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五,今天或許是李風楊的幸運日,期待已久的消息總算是拿到手了,早上最先到達的是劉備的使者隊伍,一塊憑證、一套官府和新的食邑東平郡,李風楊已然是跨進了高層生活,以後那些什麽當官的不敢不給麵子。(.)
臨近正午前往魏興的探子也是回報,周倉運氣比較好得到了呂布的幫助,魏興赫然和漢中一帶匯成了一張防禦網,同時間張遼也是來接替李風楊防守穀城的任務,而李風楊剩下的這點人則拉回東郡,哪裏已經整合了近三萬人的傷兵、俘虜,就等著李風楊前去收編了。
正好張遼也是帶來了新野方麵的消息,李風楊收編完成之後就要去新野,關羽的大部隊會回縮到宛城內,再留下五萬人加入李風楊的部隊,這一下李風楊的部隊便達到滿編,共計十萬人留守新野縣城。
當天下午李風楊和張遼就完成了交接,走得時候張遼還不停跟李風楊抱怨,說什麽穀城都被李風楊推平了,自己來穀城連根毛都撈不著,漢國肯定是部隊再來填這窟窿,自己也就是當個柱子似的擺設。
打趣張遼兩句李風楊不想多說,自己倒是想要留下來當個擺設,張遼這是得了便宜還來自己麵前賣乖,氣得李風楊差點沒撂挑子留在穀城了,不過劉備的使者還沒有離開穀城,李風楊可不敢明擺著違抗命令。
五天後時間來到六月一號,當李風楊帶著隊伍來到新野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接了個什麽爛攤子,本來還算是雄偉的新野殘破不堪,殘垣斷壁的新野不知道被蹂躪了多少邊,四麵城牆到處都是漏風的窟窿。[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
人物:李風楊
統領:
親兵隊—陷陣營3000/3000(殘)
騎兵—【瘋魔】20000/20000,輕騎兵27000/27000,弓騎兵5000/5000
步兵—刀盾兵5000/5000,弓弩兵10000/10000,槍兵20000/20000
水兵—艨艟10000/10000(無船)
將領:
餘德—輕騎兵
胡飛—刀盾兵、槍兵
馬奎—弓騎兵、弓弩兵
白流江—艨艟
李風楊部下整整的十萬人各有其職,對於將領不算計人數這一點算是福利,不過隻有單獨帶領一支部隊的才能算將領,像是被李風楊升職到屯長的史凡就沒算,不過以後史凡肯定有一席之地,因為李風楊在他的屬性裏看到了希望。
新野城牆已經算不是一層防禦了,李風楊想了想幹脆是給他拆了,縮減到兩米高的城牆隻能算是柵欄了,不過敵軍要想反過來可不那麽容易,因為這邊落地也是兩米左右的高度,連帶著城門李風楊都一並拆了,完完全全就是給自己和敵人挖了個坑。
當天中午敵軍的探子就發現了端疑,好上不好下的圍牆也是難題,並且那一支支閃著寒光的箭頭也是問題,要知道李風楊可是用來三萬支箭矢,都快到整體箭矢的三分之一了,這要是還沒點用處就可笑了。
兩天後城牆的改造工作正式結束,加固了城牆的扛衝擊能力以外,還做了防備敵軍投石車的準備,城內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不用白不用,出來一些完整可以用來住人的,其他的房子都被李風楊讓人給拆了,還是暴力拆遷。
與之同時,敵軍也是已經休整完畢。
戰場開啟
全麵戰爭—新野暗戰
李風楊軍團(100006)vs徐庶集成軍團(152863)
戰場優勢:-5000
勝敗陣營聲望獎勵:±5000
勝敗個人聲望獎勵:±500
暗戰:
任務目標一:以三萬士兵為基礎每存活五千人,貢獻值+0.05%(最高疊加至五萬人0.01%+0.02%)
任務目標二:敵軍每一萬人損失戰鬥力,貢獻值+0.005%(最高疊加十萬人0.05%)
————————————分割線————————————
“徐庶,又是一個本該屬於我們的人!這劉氏兩兄弟實在送福利啊!”站在城內一處屋頂的李風楊自言自語,黃忠、魏延兩人都算是搞定了一個半了,因為黃忠已經完全搞定而魏延隻有一半,所以是搞定了一個半。
“老大?什麽叫本來是我們的人?”
