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麵色凝重,緩緩道:“爭鋒天下,豈在一城一池之得失?縱然皇權象征之太極宮,亦是如此!隻要東宮六率在,儲君便在;儲君在,天下正朔便在!隻要這杆大旗不倒,天下臣民多有不畏強權、遵從法理者附於其後,假以時日,定當卷土重來!而這座太極宮,能夠為了延緩敵人進攻並且重創叛軍,便是其價值所在。否則,徒有華廈千幢,又有何用?”
屈突詮羞愧道:“是末將眼光短淺了,隻因舍不得這華美宮闕,不忍這社稷中樞毀於戰火之中,意氣用事,不知變通。”
“這倒也是人之常情,莫說你,便是本帥下達這道命令,亦是心中絞痛,唯恐成為千古罪人……隻是眼下要緊之事乃是重挫叛軍,維係天下正朔,使得天下勤王軍隊能夠有時間抵達長安。隻要能夠為這場叛亂迎來轉機,便是十座太極宮毀掉,本帥亦在所不惜!”
李靖神情堅定,眉宇飛揚。
活了幾十年,見得多經曆得也多,焉能不知今日他下令在太極宮內埋設火藥,導致無數華美宮闕毀於一旦,日後定有史官將此事記敘於青史之上,甚至貶斥痛罵?
然而能夠從落寞失意之中重新得到太子重用,他寧願舍去一生清譽,亦要維係儲君正統,在所不惜!
遠處,李君羨帶著十餘名親兵快步而來,到得近前將親兵留在數十步外,自己趨身近前,施禮道:“未知衛公招見,所為何事?”
屈突詮道:“末將先行退下,這就去安排事宜。”
“百騎司”的大統領,奉命協助北衙禁軍鎮守玄武門,此刻受李靖相召前來,必是商議軍機要事,自己還是識趣一些避開為好。
卻不料李靖擺擺手,道:“不急,你也要聽一聽,稍候配合李將軍行事。”
“喏。”
屈突詮領命,心裏卻狐疑,李君羨幹的事兒,他能幫得上什麽忙?
李靖已經轉身看向李君羨,沉聲道:“殿下目前安好?”
李君羨頷首道:“殿下已經連同宮內嬪妃、皇子公主一起撤到內重門內,虢國公清空了內重門內軍營,暫時予以安置,條件簡陋一些,不過尚且安好。”
玄武門內,尚有一座內重門,兩門之間類似於甕城一樣的所在,兩側皆建有房舍無數,平常時候乃是北衙禁軍之駐地,護衛玄武門。此刻駐軍皆在城上城下嚴陣以待,正好清空這些房舍,安置宮內諸人。
李靖頷首,緩緩道:“先前,本帥規勸太子,若局勢不利,當撤出玄武門,與右屯衛一道向西奔赴河西,尋求房俊與安西軍之庇護,而後再謀求反攻長安。不過已經被太子拒絕。”
李君羨一愣,麵色沉重。
太子乃東宮之主、國之儲君,眼下更是受命監國,便是帝國之君。太子安在,無論東宮六率亦或是天下臣民,尚能與叛軍一決生死,捍衛正朔;可若是太子陣亡,自然一切皆休,連為之奮鬥的目標都已不在,再打生打死,所為何來?
他與李靖觀點相同,即便太極宮失陷,亦非踏入絕境,隻要太子安在,自可從容布置,等到李二陛下回京,無論如何總等將太子應回吧?至於之後是否廢黜太子,自有陛下決斷,那是另外一回事。
可一旦太子不肯逃匿,誓與太極宮共存亡,那可就麻煩了……
李靖瞅了一眼身後風雪飄搖的太極宮,低聲道:“太子身係社稷,斷不能有任何意外。關鍵時候,還請李將軍以江山社稷為重,護送太子撤出玄武門。對外,可聲稱乃是奉本帥之軍令,一應後果,自有本帥一力承擔。李將軍,拜托了!”
言罷,躬身施禮,一揖及地。
李君羨嚇了一跳,連忙避開,而後還禮,咬牙道:“衛公何需如此?固然外界詆毀末將乃是皇家鷹犬、帝王爪牙,但末將卻一直以軍人之言行遵照不誤!此事但請衛公放心,若到了存亡之時,末將自當護送太子出宮,謹以此身,力保太子周全!”
