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沒有親臨戰場觀摩第四集團軍的裝甲部隊作戰方式,可是作為一名軍事天分非同尋常的將領,僅憑道聽途說來的隻言片語就能揣測出當時的情景,所以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陰謀。
楊靖宇沒有當場拒絕這個安置方案,他提出一個條件,第四集團軍必須為義勇軍提供一千具火箭筒,五千枚火箭彈,五千枚反坦克地雷。
隻有答應這個條件,義勇軍才會開赴英陽那一帶。這樣的條件和拒絕又有什麽區別呢?
好嘛,一千枚火箭筒,還有反坦克地雷,給了你,我們的裝甲師豈不是來一個廢一個,這樣白崇禧的第二套方案又成為了垃圾。
兩套方案都沒有接受,白崇禧很無比耐滴拿出了第三套方案,將忠滿江至禿魯江之間的那片廣闊的山區劃給義勇軍作為轄區。
這兩條江都是鴨綠江的支流,三條江大致形成一個口袋,如果楊靖宇答應這套安置方案,那麽有利於第四集團軍的防守。
這個巨大的口袋裏均是崇山峻嶺,第四集團軍若進剿,可以依靠茂密的叢林與之周旋。
楊靖宇曾經帶著隊伍在那裏與日軍打過遊擊,對那裏的地形很熟悉,那裏地域廣闊,沿著江岸多開墾一些耕地,養活十幾萬軍隊還是有把握的。
最讓楊靖宇心動的是白崇禧許諾當地的民政也交給義勇軍管理,楊靖宇當即就召開了由高級幹部參加的會議,在會議上征求了大家的意見,第四集團軍重兵雲集鴨綠江畔,飛機、江防隊的炮艇往複巡邏,十幾萬大軍渡過鴨綠江回到東北絕無可能,既然不能回國,那就隻有留在韓國,而留在韓國既要防備被第四集團軍吃掉,又要自力更生保證十幾萬人能夠生存下去,要保證這兩點,接受第三套安置方案是目前最理想的,基於這種考慮,幾乎所有的人都同意接受第三套安置方案。
第三套方案是齊誌宇提出來的,西南國民軍這些年沒有介入國內的軍閥混戰,而是積極向周邊開疆擴土,先是打敗了法國殖民者,奪取了印度支那聯邦,接著將日軍從東北、琉球、台灣、朝鮮趕回了本土,近幾個月又吞並了暹羅,其對領土的貪婪,以及兵鋒之盛真是當世罕有,令斯大林無比忌憚。
西南國民軍第四集團軍目前正在東北緊鑼密鼓地發展經濟、民生,若等到東北經濟發展起來,後勤能夠自我保障,不必依靠從遙遠的龍州長途運送,那時候第四集團軍會不會對境內的中東鐵路提出主權要求,進而兵進外蒙、唐努烏梁海……收複沙皇吞並的大片失土,斯大林認為這些都很有可能。
為此自抗日軍將日本人趕出朝鮮後,斯大林就增強了黑龍江邊境線的軍事力量。
齊誌宇一直擔心蘇聯會派遣大批間諜滲透韓國,利用共產國際對義勇軍施加影響,在韓國製造混亂,捆住第四集團軍的手腳。
世事如棋,手裏掌握偌大的地盤,如果事事不能比別人多看一步,多走一步,到頭來一切都會成為鏡花水月。
怎樣才能阻隔義勇軍同蘇聯人的聯係呢?再者江西瑞金的那幾位蘇聯派過來的白麵書生會不會派人過來向義勇軍傳達
“黨”的指示?這些都要設法杜絕,決不能讓他們取得聯係,唯一的做法就是將義勇軍送進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在朝鮮地圖上選來選去,最終齊誌宇看中了四麵被江水包圍的大口袋。
