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唐寧街十號對麵的地下指揮所的會議室裏。<strong></strong>
英國參謀長委員會代表伊斯梅在丘吉爾正對麵的小黑板上飛快地寫下一行數字,23-25萬。
“遠征軍被俘人數在22萬至23萬,再加上在挪威被俘的人數,德國人手中擁有的俘虜人數在23至25萬之間。”伊斯梅說道。
丘吉爾右手夾著雪茄麵無表情地說道:“我們手中有多少德國俘虜?”
伊斯梅不假思索地在黑板上寫下另一個數字,看到這個數字,丘吉爾臉上的表情頓時如同倫敦的天氣一般陰雲密布。
“3142人,這是我們手中擁有的全部德軍俘虜的數量,連遠征軍俘虜數量的零頭都不到。”伊斯梅說道。
看到黑板上如此懸殊的數量差距,會議室內眾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丘吉爾。
陸軍大臣艾登說道:“以戈特勳爵夫人、福蘭克林將軍夫人和布魯克將軍夫人為首的遠征軍軍官家屬團已經被我暫時安撫住了,隻是我不知道還能安撫多久?我們必須要盡快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答複。”
丘吉爾坐在那裏,任憑手中的雪茄靜靜燃燒。
戈特勳爵是遠征軍司令,福蘭克林是遠征軍第一軍軍長,布魯克是遠征軍第二軍軍長,以他們三人夫人為首的遠征軍被俘軍官的家屬在英國的軍政兩界以及貴族圈子擁有不容忽視的力量,一旦處理不好必然動搖自己在政壇的地位,而且還會影響軍心。
丘吉爾思索了幾秒鍾後說道:“你安排一個時間,我和她們見上一麵來安撫她們,越快越好。”
艾登點頭說道:“我馬上去辦。”
道丁爵士說道:“接到德國人的警告後,轟炸機部隊飛行員的情緒很不穩定,很多飛行員私下裏透露要拒絕轟炸德國的任務。”
丘吉爾左手砰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對道丁爵士喊道:“你告訴我,軍人在戰爭時期違抗軍令是什麽罪名?誰敢在這個時候違抗軍令,不需要軍事法庭的審判,直接槍決。”
“他們的態度不是違抗所有軍令,僅僅是針對轟炸德國居民區的任務,他們認為以平民為轟炸目標有違軍人榮譽,一些飛行員甚至在私下裏說,德國人一顆炸彈都沒有扔到英國的領土,而我們卻要以德國的平民為目標進行轟炸,是禽獸才會幹的事情。[.超多好看小說]”
“我沒有讓空軍轟炸德國人的平民區,我什麽時候給空軍下達過這種命令?我給你們的命令是轟炸德國的工業區,你們卻把炸彈扔到了德國人的平民頭上,現在卻來指責別人。”丘吉爾緊盯著道丁爵士,目光中充滿了怒火。
伊斯梅見道丁爵士臉上爬上了一層紅暈,眼睛也瞪圓了,似乎有暴走的跡象,急忙插話道:“後天就是八月一日,德國人的警告就要落實了,我們怎麽辦?”
“讓轟炸機部隊派出最優秀的飛行員,嚴格遵守命令,隻轟炸德國的工業區。”丘吉爾飛快地說道。
“首相先生,我很抱歉,以工業區和居民區之間的距離,轟炸機集群在夜間轟炸工業區卻不誤傷平民區是不可能的,空軍沒有那種技術,更不要說是在德軍防空部隊和戰鬥機的騷擾下進行轟炸。”道丁爵士回答的速度也不慢。
丘吉爾在道丁爵士麵前碰了一個軟釘子卻無言以對,因為道丁爵士說的是事實。
“既然在技術上做不到我認為我們幹脆轉移目標,把目標放到德國人在法國和比利時征集的船隻上麵,這樣既能削弱德國人登陸的力量,又不會觸及德國人的底線。”艾登建議道。
“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嗎?”丘吉爾沒好氣地說道。
“現在國際上和國內民間的輿論對我們很不利,尤其是挪威人的譴責我們根本無力反擊。”
英國轟炸機轟炸德國居民區的事件在國際上曝光之後,挪威政府首先表達了對在轟炸中死難的德國平民最衷心的哀悼,同時強烈譴責無恥的丘吉爾政府的******罪行。
在義正詞嚴的挪威政府麵前,英國宣傳部門集體陽-痿,真正做到了罵不還口。
丘吉爾冷哼一聲說道:“挪威這樣的國家有什麽資格對國際事務發言,告訴宣傳部門,讓他們用法西斯幫凶這樣的詞匯來反擊挪威,記住我們是正義的的一方,措辭時的底氣要足。至於其他國家......美國政府是什麽態度?”
