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東臨湖,有亭名流觴,引山澗清泉做了曲水流觴之處。今春的海棠詩社,便設於此處。
海棠詩社慣例,取頭一屆魁首為社長,主持詩社,另兩位副社長,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錄監場,則分別取榜眼探花。
去歲魁首,今春社長,乃京師年少成名的神童吳臣毅,不過弱冠之年,眉目朗朗,神采飛揚,猶帶些少年得誌的張狂之氣。而兩位副社長更小一些,年不過十六七,一個少年,青衫碧袍,溫文儒雅,另一個是姑娘,鵝黃衫,淺黃帷帽,清新明快。隻取雅號南山公子,掬星客,聽其敘談,乃是一對兄妹。
其入社者眾,約有二十五六,年長者不到而立,年少者不及弱冠,仍以年輕人居多。
海棠詩會近年雖盛,實際卻已走了下坡路,因缺了徐杭青之輩有號召力的主辦,漸漸的便成為了年輕人之間的競技之所。有成名者來百望祠,便隻拜百望,不入詩社了。
是以而今魁首,早已不如當年十分之一二。可以十六七歲的年紀奪得前三甲,也已屬不易。
李明微不由多看了那座上年輕兄妹兩眼,即聽後頭人輕輕感慨了一句:“英雄出少年。”
說話間吳臣毅同二人就迎了上來,落落笑道:“在下吳臣毅,腆為社長,這二位是我社副社長南山公子,掬星客,恭喜二位入社,敢問雅號?”
他一拱手,但答:“九方齋,楊寄。”瞥眼李明微,又道:“這是舍妹。”
“楊公子。” 吳臣毅拱拱手,又看他身後姑娘,才要說話就聽小廝提醒,“姑娘是楊公子義妹,姓李。”
“哦——”吳臣毅語氣一波三折,幹笑兩聲,叫了聲“李姑娘”。一時請二人落座,卻先滿了兩大杯酒叫人送過去,笑吟吟道:“我社規矩,二位入席,需得先賦詩一首,否則請滿飲此杯。”
說著抬了抬手。
皇帝捏杯輕笑,但問:“多久?”
吳臣毅道:“一盞茶,限題限韻。”
比七步成詩簡單些,限題限韻,卻也算為難人了。
他仍是回眸看她,“能行?”
李明微一抬眼,但道:“請聽題。”
那鵝黃衫的姑娘便起了身,輕一點頭,道:“春雷,限‘台’、‘杯’字韻。”
題目獵奇,限韻也刁鑽,若是好時候,她倒願意一試,時下,酒和詩,她搖頭一笑,去端酒杯。
看到這裏,也便清楚,那位公子約莫隻是陪同她來的。
吳臣毅看了看他們,略帶驚訝,“姑娘不需想想?”
她道:“佳句難成,苦得雜詩,平白汙人耳朵而已,不必再耗時間了。”
吳臣毅頓了下,卻朗聲大笑:“若得詩,必要好詩,姑娘好氣魄!”
李明微一笑,舉杯欲飲,卻聽他叫慢,目中一片神采奕奕:“此酒性烈,引之傷身。吳某不才,慕姑娘風骨,望得姑娘為友。願代姑娘試題一首,請姑娘垂青。”
海棠詩會打的以詩會友的旗號,在座又都是從來自詡心懷坦蕩的讀書人,因他此言,倒不覺唐突,不過他先解了她必得好詩之意,此刻又提代為賦詩,便有些張狂了。
而他才名在外,一語畢,底下就有人捧喝:“幸甚幸甚,吳兄作詩,我等可大飽眼福了!”
李明微也未托辭,大大方方起身道謝。
吳臣毅頷首,自帶兩分狂意,眼望遠山,略一思索,便吟道:“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目光一轉,落在了湖邊垂柳之上,緩步奪至池邊,又曼聲念:“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好一個‘點素早驚梅’!”底下一片叫好之聲,“妙極!妙極!”
