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的晚膳是在延壽堂裏用的,一大家子人圍了坐了滿滿三桌,氣氛在顧家也是少有的熱鬧。
用完晚膳從延壽堂出來時天已經擦黑了,顧青未兄妹幾個又隨著顧錦源和秦氏去了怡華院敘話。
顧錦源今天開懷之下多飲了幾杯,進了屋坐下便覺得有幾些微薰,他不顧儀態歪在椅子上,就著明亮的燈光,目光自相伴多年的妻子、三個出色的兒子、聰敏懂事的女兒麵上依次掃過,最後落在秦氏的肚子上。
他眼裏微微閃爍的光芒,是希望以及期盼。
身為顧氏長房長子,顧錦源自很小時就知道自己身上擔著怎樣的責任,老太爺過世這些年來,他更是時刻思忖著如何帶領顧氏走上另一個高峰,但直到這時,他才真正的覺得滿足。
是啊,夫妻琴瑟合鳴,兒女聽話懂事,如今家族的興盛可期,他豈能不滿足?
但這時,顧錦源心裏更多的,卻是慶幸,慶幸他當初聽了顧青未的勸之後沒有再執著於所謂的世族的榮耀,而是放開手讓安哥兒選擇了自己想走的那條路。
他隻是想給兒子一個機會,卻沒想到,他這從來都安靜的兒子,居然給了他這麽大一個驚喜。
解元!
大周朝三年也不過出十來個,而這一個,就有他的兒子!
這一刻,顧錦源心裏洋溢著滿滿的驕傲。
……
一連幾天,顧家上下都是一片喜氣連連。
老太太高興之下,府裏的下人都得了大把的賞錢,各個臉上都帶著由衷的喜氣,熱鬧得就是往常過年也比不上。
而在這樣的喜慶熱鬧之下,隻有顧青未一人,高興之餘卻有幾分感慨。
她如今才真正覺得,自她重生之後,許多事都有了改變。
姑姑沒有受到常家的牽連,還嫁給了周謹之;大姐姐的婚事沒如前世那般曆經波折,嚴從柏也中了舉人,隻等著嚴家上門請定婚期就能嫁到嚴家去;七嬸雖然仍因生產而傷了身子,卻平安生下了小十二,更從此徹底放下了對七叔的那點念想,將來隻會帶著一雙兒女過得更好;前世隻有四個孩子的母親,現在已經有了六個月的身孕,再過不久府裏就會再添上一位少爺或者姑娘;三哥的人生軌跡更是來了個大轉彎,踏上了他自己喜歡的科舉之路,還開門紅的中了解元……
與前世相比,顧青未如今所經曆的這些事都有了重大改變。
而這些改變,追根溯源,其實都與顧青未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但顧青未很高興於身邊的人與事有這樣好的轉變。
她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幸運可以重活一次,但她既然重生了,能以自己的力量改變前世的悲劇,讓身邊之人能生活得更幸福些,她便也滿足了。
是不是她重生的意義就在於此了?
