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這種東西,很久之前就有了。
相傳在春秋之時,墨家祖師爺墨翟便用木頭製作木鳥,三年而成,“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是為風箏之始祖。
後來墨翟將製作風箏的手藝傳授給了學生公輸班,公輸班改進了風箏的材質,放棄笨重的木頭,改以更輕便的竹子取代。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嚐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
不過後來證明這隻是個傳說,不足采信。
真正有史可證的第一次將風箏利用於軍事,乃是發生於楚漢相爭之時,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麵的地道的距離……
此後,風箏被當做一種軍械,廣泛利用於戰爭之中,史冊典籍之上,屢見不鮮。直至南北朝之時,這種以往珍而重之的軍械,不在拘泥於軍中,逐漸流入民間,成為皇宮、百姓的娛樂項目。
……
聽聞房二郎要紮風箏,不少槍炮局中的能工巧匠都放下手裏的活計,一窩蜂的隨著柳奭跑到外頭院子裏。
竹篾、紙張都是尋常之物,麻繩也應有盡有,槍炮局中什麽也不缺,很快便在院子裏堆了一堆。
一個胡須皆白的老工匠站出來,笑道:“紮風箏,老朽在行,侯爺您就瞧好吧!”
房俊忙道:“慢來慢來,這次要紮的風箏與以往不同,稍候片刻,拿紙筆來,某畫下草圖,爾等照著圖紙操作。”
所有人都興奮起來。
誰不知道房二郎天資縱橫,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無論是玻璃、水泥,亦或是火藥、火器,盡皆出自這位天才的腦袋,如今早已風靡天下。
如今既然興致而起,想要紮一個風箏,那必定與以往有所不同。
大家期待之中,房俊畫就草圖,還真就是草圖,很潦草的那種……不過對於這些個大唐最出類拔萃的工匠來說,隻需稍微揣摩,便已知其意。
那老工匠捧著草圖,有些懵:“這麽大的風箏……能飛?”
房俊沒法跟他解釋風箏能否飛上天不在於本身的大小,而在於是否能夠保持風箏的平衡,使之均勻的利用空氣浮力,即便是一塊重達幾頓的鐵疙瘩,隻要做好平衡,照樣能飛起來……
隻得說道:“能不能飛,做出來不就知道了。”
“喏!”
見到房俊這般自信,工匠也都興衝衝的各自分工,有人削竹篾,有人將削好的竹篾用火烤,然後彎曲成需要的形狀,有人裁紙,有人準備漿糊……
房俊設計的這種風箏很簡單,就是一個後世常見的蜈蚣風箏。
但是放到現在,卻甚是新奇……
時下的風箏極為少見,因為製作繁瑣,需要掌握平衡,等閑的農夫根本做不出來,而稍微有些手藝的匠人都在官府的管控之下,不可能隨心所欲的放棄本職工作去紮風箏。
所以,風箏還隻是權貴門閥的玩物。
等閑的風箏,也隻是用竹篾製作成燕子、鳥雀、老鷹這等樣式,似蜈蚣風箏這等將數十個圓形風箏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長長的看著好似蜈蚣一般的樣式,前所未見。
不過也隻是樣式稀罕,技術到沒有多少難題。
房俊摸著下巴想了想,覺得有些平常了,便派遣幾個親兵回去城中,尋了一家紮紙店,請來一位紮紙匠人。
這年頭紙張金貴,房俊研發的竹紙也將將開始盛行,放在以往,紮紙匠人是一門頂頂高級的手藝人,七主要業務,就是專門為喪禮紮紙製作車馬紙人……
不過房俊不講究這個忌諱。
將紮紙匠人找來,房俊命他紮製一個龍頭。
