜馥鬱的酒香飄了出來。
房俊嗅了嗅,笑道:“郭兄居然以吾家酒坊的佳釀招待我?”
郭福善替房俊斟了一杯,讚道:“剛剛某自鬆鶴樓門口路過,想著二郎此刻定然還在衙門辦理公務,我這個做兄長的反而偷懶,心裏過意不去,便命人在鬆鶴樓整治了幾個小菜,買了一壺老酒,慰勞慰勞二郎。可愚兄雖然明知此酒乃是二郎自家釀製,偏偏長安城中數得著的好酒便是它了,總不能以次充好吧?你就但帶著點兒,將就著喝吧。”
言談之間,氣氛甚是融洽。
郭福善性格綿軟,處事圓滑,誰也不得罪,在兵部衙門裏人緣甚好。而房俊則強勢得多,他固然不會主動挑事,卻是個眼裏不揉沙子的,在衙門頗有幾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一眾署官對其是又敬又怕。
二人一剛一柔,這麽些時日以來卻是相處得很是和諧,再加上柳那等低情商的廢物連衙門的門兒都不敢邁進來,整個衙門春風化雨風和日麗,前所未有的和睦。
尤其是在房俊為兵部爭取到雖然有限但是性質極其重要的調兵權之後,整個衙門皆以房俊馬是瞻,一絲半點不和諧的聲音都沒有。
酒是好酒,菜是好菜,郭福善亦是名門子弟,家學淵源出口成章,房俊更是見識廣博觀點獨特,二人淺斟慢酌,相談甚歡。
推杯換盞,郭福善酒量有些淺,臉有些紅,瞅瞅左近無人,便向前探了探身,問道:“剛剛在家中聽聞一些消息……話說陛下命晉王殿下徹查二郎與長樂公主之事,二郎就一點都不怕?按說這件事不過是私底下你情我願的事情,誰也管不著,但現如今扳到台麵上,卻是非同小可,若是被晉王殿下查出點什麽,陛下震怒幾乎是必然的……”
又是一個八卦之心寂寞難耐的人呐……
房俊苦笑不已,搖頭道:“確無其事,有何好怕?”
郭福善眨眨眼,問道:“當真沒有?”
房俊道:“真沒有!”
“哎呀呀!我還一直以為當真有這件事呢,二郎驚才絕豔才能卓越,長樂殿下溫婉賢淑麗質天成,真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可惜,可惜了……可即便你二人當真清清白白,難道二郎也不在意這種風流韻事是誰造的謠?”
“你知道?”
房俊微微一愣,按說這種事在坊市之間流傳,千傳百轉,經由無數人之口傳揚擴散,早已不可勘察出處。
“嗬嗬,”郭福善得意洋洋的一笑,壓低聲音道:“這就是剛剛在家中聽聞的消息了……你道怎樣?那晉王殿下揪著這個謠言追根溯源,居然查到了申國公府一個外宅管事的身上,那可是申國公啊!他老人家什麽身份、什麽地位,怎麽會做出此等無聊之事?更神奇的是,當晉王殿下在申國公府將那個管事緝捕歸案的時候,那家夥居然承認了……”
房俊徹底愣住。
那謠言居然是高士廉傳出去的?
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不過並不像郭福善所想那般高侍郎就當真一點動機都沒有,起碼“為四郎報斷腿之仇”也說得過去,盡管實在是經不住推敲。
畢竟以高士廉的威望地位,不可能如此心胸狹隘。
然而任何事情最怕較真兒,如論有人隻是想要得到一個借口,那麽完全可以忽視這件事情本身的合理性,一個大帽子口過去就行了,任憑高士廉有一百張嘴都說不清。
你自己的家仆招供承認了,你還有什麽好說的……
房俊知道,高士廉完了。
看似並不起眼的一件事情,卻與現在朝中易儲的風波結合在一起,足以產生極其嚴重的後果。
倒不是高士廉本身有什麽錯,而是既然晉王將矛頭對準了高士廉,顯而易見真正的目的必然是高士廉頭上那個吏部尚書的官職,懷璧其罪而已……
吏部被稱作天下第一部,掌握著朝廷百官的升遷考核,其重要性無需贅述,而晉王想要爭儲,將吏部尚書掌握在自己手裏自然大大增加了勝算。
事情的關鍵,在於李二陛下既然允許晉王去徹查謠言,自然也等同於默認了晉王趁此機會做一些小動作。
房俊微微歎了口氣,李承乾這個太子當得還真是如坐針氈啊……
這件事李二陛下自己便深有體會,當初玄武門隻是就算他顧念手足之情想要對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網開一麵,他身邊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程咬金、李靖等人會同意嗎?