顧青未如此想。
顧青未才感慨完了,顧家就迎來了嚴家老爺和夫人的上門。
嚴家人選在這個時候登門拜訪,自然是為了兩家這樁兒女親事。
當初兩家有意結為兩姓之好,嚴家還存了心要給顧青瀾做臉麵,想要等到秋闈放榜,嚴從柏高中之後再與顧青瀾定親,卻不想老太太和秦氏聽了顧青未的勸,早早的就將親事定了下來,反倒叫嚴家人深覺臉上有光。
如今嚴從柏既然已經中了舉,顧青瀾與嚴從柏的婚事自然就要被提上日程。
嚴從柏今年已經十八,顧青瀾也已經及笄,這時候商量婚事再合適不過。
因當初顧青瀾的婚事是秦氏操持的,所以雖然身子漸重已經不理家事,但這次招待嚴家人仍是由了秦氏出麵。
秦氏是真的看好顧青瀾和嚴從柏的這樁親事,嚴家人既是誠心商量婚事,秦氏當然也不會存心刁難,不過三兩日的功夫,就將婚期定在了來年的二月十八。
顧青瀾是正月裏的生辰,過了十六歲的生辰再出嫁將將好。
這時已是九月,離來年二月也不到半年了,自打定了婚期,本就不愛出門的顧青瀾更是天天關在院子裏加緊繡嫁衣。
好在她的嫁妝早在先前就已經由秦氏準備得差不多了,需要添置的東西不多,倒也並不顯忙亂。
顧青瀾的親事徹底定下來之後,眨眼就已翻進了十月。
眼瞅著顧錦琳的預產期就要到了。
自古女人生產都萬分凶險,更何況顧錦琳還是以三十歲的年紀生頭一胎,老太太這幾日擔憂得幾乎夜不能寐,每天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遣人去周家打聽消息。
許是顧錦琳真是個福澤深厚的,三十歲的年紀第一次生產,竟然不過半天的功夫就平安產下一子,渾不似別的婦人那般壓根兒就是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就比如王氏。
消息傳到顧家時,老太太念了好幾遍“阿彌陀佛”,直道是老天保佑。
待從年嬤嬤那裏得知周謹之對這個孩子的出生極為歡喜,還按著周家下一代的均字輩取了“周均擇”的名字,這才算是真正放下心來。
就算她如何關心顧錦琳與剛出生的擇哥兒,但他們日後畢竟是要與周謹之一起生活,周謹之喜歡這個孩子,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簡單的洗三禮之後,很快就到了擇哥兒滿月的日子。
掛念顧錦琳和擇哥兒整整一月,這天老太太一早就起身,簡單用了早膳,就領著家中的媳婦孫女一起去了周家。
周家雖然如今再是清貧不過,但早年其實還有些底子,就比如周謹之和顧錦琳如今住的那宅子。
三進的宅子算不得非常大,但裏麵卻布置得極為精巧,雖然顧錦琳嫁進來不過幾個月,但這宅子裏的一樹一景都無不有著她的影子。
這樣的宅子,隻住周謹之和顧錦琳外加擇哥兒,以及一些仆婦,倒也極為寬敞。
老太太領著眾人才到周家門口,就被聞迅趕來的顧錦琳迎了進去。
已經生產完的顧錦琳比往昔看著要豐腴些,初為人母,她的眉眼間滿滿都是喜悅,那喜悅在看到老太太一行之後便愈顯明顯。(未完待續。)
用完晚膳從延壽堂出來時天已經擦黑了,顧青未兄妹幾個又隨著顧錦源和秦氏去了怡華院敘話。
顧錦源今天開懷之下多飲了幾杯,進了屋坐下便覺得有幾些微薰,他不顧儀態歪在椅子上,就著明亮的燈光,目光自相伴多年的妻子、三個出色的兒子、聰敏懂事的女兒麵上依次掃過,最後落在秦氏的肚子上。
他眼裏微微閃爍的光芒,是希望以及期盼。
身為顧氏長房長子,顧錦源自很小時就知道自己身上擔著怎樣的責任,老太爺過世這些年來,他更是時刻思忖著如何帶領顧氏走上另一個高峰,但直到這時,他才真正的覺得滿足。
是啊,夫妻琴瑟合鳴,兒女聽話懂事,如今家族的興盛可期,他豈能不滿足?
但這時,顧錦源心裏更多的,卻是慶幸,慶幸他當初聽了顧青未的勸之後沒有再執著於所謂的世族的榮耀,而是放開手讓安哥兒選擇了自己想走的那條路。
他隻是想給兒子一個機會,卻沒想到,他這從來都安靜的兒子,居然給了他這麽大一個驚喜。
解元!
大周朝三年也不過出十來個,而這一個,就有他的兒子!