“美國政府隻是希望我們和德國在戰爭中盡量保持克製,避免傷害婦女、老人和兒童,他們的態度很......客觀。”伊斯梅說道。
聽到客觀這個形容詞丘吉爾不禁放鬆下來,心說美國人到底還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發出的也隻是這些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
“在這件事上,我們必須要公開聲明我們沒有以平民為轟炸目標,轟炸埃森西區的事件隻是誤傷,一定要咬定是誤傷。”丘吉爾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們目前隻能用這種辦法安撫國民和戰俘家屬,隻是德國人要求的賠償和道歉我們應該怎麽辦?”
“對誤傷事件我們最多表示遺憾,想要我們認錯和賠償,德國人是在做夢。”丘吉爾說道。
“你聽外麵的聲音,戰俘家屬們在抗議,尤其是那些被無限期推遲釋放的戰俘家屬。”
“對他們說,我們正在積極和德國政府斡旋,爭取讓戰俘早日回國,總之找個借口先把他們遣散,這種小事難道還要我親自去處理?”丘吉爾說著摸了摸寬廣的額頭,臉上現出疲憊的神色。
“野蠻的德國人什麽時候變得這麽狡猾了?以那個可惡的小胡子的作風,他肯定會把加倍的炸彈扔到我們頭上。他忽然改變作風,肯定有原因,讓軍情六處去調查,到底是誰在幕後策劃。”丘吉爾命令道。
會議結束,一幹高官們紛紛準備離開,丘吉爾的秘書好心地建議道:“指揮所的正門已經被抗議的人群堵住了,先生們可以從後門離開。”
聽到外麵隱隱傳來的抗議呼聲,一幹高官麵麵相覷,隨後從諫如流,湧向指揮所的後門......
丘吉爾的心情很惡劣,陳道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經過了長達一個月的馬拉鬆式扯皮,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終於說服了墨索裏尼,同意讓德軍進入利比亞,不過,兵力僅限一個師。
對於陳道來說,一個師的限製根本不是問題,畢竟在他眼力,一萬多人是一個師,三萬多人是一個師,五萬多人也是一個師。
隻要墨索裏尼那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禿子允許德軍進入北非,到中東搶油、順帶為犧牲的007同誌報仇雪恨的大業就算成功了一半。
得知墨索裏尼同意借道後,隨著欣喜若狂的希特勒一聲令下,早已嚴陣以待的第七裝甲師立刻開拔。
自從決定進軍地中海後,非洲軍團的創建便在希特勒的嚴厲督促下飛速開展,在法國戰役中因為種種原因博得了魔鬼之師惡名的第七裝甲師被當做了首選,並優先開展換裝工作。
剛剛晉升中將不久的隆美爾毫無懸念的成為德國非洲軍首任軍長,下轄第七裝甲師和赫爾曼戈林摩托化師的第七防空營。
接到開拔命令,隆美爾立刻率領幕僚飛往利比亞的托卜魯克熟悉地理環境,第七裝甲師在新任師長方克少將的率領下經阿爾卑斯山區運往意大利,隨後裝船運往非洲。
進軍地中海的行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陳道卻絲毫不感到喜悅。
首先是進攻馬耳他島的行動被希特勒駁回了,希特勒的理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埃及才是對丘吉爾政府的威信最大的打擊,至於馬耳他島,隻要拿下了埃及和中東,馬耳他島的守軍就會自動放棄。
任憑陳道和戈林如何勸說,希特勒的目光隻是一心盯著埃及,期望迅速占領埃及,然後進軍中東,對馬耳他島置之不理,陳道無奈隻得放棄勸說返回基爾。
回到基爾後,另一個厄運降臨到陳道頭上。
隨著海軍航空兵的日益壯大,無邊的文書工作隨之而來。
陳道每天被困在辦公室裏審閱各種文件,就連和加蘭德等人聊天打屁的時間都沒有,一向散漫慣了的陳道忍耐了半個月後終於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恰好第七防空營已經跟隨第七裝甲師進入利比亞,自己身為師長去北非關心部下疾苦也是理所當然的。
陳道打定主意後立刻打著這個冠冕堂皇的旗號向海軍司令部請假,獲得允許後把所有工作扔給了苦命的加蘭德和萊布尼茨,帶著巴赫上尉和洛倫茲上尉這兩個跟班南下地中海,決定忙裏偷閑地享受一番地中海風情。
然而理想和豐滿,現實很骨幹,陳道和兩個跟班不知道的是,在地中海等待他們的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幾乎不複返的重大危機。
英國參謀長委員會代表伊斯梅在丘吉爾正對麵的小黑板上飛快地寫下一行數字,23-25萬。
“遠征軍被俘人數在22萬至23萬,再加上在挪威被俘的人數,德國人手中擁有的俘虜人數在23至25萬之間。”伊斯梅說道。
丘吉爾右手夾著雪茄麵無表情地說道:“我們手中有多少德國俘虜?”