義勇軍進入這個大口袋,第四集團軍四麵一圍,再用炮艇在江麵往複巡邏,裏麵的人不許出來,外麵的人不準進去,就是一隻鳥也休想飛進去。
如果義勇軍生活艱難,大可以時常支援一些糧草將他們養起來。當然也要對其施加影響,比如振華影業公司最近剛完成拍攝的反映帝國主義侵華史的大型紀錄片《昏睡的帝國》裏麵就有沙皇俄國如何侵吞中國大片國土的內容。
至於斯大林對內大搞肅反,中東鐵路的由來及現狀……這些都可以拍成紀錄片給義勇軍官兵放映。
相信這些紀錄片肯定會比讓人昏昏欲睡的說教效果更好。可是白崇禧這個人陽奉陰違總想搞點小動作,自己擬定了兩個安置方案,試圖將義勇軍困在孤島或者無險可守的平原,為將來殲滅義勇軍做準備,直到楊靖宇窺破了他的陰謀,不肯就範,才拿出齊誌宇的安置方案。
十三萬義勇軍一聲令下,不到一個月就全部由各自的駐地轉移到了忠滿江至禿魯江之間的區域。
為了盡快完成這項工作,提高義勇軍各部的積極性是必須的。為此金山拿出了一百三十萬斤東北大米,一千萬斤玉米,三百輛濟南拖拉機廠生產的小四輪拖拉機送到楚山、渭原這兩座縣城,規定的時間未到的部隊取消分配資格,這招太管用了,那些義勇軍為了能分到這些好東西,日夜兼程趕路,生怕遲到了連粥都沒得喝。
抗日軍初入熱河,因熱河人口稀少,抗日軍急需兵員,於是就用藥品、軍械向西北軍、晉軍換取大量人口,當時抗日軍後勤需要從遙遠的龍州運抵熱河,路途遙遠、耗費巨大,所幸山西有兵工廠,隻要給閻老西足夠的好處,部分武器、彈藥就可以就近由山西供給。
為此應閻錫山的要求西南國民政府低價賣給閻錫山一批先進的兵工廠所需機床、設備,另外還幫助山西建設了一座小型水電廠……西北軍以人換藥品、軍械,晉軍得到許多先進設備,這兩個軍閥武裝比及曆史上實力大增。
曆史上本應於去年五月份爆發的中原大戰,因為西南國民政府派出代表將雙方召集到一起進行談判,延後了三個月才因雙方矛盾太深,導致談判破裂最終於八月份爆發。
這一場大戰一直持續到今年四月份才完全結束。大戰期間,蔣介石數度以切斷龍州通往抗日前線的交通線相威脅,向西南國民政府討要軍事物資,齊誌宇不願意卷入軍閥混戰,被逼無奈先後送給蔣介石五個師的裝備,而西北軍、晉軍也不甘示弱,以大戰靡費巨大為由,扣留輸往東北的人員、物資,抗日軍也隻能將部分戰場繳獲的部分日式武器、彈藥送給西北軍和晉軍,滿足他們的要求。
盡管齊誌宇不願意參與內戰,可是這樣一來還是間接地摻合進去了。中原大戰的結果與曆史上並沒有什麽不同,最終西北軍、晉軍被蔣介石的軍隊擊敗。
戰爭即將顯出勝負的時候,齊誌宇也效仿蔣介石拉攏西北軍的各部將領。
齊誌宇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防止蔣介石的實力過度膨脹,進入河北、陝西,東北軍因大量官兵被調入朝鮮,在河北兵力有限,隻能控製京津地區,其餘地區被韓複榘的軍隊占據,河北那是山東軍區與東北軍區的聯係通道,而陝西那是齊誌宇將來準備送給中央紅軍的禮物,這兩地豈容蔣介石染指?