太子已經明確表達了不會撤出太極宮的意願,想要將其帶走,那就隻能將其綁縛起來,押解出宮……
如此,固然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後患卻著實嚴重,故而李靖才會說出由他承擔之話語。但即便如此,李君羨所要承受的壓力亦是重逾山嶽,後果殊為難料。
不過李君羨之回應令他頗為滿意,頷首道:“將軍有大唐武將之風,吾甚慰之!”
轉頭對屈突詮道:“你鎮守承天門,一旦承天門失陷,不可死戰,即可率軍撤入嘉德門,返回內重門休整,同時聽命於李將軍。一旦局勢有變,無法抵禦叛軍攻擊,即刻協助李將軍護送太子出玄武門,與高侃匯合,而後一路西行,尋求房俊之庇護。”
隻要太子能夠安全撤出關中,漫漫河西黃沙如海,對於一路逃亡的軍隊十分有利,再行文快馬疾馳弓月城名房俊率軍接應,想必能保得太子無虞。
至於之後如何行事,便非是他能綢繆布置……
李君羨也想到這一點,關切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旦太極宮不可固守,衛公當同吾等一道撤離。”
李靖卻搖搖頭,淡然道:“誰都能撤,但本帥不能!若本帥不能率領東宮六率阻擊叛軍,勢必會被叛軍銜尾追殺,屆時兵敗如山倒,致使太子殿下身陷軍中有被俘之險,豈是吾等臣子所為?隻要有本帥在,叛軍想要攻占這太極宮,必將付出十倍之代價!”
人要有根,軍要有魂。他李靖便是這東宮六率的軍婚!以他之能力、功績、資曆,六率上下無有不服,即便太子撤出太極宮,隻要他李靖依舊坐鎮,東宮六率便不會亂。
若是連他也撤走,全軍上下失了主心骨,士氣將會瞬間崩潰,太極宮淪陷亦在頃刻之間。到時候太子來不及撤走,或者被叛軍銜尾追殺導致大敗,豈非諸般努力盡付東流?
李君羨聞言,驚惶道:“這如何使得?衛公乃是大唐軍方之象征,功績蓋世資曆深厚,自當陪伴太子擎天保駕,焉能這般輕易陷身軍中,動輒有性命之虞?”
他著實沒想到,李靖居然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根本就沒想活著走出太極宮……
一旁的屈突詮也變色道:“大帥,萬萬不可!吾等固然無能,可亦能死守這太極宮,叛軍想要占據此地,除非從吾等屍體上踏過去!還請大帥為全局著想,
李靖略作沉吟,喟然一歎:“本帥下令收縮防線退入宮內,憑恃宮闕殿宇逐步抵抗,一則拖延時間,再則餘敵重創……然而說到底,這恢弘巍峨之宮闕即將付之一炬、毀於一旦,帝國中樞遭受戰火荼毒,必須有人為此負責。本帥一生清譽,不曾做過半點有愧於家國之事,然則晚節不保,即將受唾罵於天下,此等罪名豈堪忍受?唯有堅守太極宮,不論生死,以證清白。”
他這一輩子之所以功勳赫赫卻鬱鬱不得誌,縱有天授才華卻始終未能淋漓酣暢的一展抱負,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堅持,沒有氣節。
當年高祖皇帝重用於他,未曾晉陽起兵之時便帳下效力,可算是潛邸之臣,立下從龍之功,本該平步青雲、一展抱負。然則大唐立國之後,隨時為秦王的李二陛下出虎牢,擊滅王世充,受到秦王親近拉攏,遂聽命於麾下。
若是如此,也就罷了,李二陛下胸懷廣闊、海納百川,連魏徵那等隱太子之肱骨都能予以重用,何況他李靖?
然而“玄武門之變”前夕,他卻因不願插手兄弟鬩牆之爭,故而作壁上觀,終至李二陛下對其甚為不滿,頗多猜忌……
都說忠臣不侍二主,但他這一生卻從未從一而終,也因此縱然功勳蓋世,卻始終未有相應之名譽。如今耄耋之年,垂垂老朽,難道還要將這等毀壞太極宮的罪名推卸於太子,而後追隨其後彰顯忠貞?