這一刻,顧錦源心裏洋溢著滿滿的驕傲。
……
一連幾天,顧家上下都是一片喜氣連連。
老太太高興之下,府裏的下人都得了大把的賞錢,各個臉上都帶著由衷的喜氣,熱鬧得就是往常過年也比不上。
而在這樣的喜慶熱鬧之下,隻有顧青未一人,高興之餘卻有幾分感慨。
她如今才真正覺得,自她重生之後,許多事都有了改變。
姑姑沒有受到常家的牽連,還嫁給了周謹之;大姐姐的婚事沒如前世那般曆經波折,嚴從柏也中了舉人,隻等著嚴家上門請定婚期就能嫁到嚴家去;七嬸雖然仍因生產而傷了身子,卻平安生下了小十二,更從此徹底放下了對七叔的那點念想,將來隻會帶著一雙兒女過得更好;前世隻有四個孩子的母親,現在已經有了六個月的身孕,再過不久府裏就會再添上一位少爺或者姑娘;三哥的人生軌跡更是來了個大轉彎,踏上了他自己喜歡的科舉之路,還開門紅的中了解元……
與前世相比,顧青未如今所經曆的這些事都有了重大改變。
而這些改變,追根溯源,其實都與顧青未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但顧青未很高興於身邊的人與事有這樣好的轉變。
她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幸運可以重活一次,但她既然重生了,能以自己的力量改變前世的悲劇,讓身邊之人能生活得更幸福些,她便也滿足了。
是不是她重生的意義就在於此了?
顧青未如此想。
顧青未才感慨完了,顧家就迎來了嚴家老爺和夫人的上門。
嚴家人選在這個時候登門拜訪,自然是為了兩家這樁兒女親事。
當初兩家有意結為兩姓之好,嚴家還存了心要給顧青瀾做臉麵,想要等到秋闈放榜,嚴從柏高中之後再與顧青瀾定親,卻不想老太太和秦氏聽了顧青未的勸,早早的就將親事定了下來,反倒叫嚴家人深覺臉上有光。
如今嚴從柏既然已經中了舉,顧青瀾與嚴從柏的婚事自然就要被提上日程。
嚴從柏今年已經十八,顧青瀾也已經及笄,這時候商量婚事再合適不過。
因當初顧青瀾的婚事是秦氏操持的,所以雖然身子漸重已經不理家事,但這次招待嚴家人仍是由了秦氏出麵。
秦氏是真的看好顧青瀾和嚴從柏的這樁親事,嚴家人既是誠心商量婚事,秦氏當然也不會存心刁難,不過三兩日的功夫,就將婚期定在了來年的二月十八。
顧青瀾是正月裏的生辰,過了十六歲的生辰再出嫁將將好。
這時已是九月,離來年二月也不到半年了,自打定了婚期,本就不愛出門的顧青瀾更是天天關在院子裏加緊繡嫁衣。
好在她的嫁妝早在先前就已經由秦氏準備得差不多了,需要添置的東西不多,倒也並不顯忙亂。
顧青瀾的親事徹底定下來之後,眨眼就已翻進了十月。
眼瞅著顧錦琳的預產期就要到了。
自古女人生產都萬分凶險,更何況顧錦琳還是以三十歲的年紀生頭一胎,老太太這幾日擔憂得幾乎夜不能寐,每天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遣人去周家打聽消息。
許是顧錦琳真是個福澤深厚的,三十歲的年紀第一次生產,竟然不過半天的功夫就平安產下一子,渾不似別的婦人那般壓根兒就是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就比如王氏。
消息傳到顧家時,老太太念了好幾遍“阿彌陀佛”,直道是老天保佑。
待從年嬤嬤那裏得知周謹之對這個孩子的出生極為歡喜,還按著周家下一代的均字輩取了“周均擇”的名字,這才算是真正放下心來。
就算她如何關心顧錦琳與剛出生的擇哥兒,但他們日後畢竟是要與周謹之一起生活,周謹之喜歡這個孩子,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簡單的洗三禮之後,很快就到了擇哥兒滿月的日子。
掛念顧錦琳和擇哥兒整整一月,這天老太太一早就起身,簡單用了早膳,就領著家中的媳婦孫女一起去了周家。
周家雖然如今再是清貧不過,但早年其實還有些底子,就比如周謹之和顧錦琳如今住的那宅子。
三進的宅子算不得非常大,但裏麵卻布置得極為精巧,雖然顧錦琳嫁進來不過幾個月,但這宅子裏的一樹一景都無不有著她的影子。
這樣的宅子,隻住周謹之和顧錦琳外加擇哥兒,以及一些仆婦,倒也極為寬敞。
老太太領著眾人才到周家門口,就被聞迅趕來的顧錦琳迎了進去。
已經生產完的顧錦琳比往昔看著要豐腴些,初為人母,她的眉眼間滿滿都是喜悅,那喜悅在看到老太太一行之後便愈顯明顯。(未完待續。)