在這個時空馮玉祥聯合閻錫山對蔣介石發動中原大戰的真正目的實際上是奪取安徽,進而占據江蘇,江蘇一省之地集中了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還有政治中心南京,這兩地據為己有那就名正言順、天下無敵了。
可是馮玉祥手下那十三太保太不頂用,打仗不行倒罷了,更要命的是對他三心二意。
齊誌宇和蔣介石誰出的價高就跟誰,真是有奶就是娘。另外馮玉祥那個盟友閻錫山也不可靠,閻錫山長了一個買賣腦瓜,看見局勢不妙立即打起了自己的算盤,開始想著保存實力。
齊誌宇不是什麽爛菜都往籃子裏裝,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他看中的隻有孫連仲、劉汝明、張維璽、韓多峰,其餘那些韓複榘、孫良誠、石友三之流要麽是老軍閥,要麽就是沒骨氣的軟蛋,不過這些人蔣介石除了石友三之外一概不拒,照單全收。
石友三曾先後投靠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按照正常的曆史軌跡,這位仁兄還會投靠張學良、日本人和中共,無論投靠誰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被時人稱為
“倒戈將軍”。這麽一塊爛肉,蔣介石胃口再好也會厭棄。在這個時空裏的中原大戰中石友三被蔣介石的軍隊搞得全軍覆滅,最後灰頭土臉地去了河南,托庇於韓複榘麾下。
中原大戰馮玉祥可謂孤注一擲,將察哈爾、綏遠、陝西、河北的兵力全部調往河南,此時趁著晉軍、蔣介石的軍隊未來得及進入,齊誌宇就向第三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發出了搶占河北、察哈爾、綏遠、陝西的命令。
接到命令,早已做好接收這三省之地的白崇禧大喜過望,立即出動部隊向這些地方挺進。
半個月前白崇禧就從承德、錦州調派大批部隊進入北平待命,隻等齊誌宇下達進軍的命令後就以最快的速度搶占這些地方。
集結在北平的第四集團軍部隊有空二師的十架別—6水上飛機改裝的水上運輸機、五十架運5水上運輸機,空降師、摩托化步兵第四旅、摩托化步兵第五旅、鐵道師、騎兵四師、步兵第七師、第八師、第九師。
這些部隊都是新組建的部隊,值得一提的是鐵道師,抗日軍在東北抗日期間曾經製造了數十輛裝甲列車,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戰後又新建了數十輛,如今這些裝甲列車統一組建為裝甲師,裝甲師擁有裝甲列車五十輛,官兵五千人,吉星文是鐵道師師長。
鐵道師三個團分別開赴察哈爾、河北韓複榘的老巢。綏遠、陝西與山西毗鄰,距離北平較遠,為防止這兩省之地被閻老西搶了去,白崇禧和胡璉都派出了大批空軍的水上運輸機,運載空降部隊分別前往綏遠、陝西。
鐵道師、空軍、空降部隊出動的同時,騎兵、步兵隨後乘坐火車、或者卡車出發了。
楊靖宇沒有當場拒絕這個安置方案,他提出一個條件,第四集團軍必須為義勇軍提供一千具火箭筒,五千枚火箭彈,五千枚反坦克地雷。
隻有答應這個條件,義勇軍才會開赴英陽那一帶。這樣的條件和拒絕又有什麽區別呢?
好嘛,一千枚火箭筒,還有反坦克地雷,給了你,我們的裝甲師豈不是來一個廢一個,這樣白崇禧的第二套方案又成為了垃圾。
兩套方案都沒有接受,白崇禧很無比耐滴拿出了第三套方案,將忠滿江至禿魯江之間的那片廣闊的山區劃給義勇軍作為轄區。
這兩條江都是鴨綠江的支流,三條江大致形成一個口袋,如果楊靖宇答應這套安置方案,那麽有利於第四集團軍的防守。
這個巨大的口袋裏均是崇山峻嶺,第四集團軍若進剿,可以依靠茂密的叢林與之周旋。
楊靖宇曾經帶著隊伍在那裏與日軍打過遊擊,對那裏的地形很熟悉,那裏地域廣闊,沿著江岸多開墾一些耕地,養活十幾萬軍隊還是有把握的。
最讓楊靖宇心動的是白崇禧許諾當地的民政也交給義勇軍管理,楊靖宇當即就召開了由高級幹部參加的會議,在會議上征求了大家的意見,第四集團軍重兵雲集鴨綠江畔,飛機、江防隊的炮艇往複巡邏,十幾萬大軍渡過鴨綠江回到東北絕無可能,既然不能回國,那就隻有留在韓國,而留在韓國既要防備被第四集團軍吃掉,又要自力更生保證十幾萬人能夠生存下去,要保證這兩點,接受第三套安置方案是目前最理想的,基於這種考慮,幾乎所有的人都同意接受第三套安置方案。