他不願意。
一生戎馬,若能戰死在這太極宮內以全氣節,總好過將來纏綿病榻兒孫厭棄……
屈突詮羞愧道:“是末將眼光短淺了,隻因舍不得這華美宮闕,不忍這社稷中樞毀於戰火之中,意氣用事,不知變通。”
“這倒也是人之常情,莫說你,便是本帥下達這道命令,亦是心中絞痛,唯恐成為千古罪人……隻是眼下要緊之事乃是重挫叛軍,維係天下正朔,使得天下勤王軍隊能夠有時間抵達長安。隻要能夠為這場叛亂迎來轉機,便是十座太極宮毀掉,本帥亦在所不惜!”
李靖神情堅定,眉宇飛揚。
活了幾十年,見得多經曆得也多,焉能不知今日他下令在太極宮內埋設火藥,導致無數華美宮闕毀於一旦,日後定有史官將此事記敘於青史之上,甚至貶斥痛罵?
然而能夠從落寞失意之中重新得到太子重用,他寧願舍去一生清譽,亦要維係儲君正統,在所不惜!
遠處,李君羨帶著十餘名親兵快步而來,到得近前將親兵留在數十步外,自己趨身近前,施禮道:“未知衛公招見,所為何事?”
屈突詮道:“末將先行退下,這就去安排事宜。”
“百騎司”的大統領,奉命協助北衙禁軍鎮守玄武門,此刻受李靖相召前來,必是商議軍機要事,自己還是識趣一些避開為好。
卻不料李靖擺擺手,道:“不急,你也要聽一聽,稍候配合李將軍行事。”
“喏。”
屈突詮領命,心裏卻狐疑,李君羨幹的事兒,他能幫得上什麽忙?
李靖已經轉身看向李君羨,沉聲道:“殿下目前安好?”
李君羨頷首道:“殿下已經連同宮內嬪妃、皇子公主一起撤到內重門內,虢國公清空了內重門內軍營,暫時予以安置,條件簡陋一些,不過尚且安好。”
玄武門內,尚有一座內重門,兩門之間類似於甕城一樣的所在,兩側皆建有房舍無數,平常時候乃是北衙禁軍之駐地,護衛玄武門。此刻駐軍皆在城上城下嚴陣以待,正好清空這些房舍,安置宮內諸人。
李靖頷首,緩緩道:“先前,本帥規勸太子,若局勢不利,當撤出玄武門,與右屯衛一道向西奔赴河西,尋求房俊與安西軍之庇護,而後再謀求反攻長安。不過已經被太子拒絕。”
李君羨一愣,麵色沉重。
太子乃東宮之主、國之儲君,眼下更是受命監國,便是帝國之君。太子安在,無論東宮六率亦或是天下臣民,尚能與叛軍一決生死,捍衛正朔;可若是太子陣亡,自然一切皆休,連為之奮鬥的目標都已不在,再打生打死,所為何來?
他與李靖觀點相同,即便太極宮失陷,亦非踏入絕境,隻要太子安在,自可從容布置,等到李二陛下回京,無論如何總等將太子應回吧?至於之後是否廢黜太子,自有陛下決斷,那是另外一回事。
可一旦太子不肯逃匿,誓與太極宮共存亡,那可就麻煩了……
李靖瞅了一眼身後風雪飄搖的太極宮,低聲道:“太子身係社稷,斷不能有任何意外。關鍵時候,還請李將軍以江山社稷為重,護送太子撤出玄武門。對外,可聲稱乃是奉本帥之軍令,一應後果,自有本帥一力承擔。李將軍,拜托了!”
言罷,躬身施禮,一揖及地。
李君羨嚇了一跳,連忙避開,而後還禮,咬牙道:“衛公何需如此?固然外界詆毀末將乃是皇家鷹犬、帝王爪牙,但末將卻一直以軍人之言行遵照不誤!此事但請衛公放心,若到了存亡之時,末將自當護送太子出宮,謹以此身,力保太子周全!”
