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現在對於大唐來說最好的態勢就是吐蕃不勝而勝、噶爾部落不敗而敗。 李勣還有一些擔憂:“論欽陵其人我也多有了解,毫不誇張的說可以讚一句‘驚才絕豔’,尤其善於謀略、綢繆,其麾下有勃論讚刃這樣的猛將,有噶爾部落的
精銳戰士,現在又得到大唐在軍械裝備糧秣輜重等等各方麵的資助扶持,若有再有一點運氣,那麽攻陷邏些城並不是不可能。”
誰都知道吐蕃看似強大實則內部傾軋極其嚴重。一旦論欽陵兵臨城下極有可能導致不可測之變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房俊對此早有預見:“英公放心關鍵時刻我會叫停。”
李勣看他一眼,淡然道:“熬出來的鷹也會噬主,走狗也會狂吠,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小覷任何人。”
房俊沉吟少頃,頷首道:“受教了。” 李勣微微一愣,雖然房俊比他晚了一輩,他有資格教誨幾句,可房俊今時今日之地位早已超越了輩分的限製,是足以與他並肩且分庭抗禮的人物,此刻說出
一句“受教”,足見其心胸之寬廣、城府之深沉。
分明是一個前幾年還溜鷹鬥狗、率誕無學的紈絝,一轉眼便成長得如此成熟,這種進步速度絕非教誨可以為之,隻能感歎一句或許這就是天生的人才……
故而他微微一笑:“不過是老年人嘮叨幾句罷了,願意聽就聽一聽,當不得教誨二字。” 鄭仁泰、裴懷節、劉仁軌等人見這二位毫無隔閡、惺惺相惜的模樣,不禁紛紛搖頭,上次開會的時候還唇槍舌劍不依不饒,既沒見李勣“愛幼”更不見房俊“
敬老”,彼此都恨不能向對方飽以老拳、一拳砸倒…… 軍製改革所涉及的領域太多、太深,兵源的征集、調整,後勤的完善、改進等等,早已不是軍隊一家之事,財政的協調、法律的支持,乃至於軍械、戰馬、
裝備、戰術、甚至夥食,是一個極其浩大而縝密的係統工程,草擬之後還要交付全軍討論、改進,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所以每一次開會都會由各位“委員”提出一個議題,而後所有人據此進行論證、填補意見,一點一點予以完善。 如此導致的情況便是在這間設立於兵部衙門之內的“會議室”爭執不斷,一旦涉及各自的利益便寸步不退、爭吵不休,動輒唇槍舌劍、麵紅耳赤,所幸每次開
會都大門緊閉,否則被外人見到實在是有失體統……
…… 兵部如今大權在握、經費充足,晌午飯堂的夥食很好,這幾位“委員”雖然都是朝堂、軍中的大佬,但還是貪戀兵部的飯菜,所以每一次開會之後都會留在兵
部吃一頓,而後才會陸陸續續告辭離去。
房俊與李勣一起吃了飯正欲分別打道回府,宮裏的內侍便前來傳旨,說是陛下召見……
兩人忙出了兵部衙門,也不坐車,策馬在兩人親兵部曲的簇擁之下出了皇城直抵承天門下,無需通稟便由內侍引領著入宮來到武德殿禦書房。君臣敘禮之後兩人落座。 李承乾大抵也剛剛用過午膳,正捧著茶杯喝水,讓內侍給兩人上茶,然而問道:“吐蕃那邊戰況激烈,論欽陵雖然攻陷那錄驛取得戰略主動,但畢竟噶爾部落
勢單力薄,未必能夠經受得住吐蕃的反撲之勢,咱們是否要加大一些支持?”
他這麽一說,李、房二人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房俊試探著問道:“陛下所謂的支持,是何種程度的支持?”
李承乾略一沉吟,想著在這兩天麵前也無需隱晦,遂直言不諱:“不如直接讓裴行儉率軍抵達那錄驛,幫助論欽陵守衛鄂拉山口,二位意下如何?” 論欽陵奇兵突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前往邏些城的第一座戰略重地那錄驛,給他一種“吐蕃不堪一擊”的感覺,以噶爾部落那些烏合之眾都能勢如破竹
,如果換成裝備更為精良、戰力更為強悍的唐軍呢?
會否一路由大非川平推至邏些城?
吐蕃軍隊會否一觸即潰、不堪一擊?