龍是天子的圖騰,但是在宋朝以前,對於龍的管控並不嚴厲,絕無那種明清之時沾上邊兒便是“意圖謀反”“誅滅九族”的情形,隻要不是明目張膽的使用“五爪金龍”,基本沒事。
做一個龍頭風箏更沒事,因為這風箏是沒爪子的,嚴格意義來講,沒有爪子的龍就是一條蟒……
紮紙匠人那都是祖傳的手藝,一輩子不幹別的,就隻是在找一個領域內浸淫,手藝自然沒話說。
雖然龍頭這玩意沒紮過,但是照著房俊畫出的一個龍頭圖案,一雙粗糙的大手靈巧的操縱著細細的竹篾,紮製得似模似樣。等到天色過午,一個碩大的龍頭便紮製完成,放在地上,四平八穩。
糊上紙放在那裏,房俊又派人去找來一位精於丹青的書生,用各色水彩塗塗抹抹,一個活靈活現的龍頭便完成了。
房俊瞅了瞅日頭,已經未時末了,便派人前去驪山農莊那邊,看看學堂下課沒有,將兩個小郎君接過來。
然後,房俊命人搬來一個小馬紮,坐在上頭親自給風箏栓繩。
這是紮風箏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若是不能使得幾根拴住風箏的繩子受力於一點,那麽整個風箏就無法保持平衡,自然飛不起來。
槍炮局的工匠都被柳奭趕走,風箏紮完了,那就趕緊回去幹活……
等到兩個兒子被接了過來,龍頭蜈蚣大風箏基本已經完工。
就隻是柳奭有些擔心,吞吞吐吐道:“這風箏卻是巧奪天工,不過……那個……侯爺啊,到底是一個紮製匠人所製作,這東西他犯忌諱啊!”
紮製匠人是幹啥的?
專門給喪事製作冥器的……
房俊卻擺擺手:“這種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你用來當作冥器,它便是冥器,你用來玩耍,那便與冥器不沾邊。”
柳奭隻能閉嘴。
幾輛馬車停靠在槍炮局辦公的院子裏,一大群孩童“呼啦啦”從馬車上竄下來,大呼小叫的跑到房俊麵前。
大的大小的小,小的諸如房俊的兩個兒子剛剛能走穩路,大的如狄仁傑李敬業已經是半大小子,都是選擇在驪山房家學堂上學的孩子,大多是故舊知交。
房俊從頭到尾瞅了一遍,好家夥,簡直就是大唐的“全明星陣容”。
除去狄仁傑、李敬業、駱賓王之外,李承乾的長子李象,父母雙亡由叔父岑文本撫養的岑長倩,閻立本為右相之時與其並稱“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的薑恪……
未來幾十年,大唐中樞的一半權臣都在這裏了。
特娘的都是二代三代呀……
不過還好,縱然其中有李敬業這樣的反抗之王,但大抵都是些有能力的,非是依仗著祖輩功勳好逸惡勞惹是生非的紈絝子弟。
“哇……”
一群小子見到地上拜訪的長長的風箏以及那個活靈活現的龍頭,齊齊發出一聲驚呼。
房菽房佑趕緊倒騰著小短腿兒跑到房俊身邊,一左一右抱住房俊的腿,瞪著地上發風箏歡呼雀躍。
李敬業是個虎頭虎腦的小子,看上去更像叔叔李敬業的混不吝,而非是其父李震的英姿颯爽,這小子抹了一把鼻涕,仰著花裏胡哨的小臉兒看著房俊:“二叔二叔,這是風箏麽?好大,它能飛麽?”
狄仁傑就乖巧得多,湊到房俊跟前,聲音肯定的說道:“房家二叔做得風箏,那肯定是能飛的!”
他本來想稱呼房俊“老師”的,但房俊堅持不受。
但其父狄知遜前兩年前往外地赴任,便將狄仁傑留在京中,被房俊送去崇文館念書,彼此之間感情甚好,對房俊甚是親近。
駱賓王上前伸手扒拉扒拉龍頭,又看看地上蜈蚣風箏的三十幾個腰片,搖搖頭,一臉懷疑:“這麽長,估計飛不起來吧!”
房俊無語。
得咧,這小子果然跟李敬業一夥兒的,從小看老啊,都特麽具有懷疑、反抗的作死精神……
“說了你們還不信,那行,是騾子是馬,咱們拉出去溜溜!走咧,樂遊原,放風箏!”
房俊大呼一聲,群起響應。
“走嘍!放風箏咯!”