伊斯梅不假思索地在黑板上寫下另一個數字,看到這個數字,丘吉爾臉上的表情頓時如同倫敦的天氣一般陰雲密布。
“3142人,這是我們手中擁有的全部德軍俘虜的數量,連遠征軍俘虜數量的零頭都不到。”伊斯梅說道。
看到黑板上如此懸殊的數量差距,會議室內眾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丘吉爾。
陸軍大臣艾登說道:“以戈特勳爵夫人、福蘭克林將軍夫人和布魯克將軍夫人為首的遠征軍軍官家屬團已經被我暫時安撫住了,隻是我不知道還能安撫多久?我們必須要盡快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答複。”
丘吉爾坐在那裏,任憑手中的雪茄靜靜燃燒。
戈特勳爵是遠征軍司令,福蘭克林是遠征軍第一軍軍長,布魯克是遠征軍第二軍軍長,以他們三人夫人為首的遠征軍被俘軍官的家屬在英國的軍政兩界以及貴族圈子擁有不容忽視的力量,一旦處理不好必然動搖自己在政壇的地位,而且還會影響軍心。
丘吉爾思索了幾秒鍾後說道:“你安排一個時間,我和她們見上一麵來安撫她們,越快越好。”
艾登點頭說道:“我馬上去辦。”
道丁爵士說道:“接到德國人的警告後,轟炸機部隊飛行員的情緒很不穩定,很多飛行員私下裏透露要拒絕轟炸德國的任務。”
丘吉爾左手砰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對道丁爵士喊道:“你告訴我,軍人在戰爭時期違抗軍令是什麽罪名?誰敢在這個時候違抗軍令,不需要軍事法庭的審判,直接槍決。”
“他們的態度不是違抗所有軍令,僅僅是針對轟炸德國居民區的任務,他們認為以平民為轟炸目標有違軍人榮譽,一些飛行員甚至在私下裏說,德國人一顆炸彈都沒有扔到英國的領土,而我們卻要以德國的平民為目標進行轟炸,是禽獸才會幹的事情。[.超多好看小說]”
“我沒有讓空軍轟炸德國人的平民區,我什麽時候給空軍下達過這種命令?我給你們的命令是轟炸德國的工業區,你們卻把炸彈扔到了德國人的平民頭上,現在卻來指責別人。”丘吉爾緊盯著道丁爵士,目光中充滿了怒火。
伊斯梅見道丁爵士臉上爬上了一層紅暈,眼睛也瞪圓了,似乎有暴走的跡象,急忙插話道:“後天就是八月一日,德國人的警告就要落實了,我們怎麽辦?”
“讓轟炸機部隊派出最優秀的飛行員,嚴格遵守命令,隻轟炸德國的工業區。”丘吉爾飛快地說道。
“首相先生,我很抱歉,以工業區和居民區之間的距離,轟炸機集群在夜間轟炸工業區卻不誤傷平民區是不可能的,空軍沒有那種技術,更不要說是在德軍防空部隊和戰鬥機的騷擾下進行轟炸。”道丁爵士回答的速度也不慢。
丘吉爾在道丁爵士麵前碰了一個軟釘子卻無言以對,因為道丁爵士說的是事實。
“既然在技術上做不到我認為我們幹脆轉移目標,把目標放到德國人在法國和比利時征集的船隻上麵,這樣既能削弱德國人登陸的力量,又不會觸及德國人的底線。”艾登建議道。
“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嗎?”丘吉爾沒好氣地說道。
“現在國際上和國內民間的輿論對我們很不利,尤其是挪威人的譴責我們根本無力反擊。”
英國轟炸機轟炸德國居民區的事件在國際上曝光之後,挪威政府首先表達了對在轟炸中死難的德國平民最衷心的哀悼,同時強烈譴責無恥的丘吉爾政府的******罪行。
在義正詞嚴的挪威政府麵前,英國宣傳部門集體陽-痿,真正做到了罵不還口。
丘吉爾冷哼一聲說道:“挪威這樣的國家有什麽資格對國際事務發言,告訴宣傳部門,讓他們用法西斯幫凶這樣的詞匯來反擊挪威,記住我們是正義的的一方,措辭時的底氣要足。至於其他國家......美國政府是什麽態度?”