無怪乎李承乾會產生這樣一個念頭,君王已然是天下之主,富有四海,但凡有那麽一點追求都隻會在兩件事上較勁,一則“文治”,一則“武功”。 大唐立國至今已曆三代,高祖皇帝於隋末亂世之中振臂奮起、召集天下英雄定鼎大唐萬世不拔之基業,太宗皇帝更是覆滅東西突厥、覆滅薛延陀、覆滅高句
麗、覆滅吐穀渾,滅國無數,貞觀盛世矞矞皇皇,堪稱文武兼備,距離“千古一帝”僅隻一步之遙。 李承乾自詡不如那兩位,打定主意老老實實經營內政,縱然不能如父祖一般名垂青史、威懾當代,也當如文景二帝那樣攢下一份厚重的家底,還要兒孫當中
有驚才絕豔之輩便可憑此立下不世之功業,到時候史書之上對他這位守成之主也定是溢美之詞。
可現在忽然讓他看到一個契機可以獲取不遜於父祖之功勳,那就是覆滅吐蕃。 當塞北的薛延陀、漠北的突厥、遼東的高句麗、祁連山之南的吐穀渾這些周邊強國一一覆滅、煙消雲散,偌大的大唐版圖連綿縱橫、廣袤無垠,若是能將高
原之上的吐蕃也一並覆滅、納入版圖,則大唐可以完成一樁秦皇漢武也不曾達到的壯舉——地緣區域之內真正的大一統。
試想一下,當漠北、遼東、西域、吐蕃等等全部歸於大唐版圖,將是何等恢弘廣袤、不可一世?
沒有帝王能得當這種誘惑。 房俊與李勣對視一眼,當即打斷了李承乾的美夢:“陛下,萬萬不可!此番針對吐蕃之戰略,要緊處便是大唐置身事外不下場,如此才能站在局外從容布置,即便吐蕃明知大唐資助扶持噶爾部落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們不敢與大唐開戰。可一旦大唐親自下場派遣軍隊參與,則逼著吐蕃不得不向大唐宣戰。吐蕃占據高原
之利,是當下大唐軍隊難以逾越的天塹,不要被論欽陵眼下所取得的戰果所迷惑,換了裴行儉親自指揮大唐軍隊,未必能打出這樣的戰績。”對於出身於平原的兵卒來說,高原反應不是意誌力可以抵消的,隨便去高原上走一走都喘不過氣,更何況是長途跋涉奮戰沙場?
顯然長於深宮之內的李承乾並未認知高原反應真正的危害與艱難。 李勣也道:“大唐現在無論內政亦或軍事都處於一個改革時期,需要全國上下朝野內外不遺餘力的配合、參與,這是一個百年難遇的契機,一旦邁過這一步,帝國的國力將成倍暴增,屆時區區吐蕃何足道哉?老臣願親自提兵攻上高原生擒鬆讚幹布獻於陛下禦前!可現在一旦被吐蕃拖進一場戰爭泥沼,將耗費極大之國
力,導致各項革新不得不暫時終止,即便最終覆滅吐蕃亦是得不償失。” 吐蕃的確強大,給予帝國西部邊陲帶來極大之威脅,不得不陳兵十餘萬布置在烏鞘嶺、河西四鎮,耗費無數錢糧輜重,但是與帝國政治、經濟、軍事的革新
相比,卻不值一提。
用房俊的話來說,這叫“迭代”。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外無強敵,軍事環境相對穩定,可以專注內政。內部雖然文武相爭,但包括劉洎在內都是有識之士,都願意肅清吏治、發展內政
、提振經濟、鼓勵商業。
帝國上下都卯著勁兒的想要建立功勳。
最重要是君王賢明且並不強勢,這是最好的變革土壤。 一般來說弱勢的君主大多昏聵、無主見,不能堅持既定的道路不動搖,稍有風吹草動便容易改弦更張,而賢明的君主大多強勢,不能容忍臣下“染指”君權,
主見極強,一切以鞏固君權為首要。
一旦“迭代”完成,帝國將會一躍登上一個更高層次的水準,對天下各國都是“降維打擊”。
與此相比,且忍耐吐蕃十幾二十年又有何妨? 李承乾是個聽勸的,聞言也明白自己是奢望了,但在這兩人麵前也不掩飾自己的失望,甚至有些推心置腹:“非是朕好大喜功,實在是對於朕來說覆滅吐蕃之功勳實在太過誘人。朕還是儲君的時候便遭受天下質疑,雖然平素表現得雲淡風輕,可心中還是很在意的。不敢自比高祖、太宗,可總得有一些拿的出手的功勳
讓那些人閉嘴吧?朕是皇帝,也是一個普通人,朕也想得到天下臣民之認可啊。”