一群小子爭先恐後的登上馬車,隻有人將風箏另外裝車拉著,跟在後頭,浩浩蕩蕩前往樂遊原而去。
相傳在春秋之時,墨家祖師爺墨翟便用木頭製作木鳥,三年而成,“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是為風箏之始祖。
後來墨翟將製作風箏的手藝傳授給了學生公輸班,公輸班改進了風箏的材質,放棄笨重的木頭,改以更輕便的竹子取代。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嚐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
不過後來證明這隻是個傳說,不足采信。
真正有史可證的第一次將風箏利用於軍事,乃是發生於楚漢相爭之時,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麵的地道的距離……
此後,風箏被當做一種軍械,廣泛利用於戰爭之中,史冊典籍之上,屢見不鮮。直至南北朝之時,這種以往珍而重之的軍械,不在拘泥於軍中,逐漸流入民間,成為皇宮、百姓的娛樂項目。
……
聽聞房二郎要紮風箏,不少槍炮局中的能工巧匠都放下手裏的活計,一窩蜂的隨著柳奭跑到外頭院子裏。
竹篾、紙張都是尋常之物,麻繩也應有盡有,槍炮局中什麽也不缺,很快便在院子裏堆了一堆。
一個胡須皆白的老工匠站出來,笑道:“紮風箏,老朽在行,侯爺您就瞧好吧!”
房俊忙道:“慢來慢來,這次要紮的風箏與以往不同,稍候片刻,拿紙筆來,某畫下草圖,爾等照著圖紙操作。”
所有人都興奮起來。
誰不知道房二郎天資縱橫,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無論是玻璃、水泥,亦或是火藥、火器,盡皆出自這位天才的腦袋,如今早已風靡天下。
如今既然興致而起,想要紮一個風箏,那必定與以往有所不同。
大家期待之中,房俊畫就草圖,還真就是草圖,很潦草的那種……不過對於這些個大唐最出類拔萃的工匠來說,隻需稍微揣摩,便已知其意。
那老工匠捧著草圖,有些懵:“這麽大的風箏……能飛?”
房俊沒法跟他解釋風箏能否飛上天不在於本身的大小,而在於是否能夠保持風箏的平衡,使之均勻的利用空氣浮力,即便是一塊重達幾頓的鐵疙瘩,隻要做好平衡,照樣能飛起來……
隻得說道:“能不能飛,做出來不就知道了。”
“喏!”
見到房俊這般自信,工匠也都興衝衝的各自分工,有人削竹篾,有人將削好的竹篾用火烤,然後彎曲成需要的形狀,有人裁紙,有人準備漿糊……
房俊設計的這種風箏很簡單,就是一個後世常見的蜈蚣風箏。
但是放到現在,卻甚是新奇……
時下的風箏極為少見,因為製作繁瑣,需要掌握平衡,等閑的農夫根本做不出來,而稍微有些手藝的匠人都在官府的管控之下,不可能隨心所欲的放棄本職工作去紮風箏。
所以,風箏還隻是權貴門閥的玩物。
等閑的風箏,也隻是用竹篾製作成燕子、鳥雀、老鷹這等樣式,似蜈蚣風箏這等將數十個圓形風箏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長長的看著好似蜈蚣一般的樣式,前所未見。
不過也隻是樣式稀罕,技術到沒有多少難題。
房俊摸著下巴想了想,覺得有些平常了,便派遣幾個親兵回去城中,尋了一家紮紙店,請來一位紮紙匠人。
這年頭紙張金貴,房俊研發的竹紙也將將開始盛行,放在以往,紮紙匠人是一門頂頂高級的手藝人,七主要業務,就是專門為喪禮紮紙製作車馬紙人……
不過房俊不講究這個忌諱。
將紮紙匠人找來,房俊命他紮製一個龍頭。
龍是天子的圖騰,但是在宋朝以前,對於龍的管控並不嚴厲,絕無那種明清之時沾上邊兒便是“意圖謀反”“誅滅九族”的情形,隻要不是明目張膽的使用“五爪金龍”,基本沒事。