“美國政府隻是希望我們和德國在戰爭中盡量保持克製,避免傷害婦女、老人和兒童,他們的態度很......客觀。”伊斯梅說道。
聽到客觀這個形容詞丘吉爾不禁放鬆下來,心說美國人到底還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發出的也隻是這些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
“在這件事上,我們必須要公開聲明我們沒有以平民為轟炸目標,轟炸埃森西區的事件隻是誤傷,一定要咬定是誤傷。”丘吉爾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們目前隻能用這種辦法安撫國民和戰俘家屬,隻是德國人要求的賠償和道歉我們應該怎麽辦?”
“對誤傷事件我們最多表示遺憾,想要我們認錯和賠償,德國人是在做夢。”丘吉爾說道。
“你聽外麵的聲音,戰俘家屬們在抗議,尤其是那些被無限期推遲釋放的戰俘家屬。”
“對他們說,我們正在積極和德國政府斡旋,爭取讓戰俘早日回國,總之找個借口先把他們遣散,這種小事難道還要我親自去處理?”丘吉爾說著摸了摸寬廣的額頭,臉上現出疲憊的神色。
“野蠻的德國人什麽時候變得這麽狡猾了?以那個可惡的小胡子的作風,他肯定會把加倍的炸彈扔到我們頭上。他忽然改變作風,肯定有原因,讓軍情六處去調查,到底是誰在幕後策劃。”丘吉爾命令道。
會議結束,一幹高官們紛紛準備離開,丘吉爾的秘書好心地建議道:“指揮所的正門已經被抗議的人群堵住了,先生們可以從後門離開。”
聽到外麵隱隱傳來的抗議呼聲,一幹高官麵麵相覷,隨後從諫如流,湧向指揮所的後門......
丘吉爾的心情很惡劣,陳道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經過了長達一個月的馬拉鬆式扯皮,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終於說服了墨索裏尼,同意讓德軍進入利比亞,不過,兵力僅限一個師。
對於陳道來說,一個師的限製根本不是問題,畢竟在他眼力,一萬多人是一個師,三萬多人是一個師,五萬多人也是一個師。
隻要墨索裏尼那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禿子允許德軍進入北非,到中東搶油、順帶為犧牲的007同誌報仇雪恨的大業就算成功了一半。
得知墨索裏尼同意借道後,隨著欣喜若狂的希特勒一聲令下,早已嚴陣以待的第七裝甲師立刻開拔。
自從決定進軍地中海後,非洲軍團的創建便在希特勒的嚴厲督促下飛速開展,在法國戰役中因為種種原因博得了魔鬼之師惡名的第七裝甲師被當做了首選,並優先開展換裝工作。
剛剛晉升中將不久的隆美爾毫無懸念的成為德國非洲軍首任軍長,下轄第七裝甲師和赫爾曼戈林摩托化師的第七防空營。
接到開拔命令,隆美爾立刻率領幕僚飛往利比亞的托卜魯克熟悉地理環境,第七裝甲師在新任師長方克少將的率領下經阿爾卑斯山區運往意大利,隨後裝船運往非洲。
進軍地中海的行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陳道卻絲毫不感到喜悅。
首先是進攻馬耳他島的行動被希特勒駁回了,希特勒的理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埃及才是對丘吉爾政府的威信最大的打擊,至於馬耳他島,隻要拿下了埃及和中東,馬耳他島的守軍就會自動放棄。
任憑陳道和戈林如何勸說,希特勒的目光隻是一心盯著埃及,期望迅速占領埃及,然後進軍中東,對馬耳他島置之不理,陳道無奈隻得放棄勸說返回基爾。
回到基爾後,另一個厄運降臨到陳道頭上。
隨著海軍航空兵的日益壯大,無邊的文書工作隨之而來。
陳道每天被困在辦公室裏審閱各種文件,就連和加蘭德等人聊天打屁的時間都沒有,一向散漫慣了的陳道忍耐了半個月後終於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恰好第七防空營已經跟隨第七裝甲師進入利比亞,自己身為師長去北非關心部下疾苦也是理所當然的。
陳道打定主意後立刻打著這個冠冕堂皇的旗號向海軍司令部請假,獲得允許後把所有工作扔給了苦命的加蘭德和萊布尼茨,帶著巴赫上尉和洛倫茲上尉這兩個跟班南下地中海,決定忙裏偷閑地享受一番地中海風情。
然而理想和豐滿,現實很骨幹,陳道和兩個跟班不知道的是,在地中海等待他們的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幾乎不複返的重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