第三套方案是齊誌宇提出來的,西南國民軍這些年沒有介入國內的軍閥混戰,而是積極向周邊開疆擴土,先是打敗了法國殖民者,奪取了印度支那聯邦,接著將日軍從東北、琉球、台灣、朝鮮趕回了本土,近幾個月又吞並了暹羅,其對領土的貪婪,以及兵鋒之盛真是當世罕有,令斯大林無比忌憚。
西南國民軍第四集團軍目前正在東北緊鑼密鼓地發展經濟、民生,若等到東北經濟發展起來,後勤能夠自我保障,不必依靠從遙遠的龍州長途運送,那時候第四集團軍會不會對境內的中東鐵路提出主權要求,進而兵進外蒙、唐努烏梁海……收複沙皇吞並的大片失土,斯大林認為這些都很有可能。
為此自抗日軍將日本人趕出朝鮮後,斯大林就增強了黑龍江邊境線的軍事力量。
齊誌宇一直擔心蘇聯會派遣大批間諜滲透韓國,利用共產國際對義勇軍施加影響,在韓國製造混亂,捆住第四集團軍的手腳。
世事如棋,手裏掌握偌大的地盤,如果事事不能比別人多看一步,多走一步,到頭來一切都會成為鏡花水月。
怎樣才能阻隔義勇軍同蘇聯人的聯係呢?再者江西瑞金的那幾位蘇聯派過來的白麵書生會不會派人過來向義勇軍傳達
“黨”的指示?這些都要設法杜絕,決不能讓他們取得聯係,唯一的做法就是將義勇軍送進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在朝鮮地圖上選來選去,最終齊誌宇看中了四麵被江水包圍的大口袋。
義勇軍進入這個大口袋,第四集團軍四麵一圍,再用炮艇在江麵往複巡邏,裏麵的人不許出來,外麵的人不準進去,就是一隻鳥也休想飛進去。
如果義勇軍生活艱難,大可以時常支援一些糧草將他們養起來。當然也要對其施加影響,比如振華影業公司最近剛完成拍攝的反映帝國主義侵華史的大型紀錄片《昏睡的帝國》裏麵就有沙皇俄國如何侵吞中國大片國土的內容。
至於斯大林對內大搞肅反,中東鐵路的由來及現狀……這些都可以拍成紀錄片給義勇軍官兵放映。
相信這些紀錄片肯定會比讓人昏昏欲睡的說教效果更好。可是白崇禧這個人陽奉陰違總想搞點小動作,自己擬定了兩個安置方案,試圖將義勇軍困在孤島或者無險可守的平原,為將來殲滅義勇軍做準備,直到楊靖宇窺破了他的陰謀,不肯就範,才拿出齊誌宇的安置方案。
十三萬義勇軍一聲令下,不到一個月就全部由各自的駐地轉移到了忠滿江至禿魯江之間的區域。
為了盡快完成這項工作,提高義勇軍各部的積極性是必須的。為此金山拿出了一百三十萬斤東北大米,一千萬斤玉米,三百輛濟南拖拉機廠生產的小四輪拖拉機送到楚山、渭原這兩座縣城,規定的時間未到的部隊取消分配資格,這招太管用了,那些義勇軍為了能分到這些好東西,日夜兼程趕路,生怕遲到了連粥都沒得喝。
抗日軍初入熱河,因熱河人口稀少,抗日軍急需兵員,於是就用藥品、軍械向西北軍、晉軍換取大量人口,當時抗日軍後勤需要從遙遠的龍州運抵熱河,路途遙遠、耗費巨大,所幸山西有兵工廠,隻要給閻老西足夠的好處,部分武器、彈藥就可以就近由山西供給。
為此應閻錫山的要求西南國民政府低價賣給閻錫山一批先進的兵工廠所需機床、設備,另外還幫助山西建設了一座小型水電廠……西北軍以人換藥品、軍械,晉軍得到許多先進設備,這兩個軍閥武裝比及曆史上實力大增。
曆史上本應於去年五月份爆發的中原大戰,因為西南國民政府派出代表將雙方召集到一起進行談判,延後了三個月才因雙方矛盾太深,導致談判破裂最終於八月份爆發。
這一場大戰一直持續到今年四月份才完全結束。大戰期間,蔣介石數度以切斷龍州通往抗日前線的交通線相威脅,向西南國民政府討要軍事物資,齊誌宇不願意卷入軍閥混戰,被逼無奈先後送給蔣介石五個師的裝備,而西北軍、晉軍也不甘示弱,以大戰靡費巨大為由,扣留輸往東北的人員、物資,抗日軍也隻能將部分戰場繳獲的部分日式武器、彈藥送給西北軍和晉軍,滿足他們的要求。
盡管齊誌宇不願意參與內戰,可是這樣一來還是間接地摻合進去了。中原大戰的結果與曆史上並沒有什麽不同,最終西北軍、晉軍被蔣介石的軍隊擊敗。
戰爭即將顯出勝負的時候,齊誌宇也效仿蔣介石拉攏西北軍的各部將領。
齊誌宇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防止蔣介石的實力過度膨脹,進入河北、陝西,東北軍因大量官兵被調入朝鮮,在河北兵力有限,隻能控製京津地區,其餘地區被韓複榘的軍隊占據,河北那是山東軍區與東北軍區的聯係通道,而陝西那是齊誌宇將來準備送給中央紅軍的禮物,這兩地豈容蔣介石染指?