他又行幾步,跟著步步念道:“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台。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1
隨著他一句句詩念出來,一時群情激揚,讚頌之聲,不絕於耳。他望過來遙遙一笑,李明微點頭致意,擱下了酒杯。
卻聽身旁一聲輕笑,她微一側目,便聽他道:“詩是好詩,可惜其人空偽。”
此言倒解釋了吳臣毅日後的境遇。
吳臣毅生於書香世家,其祖父供職於翰林院,父親亦翰林院編修。他自己更是少有才名,十二中秀才,十四中舉人,因祖母病故守孝三年,十九科考,一舉中第,不過未至三元,其後更是不得重用,時人引為憾事,他自己也才真正有了“空酌萬年杯”之實。
而今他一番風順,卻輾轉說愁,隻是仿效先人罷了。文章做得好,偏巧皇帝不喜其空泛,李明微垂了下眼,淡道:“少年人心性,大抵都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待經些事故,也便成熟了。”
她不自覺為他開脫了一些,皇帝淡笑未語,隻去看場中其他人,正聽他們說道“吳公子之才,必定金榜題名,位列三元”,又牽扯到某人必中、某人心懷大誌言言。
皇帝權且一笑,低聲道:“此處十之七八是參與了今春科舉之人,你且細心瞧著。”
她未以有異,隻恍然明了春闈放榜在即,他是來親眼瞧瞧他的門生,竟點點頭,留心瞧了。
區區二十幾人,就集千姿百態,言談熱切的,寡言少語的,樂好交遊的,清高孤僻的,以至阿諛奉承、嗤之以鼻的,應有盡有。
如此看來,當中不卑不亢的幾人也就格外惹眼,氣度超然。
她揣測皇帝心性,約莫這樣的人日後才大有可為。
一首詩熱議完,時候也就差不多了,詩社的重頭戲也便拋了出來——誅人聯句成詩,一較高下。
除入門所得詞賦到入社所得詩詞爾然的一兩篇驚豔之作,此處是全社的精華所在,一詩流出,常有洛陽紙貴之勢。
李明微僅得一句,她倒不忍相負,聯得一句“虛空度鴻雁,落葉舞風輕”2,清新婉麗,意趣別致。
眾人連連讚歎。
她一笑,此後便不再開口,至最後吳臣毅提筆結詩,又得佳句,自少不得一番追捧。
皇帝一哂,寥寥道一句“走吧”,她便會意,隨他悄然離場。
吳臣毅寫完,卻已不見二人身影。不由憾然,一味與這些俗人應付,卻還未及與那姑娘說上兩句話。
可眼下少不得他,也隻得耐了性子等評完高下。
待一切事畢,於前頭看到九方齋所呈文章,更是震驚於其才情,深深抱憾。
卻說二人離開時,園中已經清淨,外麵卻擠滿了熙熙攘攘等聯句詩的人。門房上支會了一聲,兩人從角門出去,幾乎是悄無聲息的離了百望祠。
林子裏瀟瀟風吟,吹得衣袂翻飛。
她的帷帽被吹開,抬手遮掩,袖子滑倒肘下,露出一截雪白的腕子。
他看過來,眸中閃過一絲驚豔,驀然就想起了長春宮那株遺世的白海棠,亭亭玉立,絕世出塵。
他垂眼,壓下眸中異色,淡淡望著她,道:“昨日見三公主,她已在念叨你,拾掇拾掇,盡快回宮吧。”
她應是,心頭卻一片悵然,約莫襄郡王說得對,指婚以後,她或許也不出不得宮。
如何是好?
不可知,不可知。
回到別院時已經入夜,她略嫌疲憊,罷了晚飯,臥床歇了半晌,正睡意朦朧間聞到了一股藥味。
丫鬟端著一碗藥走了進來。
她才想起吩咐人煎藥,略略欠起身來,令把藥放下,默然瞧了半晌,忽一抬手盡數傾在了痰盂裏。
生死由命。
隻吐了一日罷了,它已經那樣乖,她從蒙立手中搶回了它,不能讓它毀在自己手裏。
她在別院又養了兩日,等怡寧自易縣歸來一同入宮,回宮當日不巧,恰遇上皇後申斥妃嬪,令諸妃在中宮聆了兩個時辰女戒,又責令內庭女官每早午膳前於各宮正殿宣讀,諸妃、嬪、貴人等至宮人務必聆訓,不得有缺。
合宮都處在一種詭異的氣氛之中。
來時正逢午間聆訓,敏妃遣了長春宮主管太監王喜來接他們從後門入宮,王喜隻是諱莫如深的轉述了兩句敏妃的話:“皇後娘娘整飭後宮,宮裏這兩日紛亂,娘娘叫奴才告訴姑娘一聲兒,日常不必在往前頭請安,姑娘隻安心教授三公主就是。”
她未以為意,直至第二日開堂授課,三公主姍姍來遲,進門卻就目帶警惕的看她:“你是漢人?”
她不解其意,但答是。
她仿佛受了莫大的欺騙,立時變了麵色,指著她罵道:“下作漢女!我不要你再當先生!”
說罷即跑出門去,門外她帶的宮人皆是一愣,反應過來迅速追上去。
李明微給她罵得輕怔,回過神卻沒多大感覺。
下作漢女,她腆為外室,或下作,或不知恥,卻不因是漢女。
泱泱華夏五千載,漢女何弱滿女?漢人何次滿人?