太子已經明確表達了不會撤出太極宮的意願,想要將其帶走,那就隻能將其綁縛起來,押解出宮……
如此,固然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後患卻著實嚴重,故而李靖才會說出由他承擔之話語。但即便如此,李君羨所要承受的壓力亦是重逾山嶽,後果殊為難料。
不過李君羨之回應令他頗為滿意,頷首道:“將軍有大唐武將之風,吾甚慰之!”
轉頭對屈突詮道:“你鎮守承天門,一旦承天門失陷,不可死戰,即可率軍撤入嘉德門,返回內重門休整,同時聽命於李將軍。一旦局勢有變,無法抵禦叛軍攻擊,即刻協助李將軍護送太子出玄武門,與高侃匯合,而後一路西行,尋求房俊之庇護。”
隻要太子能夠安全撤出關中,漫漫河西黃沙如海,對於一路逃亡的軍隊十分有利,再行文快馬疾馳弓月城名房俊率軍接應,想必能保得太子無虞。
至於之後如何行事,便非是他能綢繆布置……
李君羨也想到這一點,關切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旦太極宮不可固守,衛公當同吾等一道撤離。”
李靖卻搖搖頭,淡然道:“誰都能撤,但本帥不能!若本帥不能率領東宮六率阻擊叛軍,勢必會被叛軍銜尾追殺,屆時兵敗如山倒,致使太子殿下身陷軍中有被俘之險,豈是吾等臣子所為?隻要有本帥在,叛軍想要攻占這太極宮,必將付出十倍之代價!”
人要有根,軍要有魂。他李靖便是這東宮六率的軍婚!以他之能力、功績、資曆,六率上下無有不服,即便太子撤出太極宮,隻要他李靖依舊坐鎮,東宮六率便不會亂。
若是連他也撤走,全軍上下失了主心骨,士氣將會瞬間崩潰,太極宮淪陷亦在頃刻之間。到時候太子來不及撤走,或者被叛軍銜尾追殺導致大敗,豈非諸般努力盡付東流?
李君羨聞言,驚惶道:“這如何使得?衛公乃是大唐軍方之象征,功績蓋世資曆深厚,自當陪伴太子擎天保駕,焉能這般輕易陷身軍中,動輒有性命之虞?”
他著實沒想到,李靖居然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根本就沒想活著走出太極宮……
一旁的屈突詮也變色道:“大帥,萬萬不可!吾等固然無能,可亦能死守這太極宮,叛軍想要占據此地,除非從吾等屍體上踏過去!還請大帥為全局著想,
李靖略作沉吟,喟然一歎:“本帥下令收縮防線退入宮內,憑恃宮闕殿宇逐步抵抗,一則拖延時間,再則餘敵重創……然而說到底,這恢弘巍峨之宮闕即將付之一炬、毀於一旦,帝國中樞遭受戰火荼毒,必須有人為此負責。本帥一生清譽,不曾做過半點有愧於家國之事,然則晚節不保,即將受唾罵於天下,此等罪名豈堪忍受?唯有堅守太極宮,不論生死,以證清白。”
他這一輩子之所以功勳赫赫卻鬱鬱不得誌,縱有天授才華卻始終未能淋漓酣暢的一展抱負,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堅持,沒有氣節。
當年高祖皇帝重用於他,未曾晉陽起兵之時便帳下效力,可算是潛邸之臣,立下從龍之功,本該平步青雲、一展抱負。然則大唐立國之後,隨時為秦王的李二陛下出虎牢,擊滅王世充,受到秦王親近拉攏,遂聽命於麾下。
若是如此,也就罷了,李二陛下胸懷廣闊、海納百川,連魏徵那等隱太子之肱骨都能予以重用,何況他李靖?
然而“玄武門之變”前夕,他卻因不願插手兄弟鬩牆之爭,故而作壁上觀,終至李二陛下對其甚為不滿,頗多猜忌……
都說忠臣不侍二主,但他這一生卻從未從一而終,也因此縱然功勳蓋世,卻始終未有相應之名譽。如今耄耋之年,垂垂老朽,難道還要將這等毀壞太極宮的罪名推卸於太子,而後追隨其後彰顯忠貞?
他不願意。
一生戎馬,若能戰死在這太極宮內以全氣節,總好過將來纏綿病榻兒孫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