斬草不除根,那是傻子才會做的事情……
殿外雨聲練成一片,間或有雷聲隱隱傳來,李二陛下愈心浮氣躁。
以往他但凡有煩心之事,總喜歡到這裏來尋一份清靜,固然鄭觀音對他仇恨四海,但是正因如此,自己絲毫毋須顧忌所有的心事,可以在這裏敞開心扉。
已經恨不得他立刻去死了,又豈會在意他別的什麽事?
可是今天,李二陛下的心情卻始終不能平靜,他目光灼灼的盯著麵前這個風韻猶存國色天姿的嫂嫂,尋思著是不是此刻撲上去將她的衣衫撕裂,將她千嬌百媚的身子壓在身下狠狠韃伐,泄一泄這滿腔的鬱悶煩躁……
殿門口響起王德的聲音:“陛下,晉王殿下入宮,向您回稟差事……”
李二陛下吸了口氣,壓下心頭的煩悶,起身快步走到殿門口,在內侍撐起的雨傘下離去。
大殿內再次恢複平靜,檀香嫋嫋,殿外雨聲淅瀝。
鄭觀音扭頭望著窗外的雨幕,絕美的臉上泛起一絲淺淺的笑意。
就算李二陛下再如何隔絕她的消息,身處於這座前隋之時建起的皇宮之內,又怎會沒有人為她這個前太子妃通風報信?
太子李承乾如何,魏王如何,晉王又如何,她自然全部知曉。
大雨如注,鄭觀音瘦削的身形端坐在殿內,心裏隻是喃喃低語:難道那一天當真就要來了麽……
*****
大雨瓢潑,兵部衙門庭院地麵已然匯聚成溪流,幸而地上鋪設的青磚角度頗佳,雨水匯聚之後向兩側流去,灌入牆根處埋設的排水溝渠,庭院裏因此並未積水。
值房內,房俊讓書吏沏了一盞茶,在書案後坐了,喝了兩口濃茶提了提精神,繼續起草“災難救援指揮衙門”的預案。
這等雨勢隻要下個一兩天,關中必然多處出現水患,搞不好黃河再次決堤都是有可能的。一旦關中有地方受災,指揮衙門便會揮職能,調撥軍隊前往救災,然而指揮衙門剛剛成立,所有章程還是一片空白,不得不讓他這個主官費盡心力。
趁機提升兵部的權力,攬取部分軍權隻是順手而為之,房俊的主要目的,還是救災。
在後世,得益於通訊的達,每逢天災便見到報紙電視上長篇累牘的報道,全國各地甚至世界每一個角落的災情盡皆展現在世人眼中,各種救災的應急處理手段層出不窮,災情救援、災民安置、災後重建等等都是迅有力,見得多了,自然習以為常。
然而到了這個時代,房俊才意識到天災對於人民的傷害有多麽巨大。
交通落後、通訊落後、生產技術落後,導致許多災情明明就生在眼前,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
房屋傾頹、河水倒灌、殍屍處處、慘絕人寰……
習慣了後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習慣了每一處天災人禍都會有子弟兵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救援,現在的這種對於災難隻能漠然視之的悲哀令房俊無法接受。
軍隊不得擅離防區,以防作亂?
這在房俊看來根本純粹扯蛋,皇帝年年有,大家輪流做,今天是你,誰知道明天是誰?相對來說,軍隊動政變對百姓和國家帶來的災難,遠遠遜於百姓因活不下去而嘯聚作亂。
前者是有預謀有組織的,無論勝敗都會控製在一定規模之內,而後者卻是盲目的,一經動,最次也是一場波及一府之地的災難……
他沒有那種被儒家熏陶出來的“忠君”思想,他可以愛國,可以愛民,卻獨獨不會“忠君”。他崇拜李二陛下,願意為其竭盡全力,更願意為了大唐鞠躬盡瘁一回,但絕對不會為了一家一姓的天下盡忠職守、死而後已。
到了下值時分,右侍郎郭福善走了進來,見到房俊正伏案疾書,便輕手輕腳的將手裏拎著的食盒放在牆邊的矮幾上,把裏邊的飯菜拿出來一一擺好,還有一壺老酒,又輕聲吩咐一旁侍立的書吏去取來碗筷碗碟。
房俊被的聲響驚動,停筆抬頭,見到是郭福善,略感驚奇道:“郭侍郎怎地來了?”
今日一早郭福善譴家人前來衙門告假,說是家中有遠方親戚上門,要留在家中待客,不想這會兒都快下值了卻又來了衙門。
郭福善嗬嗬一笑,道:“畢竟是遠親,久矣不曾來往,今次是他們來長安辦事,故而到府上探視家母,我卻是長這麽大都沒見過的,有什麽話好說?大抵便是能幫則幫,盡到親戚的情分也就罷了。”
說著話兒,書吏已經將碗筷杯碟拿來,郭福善招呼房俊過來坐了,拍開瓷壇上的泥封,一股清甜馥鬱的酒香飄了出來。
房俊嗅了嗅,笑道:“郭兄居然以吾家酒坊的佳釀招待我?”