“先生——”怡寧張張嘴,開口喚她,卻隻小心翼翼的勸出一句:“三公主年幼無知,先生不要惱。”
海棠詩社慣例,取頭一屆魁首為社長,主持詩社,另兩位副社長,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錄監場,則分別取榜眼探花。
去歲魁首,今春社長,乃京師年少成名的神童吳臣毅,不過弱冠之年,眉目朗朗,神采飛揚,猶帶些少年得誌的張狂之氣。而兩位副社長更小一些,年不過十六七,一個少年,青衫碧袍,溫文儒雅,另一個是姑娘,鵝黃衫,淺黃帷帽,清新明快。隻取雅號南山公子,掬星客,聽其敘談,乃是一對兄妹。
其入社者眾,約有二十五六,年長者不到而立,年少者不及弱冠,仍以年輕人居多。
海棠詩會近年雖盛,實際卻已走了下坡路,因缺了徐杭青之輩有號召力的主辦,漸漸的便成為了年輕人之間的競技之所。有成名者來百望祠,便隻拜百望,不入詩社了。
是以而今魁首,早已不如當年十分之一二。可以十六七歲的年紀奪得前三甲,也已屬不易。
李明微不由多看了那座上年輕兄妹兩眼,即聽後頭人輕輕感慨了一句:“英雄出少年。”
說話間吳臣毅同二人就迎了上來,落落笑道:“在下吳臣毅,腆為社長,這二位是我社副社長南山公子,掬星客,恭喜二位入社,敢問雅號?”
他一拱手,但答:“九方齋,楊寄。”瞥眼李明微,又道:“這是舍妹。”
“楊公子。” 吳臣毅拱拱手,又看他身後姑娘,才要說話就聽小廝提醒,“姑娘是楊公子義妹,姓李。”
“哦——”吳臣毅語氣一波三折,幹笑兩聲,叫了聲“李姑娘”。一時請二人落座,卻先滿了兩大杯酒叫人送過去,笑吟吟道:“我社規矩,二位入席,需得先賦詩一首,否則請滿飲此杯。”
說著抬了抬手。
皇帝捏杯輕笑,但問:“多久?”
吳臣毅道:“一盞茶,限題限韻。”
比七步成詩簡單些,限題限韻,卻也算為難人了。
他仍是回眸看她,“能行?”
李明微一抬眼,但道:“請聽題。”
那鵝黃衫的姑娘便起了身,輕一點頭,道:“春雷,限‘台’、‘杯’字韻。”
題目獵奇,限韻也刁鑽,若是好時候,她倒願意一試,時下,酒和詩,她搖頭一笑,去端酒杯。
看到這裏,也便清楚,那位公子約莫隻是陪同她來的。
吳臣毅看了看他們,略帶驚訝,“姑娘不需想想?”
她道:“佳句難成,苦得雜詩,平白汙人耳朵而已,不必再耗時間了。”
吳臣毅頓了下,卻朗聲大笑:“若得詩,必要好詩,姑娘好氣魄!”
李明微一笑,舉杯欲飲,卻聽他叫慢,目中一片神采奕奕:“此酒性烈,引之傷身。吳某不才,慕姑娘風骨,望得姑娘為友。願代姑娘試題一首,請姑娘垂青。”
海棠詩會打的以詩會友的旗號,在座又都是從來自詡心懷坦蕩的讀書人,因他此言,倒不覺唐突,不過他先解了她必得好詩之意,此刻又提代為賦詩,便有些張狂了。
而他才名在外,一語畢,底下就有人捧喝:“幸甚幸甚,吳兄作詩,我等可大飽眼福了!”
李明微也未托辭,大大方方起身道謝。
吳臣毅頷首,自帶兩分狂意,眼望遠山,略一思索,便吟道:“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目光一轉,落在了湖邊垂柳之上,緩步奪至池邊,又曼聲念:“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好一個‘點素早驚梅’!”底下一片叫好之聲,“妙極!妙極!”