自登基以來,宮裏未曾添進一個美人,是他不好女色嗎?當然不是,尋常官員、商賈都向往三妻四妾坐享齊人之福,更何況是他這個皇帝呢?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述求是什麽,與美人相比,他更想要一個廉潔、賢明的評價。 他太需要得到認可了,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了。
精銳戰士,現在又得到大唐在軍械裝備糧秣輜重等等各方麵的資助扶持,若有再有一點運氣,那麽攻陷邏些城並不是不可能。”
誰都知道吐蕃看似強大實則內部傾軋極其嚴重。一旦論欽陵兵臨城下極有可能導致不可測之變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房俊對此早有預見:“英公放心關鍵時刻我會叫停。”
李勣看他一眼,淡然道:“熬出來的鷹也會噬主,走狗也會狂吠,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小覷任何人。”
房俊沉吟少頃,頷首道:“受教了。” 李勣微微一愣,雖然房俊比他晚了一輩,他有資格教誨幾句,可房俊今時今日之地位早已超越了輩分的限製,是足以與他並肩且分庭抗禮的人物,此刻說出
一句“受教”,足見其心胸之寬廣、城府之深沉。
分明是一個前幾年還溜鷹鬥狗、率誕無學的紈絝,一轉眼便成長得如此成熟,這種進步速度絕非教誨可以為之,隻能感歎一句或許這就是天生的人才……
故而他微微一笑:“不過是老年人嘮叨幾句罷了,願意聽就聽一聽,當不得教誨二字。” 鄭仁泰、裴懷節、劉仁軌等人見這二位毫無隔閡、惺惺相惜的模樣,不禁紛紛搖頭,上次開會的時候還唇槍舌劍不依不饒,既沒見李勣“愛幼”更不見房俊“
敬老”,彼此都恨不能向對方飽以老拳、一拳砸倒…… 軍製改革所涉及的領域太多、太深,兵源的征集、調整,後勤的完善、改進等等,早已不是軍隊一家之事,財政的協調、法律的支持,乃至於軍械、戰馬、
裝備、戰術、甚至夥食,是一個極其浩大而縝密的係統工程,草擬之後還要交付全軍討論、改進,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所以每一次開會都會由各位“委員”提出一個議題,而後所有人據此進行論證、填補意見,一點一點予以完善。 如此導致的情況便是在這間設立於兵部衙門之內的“會議室”爭執不斷,一旦涉及各自的利益便寸步不退、爭吵不休,動輒唇槍舌劍、麵紅耳赤,所幸每次開
會都大門緊閉,否則被外人見到實在是有失體統……
…… 兵部如今大權在握、經費充足,晌午飯堂的夥食很好,這幾位“委員”雖然都是朝堂、軍中的大佬,但還是貪戀兵部的飯菜,所以每一次開會之後都會留在兵
部吃一頓,而後才會陸陸續續告辭離去。
房俊與李勣一起吃了飯正欲分別打道回府,宮裏的內侍便前來傳旨,說是陛下召見……
兩人忙出了兵部衙門,也不坐車,策馬在兩人親兵部曲的簇擁之下出了皇城直抵承天門下,無需通稟便由內侍引領著入宮來到武德殿禦書房。君臣敘禮之後兩人落座。 李承乾大抵也剛剛用過午膳,正捧著茶杯喝水,讓內侍給兩人上茶,然而問道:“吐蕃那邊戰況激烈,論欽陵雖然攻陷那錄驛取得戰略主動,但畢竟噶爾部落
勢單力薄,未必能夠經受得住吐蕃的反撲之勢,咱們是否要加大一些支持?”
他這麽一說,李、房二人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房俊試探著問道:“陛下所謂的支持,是何種程度的支持?”
李承乾略一沉吟,想著在這兩天麵前也無需隱晦,遂直言不諱:“不如直接讓裴行儉率軍抵達那錄驛,幫助論欽陵守衛鄂拉山口,二位意下如何?” 論欽陵奇兵突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前往邏些城的第一座戰略重地那錄驛,給他一種“吐蕃不堪一擊”的感覺,以噶爾部落那些烏合之眾都能勢如破竹
,如果換成裝備更為精良、戰力更為強悍的唐軍呢?
會否一路由大非川平推至邏些城?
吐蕃軍隊會否一觸即潰、不堪一擊?