做一個龍頭風箏更沒事,因為這風箏是沒爪子的,嚴格意義來講,沒有爪子的龍就是一條蟒……
紮紙匠人那都是祖傳的手藝,一輩子不幹別的,就隻是在找一個領域內浸淫,手藝自然沒話說。
雖然龍頭這玩意沒紮過,但是照著房俊畫出的一個龍頭圖案,一雙粗糙的大手靈巧的操縱著細細的竹篾,紮製得似模似樣。等到天色過午,一個碩大的龍頭便紮製完成,放在地上,四平八穩。
糊上紙放在那裏,房俊又派人去找來一位精於丹青的書生,用各色水彩塗塗抹抹,一個活靈活現的龍頭便完成了。
房俊瞅了瞅日頭,已經未時末了,便派人前去驪山農莊那邊,看看學堂下課沒有,將兩個小郎君接過來。
然後,房俊命人搬來一個小馬紮,坐在上頭親自給風箏栓繩。
這是紮風箏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若是不能使得幾根拴住風箏的繩子受力於一點,那麽整個風箏就無法保持平衡,自然飛不起來。
槍炮局的工匠都被柳奭趕走,風箏紮完了,那就趕緊回去幹活……
等到兩個兒子被接了過來,龍頭蜈蚣大風箏基本已經完工。
就隻是柳奭有些擔心,吞吞吐吐道:“這風箏卻是巧奪天工,不過……那個……侯爺啊,到底是一個紮製匠人所製作,這東西他犯忌諱啊!”
紮製匠人是幹啥的?
專門給喪事製作冥器的……
房俊卻擺擺手:“這種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你用來當作冥器,它便是冥器,你用來玩耍,那便與冥器不沾邊。”
柳奭隻能閉嘴。
幾輛馬車停靠在槍炮局辦公的院子裏,一大群孩童“呼啦啦”從馬車上竄下來,大呼小叫的跑到房俊麵前。
大的大小的小,小的諸如房俊的兩個兒子剛剛能走穩路,大的如狄仁傑李敬業已經是半大小子,都是選擇在驪山房家學堂上學的孩子,大多是故舊知交。
房俊從頭到尾瞅了一遍,好家夥,簡直就是大唐的“全明星陣容”。
除去狄仁傑、李敬業、駱賓王之外,李承乾的長子李象,父母雙亡由叔父岑文本撫養的岑長倩,閻立本為右相之時與其並稱“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的薑恪……
未來幾十年,大唐中樞的一半權臣都在這裏了。
特娘的都是二代三代呀……
不過還好,縱然其中有李敬業這樣的反抗之王,但大抵都是些有能力的,非是依仗著祖輩功勳好逸惡勞惹是生非的紈絝子弟。
“哇……”
一群小子見到地上拜訪的長長的風箏以及那個活靈活現的龍頭,齊齊發出一聲驚呼。
房菽房佑趕緊倒騰著小短腿兒跑到房俊身邊,一左一右抱住房俊的腿,瞪著地上發風箏歡呼雀躍。
李敬業是個虎頭虎腦的小子,看上去更像叔叔李敬業的混不吝,而非是其父李震的英姿颯爽,這小子抹了一把鼻涕,仰著花裏胡哨的小臉兒看著房俊:“二叔二叔,這是風箏麽?好大,它能飛麽?”
狄仁傑就乖巧得多,湊到房俊跟前,聲音肯定的說道:“房家二叔做得風箏,那肯定是能飛的!”
他本來想稱呼房俊“老師”的,但房俊堅持不受。
但其父狄知遜前兩年前往外地赴任,便將狄仁傑留在京中,被房俊送去崇文館念書,彼此之間感情甚好,對房俊甚是親近。
駱賓王上前伸手扒拉扒拉龍頭,又看看地上蜈蚣風箏的三十幾個腰片,搖搖頭,一臉懷疑:“這麽長,估計飛不起來吧!”
房俊無語。
得咧,這小子果然跟李敬業一夥兒的,從小看老啊,都特麽具有懷疑、反抗的作死精神……
“說了你們還不信,那行,是騾子是馬,咱們拉出去溜溜!走咧,樂遊原,放風箏!”
房俊大呼一聲,群起響應。
“走嘍!放風箏咯!”
一群小子爭先恐後的登上馬車,隻有人將風箏另外裝車拉著,跟在後頭,浩浩蕩蕩前往樂遊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