“沒什麽,這天下英豪本來就應該是一家人,我們真正的敵人在境外那片濃霧裏!”李風楊也隻能這麽強行解釋一波,不過也不是胡亂的找東西搪塞,因為境外的濃霧裏真的是有敵人。
掃視一圈之後帶著虎子下了屋頂,什麽高處不勝寒李風楊是感覺不到,不過李風楊覺得蘇軾一定是個高人,對那麽冷的地方都有濃烈的想法,李風楊還是覺得李白這人比較好,因為李白姓李啊!(我去,真不要臉。)
下午兩點左右敵軍開始試探性的進攻了,這時候敵軍才知道這圍牆的威力,在你爬上去之前是看不到任何人的,可是自己一露頭穩穩的就是死,什麽刀槍劍戟劈頭蓋臉的就撞了上來,跟別說那上麵根本就沒有下手的地兒。
你說吧這牆想辦法給推到吧,可誰又能有辦法推動半米寬的圍牆,什麽攻城錘衝鋒車都試了個遍,除了裝個灰頭土臉的模樣以外,還真是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結果。
最後也隻能期許投石車的威力能能建功了,誰知道人家早就防著這一手,一支支塗滿白油(動物油,和豬油一個模樣)的箭矢就射了過來,頓時間火焰就如跗骨之蛆一樣賴著不走了,木質的投石車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嗝屁了。
久攻不下的敵軍也是手忙腳亂的撤了,李風楊連忙指揮士兵修補城牆,一些鬆垮和塌陷的地方重新給補上,鈍掉的箭頭也是拔下來重新磨利,而且李風楊還在城內擺滿了水缸,因為李風楊發現這地方的土質真好,簡直就是為了挖地道而生的,當初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挖地道呐?(未完待續。)
臨近正午前往魏興的探子也是回報,周倉運氣比較好得到了呂布的幫助,魏興赫然和漢中一帶匯成了一張防禦網,同時間張遼也是來接替李風楊防守穀城的任務,而李風楊剩下的這點人則拉回東郡,哪裏已經整合了近三萬人的傷兵、俘虜,就等著李風楊前去收編了。
正好張遼也是帶來了新野方麵的消息,李風楊收編完成之後就要去新野,關羽的大部隊會回縮到宛城內,再留下五萬人加入李風楊的部隊,這一下李風楊的部隊便達到滿編,共計十萬人留守新野縣城。
當天下午李風楊和張遼就完成了交接,走得時候張遼還不停跟李風楊抱怨,說什麽穀城都被李風楊推平了,自己來穀城連根毛都撈不著,漢國肯定是部隊再來填這窟窿,自己也就是當個柱子似的擺設。
打趣張遼兩句李風楊不想多說,自己倒是想要留下來當個擺設,張遼這是得了便宜還來自己麵前賣乖,氣得李風楊差點沒撂挑子留在穀城了,不過劉備的使者還沒有離開穀城,李風楊可不敢明擺著違抗命令。
五天後時間來到六月一號,當李風楊帶著隊伍來到新野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接了個什麽爛攤子,本來還算是雄偉的新野殘破不堪,殘垣斷壁的新野不知道被蹂躪了多少邊,四麵城牆到處都是漏風的窟窿。[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
人物:李風楊
統領:
親兵隊—陷陣營3000/3000(殘)
騎兵—【瘋魔】20000/20000,輕騎兵27000/27000,弓騎兵5000/5000
步兵—刀盾兵5000/5000,弓弩兵10000/10000,槍兵20000/20000
水兵—艨艟10000/10000(無船)
將領:
餘德—輕騎兵
胡飛—刀盾兵、槍兵
馬奎—弓騎兵、弓弩兵
白流江—艨艟