無怪乎李承乾會產生這樣一個念頭,君王已然是天下之主,富有四海,但凡有那麽一點追求都隻會在兩件事上較勁,一則“文治”,一則“武功”。 大唐立國至今已曆三代,高祖皇帝於隋末亂世之中振臂奮起、召集天下英雄定鼎大唐萬世不拔之基業,太宗皇帝更是覆滅東西突厥、覆滅薛延陀、覆滅高句
麗、覆滅吐穀渾,滅國無數,貞觀盛世矞矞皇皇,堪稱文武兼備,距離“千古一帝”僅隻一步之遙。 李承乾自詡不如那兩位,打定主意老老實實經營內政,縱然不能如父祖一般名垂青史、威懾當代,也當如文景二帝那樣攢下一份厚重的家底,還要兒孫當中
有驚才絕豔之輩便可憑此立下不世之功業,到時候史書之上對他這位守成之主也定是溢美之詞。
可現在忽然讓他看到一個契機可以獲取不遜於父祖之功勳,那就是覆滅吐蕃。 當塞北的薛延陀、漠北的突厥、遼東的高句麗、祁連山之南的吐穀渾這些周邊強國一一覆滅、煙消雲散,偌大的大唐版圖連綿縱橫、廣袤無垠,若是能將高
原之上的吐蕃也一並覆滅、納入版圖,則大唐可以完成一樁秦皇漢武也不曾達到的壯舉——地緣區域之內真正的大一統。
試想一下,當漠北、遼東、西域、吐蕃等等全部歸於大唐版圖,將是何等恢弘廣袤、不可一世?
沒有帝王能得當這種誘惑。 房俊與李勣對視一眼,當即打斷了李承乾的美夢:“陛下,萬萬不可!此番針對吐蕃之戰略,要緊處便是大唐置身事外不下場,如此才能站在局外從容布置,即便吐蕃明知大唐資助扶持噶爾部落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們不敢與大唐開戰。可一旦大唐親自下場派遣軍隊參與,則逼著吐蕃不得不向大唐宣戰。吐蕃占據高原
之利,是當下大唐軍隊難以逾越的天塹,不要被論欽陵眼下所取得的戰果所迷惑,換了裴行儉親自指揮大唐軍隊,未必能打出這樣的戰績。”對於出身於平原的兵卒來說,高原反應不是意誌力可以抵消的,隨便去高原上走一走都喘不過氣,更何況是長途跋涉奮戰沙場?
顯然長於深宮之內的李承乾並未認知高原反應真正的危害與艱難。 李勣也道:“大唐現在無論內政亦或軍事都處於一個改革時期,需要全國上下朝野內外不遺餘力的配合、參與,這是一個百年難遇的契機,一旦邁過這一步,帝國的國力將成倍暴增,屆時區區吐蕃何足道哉?老臣願親自提兵攻上高原生擒鬆讚幹布獻於陛下禦前!可現在一旦被吐蕃拖進一場戰爭泥沼,將耗費極大之國
力,導致各項革新不得不暫時終止,即便最終覆滅吐蕃亦是得不償失。” 吐蕃的確強大,給予帝國西部邊陲帶來極大之威脅,不得不陳兵十餘萬布置在烏鞘嶺、河西四鎮,耗費無數錢糧輜重,但是與帝國政治、經濟、軍事的革新
相比,卻不值一提。
用房俊的話來說,這叫“迭代”。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外無強敵,軍事環境相對穩定,可以專注內政。內部雖然文武相爭,但包括劉洎在內都是有識之士,都願意肅清吏治、發展內政
、提振經濟、鼓勵商業。
帝國上下都卯著勁兒的想要建立功勳。
最重要是君王賢明且並不強勢,這是最好的變革土壤。 一般來說弱勢的君主大多昏聵、無主見,不能堅持既定的道路不動搖,稍有風吹草動便容易改弦更張,而賢明的君主大多強勢,不能容忍臣下“染指”君權,
主見極強,一切以鞏固君權為首要。
一旦“迭代”完成,帝國將會一躍登上一個更高層次的水準,對天下各國都是“降維打擊”。
與此相比,且忍耐吐蕃十幾二十年又有何妨? 李承乾是個聽勸的,聞言也明白自己是奢望了,但在這兩人麵前也不掩飾自己的失望,甚至有些推心置腹:“非是朕好大喜功,實在是對於朕來說覆滅吐蕃之功勳實在太過誘人。朕還是儲君的時候便遭受天下質疑,雖然平素表現得雲淡風輕,可心中還是很在意的。不敢自比高祖、太宗,可總得有一些拿的出手的功勳
讓那些人閉嘴吧?朕是皇帝,也是一個普通人,朕也想得到天下臣民之認可啊。”
自登基以來,宮裏未曾添進一個美人,是他不好女色嗎?當然不是,尋常官員、商賈都向往三妻四妾坐享齊人之福,更何況是他這個皇帝呢?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述求是什麽,與美人相比,他更想要一個廉潔、賢明的評價。 他太需要得到認可了,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