在這個時空馮玉祥聯合閻錫山對蔣介石發動中原大戰的真正目的實際上是奪取安徽,進而占據江蘇,江蘇一省之地集中了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還有政治中心南京,這兩地據為己有那就名正言順、天下無敵了。
可是馮玉祥手下那十三太保太不頂用,打仗不行倒罷了,更要命的是對他三心二意。
齊誌宇和蔣介石誰出的價高就跟誰,真是有奶就是娘。另外馮玉祥那個盟友閻錫山也不可靠,閻錫山長了一個買賣腦瓜,看見局勢不妙立即打起了自己的算盤,開始想著保存實力。
齊誌宇不是什麽爛菜都往籃子裏裝,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他看中的隻有孫連仲、劉汝明、張維璽、韓多峰,其餘那些韓複榘、孫良誠、石友三之流要麽是老軍閥,要麽就是沒骨氣的軟蛋,不過這些人蔣介石除了石友三之外一概不拒,照單全收。
石友三曾先後投靠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按照正常的曆史軌跡,這位仁兄還會投靠張學良、日本人和中共,無論投靠誰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被時人稱為
“倒戈將軍”。這麽一塊爛肉,蔣介石胃口再好也會厭棄。在這個時空裏的中原大戰中石友三被蔣介石的軍隊搞得全軍覆滅,最後灰頭土臉地去了河南,托庇於韓複榘麾下。
中原大戰馮玉祥可謂孤注一擲,將察哈爾、綏遠、陝西、河北的兵力全部調往河南,此時趁著晉軍、蔣介石的軍隊未來得及進入,齊誌宇就向第三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發出了搶占河北、察哈爾、綏遠、陝西的命令。
接到命令,早已做好接收這三省之地的白崇禧大喜過望,立即出動部隊向這些地方挺進。
半個月前白崇禧就從承德、錦州調派大批部隊進入北平待命,隻等齊誌宇下達進軍的命令後就以最快的速度搶占這些地方。
集結在北平的第四集團軍部隊有空二師的十架別—6水上飛機改裝的水上運輸機、五十架運5水上運輸機,空降師、摩托化步兵第四旅、摩托化步兵第五旅、鐵道師、騎兵四師、步兵第七師、第八師、第九師。
這些部隊都是新組建的部隊,值得一提的是鐵道師,抗日軍在東北抗日期間曾經製造了數十輛裝甲列車,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戰後又新建了數十輛,如今這些裝甲列車統一組建為裝甲師,裝甲師擁有裝甲列車五十輛,官兵五千人,吉星文是鐵道師師長。
鐵道師三個團分別開赴察哈爾、河北韓複榘的老巢。綏遠、陝西與山西毗鄰,距離北平較遠,為防止這兩省之地被閻老西搶了去,白崇禧和胡璉都派出了大批空軍的水上運輸機,運載空降部隊分別前往綏遠、陝西。
鐵道師、空軍、空降部隊出動的同時,騎兵、步兵隨後乘坐火車、或者卡車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