他又行幾步,跟著步步念道:“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台。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1
隨著他一句句詩念出來,一時群情激揚,讚頌之聲,不絕於耳。他望過來遙遙一笑,李明微點頭致意,擱下了酒杯。
卻聽身旁一聲輕笑,她微一側目,便聽他道:“詩是好詩,可惜其人空偽。”
此言倒解釋了吳臣毅日後的境遇。
吳臣毅生於書香世家,其祖父供職於翰林院,父親亦翰林院編修。他自己更是少有才名,十二中秀才,十四中舉人,因祖母病故守孝三年,十九科考,一舉中第,不過未至三元,其後更是不得重用,時人引為憾事,他自己也才真正有了“空酌萬年杯”之實。
而今他一番風順,卻輾轉說愁,隻是仿效先人罷了。文章做得好,偏巧皇帝不喜其空泛,李明微垂了下眼,淡道:“少年人心性,大抵都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待經些事故,也便成熟了。”
她不自覺為他開脫了一些,皇帝淡笑未語,隻去看場中其他人,正聽他們說道“吳公子之才,必定金榜題名,位列三元”,又牽扯到某人必中、某人心懷大誌言言。
皇帝權且一笑,低聲道:“此處十之七八是參與了今春科舉之人,你且細心瞧著。”
她未以有異,隻恍然明了春闈放榜在即,他是來親眼瞧瞧他的門生,竟點點頭,留心瞧了。
區區二十幾人,就集千姿百態,言談熱切的,寡言少語的,樂好交遊的,清高孤僻的,以至阿諛奉承、嗤之以鼻的,應有盡有。
如此看來,當中不卑不亢的幾人也就格外惹眼,氣度超然。
她揣測皇帝心性,約莫這樣的人日後才大有可為。
一首詩熱議完,時候也就差不多了,詩社的重頭戲也便拋了出來——誅人聯句成詩,一較高下。
除入門所得詞賦到入社所得詩詞爾然的一兩篇驚豔之作,此處是全社的精華所在,一詩流出,常有洛陽紙貴之勢。
李明微僅得一句,她倒不忍相負,聯得一句“虛空度鴻雁,落葉舞風輕”2,清新婉麗,意趣別致。
眾人連連讚歎。
她一笑,此後便不再開口,至最後吳臣毅提筆結詩,又得佳句,自少不得一番追捧。
皇帝一哂,寥寥道一句“走吧”,她便會意,隨他悄然離場。
吳臣毅寫完,卻已不見二人身影。不由憾然,一味與這些俗人應付,卻還未及與那姑娘說上兩句話。
可眼下少不得他,也隻得耐了性子等評完高下。
待一切事畢,於前頭看到九方齋所呈文章,更是震驚於其才情,深深抱憾。
卻說二人離開時,園中已經清淨,外麵卻擠滿了熙熙攘攘等聯句詩的人。門房上支會了一聲,兩人從角門出去,幾乎是悄無聲息的離了百望祠。
林子裏瀟瀟風吟,吹得衣袂翻飛。
她的帷帽被吹開,抬手遮掩,袖子滑倒肘下,露出一截雪白的腕子。
他看過來,眸中閃過一絲驚豔,驀然就想起了長春宮那株遺世的白海棠,亭亭玉立,絕世出塵。
他垂眼,壓下眸中異色,淡淡望著她,道:“昨日見三公主,她已在念叨你,拾掇拾掇,盡快回宮吧。”
她應是,心頭卻一片悵然,約莫襄郡王說得對,指婚以後,她或許也不出不得宮。
如何是好?
不可知,不可知。
回到別院時已經入夜,她略嫌疲憊,罷了晚飯,臥床歇了半晌,正睡意朦朧間聞到了一股藥味。
丫鬟端著一碗藥走了進來。
她才想起吩咐人煎藥,略略欠起身來,令把藥放下,默然瞧了半晌,忽一抬手盡數傾在了痰盂裏。
生死由命。
隻吐了一日罷了,它已經那樣乖,她從蒙立手中搶回了它,不能讓它毀在自己手裏。
她在別院又養了兩日,等怡寧自易縣歸來一同入宮,回宮當日不巧,恰遇上皇後申斥妃嬪,令諸妃在中宮聆了兩個時辰女戒,又責令內庭女官每早午膳前於各宮正殿宣讀,諸妃、嬪、貴人等至宮人務必聆訓,不得有缺。
合宮都處在一種詭異的氣氛之中。
來時正逢午間聆訓,敏妃遣了長春宮主管太監王喜來接他們從後門入宮,王喜隻是諱莫如深的轉述了兩句敏妃的話:“皇後娘娘整飭後宮,宮裏這兩日紛亂,娘娘叫奴才告訴姑娘一聲兒,日常不必在往前頭請安,姑娘隻安心教授三公主就是。”
她未以為意,直至第二日開堂授課,三公主姍姍來遲,進門卻就目帶警惕的看她:“你是漢人?”
她不解其意,但答是。
她仿佛受了莫大的欺騙,立時變了麵色,指著她罵道:“下作漢女!我不要你再當先生!”
說罷即跑出門去,門外她帶的宮人皆是一愣,反應過來迅速追上去。
李明微給她罵得輕怔,回過神卻沒多大感覺。
下作漢女,她腆為外室,或下作,或不知恥,卻不因是漢女。
泱泱華夏五千載,漢女何弱滿女?漢人何次滿人?
“先生——”怡寧張張嘴,開口喚她,卻隻小心翼翼的勸出一句:“三公主年幼無知,先生不要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