李風楊部下整整的十萬人各有其職,對於將領不算計人數這一點算是福利,不過隻有單獨帶領一支部隊的才能算將領,像是被李風楊升職到屯長的史凡就沒算,不過以後史凡肯定有一席之地,因為李風楊在他的屬性裏看到了希望。
新野城牆已經算不是一層防禦了,李風楊想了想幹脆是給他拆了,縮減到兩米高的城牆隻能算是柵欄了,不過敵軍要想反過來可不那麽容易,因為這邊落地也是兩米左右的高度,連帶著城門李風楊都一並拆了,完完全全就是給自己和敵人挖了個坑。
當天中午敵軍的探子就發現了端疑,好上不好下的圍牆也是難題,並且那一支支閃著寒光的箭頭也是問題,要知道李風楊可是用來三萬支箭矢,都快到整體箭矢的三分之一了,這要是還沒點用處就可笑了。
兩天後城牆的改造工作正式結束,加固了城牆的扛衝擊能力以外,還做了防備敵軍投石車的準備,城內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不用白不用,出來一些完整可以用來住人的,其他的房子都被李風楊讓人給拆了,還是暴力拆遷。
與之同時,敵軍也是已經休整完畢。
戰場開啟
全麵戰爭—新野暗戰
李風楊軍團(100006)vs徐庶集成軍團(152863)
戰場優勢:-5000
勝敗陣營聲望獎勵:±5000
勝敗個人聲望獎勵:±500
暗戰:
任務目標一:以三萬士兵為基礎每存活五千人,貢獻值+0.05%(最高疊加至五萬人0.01%+0.02%)
任務目標二:敵軍每一萬人損失戰鬥力,貢獻值+0.005%(最高疊加十萬人0.05%)
————————————分割線————————————
“徐庶,又是一個本該屬於我們的人!這劉氏兩兄弟實在送福利啊!”站在城內一處屋頂的李風楊自言自語,黃忠、魏延兩人都算是搞定了一個半了,因為黃忠已經完全搞定而魏延隻有一半,所以是搞定了一個半。
“老大?什麽叫本來是我們的人?”
“沒什麽,這天下英豪本來就應該是一家人,我們真正的敵人在境外那片濃霧裏!”李風楊也隻能這麽強行解釋一波,不過也不是胡亂的找東西搪塞,因為境外的濃霧裏真的是有敵人。
掃視一圈之後帶著虎子下了屋頂,什麽高處不勝寒李風楊是感覺不到,不過李風楊覺得蘇軾一定是個高人,對那麽冷的地方都有濃烈的想法,李風楊還是覺得李白這人比較好,因為李白姓李啊!(我去,真不要臉。)
下午兩點左右敵軍開始試探性的進攻了,這時候敵軍才知道這圍牆的威力,在你爬上去之前是看不到任何人的,可是自己一露頭穩穩的就是死,什麽刀槍劍戟劈頭蓋臉的就撞了上來,跟別說那上麵根本就沒有下手的地兒。
你說吧這牆想辦法給推到吧,可誰又能有辦法推動半米寬的圍牆,什麽攻城錘衝鋒車都試了個遍,除了裝個灰頭土臉的模樣以外,還真是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結果。
最後也隻能期許投石車的威力能能建功了,誰知道人家早就防著這一手,一支支塗滿白油(動物油,和豬油一個模樣)的箭矢就射了過來,頓時間火焰就如跗骨之蛆一樣賴著不走了,木質的投石車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嗝屁了。
久攻不下的敵軍也是手忙腳亂的撤了,李風楊連忙指揮士兵修補城牆,一些鬆垮和塌陷的地方重新給補上,鈍掉的箭頭也是拔下來重新磨利,而且李風楊還在城內擺滿了水缸,因為李風楊發現這地方的土質真好,簡直就是為了挖地道而生的,當初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挖地道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