郭福善替房俊斟了一杯,讚道:“剛剛某自鬆鶴樓門口路過,想著二郎此刻定然還在衙門辦理公務,我這個做兄長的反而偷懶,心裏過意不去,便命人在鬆鶴樓整治了幾個小菜,買了一壺老酒,慰勞慰勞二郎。可愚兄雖然明知此酒乃是二郎自家釀製,偏偏長安城中數得著的好酒便是它了,總不能以次充好吧?你就但帶著點兒,將就著喝吧。”
言談之間,氣氛甚是融洽。
郭福善性格綿軟,處事圓滑,誰也不得罪,在兵部衙門裏人緣甚好。而房俊則強勢得多,他固然不會主動挑事,卻是個眼裏不揉沙子的,在衙門頗有幾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一眾署官對其是又敬又怕。
二人一剛一柔,這麽些時日以來卻是相處得很是和諧,再加上柳那等低情商的廢物連衙門的門兒都不敢邁進來,整個衙門春風化雨風和日麗,前所未有的和睦。
尤其是在房俊為兵部爭取到雖然有限但是性質極其重要的調兵權之後,整個衙門皆以房俊馬是瞻,一絲半點不和諧的聲音都沒有。
酒是好酒,菜是好菜,郭福善亦是名門子弟,家學淵源出口成章,房俊更是見識廣博觀點獨特,二人淺斟慢酌,相談甚歡。
推杯換盞,郭福善酒量有些淺,臉有些紅,瞅瞅左近無人,便向前探了探身,問道:“剛剛在家中聽聞一些消息……話說陛下命晉王殿下徹查二郎與長樂公主之事,二郎就一點都不怕?按說這件事不過是私底下你情我願的事情,誰也管不著,但現如今扳到台麵上,卻是非同小可,若是被晉王殿下查出點什麽,陛下震怒幾乎是必然的……”
又是一個八卦之心寂寞難耐的人呐……
房俊苦笑不已,搖頭道:“確無其事,有何好怕?”
郭福善眨眨眼,問道:“當真沒有?”
房俊道:“真沒有!”
“哎呀呀!我還一直以為當真有這件事呢,二郎驚才絕豔才能卓越,長樂殿下溫婉賢淑麗質天成,真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可惜,可惜了……可即便你二人當真清清白白,難道二郎也不在意這種風流韻事是誰造的謠?”
“你知道?”
房俊微微一愣,按說這種事在坊市之間流傳,千傳百轉,經由無數人之口傳揚擴散,早已不可勘察出處。
“嗬嗬,”郭福善得意洋洋的一笑,壓低聲音道:“這就是剛剛在家中聽聞的消息了……你道怎樣?那晉王殿下揪著這個謠言追根溯源,居然查到了申國公府一個外宅管事的身上,那可是申國公啊!他老人家什麽身份、什麽地位,怎麽會做出此等無聊之事?更神奇的是,當晉王殿下在申國公府將那個管事緝捕歸案的時候,那家夥居然承認了……”
房俊徹底愣住。
那謠言居然是高士廉傳出去的?
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不過並不像郭福善所想那般高侍郎就當真一點動機都沒有,起碼“為四郎報斷腿之仇”也說得過去,盡管實在是經不住推敲。
畢竟以高士廉的威望地位,不可能如此心胸狹隘。
然而任何事情最怕較真兒,如論有人隻是想要得到一個借口,那麽完全可以忽視這件事情本身的合理性,一個大帽子口過去就行了,任憑高士廉有一百張嘴都說不清。
你自己的家仆招供承認了,你還有什麽好說的……
房俊知道,高士廉完了。
看似並不起眼的一件事情,卻與現在朝中易儲的風波結合在一起,足以產生極其嚴重的後果。
倒不是高士廉本身有什麽錯,而是既然晉王將矛頭對準了高士廉,顯而易見真正的目的必然是高士廉頭上那個吏部尚書的官職,懷璧其罪而已……
吏部被稱作天下第一部,掌握著朝廷百官的升遷考核,其重要性無需贅述,而晉王想要爭儲,將吏部尚書掌握在自己手裏自然大大增加了勝算。
事情的關鍵,在於李二陛下既然允許晉王去徹查謠言,自然也等同於默認了晉王趁此機會做一些小動作。
房俊微微歎了口氣,李承乾這個太子當得還真是如坐針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